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入處觀察心得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8-12-21, 06:43

emilyku法友,觀妳五蘊當中的想蘊,或者觀妳六入處中的意入處。當妳真正能夠觀察到它們時(要非常熟練,壹提起正念就歷歷在目的那種)。妳就不會這樣看了,也不會這樣說了。

妳是不可能“依『因緣法』來觀察世間法”的,這是妳想象出來的
:wink:

頭像
emilyku
文章: 90
註冊時間: 2008-08-04, 08:00

文章 emilyku » 2008-12-21, 11:22

peacecila 寫:
以「四正勤」來說,去除造惡的因、去除緣起的因,才是正勤之道,這樣也是可以避免走入「空義」陷阱的一法。
但是,參與討論的態度就該這樣--如實--也不要怕自曝其短,如最後能有所學習、有所得,這是參與討論的意義所在。
如是!如是!末學亦是如是思惟:除造惡的因、去除緣起的因,才是正勤之道。
引經證如下:中阿含19尼乾經
若有比丘捨身不善業,修身善業;捨口、意不善業,修口、意善業,彼於未來苦,便自知我無未來苦,如法得樂而不棄捨。彼或欲,行欲,或欲斷苦,行捨欲。彼若欲斷苦,行欲者,卽修其行欲;已斷者,苦便得盡。彼若欲斷苦因,行捨欲者,卽修其行捨欲;已斷者,苦便得盡。若彼比丘便作是念:隨所為、隨所行,不善法生而善法滅;若自斷苦,不善法滅而善法生,我今寧可自斷其苦。便自斷苦、自斷苦已,不善法滅而善法生、不復斷苦。所以者何?比丘!本所為者,其義已成;若復斷苦,是處不然。

過去所做惡、不善法等都已是完成式了,當下只能去除再造惡的因、去除再次造惡緣起的因,才是正勤之道。想要斷除過去已經作過的惡事是不可能的。
末學參與討論的態度抱持如此:這個理論是可實行在日常生活中的,親自去觀察後的看法,不怕自曝其短,如最後能有所學習、有所得,這是參與討論的意義所在。

頭像
emilyku
文章: 90
註冊時間: 2008-08-04, 08:00

文章 emilyku » 2008-12-21, 12:14

freshman 寫:emilyku法友,觀妳五蘊當中的想蘊,或者觀妳六入處中的意入處。當妳真正能夠觀察到它們時(要非常熟練,壹提起正念就歷歷在目的那種)。妳就不會這樣看了,也不會這樣說了。

妳是不可能“依『因緣法』來觀察世間法”的,這是妳想象出來的
:wink:
末學只是說我正在學習、練習於內由六根門頭觀察起而已,而觀察即可現見(末學現見仍有反應、有貪、瞋、癡、有……取……愛……受……觸……六入處),您怎麼能知我是想像?莫非您已有他心通。

而 佛陀不就是開示因緣法,希望我們聞法正向、多所饒益嗎?
請見雜阿含287經:
~~我從彼道,見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滅,老病死滅道跡。見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行集,行滅,行滅道跡。我於此法,自知、自覺,成等正覺。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餘外道,沙門,婆羅門,在家、出家,彼諸四眾,聞法正向,信樂知法善,梵行增廣,多所饒益,開示顯發。

頭像
ganenshizun
文章: 28
註冊時間: 2008-10-18, 08:00

文章 ganenshizun » 2008-12-21, 13:33

假设你指的是我们普通所说的杀人行为----也就是说谋杀:

如果没有我的概念,杀的动机如何产生? 所以,对于没有我的概念的人来说,杀的念头都不会起如何导致杀行为?所以这个所谓的"只是杀,不是我杀"的陈述在这里无法成立.杀都没有,如何去讨论是不是我杀的问题? 就像你问了一个我们家后院的树是苹果树还是梨树,但是我们家根本就没有后院一样的问题. 对于凡夫来说,看也是我在看,听也是我在听,说也是我在说,当然,杀也是我在杀罗~~~

如果你要引进其他种种的特别的前提与假设,那么你的问题就是个坑,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了.


纯粹个人见解,不代表任何团体或者某位法师的观点.

頭像
leeyc2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leeyc2 » 2008-12-21, 14:53

[有業報而無作者]又是什麼意思?

