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被版主Dogbert刪除。
原因:內容與主題無關。
四聖諦裏的“集”是名法、色法還是名色法?
你說的沒錯!不過似乎有點健忘耶(或沒仔細看?):苦聖諦的苦是什麼?已經提過了啊!:shanguan 寫:既然四聖諦每一項都是聖諦,那就不要把集諦當作苦諦來理解。
五取蘊是苦(注意 並不是說五蘊是苦喔)
{Now this, bhikkhus, is the noble truth of suffering:.....
in brief, the five aggregates subject to clinging are suffering.}
而苦集聖諦中的[苦集}也用菩提尊者的英譯SN56.11貼出了啊!
渴愛是苦集(注意 沒提[取]喔.也沒提無明等喔)
{Now this, bhikkhus, is the noble truth of the origin of suffering: it is this craving which..}
淺見是:雖然經典他處也提到苦(如"苦"受,..或無常>>苦>>非我,甚或12緣起中 Such is the origination of this entire mass of stress & suffering. .),但是最好[先]作區隔一下,比較不會和四聖諦的教法有所混淆,....有位善知識 {奇好}法友就提過類似的觀念,個人覺得是很有道理的
另外,是否可以先縮小範圍如{四聖諦}或苦聖諦...
P.S 又:先用相同部類的經典也可避免雞同鴨講的情形,例如中部經和雜阿含(或相應部)之間的說法也未必一樣..要先休息了>>(建議另外開題)
leeyd2:
你的回應有點花裏胡哨,不知道你想表達什麽,以後請注意不要過多地用標點符號:)
不過我還是看懂一點,所以在這裡就説明一下。
1、苦諦主要著重于五取蘊而不是五蘊,所以不能把與集諦道諦相關的名法也算在苦諦之中,雖然它們也屬於四種名蘊。
2、取有四種,其中一個就是“慾取”,是“愛增上”的意思,所以“取”只是愛的程度上的增加,所以,這裡的“渴”就表達了“取”的意思,不說“愛”而說“渴愛”就表明了“愛、取”的意思。
而你看經文時可能忽略了在談愛取前有一個“不如實知”,這個就是無明。所以無明是提到的。
3、苦有多種意思,但最主要的是一種“感受”單純的無常,若沒有感受,苦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有時候把五蘊的苦翻譯作“五受陰”,就是這個道理,也就是說,所謂的苦,是由五蘊所帶來的感受。
你的回應有點花裏胡哨,不知道你想表達什麽,以後請注意不要過多地用標點符號:)
不過我還是看懂一點,所以在這裡就説明一下。
1、苦諦主要著重于五取蘊而不是五蘊,所以不能把與集諦道諦相關的名法也算在苦諦之中,雖然它們也屬於四種名蘊。
2、取有四種,其中一個就是“慾取”,是“愛增上”的意思,所以“取”只是愛的程度上的增加,所以,這裡的“渴”就表達了“取”的意思,不說“愛”而說“渴愛”就表明了“愛、取”的意思。
而你看經文時可能忽略了在談愛取前有一個“不如實知”,這個就是無明。所以無明是提到的。
3、苦有多種意思,但最主要的是一種“感受”單純的無常,若沒有感受,苦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有時候把五蘊的苦翻譯作“五受陰”,就是這個道理,也就是說,所謂的苦,是由五蘊所帶來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