四不壞淨可以分別成就嗎?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5-03-29, 18:49

Mahanama 寫:從原始聖典所載的許多證初果的公案來看,「法眼淨」都伴隨著「遠離塵垢」、「度諸狐疑」,也就是證得了初果。
所以說,得法眼淨也就證得了初果,不用再以念佛、念法、念僧、念戒的方式去斷疑,因為已經度諸狐疑。反之,未得法眼淨者,無論你再怎麼努力念佛、念法、念僧、念戒,也不會證得初果。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5-03-29, 19:16

Mahanama 寫:三界智長老將四須陀洹分英譯為 the characteristic qualities of a Stream-winner,它比時下常用的four factors of Stream entry 清楚許多,後者顯然已經造成某些法友誤解。
法友若能清楚分辨初果的道分(須陀洹道分)與果分(須陀洹分),明白四不壞淨是the characteristic qualities of a Stream-winner,就不難看出『四不壞淨乃是建構初果所不可或缺的要素...云云』乃是相似語句,從而認清沒有所謂的『修四不壞淨』這個修行法門,進而回歸世尊的教導。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5-03-29, 20:27

seasky 寫:公式整理如下:法眼淨 = 見道位 = 三結斷 = 四不壞淨 = 初果(須陀洹)
成就四不壞淨者必然三結斷,完成三結斷者必然成就四不壞淨。部分法友抱持先有三結斷才有四不壞淨,硬性劃分先後,以為四不壞淨不能分別成就,也不完全符合法義。
你的公式不正好證明了三結斷和四不壞淨是同時成就的麽?

既然是同時,就不存在修四不壞淨的事了,除非你認爲可以修三結斷。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5-03-29, 20:38

seasky 寫:有單獨成就的不壞淨的存在,足以證明了四不壞淨可以分別成就。
談談三結斷和四不壞淨的關係。

個人意見:疑結斷即是對佛和僧的不壞淨,身見結斷即是對法的不壞淨,禁取結斷即是對戒的不壞淨。當然以上的對應有些牽強,只不過給大家開拓一個思路而已。

另一個個人意見:初向聖人成就三不壞淨,初果聖人成就四不壞淨。這個也僅供參考。

因爲這個些都是果,與實際修行沒有什麽關係。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5-03-29, 20:43

也就是說,大家可否想過初向和初果的區別在哪裏?要知道初向也是屬於四雙八輩中的聖弟子的。

一個想法是初向聖人的五戒中的酒戒或微細戒還未完全成就。

大家可以討論一下。

有必要的話可以另行開題。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03-30, 21:26

Mahanama 寫:所以說,得法眼淨也就證得了初果,不用再以念佛、念法、念僧、念戒的方式去斷疑,因為已經度諸狐疑。反之,未得法眼淨者,無論你再怎麼努力念佛、念法、念僧、念戒,也不會證得初果。
《雜阿含經》的念佛與後世演生的念佛觀念差異懸殊,很容易混為一談。原始法義中的「念佛、念法、念僧、念戒」與「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正是一體兩面,兩種方法皆可證入初果。

以念佛來看,《雜阿含經》卷二十說:

  「聖弟子,念如來應所行法故,離貪慾覺,離瞋恚覺,離害覺。如是聖弟子,出染著心。何等為染著心?謂五欲功德。於此五欲功德,離貪恚癡,安伴正念正智,乘於直道,修習念佛。」

  在這裡,經中談到了修習念佛活動要離貪、離瞋、離害,由是可以出染著心。念佛要「正念正智,乘於直道」,「正智」是「八正道」之一,就是正確地智慧,即佛教所說的教法,亦即「如來所應行法」,「直道」就是直乘之道,因為修習念佛法門是禪定之道,亦是「八正道」之一,所以修習念佛法門,成為佛教徒的基本道路,念佛修行的色彩也愈濃。該經還以釋迦大弟子的口氣說:「尊者摩訶迦葉延語長者言:'汝當依此四不壞淨,修習六念。長者當念佛功德。」「世尊說依四不壞淨,增六念處,我悉成就。我當修習念佛功德,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為了證明念佛的有功德,經中又講述了給孤獨長者在晚上不能入睡,但因為他後來「令心念佛。因得睡眠。」可見,念想佛名在這裡除了有對治五欲,出染著心外,還有安眠的作用。

