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觀,五盛陰不管依相應部.或中部的對照的經文,就是五取蘊,你應該不需要一再的提醒吧?shanguan 寫:修行就是爲了滅苦,苦就是五盛陰,怎麽能說不是爲了消除五蘊呢?
苦聖締
不管叫它五蘊也好、五取蘊也好、五盛陰也好,我們只要看看經文是怎麽解釋得就可以。leeyc2 寫:
善觀,五盛陰不管依相應部.或中部的對照的經文,就是五取蘊,你應該不需要一再的提醒吧?
“諸賢。云何五盛陰苦。謂色盛陰。覺.想.行.識盛陰。諸賢。云何色盛陰。謂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諸賢。云何四大。謂地界。水.火.風界。諸賢。云何地界。諸賢。謂地界有二。有內地界。有外地界。”
這段經文對色受陰的解釋有“還有取的色蘊”的意思麽?
你應該不需要一再的提醒吧?
佛陀節是苦聖諦時,可不是只說了五盛陰,其中的老、病、死,就佔了八苦的八分之三。所以妄想從五盛陰上來否定佛陀有苦的詭辯,還是早點收場吧。因爲即便五盛陰就是你解釋的那個“還有取的五蘊”,佛陀的有老病死仍然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你想否定麽?
-----------------------------------------------------------------------------------------------------lkjh 寫: 純理論來說 , 阿羅漢還有心受也是苦 , 只是苦因已滅 ,
除非入了沒有感受的定 ,否則只是心受生滅的苦極小而已 .
意受身的最後一點點苦果也是不可免的 ,禪定的心無常 , 無常是苦 ,
阿羅漢的禪定退了還是需要再修 , 有為是苦.
一切受無常 , 無常是苦 , 任何不苦不樂受都不是正見來的.
-----------------------------------------------------------------------------------------------------
了義說或是不了義說,只能靠自己區別.
《身念處禪觀修法》阿姜念著第二篇實修
但事實上是沒有樂的,只是暫時離苦罷了,如果沒有苦我們是不能體會到苦的,苦諦是佛教的真理,但是並沒「樂諦」→沒有快樂的聖諦。
心受生滅的苦極小---應名為樂
上二貼文有所偏執 欲知如何請見下文
http://www.oba.org.tw/modules.php?name= ... 6&start=20
我理解,法遵比丘尼所說的「生命本身」,即指五取蘊。「八苦」是分說,「五取蘊是苦」是總說。法遵比丘尼說:「生命本身即是苦!」只是把「五取蘊是苦」換了一種比較通俗的說法而已。seasky 寫:……
重新來看苦聖諦:
苦聖諦的正確理解應該是:生命以這種無常、苦、無我的方式存在,本身就是無可奈何的苦悶與折磨。覺得生活是一種享受的人不記得錐心泣血啼哭號呼的慘痛教訓;不警覺抽腸拔肺般的悲慘際遇必將迎面襲來;不明白現前一舉一動都是受著無常、苦的催逼而不得不然。苦,不是相對於生命在生活中偶然遇上的。生命本身即是苦!- - - 法遵比丘尼
(一)法遵比丘尼說:「錐心泣血啼哭號呼的慘痛教訓;抽腸拔肺般的悲慘際遇(必將)迎面襲來」,這是肯定「八苦」。可是又說:「苦,不是相對於生命在生活中(偶然)遇上的。生命本身即是苦!」為了強調「生命本身即是苦!」強調「五取蘊是苦」,而又否定了「八苦」,末學以為,這種說法是矯枉過正了。(二)「不明白現前一舉一動都是受著無常、苦的催逼而不得不然」,應該說現前一舉一動都是受著業緣的催逼而不得不然,而現前一舉一動、業緣的催逼,都是無常、苦。
《大念處經》:
「復次。諸比丘。何謂苦聖諦?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愁悲苦憂惱是苦。怨憎會是苦。愛別離是苦。求不得是苦。簡而言之。五取蘊是苦。」
「八苦」是分說,「五取蘊是苦」是總說。
法遵比丘尼說:「生命本身即是苦!」所說的「生命本身」是什麼呢?顯然不可以說生是「生命本身」,或老是「生命本身」,(或病是「生命本身」),或死是「生命本身」,或愁悲苦憂惱是「生命本身」,或怨憎會是「生命本身」,或愛別離是「生命本身」,或求不得是「生命本身」。
我理解,所謂「生命本身」,即是五取蘊。法遵比丘尼說:「生命本身即是苦!」只是把「五取蘊是苦」換了一種比較通俗的說法而已,不是什麼新的發現。我們讀法遵比丘尼的這段文章,用不着以為讀到了什麼新的見解而為之特別驚喜,佛陀說「簡而言之。五取蘊是苦」,在這裡法遵比丘尼也只是象佛陀的說法一樣,提醒我們:「八苦」是苦,而總的苦是什麼?
