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2)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7-08-19, 20:58

 雜(八一五)經:

爾時。世尊月十五日布薩時。於大眾前敷座而坐。觀察諸比丘眾。告諸比丘。善哉。善哉。諸比丘。我欣汝等所行正事。樂汝等所行正事。諸比丘。過去諸佛亦有比丘眾所行正事如今此眾。未來諸佛所有諸眾亦當如是所行正事如今此眾。所以者何。今此眾中諸長老比丘。有得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慈.悲.喜.捨。空入處.識入處.無所有入處.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有比丘三結盡。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法。決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有比丘三結盡。貪.恚.癡薄。得斯陀含。有比丘五下分結盡。得阿那含。生般涅槃。不復還生此世。有比丘得無量神通境界。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盡智。有比丘修不淨觀。斷貪欲。修慈心。斷瞋恚。修無常想。斷我慢。修安那般那念。斷覺想

上經文可見,不淨觀和安般念用來對治不同的煩惱,根本就不存在先後次第之說。

附:南傳《大念住經》目錄
1.導言
2.觀身念住
  A、觀呼吸  
B、觀姿勢
  C、時時徹知無常
  D、思惟不淨  
E、思惟四大
  F、觀墓園九相
3.觀受念住
4.觀心念住
5.觀法念住
  A.觀五蓋
  B.觀五取蘊
  C.觀內外六處
  D.觀七菩提分
  E、觀四聖諦
6.修四念住的結果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7-08-19, 21:06

不淨觀比安般念更難,也更容易出偏。我不知道原始聖典中有誰修不淨觀得大果大福利,但不淨觀曾引起一次集體自殺事件,卻詳載於各部廣律和阿含經裡。一般行者用來對治貪欲的,實際上是不淨想,而非不淨觀。真能修到念處經中所說的不淨觀,其人的身念處幾乎要滿分了,當然也不會連次第都搞不清楚。 :lol: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7-08-19, 21:14

fs92004 寫:很多年沒看經了.我有問題或疑慮時才翻閱.
剛剛翻閱比對南北的念處經.我直覺上比較喜愛南傳的.也較白話易懂.
為證涅槃,唯一趣向道 看到這個眼睛就亮了. :lol:
只看南傳而不看北傳阿含經,很可能在身念處起修時就遇上障礙。 :lol:

頭像
fs92004
文章: 277
註冊時間: 2006-08-18, 08:00

文章 fs92004 » 2007-08-19, 21:57

請指教是在身念處哪部份的障礙.

頭像
leeyc2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leeyc2 » 2007-08-19, 22:01

Mahanama 寫:...。這其中的是非若不先辨明,無法將身念處修習完整,當然也不可能企及後面的受、心、法念處。有謂先修四威儀或先安那般那念均可云云,乃是強不知以為知的信口胡說。 :lol:
似乎就是雜阿含經.相應部中的正念.正智的正智
Mahanama 寫:只看南傳而不看北傳阿含經,很可能在身念處起修時就遇上障礙。 :lol:
恐怕不見得喔,因為有其他南傳經典也強調身念處的重要..;據我所知,台灣一些禪修者開始重視四念處應該是受到南傳禪法的影響,而實際的練習也常是從身念處開始的

p.s1個人有點懷疑大念處經會不會是是由多少個經整理組合而成的呢,有沒哪些法友對它可能出現在什麼時期有研究的?或者有哪些參考資料可提供判斷?

ps2國外人士之中也有深入研究雜阿含的,..而一些所謂的大乘出家人對南傳禪法的的認識和實修經驗,可能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頭像
fs92004
文章: 277
註冊時間: 2006-08-18, 08:00

文章 fs92004 » 2007-08-19, 22:08

Mahanama 寫:不淨觀比安般念更難,也更容易出偏。我不知道原始聖典中有誰修不淨觀得大果大福利,但不淨觀曾引起一次集體自殺事件,卻詳載於各部廣律和阿含經裡。一般行者用來對治貪欲的,實際上是不淨想,而非不淨觀。真能修到念處經中所說的不淨觀,其人的身念處幾乎要滿分了,當然也不會連次第都搞不清楚。 :lol:
能否略說你所指的 不淨想 是甚麼?
你說的"能修到念處經中所說的不淨觀" 是怎麼定義的?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7-08-20, 09:07

修不淨觀成就的當然有,不然佛陀也不要提它了。但現在我要證明的是不淨觀和安般念是可以分開修的,而不是不淨觀是安般的後續。

至於你搞出的不淨想,到底是什麽東西,和不淨觀有什麽區別,就請摩訶男解釋一下。你的意思是南傳佛教徒的身念處都修錯了,對麽?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7-08-20, 10:35

我並沒說不淨觀是安般念的後續。我說的是不淨觀比安般念難。不淨想只是理上知,用處不大;用來對治欲貪(註:不是斷欲貪),有人人有效,有些人無效。行者若還要對治貪欲,五蓋尚未調伏,心未得安止,自然也不可能成就不淨觀。念處經中所提的不淨觀,那是諸法如實顯現的成就,但前提是必須內心寂止,也就是有定的成就。我沒說南傳佛教徒的身念處都修錯了。我說的是如果只看南傳而不看北傳阿含經,很可能在身念處起修時就遇上障礙。 :lol: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7-08-20, 11:27

難和不難要看個人根性的。

經典裏,不淨想和不淨觀是一個意思。

  (七四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修無常想。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云何比丘修無常想。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心口與無常想俱。修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乃至得捨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無常想。如是無常苦想.苦無我想.觀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盡想.斷想.無欲想.滅想.患想.不淨想.青瘀想.膿潰想.膖脹想.壞想.食不盡想.血想.分離想.骨想.空想。一一經如上說

修不淨可以得到初禪,不是有了初禪后才能修不淨,因爲經典上沒有這個根據。

爲什麽“如果只看南傳而不看北傳阿含經,很可能在身念處起修時就遇上障礙。”?

如果只看北傳阿含經不看北傳阿含經,在身念處起修時會遇上障礙麽?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7-08-20, 16:53

leeyc2 寫:p.s1個人有點懷疑大念處經會不會是是由多少個經整理組合而成的呢,有沒哪些法友對它可能出現在什麼時期有研究的?或者有哪些參考資料可提供判斷?
對於現代人來說,有兩條路可能解決這個問題:

1)就象法友所說,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逐漸地理清這個迷團。

但是末學認為,這個可能性幾乎是零。原因主要是:

A)去佛太遠,原始的經典在很關鍵的地方都已經弄亂了。甚至在部派分裂之前就已經亂了。

B)這是一個純粹實際修煉的問題,如果佛教研究的學者沒有信仰及實際修煉經驗的話,是不可能有法眼在已經弄亂了的經典中看出這裏面的問題的:哪個漏掉了,哪個是多出來的,哪個次序放錯了。

2)先證初果。在證初果前去學馬哈西尊者的禪法,同時讀經、參加討論、思維四聖蹄。等到真地見到了“苦、集、滅、道”,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

當然,初果知道自己應該怎麽修,但是還沒有完全修好。所以他可以不清楚經典是如何弄亂的?怎樣的次序才適合大眾?怎樣的表述才適合大眾?因為每個人的情況的確是不同的。:roll: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