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般念的疑問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0-10, 19:25

光明遍就是一種修定的方法,不修的人當然得不到,修的人自然會得到。

禪定中可以有樂的感受,但不會知道有沒有呼吸。

沒有說所相所標是呼吸的,呼吸是變動的,不能讓心定下來的。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10-10, 21:09

我相信四禅以後可以見到光明,有些人可以在初禅見到光明,而很多人到了三禅也還見不到。所以佛不以見不見光明爲判斷初禅的標准。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0-10, 21:16

你搞錯了,見到的光明和光明相不是一個概念。

光明本身就是個業處。

任何定都必須有業處,這個業處必須是不動的才能進入初禪。


阿那律陀。有時我知光明而不見色。阿那律陀。我作是念。何因何緣知光明而不見色。阿那律陀。我復作是念。若我念光明相。不念色相者。爾時我知光明而不見色。阿那律陀。如是我知如是已。竟日.竟夜.竟日夜知光明而不見色。阿那律陀。我爾時行此住止行。阿那律陀。有時我見色而不知光明。阿那律陀。我作是念。何因何緣我見色而不知光明。阿那律陀。我復作是念。若我念色相。不念光明相者。爾時我知色而不知光明。阿那律陀。如是我知如是已。竟日.竟夜.竟日夜知色而不知光明。阿那律陀。我爾時行此住止行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10-11, 04:05

《清靜道論》一派所要求的禅相不是在觀呼吸中見到光明後,取相成功嗎?我的意思是說,如果在四禅見到光明後,能夠穩定地取光明相(因爲此時已經沒有呼吸相可取),就可以象佛那樣入光明定了。(因爲你舉了很多經文提到“繫念明相”)

而在四禅前,如果無法見到光明,就無法取光明相,也只能取呼吸爲(禅)相。
“這個業處必須是不動的才能進入初禪。”
這正是我不能確定的。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0-11, 07:22

禪相不一定是光明。

禪相分爲三個層次:遍作相、取向、似相。

光明可以是遍作相,比如月光、燈光等等,而作爲似相的光明那是另一回事。而光明定屬於前者,並不是從呼吸得到的。所以光明在初禪以前就可以作爲遍作相來修。

你不能確定進入初禪的禪相必須不動,那只是你誤信了廣超的胡言亂語罷了。我前面說了,廣超的“四禪”在佛法裏連初禪都不到,這並不是要否定你的感受。

就像小學四年級和大學四年級的區別一樣。

小學四年級是很容易得到的,但和大學四年級相比就差遠了。

你可以繼續陶醉在你的“四禪”裏,但在我看來是沒有什麽價值的,因爲你這種“四禪”我一天可以得到很多次,沒什麽希奇的。

廣超之流籠絡人心的方法就是利用信徒的虛榮心和我慢心大肆封賞,我就知道他的一個在大陸的弟子見到別人就說“你們已經有四禪了,只是你們自己不知道罷了”。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6-10-11, 07:58

禪定在經典中雖然介紹的不多,但是還是有一些判斷的標準。

除了五個禪支(尋、伺、喜、樂、一淨性)之外,還有就是五蓋(貪、嗔、昏沉睡眠、掉舉追悔、疑)在初禪就會暫時被鎮服。

法友若是在禪修過程中還會生出疑問,懷疑這是否就是初禪或是四禪,那表示法友禪修當時根本不具有以上的禪支(禪定的特質),而五蓋至少在「疑」這一樣也依然存在。

即使法友當時懷疑尚未出現之前具有所有禪定的特質,但是很容易就失去,那以上座部佛教的觀點來看,那也還沒達到安止定,只是近行定(接近禪定,但是還不是禪定),不算是得到禪定。

我對禪定並沒有什麼實際的體驗,純粹提供一些經論的說法供參考。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0-11, 11:41

如果把一個團長叫做軍長,雖然名稱好聽了,但手下並沒有因此增多,這就像廣超的“四禪”,和光桿司令差不多。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10-11, 16:01

Dogbert 寫:禪定在經典中雖然介紹的不多,但是還是有一些判斷的標準。

除了五個禪支(尋、伺、喜、樂、一淨性)之外,還有就是五蓋(貪、嗔、昏沉睡眠、掉舉追悔、疑)在初禪就會暫時被鎮服。

法友若是在禪修過程中還會生出疑問,懷疑這是否就是初禪或是四禪,那表示法友禪修當時根本不具有以上的禪支(禪定的特質),而五蓋至少在「疑」這一樣也依然存在。
Dogbert法友讲的很好,这些的确应该是任何一个修禅定的人应知道的基础知识。

初禪除了五個禪支(尋、伺、喜、樂、一淨性)之外,最重要的是离生喜乐。就是离五蓋(貪、嗔、昏沉睡眠、掉舉追悔、疑)并且清楚知道自己(暂时)离开了五蓋产生了喜乐,并让喜乐充满全身。具体可以参考《沙门果经》关于初禪的描述。

“法友若是在禪修過程中還會生出疑問,懷疑這是否就是初禪或是四禪,那表示法友禪修當時根本不具有以上的禪支(禪定的特質),而五蓋至少在「疑」這一樣也依然存在。”

这是本人没有讲清楚――在禪修過程中没有疑問,只是专心于呼吸。在得到初禪、二禅时及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也没有疑問,只是在和我的一个朋友说起后引起了他的强烈否定,这才产生了疑問。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10-11, 16:34

說實話,在這樣一個前輩高手雲集的討論區裏拿自己的禅修體驗來討論,無疑是豎立了一個靶子。我知道,很多人是不會這樣做的。然而,爲了能真正地弄清法義,也沒有其它更好的法子。因爲這實在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過去和現在,很多人出于戒律上的考慮(怕人以“未證言證”來打擊),從來不願將自己的禅修體驗拿出來說。要說,也是在已經完全成就了以後(證阿羅漢了)再來說。這無形中使得禅修這件事很難有道迹可以遵循。盡管大家在理論上可以放開了討論。

因爲缺乏足夠的道迹可以遵循,無數的人禅修得不到成就,就是得到了,也不能肯定,致使局面越來越亂。就本人所知,大概在30年前,一位前輩在自修四念處時,曾經親證了“無常”並“證滅”,卻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差一點兒蹉跎此生。幸好,在後來的十多年後,他深入地接觸到了“南傳佛教”,他才能夠肯定自己。這件事情對我觸動非常大。

頭像
MOSHENGREN
文章: 99
註冊時間: 2006-06-24, 08:00

文章 MOSHENGREN » 2006-10-11, 20:11

我認為禪定的修習是需要反復練習,最後才能進入一種確定的禪定。不能以一次的經驗,就說自己已經達到初禪或初禪以上了。
而且,我看過的資料中,有說到過,在觀呼吸中,會有呼吸“停止”的現象,但並不是真的停止,而是因為暫時觀察不到。耐心等一會兒,呼吸會再次出現的。用呼吸停止一分多鐘,和有光出現來說明入了四禪。實在是不可取。
關於心一境性的體驗,我聽一位修行者說過,在禪修時心突然會進入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中,心和所緣結合在一起,因為這種狀態的出現與這種狀態前的情況有非常明顯的區別,所以對自己剛才入了禪定就不會懷疑。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