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依三寶中的佛和僧是解脫的必要條件嗎?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4-11-01, 08:50

peacecila 寫:善觀法友舉的那二個例子---葛印卡與孫倫西亞多,也都不是很有力的舉證。

葛印卡一直受其老師「烏巴慶」的長期禪修指導,直到「烏巴慶」去世為止;而孫倫西亞多,出生在緬甸佛教國家,與佛法相關的開示,從小耳濡目染,要說,緬甸人不受三皈五戒的儀式,大概也很難說得過去。而且,孫倫西亞多開始修習呼吸禪觀,也是從某位朋友處聽聞所得,也瞭解呼吸禪觀的益處。

考究「歸依三寶」的原始含義,若不是於法有所得益的人,也少有可能堅持禪修。基本上,葛印卡與孫倫禪師,是否為「證悟者」,這很難深究?但仔細考究他們的學法背景,知道他們受「三寶」薰習已久,皈依三寶,這卻是不爭的事實。也因此才說,這二個例子都舉得不是很好。

大概也只有「佛」與「獨覺」,可以不須「親近三寶」自行證悟解脫,但這些都屬於「特例」,因為在他們覺悟佛法之前,並沒有佛法可讓他們聽聞,也沒有三寶可以親近的緣故。而「聲聞」親近僧寶、聽聞正法,則是今生得證解脫的最佳橋樑,便如「四預流分」所說,循著:「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內正思維、法次法向」的過程,直達「正法之流」。
形式上的三歸五戒大乘弟子都應該有的,但這是否表明他們就是正法的弟子了?葛因卡先生和孫倫長老雖然都有老師,但請注意他們都是單個的居士,不能算作三寶之内的。

四預流分沒有說“皈依三寶”吧?你這裡的“善士”指的是佛寳還是僧寳?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4-11-01, 11:00

shanguan 寫:四預流分沒有說“皈依三寶”吧?你這裡的“善士”指的是佛寳還是僧寳?
歸依的涵義是因為瞭解法得平安喜樂,而對三寶生起親近之心的意義。這已經是最基本的涵意了。

不要在「歸依」這種不是很正確的翻譯上,打迷糊眼了。所謂「親近三寶得庇護安樂」的這件事上,三寶是不可分的。

那「內觀中心」的首頁上,貼了一句話,那句話也是蘊含了「歸依三寶」的意象,只差觀閱者能不能看得出來而已:
「若非發現吾師 在正法的恆河岸
我將一直膜拜那河 卻不喝那水
願我所得到的喜樂 人人能享有
願正法的宏大 人人得庇助」

裏頭的「吾師」,意指「佛與僧」,而「恆河水」意指「正法」,受到「吾師」的指引,而飲用了「恆河水」,獲得喜樂與庇助。這篇文章與「歸依三寶」的古文:「去到庇護所(佛法寶)」,正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可能是一種印度佛教徒與印度語特有的思想表達方式。

如果,你還有疑問,建議不妨直接設法聯絡到「葛印卡」,向他請教,現在開頭的這個論題,甚至也可以順便問問他個人的經驗,相信「葛印卡」一定會給你清楚的答覆。

再強調一點:「去向安穩之處」是因法義的聽聞理解而來的。但「正法」還是由「善士」所傳來的,「善士」的法義還是傳自「佛陀」,當思維法義,這三者自然就會串連在一起,在內心形成一股力量。

註:葛印卡出生在緬甸的印度家庭,其實是印度人,後來,回到印度弘法。本身對葛印卡不是很瞭解,只是研讀過他的學法資料。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4-11-01, 13:11

我的主題是皈依是不是修行解脫道的前提。

如果皈依在証初果以後才建立,那就説明不是。

三寶真不可分麽?如果佛屬於僧,那兩寳也夠了。

我參加過葛因卡老師的内觀禪,他在世界各地舉辦内觀禪時,從不要求必須是三寶弟子才能參加。事實上,内觀禪不帶有任何宗教傾向,葛因卡老師的講話也告訴我們法是人人可以證得的,不是佛教徒的專利。

你說善士的法義來自于佛陀,這和皈依三寶沒有關係。因爲佛陀以法為師,所以皈依法寶就可以了,不需要佛和僧。

我的觀點再説一遍:除了正法,佛和僧都不是解脫的必要條件。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4-11-01, 19:49

peacecila 寫:「歸依三寶」的巴利英漢對照文: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我去到佛--庇護所)
I go to the Buddha for refuge.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我去到法--庇護所)
I go to the Dhamma for refuge.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我去到僧--庇護所)
I go to the Sangha for refuge.


