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法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Re: 果心有2-3個剎那

文章 shanguan » 2005-02-22, 10:21

anatta 寫:有一例外,果心有2-3個剎那
此是誤解,應為果心有三個心的過程,一個心只能是一個刹那,果心能產生三次。它們都屬於七個速行心中的。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5-02-22, 10:34

peacecila 寫:這件事,我請教過一位師兄。「剎那緣起」與「分位(三世)緣起」聽說在日本的論文筆戰也打得很兇,持論者分別是兩位很有名的日本佛學研究者。「剎那緣起」在古論典諸種緣起的詮釋中就一直存在,古論典並沒有論主敢說這個詮釋是錯的,所以,基本上,佛使比丘的詮釋與方向,如果以古論典來評價,並不是一種「邪說」或「新詮」。仔細看他的文章,他倒也不是在說,他本人否認「三世」的存在;他所不同意與反對的是以「三世」的觀念來詮釋「緣起」。基本上,連聖典本文也沒有將「緣起法」切割成「三世」的意思,不過,讀者會這麼理解與思考,這倒也不令人意外。

總之,實際的情況,這也只能交由讀者自行去評斷與體驗。
刹那緣起並沒有錯,但以此否定三世緣起就是錯了。這兩者其實並沒有矛盾,三世緣起是由無數的刹那緣起組成的,爲何一定要你死我活呢?

佛使的邪見並不是說了刹那緣起,而是否定三世緣起。
而古論典如《清淨道論》等是兩種緣起都談的,爲何佛使故意沒有看到這一點,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佛使是不是有通過利用打倒覺音尊者來標新立異的險惡動機了。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Re: 有緣生

文章 shanguan » 2005-02-22, 10:38

佛使把“生”解釋為“我見的生”完全是他自己的推測,沒有任何的經典依據。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02-22, 13:44

shanguan 寫:刹那緣起並沒有錯,但以此否定三世緣起就是錯了。這兩者其實並沒有矛盾,三世緣起是由無數的刹那緣起組成的,爲何一定要你死我活呢?

佛使的邪見並不是說了刹那緣起,而是否定三世緣起。
而古論典如《清淨道論》等是兩種緣起都談的,爲何佛使故意沒有看到這一點,...
善觀法友這裡說的並沒錯。
思量論說的過與不及,在真理認知上易造成某種程度的偏差,即使是學養高深精湛的大德學者也難以完全避開。

Allen 大德的《緣起甚深》一文中也曾如下說:

3.您相信緣起不通三世嗎?
... ...
這裏不主張通三世的說法者的擔心是有必要的,但僅僅因此就主張緣起不通三世,那麽就犯了一個過失-----緣起通三世是可以避免“常見”的。學者們不是通過三明來如實觀察“緣起”,所以不確定是否有三世生死,不確定三世輪回,更可怕的是因爲自己無法確定而武斷的否認三世。通三世不一定要依據常見,所以判之爲常見的過失是武斷的。那麽通三世與不通三世都是有道理的,但通三世更能直觀的解釋執取諸有的現象。可是僅僅就局限於這三世三段嗎?不,緣起甚深就在於此,其相攝相成的甚深,在內觀修習的含義上更能得到體現。

詳見:迎福村 - 安陀林002 - 緣起甚深 by Allen
http://www.infs.idv.tw/02_books/l_fores ... _allen.htm


雜阿含經 - 雜因誦契經中,緣生而有老病死苦,不單是講現在世的《煩惱輪迴》,還講到過去世及未來世的《生死輪迴》。

釋見岸比丘尼也如下解說過十二緣起:

四、結語

對於世間因果的觀察,佛陀教導可從現生苦之因緣,進而觀察三世苦之因果,若能如是知見十二緣起則是聖道,如《雜阿含經》卷三十,八四六經說: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何等為聖道如實知見?謂八聖道,正見,乃至正定。次經亦如是說,差別者,何等為聖道如實知見?謂十二支緣起如實知見,如所說,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起,如緣無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是名聖弟子如實知見。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23]

十二因緣的學習,重點在於從中觀察、覺知苦迫之根源,不落常見,亦不生斷滅見,能在生活中如實知見「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的真諦,在緣起法的智慧中,步步斷除煩惱,分分得到解脫。解脫是整個生命的圓成,對於生命當有深入且宏觀的態度,不能只將視野停留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覺知的能力,能知苦、修因,進一步逆轉生命的輪迴。