頭像
emilyku
文章: 90
註冊時間: 2008-08-04, 08:00

文章 emilyku » 2008-12-21, 15:44

http://www.wisdomvoice.org/agama/ad/sea ... %ACd%B8%DF
leeyc2法友,若您有阿含經內的名詞要查,可透過上面網址查詢。
有業報而無作者:
只有業報的展現,而沒有永恆不變的造業者(作者)與受報者,參看「業報」。

致力於將正念禪引進現代醫療方法的喬‧卡巴金博士是這麼解釋「業」:「某一件事發生是因為有另一件事發生,甲事與乙事彼此具有某種關聯,每一個果之前都有一個因,而且每一因之後必有一果成為彼因的指標和影響,雖然不見得會被計量出來。」

所以前一個因即使影響只有那麼微乎其微,但是還是有其影響力,就像有時候我們的所作所為並不為我們「在意」,常常認為無所謂的事,有時會發展成無法想像的後果,如『混沌理論』就是近三十年才興起的科學革命,它否定了決定型因果定律,因為系統本身變化的結果,也會成為下一階段影響系統變化的原因。

我們可以用在西方世界流傳的一首民謠對此作一些說明。這首民謠是這麼說的:
   遺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
   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爭;
   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

馬蹄鐵上的一個釘子是否會遺失,在初始條件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變化,但其「長期」效應卻導致一個帝國存與亡的根本差別。這就是軍事和政治領域中的所謂「蝴蝶效應」。

有一位研究混沌的學者,撰寫有關蝴蝶效應的論文時,說道:「其實每個人都是那隻有著魔力翅膀的蝴蝶,因為每個人的一舉一動都可能使世界變得不一樣。」這就是為何「正念」可以改變「業」的最主要原因了,如果我們念念正念,可以讓我們不隨感覺起舞,就不會產生衝動下所作的行為。若有不經思考的衝動行為,即便它只是微乎其微,不被我們當下注意到,但是它的影響力仍有可能會化為毀滅性的結果。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8-12-21, 16:20

emilyku 寫:云何為第一義空經?
  諸比丘!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
  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
  又復,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乃至純大苦聚滅。
  比丘!是名第一義空法經。

1.[眼生時,無有來處]是什麼意思?
佛陀說『無我』是指五蘊是緣生、緣滅法,也就是說五蘊是依因緣生,故也是依因緣滅而滅之法,因此知五蘊非我、非常、非樂。

六入生時,表示六入依因緣而生,他們是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除了「俗數法」外,再也沒有別的了,所以稱他們是『無有來處』。
六入滅時,表示六入也是依因緣滅而滅之法,故無有去處,如是可知,六入並不實而生,生已盡滅,雖無作者但仍有業報,只要還有業報就會再次此陰滅已,異陰相續〈再次輪迴〉,但除了「俗數法」外,再也沒有別的了。

這裡的陰『滅』是指依因緣滅而滅之法,不是指『寂滅』。
『寂滅』是指無明與渴愛斷盡之後而使生死業報永盡,就是指『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乃至純大苦聚滅。』這一段。

2.俗數法是所謂的[假名安立]嗎?
俗數法:是指『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

個人建議:[假名安立]是後世人的說法,最好不要引用,還是依因緣法來觀察才符合 佛陀本懷,世間法都是依因緣生而生之法,也是依因緣滅而滅之法,所以他們不可愛、不值得愛。
那麼妳就說壹說『因緣法』、俗數法、十二緣起三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吧。或者,它們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還有,妳說的世間法又是什麽意思?謝謝!

頭像
sunrise
文章: 130
註冊時間: 2005-02-22, 08:00

文章 sunrise » 2008-12-21, 17:38

leeyc2 寫:[有業報而無作者]又是什麼意思?
有業報而無作者:有身口意三業行所產生的報應,但並沒有一個制定報應的作者.

頭像
emilyku
文章: 90
註冊時間: 2008-08-04, 08:00

文章 emilyku » 2008-12-22, 09:15

freshman 寫: 那麼妳就說壹說『因緣法』、俗數法、十二緣起三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吧。或者,它們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還有,妳說的世間法又是什麽意思?謝謝!
《雜阿含》846經
~何等為聖道如實知見?謂十二支緣起如實知見。如所說: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起。如緣無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是名聖弟子如實知見。~
《雜阿含》296經
~云何為因緣法?謂此有故彼有,謂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雜阿含》335經
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
《雜阿含》72經
~「云何為智?調伏貪欲、斷貪欲、越貪欲,是名為智。
「云何智者?阿羅漢是。阿羅漢者,非有他世死、非無他世死、非有無他世死、非非有無他世死,廣說無量,諸數永滅。是名說所知法、智及智者。」~
《相應部》S55.28
~居士!於此有聖弟子,對善作意,而曰:「彼有故此有,彼生故此生,彼無故此無,彼滅故此滅。」謂:緣無明生行,緣行生識,緣識生名色,緣名色生六處,緣六處生觸,緣觸生受,緣受生渴愛,緣可愛生取,緣取生有,緣有生生,緣生生老死愁悲苦憂惱。如是,此為一切苦蘊之集起。~
《雜阿含》230經
~時,有比丘名三彌離提,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所謂世間者,云何名世間?」
  佛告三彌離提:「謂眼、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耳、鼻、舌、身、意、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是名世間。所以者何?六入處集則觸集,……如是乃至純大苦聚集。~

如上經曰。請比對。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8-12-22, 14:11

這些經文我都看過,我是問妳對於它們的理解。看起來,妳是認為,『因緣法』、俗數法、十二緣起三者之間只是名字不同而已,意義並無大的區別。是嗎?

還有《雜阿含》230經只是說“世間”,好像並無說“世間法”,是嗎?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