  除了上面提到的念佛修習是八正道的正智、正見的內容之外,經中還就修習念佛法門由八正道的正信而獲正見的功能。《雜阿含經》卷四十六云:

  「時天帝釋說偈言:正信於如來,決定不傾動。受持真實戒,聖戒無厭者。於佛心清淨,成就於正見。當知非貧苦,不空而自活。故於佛法僧,當生清淨信。智慧力增明,思念佛正教。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正信」是堅持正確的信仰,「正見」是持正確的見解,仍然屬於智慧的法門。「正教」是佛教的自稱,因為佛教將其它的宗教哲學都視為外道,由此顯示出來自己的正法地位。念佛最重要的是要有正信,只有正信之後,才能獲得正見,這比《長阿含經》所說的念佛求功德前進了一大步。在《長阿含經》裡,念佛是供養法門之一,念佛也就是生「歡喜欲見」,「生戀慕心」,進而得到「神力」、「度人」、「遺法」等功德。但是到了《雜阿含經》裡,念佛除了仍然能獲得《長阿含經》所談到的功用之外,還與佛教的八正道聯繫起來,「於佛心清淨,成就於正見」。《長阿含經》強調供養三寶可得趣善、趣惡、趣涅槃,而《雜阿含經》則更強調出染著心,「當生清淨信。智慧力增明」,說明兩者之間在念佛問題上是不完全相同的,這是應該注意的地方。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5-03-30, 21:35

佛告釋摩男:『斷除三結-----身見、戒取及疑網等;斷三結已,成須陀洹,更不復受三塗之身;於無上道,生決定信;人天七返,盡諸苦際,入於涅槃,是名優婆塞得須陀洹。』(別譯雜阿含一五三經)這段經文指出,斷三結已,成須陀洹(初果)...於無上道,生決定信...。它說明了於佛不壞淨、於法不壞淨、於僧不壞淨,聖戒成就是須陀洹的四項特質,而不是建構初果的四個要素。法友在此處釐清觀念,就不會再迷惑於"修四不壞淨"了。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5-03-30, 21:45

shanguan 寫:你的公式不正好證明了三結斷和四不壞淨是同時成就的麽?既然是同時,就不存在修四不壞淨的事了,除非你認爲可以修三結斷。
不知法友可曾注意到一件耐人尋味的事?『四不壞淨』似乎只見諸對初果的描述,二果、三果的成就雖然都涵蓋了初果的成就,但經律中並未用『四不壞淨』來代換阿那含的五下分結盡或斯陀含的三結盡、淫怒痴轉薄。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5-03-30, 21:52

Mahanama 寫:
不知法友可曾注意到一件耐人尋味的事?『四不壞淨』似乎只見諸對初果的描述,二果、三果的成就雖然都涵蓋了初果的成就,但經律中並未用『四不壞淨』來代換阿那含的五下分結盡或斯陀含的三結盡、淫怒痴轉薄。
是的,三結斷是正統的説法,而四不壞淨可有可無。

也就是說,不管有佛無佛,煩惱的斷除都可以做到,而四不壞淨只適合佛和僧存在的那一個時期。

三結斷的人如果遇到佛和僧,自然會對他們產生不壞淨,如果不能遇到,也無所謂有或沒有。

同理:念佛等不是修行的必要條件,只有八正道才能導致解脫。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5-03-30, 21:56

Mahanama 寫:不知法友可曾注意到一件耐人尋味的事?『四不壞淨』似乎只見諸對初果的描述,二果、三果的成就雖然都涵蓋了初果的成就,但經律中並未用『四不壞淨』來代換阿那含的五下分結盡或斯陀含的三結盡、淫怒痴轉薄。
倘若三結盡與四不壞淨是一體的兩面,或者說三結盡=四不壞淨,那麼斯陀含也可以詮釋為『得四不壞淨,淫怒痴轉薄』,阿那含則是『得四不壞淨,欲貪、瞋恚盡』。原始聖典中有類似這樣的說法嗎?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