詳見:十二緣起中三世意義的解析
http://www.awker.com/hongshi/mag/72/72-4.htm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Re: 有緣生

文章 seasky » 2005-02-22, 13:59

shanguan 寫:佛使把“生”解釋為“我見的生”完全是他自己的推測,沒有任何的經典依據。
佛使比丘主張將緣起法應用於現世生活中,這觀點做法正確,在意過去世及寄望未來世如何都不切實際,三世緣起只有今世能夠掌握與實踐。若因擔心學法者落入常見而直接否認三世,那確實也是矯枉過正了。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Re: 有緣生

文章 seasky » 2005-02-22, 15:36

sunrise 寫:要討論佛使比丘所說的「生」是否正確,只要從苦聖諦去檢驗就可知曉是錯誤的,苦聖諦所說的生是指在某個世間「出生」,而不是指生出「我」的概念,這個說法應該用來描述「取」會比較正確一點。
... ...
所以我們無需去理會是剎那緣起還是三世緣起,只要正確的知道有緣生到底是在說什麼就可以了。
是的,緣起甚深,何以甚深呢?緣起法(十二因緣法)不僅能在今世生活中得到完全的體驗與證實,同時也能貫穿三世。今世即是三世的縮影,把握今生今世於日常生活中努力實踐道諦,即能徹底拔除我見愛取有,以正見的禪觀生起清淨的智慧斬斷無明,滅盡一切煩惱,成就涅槃寂靜,無懼於生命的終結。

法友們,再看來一段世尊的覺悟過程:

覺悟時分

這是一個永遠值得紀念的早晨,菩薩即將覺悟,正身安坐在離菩提樹不遠的跋耶樹下,一位名叫輸伽陀的好施女子出乎意料的向他供養了精心製作的可口奶油米飯。他食用了此至關重要的一餐,覺悟之後,齋戒七七四十九天,靜默安坐於菩提樹下或其附近,深入禪思。

第一個七天:

第一個七天之內,佛陀靜坐菩提樹下,享受解脫之樂。七天的時間過去後,佛陀從禪定中起,於第一夜第一時,深入思推順緣起之: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緣無明而生善惡之行,緣行而生識,緣識而生名色,緣名色而生六入,緣六入而生觸,緣觸而生受,緣受而生愛,緣愛而生取,緣取而生有,緣有而有生,緣生而有老,死,憂惱,悲傷,痛苦,絕望等諸苦,如此則眾生苦生起。

這樣,世尊了了分明,即以偈誦頌之:

精進禪修婆羅門,徹見真理現於前;掃除一切疑和慮,了知緣起真理法。

中夜時分,世尊又細微地憶想起逆緣起法門: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絕望滅。如此則眾苦皆滅。

這樣,世尊了了分明,即以偈誦頌之:·

精進禪修婆羅門,徹見真理現於前;掃除一切疑和慮,了知緣滅真理法。

後夜時分,世尊憶念起順逆緣起法門:此有故被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被滅。依無明而生行,則眾苦懼生。無明滅則行滅,故諸苫皆滅。世尊如此了了分明,即以褐誦頌之:

精進禪修梵志者,徹見真理現於前;平地擊敗諸魔眾,如同日光照太空。

第二個七天:

第二周安然無事。佛陀寂默地向世間教授大善之法,站在菩提樹旁,凝視著菩提樹,以表示對它的深沉感謝。因為在他求證覺悟期間,菩提樹給予他庇護。

以他這種高尚行為為榜樣,佛弟子為了紀念他的覺悟,不但恭敬那一棵菩提樹,同時也禮拜那棵菩提樹的後代。

第三個七天:

佛陀一直沒有離開菩提樹,天人對其所證佛果產生了懷疑。佛陀明白了他們的想法後,為了消除他們的疑慮,化現神通,以珠寶鋪成一長廊,行走其中達七天之久。

第四個七天:

第四周,他入定於玉石寮,思惟阿毗達磨深奧法門。據經典記載,當他的思惟《阿毗達磨》第七篇《發趣論》時,他的色身變得如此的清淨,全身發放出六色光彩。

第五個七天:

第五周,佛陀端坐於菩提樹旁的著名榕樹下,享受解脫之樂。

第六個七天:

佛陀從榕樹旁來到摩車靈陀樹,在此安度第六周,繼續享受解脫三昧。

第七個七天:

