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leeyc2
- 文章: 548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leeyc2 » 2005-11-29, 00:34
shanguan 寫:看到佛陀生煩惱的人多的是,佛陀對於他們來説就是五取蘊。
至於是不是要怪佛陀,對於本來就對佛陀起煩惱的人來説,有什麽大驚小怪呢?
不不,你誤會了,佛陀已斷盡渴愛.也就沒有執取,說實在,[取蘊]一詞對他並不適用;而且是不是叫[取蘊]和會不會使他人產生煩惱無關
p.s你既不記得以前說過的話:[所以如果山河大地也能讓人執取,那麽它也屬於五受陰的範圍]就像你現下所講的一致>>問題在哪裡呢? 不妨聽聽其他法友的說法吧?OK?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5-11-29, 00:40
佛陀也是五蘊,也是由取而產生的蘊,也是可以引起他人取的蘊,但不是有取的蘊。
那麽佛陀的有沒有老病死呢?這纔是關鍵所在,苦諦中的老病死不存在于佛陀身上麽?
-
seasky
- 文章: 770
-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由 seasky » 2005-11-29, 21:47
sunrise 寫:五取蘊是苦集聖諦的範疇,五取蘊是在說明為什麼會有苦的苦集聖諦。為什麼會有這些人生種種現象,又非得去承受呢?原因是我們自己去追求這些而來的,這也是為什麼佛陀會說五蘊是本所願行。
《五取蘊》是【苦聖諦】的範疇,對於《取》的探討,已是【苦集聖諦】的範疇。
五取蘊:有欲貪之五蘊、有欲貪之生命、有欲貪之人、有我見之人。
五 蘊:無欲貪之五蘊、無欲貪之生命、無欲貪之人、無我見之人。
取:欲貪、欲望、繫著、貪瞋癡、渴愛、執取、有生存、無明、我見 ...
-
owleyes
- 文章: 21
- 註冊時間: 2005-10-23, 08:00
文章
由 owleyes » 2005-11-30, 06:29
久在沒有阿含氛圍的論壇裏廝混,初來此地,不勝歡喜!認真讀過各位的髮言,也有一些想法,願共同探討。
關于“老病死”:當“人”已滅,還有生、老、病、死之概唸么?還有重來和不重來的概唸么?
關于“身苦心不苦”。那時候的身是五蘊的哪一個,心又是五蘊的哪一蘊?
“是法住法界,世間相常住”,這是什么意思?
彿陀每次提到一法,比如五蘊中的任一蘊,總要強調它是無常變異不可執的。抓不住,還需要斷除么?
不執,即明,如實明達諸法,則斷一切苦。
彿陀所建立的概唸坐標繫,是以我們的感知為中心(哪怕是色受蘊,也定義為“觸閡”,即內外障礙感),而且以言遣言,以無常遣執,完全不同于世間以“主觀、客觀”為中心,建立實有實法。這點是提醒善觀兄的。嘿嘿,等着被教訓。
-
seasky
- 文章: 770
-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由 seasky » 2005-11-30, 06:39
苦聖諦精簡的涵義:五取蘊(五受陰)是苦。苦聖諦明白告訴我們:愛取五蘊即是苦!(也就是:執取生命是苦、愛喜生命是苦、擁有生命是苦!)
【五取蘊、五蘊】是【生命】的詳細解析,【生命】是【五取蘊、五蘊】的集體總稱,兩者是同一件事物。苦必伴隨著生命,生命必伴隨著苦,苦與生命互相糾纏捆綁在一起,原來 ... 苦即是生命,生命即是苦!想要滅苦就得先去瞭解自我的生命,覺知生命必會帶來永無窮盡的憂苦,徹底放捨離棄【五取蘊、五蘊】始能扭轉生命的轉向,朝向修行的最終目的 - - - 滅苦(解脫生命的束縛)。
參考資料
佛法中[五蘊]和[五取蘊]有什麼不同?