「復次。諸比丘。何謂苦聖諦?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愁悲苦憂惱是苦。怨憎會是苦。愛別離是苦。求不得是苦。簡而言之。五取蘊是苦。」
「八苦」是分說,「五取蘊是苦」是總說。
法遵比丘尼說:「生命本身即是苦!」所說的「生命本身」是什麼呢?顯然不可以說生是「生命本身」,或老是「生命本身」,(或病是「生命本身」),或死是「生命本身」,或愁悲苦憂惱是「生命本身」,或怨憎會是「生命本身」,或愛別離是「生命本身」,或求不得是「生命本身」。
我理解,所謂「生命本身」,即是五取蘊。法遵比丘尼說:「生命本身即是苦!」只是把「五取蘊是苦」換了一種比較通俗的說法而已,不是什麼新的發現。我們讀法遵比丘尼的這段文章,用不着以為讀到了什麼新的見解而為之特別驚喜,佛陀說「簡而言之。五取蘊是苦」,在這裡法遵比丘尼也只是象佛陀的說法一樣,提醒我們:「八苦」是苦,而總的苦是什麼?
seasky 寫:……
重新來看苦聖諦:
在尚未清楚剖析生命無常、無我的真相前,直接將苦聖諦解釋為:『痛苦是生命的真理。』當然令人不服,畢竟有許多人覺得生活是一種享受。……- - - 法遵比丘尼
如實知苦,是正見。而正見是不可從八正道脫離開來說的。沒有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就無從建立正見。seasky 寫:法遵法師 - 滅苦之道 - 八、苦:
或許有人在一生中平順安穩、無風無浪;或許有人認為人生縱有苦難,總能熬得過去並從中獲得克服困難的滿足感,因此覺得能在生活中闖蕩並不算是悲慘的遭遇。然而這種想法只是因為凡夫眼光淺短,不能藉由禪定的神通力見到前生與來世。
當知,在長劫的生死輪迴中是沒有幸運可言的,眾生輪轉於五趣之中,經常成為地獄、餓鬼、畜生道的常客,遭受著慘絕人寰的苦楚,正如同佛陀對比丘們的告誡:『諸比丘不見極苦!』惡道的苦痛,是生為人類所難以想見的。
- mini_shop168
- 文章: 1
- 註冊時間: 2007-05-25, 08:00
苦當知===>苦已知 集當斷 隨便亂打不知對否~"~shanguan 寫:雖然法遵否定三世因果的觀點不正確,但「生命本身即是苦」的説法是有根據的。佛陀也有最後生的老病死,這就是一個生命現象,也是屬於八苦之中的。peacecila 寫:這樣說,並不合理。佛陀與阿羅漢皆在活著的時候,便聲稱「苦已滅」。雖然,這位法師是以「生命本身即是苦」作為前提,來說明為什麼「只要還有生命存在,行善、消災、祈福、財大勢大、神通廣大、往生極樂乃至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通通都沒有用。但基本上,法師所說的「生命本身即是苦」並不是正確的見解。
在經中並沒有佛陀與阿羅漢皆在活著的時候,便聲稱「苦已滅」的記載,佛陀轉四諦法輪是,說的是“苦已知”。
轉貼文字一下
涅槃有兩種:一者、有餘涅槃。二著、無餘涅槃。證悟阿羅漢果的聖者,是處在有餘涅槃的狀態,他沒有愛、取了,這就好比一棵樹,不加肥料和水,但是樹根和樹幹還存在,繼續等到這棵樹老、死。因為阿羅漢有過去的業繼續存在,如果他今生的身體捨報後,沒有了【受】、【觸】、【六入】,那就好像樹根斷了,他再也不來受生,那麼我們就說他把這十二因緣這棵樹的根都斬斷,再也不能成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