第七個七天,佛陀安樣樂住於榕樹下,享受解脫三昧之喜。

輪迴無數生死中,追尋不見造屋者。生生死死苦不堪,終見原來營造者。汝將不復造此屋,折斷椽木碎脊樑,心梁無為達苦滅。

黎明覺悟之時,佛陀口誦此快樂偈,形象地描述了出世之德的輝煌以及內心世界的精神體驗。

佛陀認可了在此充滿痛苦的輪迴之中,他曾經沉輪生死。此事有力地證實輪迴之說。他被迫輪迴而遭受痛苦,因為沒有發現營造此屋之人。在此最後一生中,經歷一番艱巨地探求,他修習了在此輪迴中累積起來的高深寂靜之禪定,通過如實智發現了營建此屋者住於心內而非心外,它就是潛伏於內心的貪愛,執著,自身不淨。但此貪為何而生,何時而生,則無從知曉。自己可以消毀自己的創造,通過獲得阿羅漢果,找到了此屋的建築師,從而斷除了貪慾。這在此偈之中就是愛的終結。

此自造之屋的椽子就是煩惱,即貪(loba),嗔(dosa),癡(moha),慢(mana),邪見(ditthi),疑(vicikiccha),懶散(thina),不安(uddhacca),無慚(aririka),無愧(anottopa)等。支撐椽子的脊樑是一切煩惱的根源,即無明。以智慧砸碎無明脊樑,使整座屋子徹底倒塌。椽子和脊樑是營造者建造此煩惱之屋的材料。隨著它們的毀滅,營造者被剝奪了建造此不理想之屋的原材料。

以此類推,推倒房屋,心則無立身之地,從而進入無為之境,這就是涅槃。丟下一切有為之法,只有涅槃之聖境永存。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Re: 有緣生

文章 seasky » 2005-02-22, 16:17

seasky 寫:以此類推,推倒房屋,心則無立身之地,從而進入無為之境,這就是涅槃。丟下一切有為之法,只有涅槃之聖境永存。
上文最後一句說:只有涅槃之聖境永存。這句話讓人很容易將涅槃以為是一種聖者永遠存在的境界。如果持有這樣的看法者,即落入有我我所,仍未徹底解脫喔。

譬如,火的燃燒現象,火必需依憑可燃物(如木柴等),助燃物(如空氣氧氣等),以及燃點到達(如溫度熱能等),以上因緣條件都湊和夠了,才有火的點燃現象存在,若欠缺一樣因緣條件,火就不可能存在。涅槃如同火存在的道理一般,火熄滅了去到哪?火存在於木柴麼?火存在於空氣氧氣麼?火存在於溫度熱能麼?答案都不是吧 ...

依照緣滅的法則,涅槃是徹底熄滅了貪瞋癡無明,有如火種徹底熄滅一樣的徹底不存在才是涅槃的正確理解。

頭像
BBCALL
文章: 28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BBCALL » 2005-02-25, 19:51

識到底依行而緣起還是依名色而緣起?兩者有矛盾麽?這個問題得回
到緣起法,故於此處來談。

由於四種緣起在實際觀察時都可相通的,因此可以說都是正確的,但
考察最古層的緣起各支關係的解說時,其緣起支數並不是一開始便為
十二支,細心的法友便可以在契經中看出最古老的原形是由「此有故
彼有,此生故彼生」的關係下所開展〈另一說是十二支確認之後所產
生此定義〉,而於經中散於各處說明某兩支的關係,如苦與識、愛執
與輪迴及老死是由生為緣等。因此,部分學者主張世尊在初期說明緣
起時是由簡單的兩支開展而組織成最後定案的完整十二支。

關於緣起各兩支的關係,正確的是說輾轉相依,精確的說是「輾轉次
第因依」,因此,十二因緣是有前後次第相互相續發生的必然次第,
但這並不是拿來作為橫跨三世流轉的說明,而是建立在還滅解脫的觀
察順序方面,如《雜阿含經》卷22 五九0經:

「彼優婆塞於後夜時端坐思惟。繫念在前。於十二因緣逆順觀察。所
謂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起。」〈是事有故是事有....是此
有故彼有的另譯〉