植純溫和 法友 2005-03-19 17:49:46:
註:以下兩處()括號內容為 seasky 增添
「五蘊」,是五類不同的事素。同類相聚,每一類都包括了很多的事素,所以叫蘊,蘊就是聚集的意思。許多人在大談五蘊之時,根本不知道談的是五取蘊。五取蘊及五蘊最大的差別是在於五取蘊是從煩惱而招感,認為是可取、可得、可住、可著的,有觸、受、愛、取、有在作用,而五蘊僅有觸、受在作用,也就是說,稱為五取蘊的,就是凡夫(、初果、二果、三果),稱為五蘊的,就是如佛陀(、阿羅漢)般的覺悟聖者。由於聖者在尚未入涅槃前,其五蘊依然在世間運作,此時,觸、受也就亦在作用,如此一來,不同聖者的五蘊在運作之時,其特性當然也便有所不同了。
相應部48.6《蘊經》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
「比丘們,我將會你們解說五蘊及五取蘊,你們要仔細地諦聽。」
五蘊
「比丘們,什麼是『五蘊』呢?」
「一切所有的色,無論它們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身內的、身外的,粗大的、微細的,美好的、醜陋的,遠處的、近邊的,都稱之為『色蘊』。」
「一切所有的受,無論它們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身內的、身外的,粗大的、微細的,美好的、醜陋的,遠處的、近邊的,都稱之為『受蘊』。」
「一切所有的想,無論它們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身內的、身外的,粗大的、微細的,美好的、醜陋的,遠處的、近邊的,都稱之為『想蘊』。」
「一切所有的行,無論它們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身內的、身外的,粗大的、微細的,美好的、醜陋的,遠處的、近邊的,都稱之為『行蘊』。」
「一切所有的識,無論它們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身內的、身外的,粗大的、微細的,美好的、醜陋的,遠處的、近邊的,都稱之為『識蘊』。」
「比丘們,這些稱之為『五蘊』。」
五取蘊
「比丘們,什麼是『五取蘊』呢?」
「一切所有的色,無論它們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身內的、身外的,粗大的、微細的,美好的、醜陋的,遠處的、近邊的,從煩惱而招感,認為是可取、可得、可住、可著的,都稱之為『色取蘊』。」
「一切所有的受,無論它們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身內的、身外的,粗大的、微細的,美好的、醜陋的,遠處的、近邊的,從煩惱而招感,認為是可取、可得、可住、可著的,都稱之為『受取蘊』。」
「一切所有的想,無論它們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身內的、身外的,粗大的、微細的,美好的、醜陋的,遠處的、近邊的,從煩惱而招感,認為是可取、可得、可住、可著的,都稱之為『想取蘊』。」
「一切所有的行,無論它們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身內的、身外的,粗大的、微細的,美好的、醜陋的,遠處的、近邊的,從煩惱而招感,認為是可取、可得、可住、可著的,都稱之為『行取蘊』。」
「一切所有的識,無論它們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身內的、身外的,粗大的、微細的,美好的、醜陋的,遠處的、近邊的,從煩惱而招感,認為是可取、可得、可住、可著的,都稱之為『識取蘊』。」
「比丘們,這些稱之為『五取蘊』。」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5-11-30, 07:50
不認爲有取之五蘊是五取蘊的合理解釋。
因爲這裡有個漏洞在,也就是“取”是在五蘊之内還是在五蘊之外?特別是把色取蘊解釋為還有煩惱的色顯然是說不通的。
而把它解釋為“由取緣起的色”或者是“能引起取的色”才能說通。
況且對於苦聖諦的解釋,經中多說的是“五盛陰”而不是五取蘊,如:
諸賢。云何五盛陰苦。謂色盛陰。覺.想.行.識盛陰。諸賢。云何色盛陰。謂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諸賢。云何四大。謂地界。水.火.風界。諸賢。云何地界。諸賢。謂地界有二。有內地界。有外地界。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5-11-30, 08:03
owleyes 寫:久在沒有阿含氛圍的論壇裏廝混,初來此地,不勝歡喜!認真讀過各位的髮言,也有一些想法,願共同探討。
關于“老病死”:當“人”已滅,還有生、老、病、死之概唸么?還有重來和不重來的概唸么?
關于“身苦心不苦”。那時候的身是五蘊的哪一個,心又是五蘊的哪一蘊?
“是法住法界,世間相常住”,這是什么意思?
彿陀每次提到一法,比如五蘊中的任一蘊,總要強調它是無常變異不可執的。抓不住,還需要斷除么?
