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雜阿含一經】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12-29, 10:42

potato 寫:請教seasky、摩訶男或其他法友:「喜貪盡者,心解脫。」為什麼在「心解脫」前加一個「說」字?
喜貪盡者,是名心解脫(稱為心解脫、叫做心解脫)。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Re: 我对空的理解

文章 seasky » 2005-12-29, 11:25

yansong 寫:我對空的理解是:變化,流動的意思。和“無常”沒有根本的區別。
如果「空」的內容一直都保持與「無常」相當:五受陰是無常(空)、苦、變易法。那麼「空」的觀念便相應於法,而可以接受其為佛法。但今人對空理的理解,早已超出正法所能認同的範圍了。

無常 - - - 描述事物變化、流動,自始至終以及周而復始的整個過程,語意明確精準妥切。然而,空 - - - 僅描述事物變化、流動的最後結局(空),實不及無常一語來得周延。佛陀一再的強調「無常故苦,苦故非我亦非我所」,許多學佛人卻視而不見,喜好談空論空,紛紛投向緣起性空的見解,遠離緣起正觀,迷失於空中。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12-29, 11:31

against_ue 寫:五蘊受業力繫縛 因此逃不過生老病死 也常活在習慣中而不自覺
較精確的說法是:
五蘊受我見、無明、欲貪(喜貪)繫縛,因此逃不過生老病死,也常活在習慣中而不自覺。

在奧義書哲學中,眾生是由業力決定輪迴的趣向,不再如婆羅門所說:婆羅門生生世世為婆羅門,剎帝利與吠舍也生生世世生為自己的階級。更進一步地,奧義書還發展出修行的觀念,認為一個依法修行的人努力於淨化業報,最終便能與大梵圓滿結合,完成生命的終極目的、終極使命。

業力輪迴觀念傳佈近千年後,到了佛陀建立僧團的時代,早已融入主流的吠陀思想與梵書思想中,成為印度婆羅門教的基本信仰。

來到釋沙門僧團的修行者,全都非常熟悉印度的傳統思想,若非已具正知見,對於同樣承認輪迴的佛法,很容易不加思索地就將業力觀套進來。就好像中國的佛教徒都受過儒家思想的薰陶,理所當然地將忠君孝長的觀念帶入佛法;西洋佛教徒不由自己地將神(耶穌)與佛陀相提並論一般。業力論就依附這人之常情而混跡佛法教義中。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12-29, 12:28

seasky 寫:其實,佛陀教導「修止」與「修觀」的業處 - - - 同一業處!

修止:專心專注於 ...
修觀:觀察思惟於 ...

止、觀,皆於「同一業處」修習,成就正定與正慧。
Dogbert 寫:若「專注於」受,即是「修止」,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感受的實相是如何你會不清楚嗎?既然很清楚感受是如何?那麼這是修止還是修觀?止觀的差別到底在哪?
觀力(觀)如同顯微鏡的鏡頭,定力(止)如同顯微鏡的焦距調節輪,以鏡頭對準目標(觀),再以調節輪調整焦距(止),那麼,在顯微鏡底下的微生物便能真實清析的顯現,一覽無遺。止觀的差別便像這樣。

止:專心、專注。對象是自身五受陰(身受心法),培養發展正定力。
觀:內觀、內明。對象是自身五受陰(身受心法),培養發展觀照力。

止、觀二力相結合,便能如實知見身心五陰集、五陰滅、五陰味、五陰患、五陰離,成就正定與正慧。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12-29, 12:32

student2 寫:開車時眼睛看前面,注意力集中時,可否解釋為止;同時眼睛觀察思維判斷可否解釋為觀。
是的。

頭像
BBCALL
文章: 28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BBCALL » 2005-12-29, 15:41

關於「無常,苦,空,非我」之定型句為北傳所獨有,於巴利聖典中
並無此定型句,因此可以判斷關於此句之觀念為北傳陰相應及質多羅
相應中的獨有特色。鑑於此,並非只由此第一經作為主要研究或判斷
,而應對陰相應的全部經文作為整體分析。

(一)南北初對:

在分析此句之前,有數種問題必須注意或釐清:

〈1.〉關於本句,在北傳修多羅中,大致上皆是作為補述該經內容的
再一次之強調說明,但觀察各經主要內容,並無其相對應的概念,而
無常,苦,非我確有相對應的說明。

〈2.〉鑑於巴利原典中並無特別指出「空」於本句之次第,故有兩種
可能之情形。

一、本句於原典中遺漏。
二、本句為有部自行添加。

但鑑於巴利原典是公認當今現存的最古老佛教經典,以及前述第一點
之問題,本句為有部自行添加之情形會比較大。再來,北傳雜阿含有
傳下別譯本,故必需一併列入考慮。

不過在陰相應中,僅有雜三四與別譯本對應〈指巴利與漢譯有相對應
之經文〉,其餘如九○七、九一○、九六三等經皆非陰相應之部分。由
於,雜三四及別譯本(大正藏二、四八六c)本身也沒有關於「空」的
字詞,故與巴本為相同之情形,因此,似乎此定型句並非為經文所特
別需之強調補述語。只不過,可惜的只有此經,其證據實在薄弱。

北傳本句的出現,其實並不多見,大約僅有五十四處,倒是中阿含有
專門討論此一含意,不過,中阿含並非此次所要研讀的對象,故略。

基於上述,單就陰相應的部分,由於北傳各經中,其本身前後內容,
並無能尋獲前文明顯對應處,故添加空字的表達之情形會比較大‧如
果舉一經之內容與「無常,苦,空,非我」定型句做一個前後對應來
看,則是:

觀色無常→無常
正見者則生厭離→苦
空→???
喜貪盡→非我

因此,可以知道「空」確實是添加語,而這個現像,在多處可見。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upasaka » 2005-12-29, 17:06

BBCALL 寫:鑑於巴利原典中並無特別指出「空」於本句之次第,故有兩種
可能之情形。

一、本句於原典中遺漏。
二、本句為有部自行添加。
............
因此,可以知道「空」確實是添加語,而這個現像,在多處可見。
還有第三種可能:
譯師翻譯時添加上去的。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