這也就是世尊論因說因來如何熄苦滅苦的修行觀察次第。這般的次序
建立雖然可以解釋流轉現像,但流轉現像的主因卻是無明與行及諸因
緣俱備,而不是只有識。

緣起在真理實相方面是有法住性(dhammatthitata)、法定性(dhamma_
tthitata),在生命現像方面則是有如性(tathata法如)、不違如性(
avitathata法不離如)、不他性(anannathata法不異如),如是之緣性
(idappaccayata) 即是緣起。因此,偏說一方的緣起則不全具有如上
的特性,如此,堅持分位緣起者應當得明白其它三種〈正確說是明白
緣起六徳〉,而不是只見到識入胎一語便以結生識來解釋,也因此,
就算以三世流轉生命現像來說明時,應當要理解「處於有此( 因緣具
足之 )狀態時,斯結果生成。」〈Imasmim sati idam hoti. 漢譯:
此有故彼有〉
之意義,如此便可知無明與行的關係應以當無明於因緣
條件具滿之狀態時,則有有情身口意的造作,在行〈有情身口意的造
作〉與識的關係應以當有情身口意三種造作處於因緣條件具滿之狀態
時,則六識聚集〈身〉生成,在識與名色的關係應以當六識處於因緣
條件具滿之狀態時,則名色生成,如是類推之後各支。而堅持剎那緣
起者,則必須知道在因緣條件具滿之剎那聚起時,無明、行....有一
定的因緣先後次序,但是,這般的次序是建立在因緣條件具滿而剎那
有之中。


以緣起六徳來理解各個兩支或整個十二支的關係,應當要知,其因緣
聚集的條件於無始以來都為這樣而存有,並且,它們無論是在過去、
現在、未來的任何時間點上,只要是有世間,這般的發生,便會在如
此於諸因緣具備之剎那,便不離就是這樣產生一定的結果,雖然,在
這般由不多不少之條件及緣的相續具備過程中,各支便會依據其各個
條件及緣的相續,產生必然如此次第順序之結果原因,但在諸因緣具
備之剎那,便會剎那俱備某對應支的生起或是十二支俱備的生命緣有
現像,如此,便稱之為緣起。

在各兩支甚而十二支的關係中,如此,無論是當下或是流轉,或是過
去,或是未來,這些緣起性便是如此。因此,所謂連結兩世的識或是
某世生起的第一個識,並不能表達諸因緣具備之深意,更何況此識是
是三毒及身口意的造作而來,並且,識也是由六識之因緣具滿所產生
的現像,也就是說,在世尊金口定義各支的說明中,各支便已經橫跨
於五蘊,這是因為各因緣必須具滿才有,同樣的,五蘊之間的關係也
是如此,一個生命並不能在欠缺某一條件而能展現生命,五蘊的各個
功能也並不能在欠缺某一條件下而能展現其功能,之前晚學以此立基
而論,如今亦同,不過,在文字的表達上還是有不盡理想之處,且難
以清楚,但已盡量以己所知來點出一些必須要注意而被忽略的關鍵處
所。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5-02-25, 21:20

正因爲十二支緣起主要是在人本位上談的,所以不可以把它作爲一切生命的必然形式,比如六根就不是其他衆生所必然有的。

而普遍性的緣起正是“此有故彼有”,這裡的有可以分爲名和色,那麽理論上存在的情況有九種:名有故色有、色有故名有、名有故名有、色有故色有名色有故色有、名色有故名有,名色有故名色有,色有故名色有,名有故名色有,但實際情況是六種。這裡先不詳細論述。

緣起具有次第性,也就是又有前因後果的關係的,這種關係就是三世的關係,也就是過去未來現在,這裡的三世不一定指三生,但也可以連接三生,這裡並沒有矛盾。因爲大三世是由無數小三世組成的。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5-02-26, 08:13

由於「南北傳」的原始經典都一致性地提到:「無明」的主要定義,還是在於「不明四諦」,這使得情況反而變得簡單多了。那麼「四聖諦」主要的內容是在說明什麼,這裏就是破除「無明」的關鍵所在。簡單地總結,就是「無常故苦,苦即無我」。

延續「無常故苦,苦故無我」的前提下,所以,實修時最主要的關鍵,還是在於「看穿五蘊無常」,這在「雜阿含第一經」,就已經說明得很清楚了。不管,在這裏法友們是如何的文字討論「緣起法」如何…如何…,但實修時,「看穿五蘊無常」,就是導致「無明滅」的起點,也是整個緣起法還滅的開始。

總之,貫穿「四聖諦」與「緣起法」那一條隱藏其中的「線索」,就是「五蘊無常」。這也是佛法最符合現實,可以驗證的確是符合「真理」,可以「即身觀察、緣自覺知」的重點所在。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