不執,即明,如實明達諸法,則斷一切苦。
彿陀所建立的概唸坐標繫,是以我們的感知為中心(哪怕是色受蘊,也定義為“觸閡”,即內外障礙感),而且以言遣言,以無常遣執,完全不同于世間以“主觀、客觀”為中心,建立實有實法。這點是提醒善觀兄的。嘿嘿,等着被教訓。
佛陀沒有老病死的概念麽?若沒有,十二因緣則不成立。
身屬於色蘊,心屬於其他四種名蘊。
“是法住法界,世間相常住”大乘《法華經》裏的,管他是什麽意思。
五蘊不但是無常的,還是緣起的,正因爲是緣起的,所以也可以緣滅。
後面的什麽主觀客觀等都沒有什麽經典的根據,所以當作你自說自話好了。
-
seasky
- 文章: 770
-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由 seasky » 2005-11-30, 18:58
shanguan 寫:而把它解釋為“由取緣起的色”或者是“能引起取的色”才能說通。
況且對於苦聖諦的解釋,經中多說的是“五盛陰”而不是五取蘊,如:
諸賢。云何五盛陰苦。謂色盛陰。覺.想.行.識盛陰。諸賢。
幾經億萬年代的生死相續流轉,重複上演著生老病死憂苦,有誰能擺脫?直到四聖諦的如來正法出現於世間,終於能夠徹底截斷生命的長河,終結一切苦。
實際內觀省思生命的修行上,說五蘊、說五取蘊、說五聚蘊、說五盛陰、說五受陰,都是同一個趨向,所指的也都是生命這個主題:五蘊生命無常、苦、無我。認清五蘊生命既是無常、苦、無我,無永恆真實的價值與意義,還會對五蘊生命追逐不捨麼?
-
owleyes
- 文章: 21
- 註冊時間: 2005-10-23, 08:00
文章
由 owleyes » 2005-12-01, 06:50
seasky 寫:
相應部48.6《蘊經》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
「比丘們,我將會你們解說五蘊及五取蘊,你們要仔細地諦聽。」
五蘊
「比丘們,什麼是『五蘊』呢?」
「一切所有的色,無論它們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身內的、身外的,粗大的、微細的,美好的、醜陋的,遠處的、近邊的,都稱之為『色蘊』。」
「一切所有的受,無論它們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身內的、身外的,粗大的、微細的,美好的、醜陋的,遠處的、近邊的,都稱之為『受蘊』。」
「一切所有的想,無論它們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身內的、身外的,粗大的、微細的,美好的、醜陋的,遠處的、近邊的,都稱之為『想蘊』。」
「一切所有的行,無論它們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身內的、身外的,粗大的、微細的,美好的、醜陋的,遠處的、近邊的,都稱之為『行蘊』。」
「一切所有的識,無論它們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身內的、身外的,粗大的、微細的,美好的、醜陋的,遠處的、近邊的,都稱之為『識蘊』。」
「比丘們,這些稱之為『五蘊』。」
五取蘊
「比丘們,什麼是『五取蘊』呢?」
「一切所有的色,無論它們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身內的、身外的,粗大的、微細的,美好的、醜陋的,遠處的、近邊的,從煩惱而招感,認為是可取、可得、可住、可著的,都稱之為『色取蘊』。」
「一切所有的受,無論它們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身內的、身外的,粗大的、微細的,美好的、醜陋的,遠處的、近邊的,從煩惱而招感,認為是可取、可得、可住、可著的,都稱之為『受取蘊』。」
「一切所有的想,無論它們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身內的、身外的,粗大的、微細的,美好的、醜陋的,遠處的、近邊的,從煩惱而招感,認為是可取、可得、可住、可著的,都稱之為『想取蘊』。」
「一切所有的行,無論它們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身內的、身外的,粗大的、微細的,美好的、醜陋的,遠處的、近邊的,從煩惱而招感,認為是可取、可得、可住、可著的,都稱之為『行取蘊』。」
「一切所有的識,無論它們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身內的、身外的,粗大的、微細的,美好的、醜陋的,遠處的、近邊的,從煩惱而招感,認為是可取、可得、可住、可著的,都稱之為『識取蘊』。」
「比丘們,這些稱之為『五取蘊』。」
感謝seasky同脩提供的經文。無疑,彿陀要我們斷除的是“取”,“斷除取”錶現為“捨棄五蘊”,于五蘊不作我、我所而計(由此得智),但並不是要緻力于消除五蘊。
至如實證知“我”的真相,斷除“二蘊相關”的我見(“犹若有一人,如是思惟,我于未来得如是色、如是受、如是想、如是行、如是识,是名比丘阴、阴相关也”),即是斷除世代輪囬的“生”,而非世間思惟中的“死后纔解脫”、“死后不再來”!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5-12-01, 08:08
修行就是爲了滅苦,苦就是五盛陰,怎麽能說不是爲了消除五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