巴利文的「saranam」是名詞「庇護所」,gacchami是動詞「去到…」的意思。而且,這裏的「佛、法、僧」與「庇護所」具有同格的地位。所以,也可以翻成「去到安穩之地(佛法僧)或去到庇護所」。

我們應該探討的是:「古代的佛教徒聽聞了佛法,瞭解了佛法之後,為什麼會說出這句話?而這句話的內涵又是什麼?」

這是因為古代的佛教徒在聽聞了佛法之後,內心因受到真理的啟發,而覺得內心平穩、安靜、無憂、無佈、喜悅,因而對「佛法僧」生起了親近之心;而親近「佛法僧」便意謂著:「進入了庇護所或安穩之地,護得平安喜悅」。對照「優婆塞」的定義:「梵語 upsaka 之音譯。即在家親近奉事三寶、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佛光大辭典),由此不難得見「歸依三寶」與「在家居士」之間的關係,對於瞭解「歸依三寶」的含意,更顯得清晰明白。

基本上,漢譯的「歸依三寶」是「意譯」的成份居多,但已經完全讓人看不出其「原始」的含意,反倒常常讓現代的佛教徒或非佛教徒產生「神力加庇」的誤會。事實上,原文如果照「直譯」,很難翻得優美流暢,但就算是「直譯」,如果不加任何的解釋,光看字面的意思,很多人也搞不懂,這「三寶等於庇護所,獲得平安」的思路是怎麼來的。仔細考究「漢譯」的「歸依三寶」譯文,其實離原義也有一段滿遠的距離。我們的巴利文老師很委婉地說:「漢譯經文比較注重文學價值。」但過於注重文學價值的後果,就很難避免流失原義。
善哉!希拉法友揭開了長久以來為一般人誤解的三歸依真實意義,當我們清醒的、明白的、出自內心真實體驗到世尊法義的那一刻起,同一時間生起了對佛、法、僧的信心,鼓舞有志於世尊教導的解脫之道的修行人繼續向前邁進,這樣才是真實的三歸依!

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都代表「歸依解脫法義的真實信心信念」,「三者都是解脫的必要條件」,依此有故彼有(緣起法)來看,缺少一樣就成就不了佛法僧戒四不壞淨,連初果都得不到,更何況是解脫呢?

開題法友以世俗的、形式上的歸向依靠做為三歸依的解釋,那只是一般人的三歸依口號,不是正法的三歸依。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4-11-01, 21:20

seasky 寫:善哉!希拉法友揭開了長久以來為一般人誤解的三歸依真實意義,當我們清醒的、明白的、出自內心真實體驗到世尊法義的那一刻起,同一時間生起了對佛、法、僧的信心,鼓舞有志於世尊教導的解脫之道的修行人繼續向前邁進,這樣才是真實的三歸依!

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都代表「歸依解脫法義的真實信心信念」,「三者都是解脫的必要條件」,依此有故彼有(緣起法)來看,缺少一樣就成就不了佛法僧戒四不壞淨,連初果都得不到,更何況是解脫呢?

開題法友以世俗的、形式上的歸向依靠做為三歸依的解釋,那只是一般人的三歸依口號,不是正法的三歸依。
我們只能看出皈依法的必要性,而沒有看到皈依佛和僧的必要性。

是先証初果有可能有四不壞淨,不是先有四不壞淨纔有初果。証初果的特徵是斷三結而不是四不壞淨。斷三結是必然的,四不壞淨不是必然。三寶不是缺一不可的,除了法寶,佛在沒有建立僧團以前,曾教授過二寳弟子,是兩位居士。且五比丘的得道時還沒有僧寳的存在。僧寳的建立是五比丘得道後的事。五比丘成爲阿羅漢並沒有皈依僧寳。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4-11-01, 21:56

shanguan 寫:我們只能看出皈依法的必要性,而沒有看到皈依佛和僧的必要性。

是先証初果有可能有四不壞淨,不是先有四不壞淨纔有初果。証初果的特徵是斷三結而不是四不壞淨。斷三結是必然的,四不壞淨不是必然。三寶不是缺一不可的,除了法寶,佛在沒有建立僧團以前,曾教授過二寳弟子,是兩位居士。且五比丘的得道時還沒有僧寳的存在。僧寳的建立是五比丘得道後的事。五比丘成爲阿羅漢並沒有皈依僧寳。
真實的三歸依加上遵守世尊所制的戒律,便是達成四不壞淨信(五根中的信根,五力中的信力)的必要條件。四不壞淨信是證初果的必要條件之一,初果是證二果的必要條件,.....,依次到達解脫,是故三歸依、四不壞淨信、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是解脫的必要條件,缺一不可。

五比丘得道時除了眼前的佛寶及法寶外,別忘了在根本佛法中世尊時常教導眾弟子說:「自洲依,法洲依,莫異依」,五比丘他自己本身便是僧寶,故仍是皈依三寶,缺一不可。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4-11-01, 22:27

seasky 寫:真實的三歸依加上遵守世尊所制的戒律,便是達成四不壞淨信(五根中的信根,五力中的信力)的必要條件。四不壞淨信是證初果的必要條件之一,初果是證二果的必要條件,.....,依次到達解脫,是故三歸依、四不壞淨信、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是解脫的必要條件,缺一不可。

五比丘得道時除了眼前的佛寶及法寶外,別忘了在根本佛法中世尊時常教導眾弟子說:「自洲依,法洲依,莫異依」,五比丘他自己本身便是僧寶,故仍是皈依三寶,缺一不可。
我已經反復説明了一個事實:
四不壞淨是證得初果以後才成就的而不是在證初果以前必需的!

四不壞淨是初果的充分條件而非必要條件,這個次序不可顛倒了。

五比丘在未證果以前還是外道,這外道身份的五比丘也是僧寳?佛陀提出「自洲依,法洲依,莫異依」就是教導我們要通過自力以法為師,這裡的佛和僧都沒有提到。你不能把兩種説法放到一起來説。

其實關鍵問題就是:四不壞淨是證初果以前就必須有還是證初果以後才有的?這裡的時間先後非常重要。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4-11-01, 22:40

shanguan 寫:我已經反復説明了一個事實:
四不壞淨是證得初果以後才成就的而不是在證初果以前必需的!

四不壞淨是初果的充分條件而非必要條件,這個次序不可顛倒了。

其實關鍵問題就是:四不壞淨是證初果以前就必須有還是證初果以後才有的?這裡的時間先後非常重要。
好,依你所說:四不壞淨是證得初果以後才成就的而不是在證初果以前必需的!

為求證你的說法對錯與否,可以暫時不計較在初果先後的問題 ..
請問:如果沒有歸依三寶的信念做為起始點,那麼四不壞淨中的:於佛法僧不壞淨三項,來自什麼因緣?是無因自生麼?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4-11-01, 23:13

shanguan 寫:五比丘在未證果以前還是外道,這外道身份的五比丘也是僧寳?佛陀提出「自洲依,法洲依,莫異依」就是教導我們要通過自力以法為師,這裡的佛和僧都沒有提到。你不能把兩種説法放到一起來説。
所謂的僧寶,並非單指出家人,凡是具有解脫法義清淨正見的善知識如:佛陀(如來九號之一:佛陀也是阿羅漢)、出家人、在家人、向佛法學習的外道學人,都是僧寶!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4-11-01, 23:28

[一問一智慧] 泰僧 佛使比丘
(15)接下來,有件事你們應該特別關心,請注意這個問題是:

「一定得聽聞佛陀的法或佛陀親口說的法,才能止息痛苦嗎?」

曾有人激烈地辯論:必須聽到佛陀親說的教法,我們才能真正了解佛法。但佛陀這樣說:「雖然有些人不曾聽聞佛法,也同樣可以走在正道上。」(泰本巴利藏第21冊,461頁)有些人雖然未從佛陀那裡聽到教法,卻仍能透過持續地反省、思惟、學習,以及恆久地觀察、修行,而走在正道上。

所以,我們應當滿懷敬意地禮敬佛陀的清淨心──他沒有將「法」佔為己有,也沒有壟斷「法」。這件事看似微不足道,但其實非常重要。



本篇引文與此次開題似乎有關,很值得法友們深思 ...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