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五蘊,修行,輪迴(1)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7-07-26, 18:13

sunrise 寫:你看的與我看的心得可能大不相同。

請解釋舉例你所說的、你所知道的:苦是緣起十二支的共同特質。
以苦聖諦(『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愛別苦.怨憎會苦.所欲不得苦。如是略說五受陰苦。是名為苦。』)的定義來解釋來並舉例說明在緣起的各支如何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等,用來支持你的觀點是正確無誤的。例如:行是苦,謂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愛別苦...等請舉例說明。又例如:識是苦,謂有生苦、老苦、病苦...等。
yc 法友這段說法剛好點出了 Dogbert 法友前後說法不一致的地方。

Dogbert 法友先前認為:經文中要提到苦的才能視之為苦聖諦 ...
而後來又認為:苦是緣起十二支的共同特質。
(苦只出現在緣起最後一支,其它支並沒提到苦,為何 Dogbert 法友可以認為十二支都有苦的特質呢?)

「不應該被取代的字可以被取代,明明是相同意義的字卻又被說成不同。」那只是自己一廂情願的認定。如果 Dogbert 法友願意放下主觀成見,前後一致的觀察思惟理解,便能見到正法在講些什麼。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7-07-26, 19:56

sunrise 寫:希拉,
所謂生,得陰界入,得命根,是說得到一期的生命,此陰界入及命根是一生伴隨的,唯有一期完整的生命才能緣老病死...等苦,不是嗎?
「出生」的解釋是這樣子,沒錯啊!所以,為什麼要把「出生」改成「生命」呢?「出生」=「生命」嗎?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7-07-26, 20:10

緣「生」有「老死」,意思指的是有「出生」才有「衰老」、「死亡」。
但如果改成:緣「生命」才有「衰老」、「死亡」。這語意上,明明就是不一樣,我覺得這有什麼好講的呢?我問過身邊的人,他們都知道意義上會不一樣。

反覆談論這些文字用詞,主要的用意是想瞭解,觀念上是否已經有些偏差出現了?!

當然,一般在瞭解上,應該都會認為先有所謂「出生」的過程,才有所謂的「生命」。問題來了,但經文明明講的是「出生」的時候,又何必將它改成「生命」呢?這樣改到底用意何在?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7-07-26, 20:25

苦有兩個説法:

一種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苦,此為苦的表現形式。

一種是略說的五取蘊苦,此為苦的源頭。

此中的五取蘊,把它叫做生命,也沒有什麽錯。

我想我們不可能都用古語說話。

沒有五取蘊,就沒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苦。

這裡的五取蘊,涵蓋了十二因緣裏前十支。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7-07-26, 20:45

sunrise 寫:我從彼道見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滅.老病死滅道跡。見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行集.行滅.行滅道跡。

答&問:依據上面的經文可否解釋一下,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滅.老病死滅道跡是什麼聖諦?見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行集.行滅.行滅道跡。這些是什麼聖諦?難道它們不是真實的嗎?這之中有提到苦聖諦嗎?若沒有,那什時侯佛陀說了那麼多的聖諦,但苦聖諦居然一個字都不提?
的確,四聖諦的解讀觀察體驗,並非單一面向僅此無它,雜阿含二八七經講的也正是四聖諦:

老病死(苦),老病死集(苦集),老病死滅(苦滅),老病死滅道跡(苦滅道跡)

佛陀出家修行,是不忍老死的逼迫,不忍眾生自相殘殺,試圖為自己與眾生的痛苦,找尋一條解決的途徑。在雜阿含經中,佛陀與諸比丘分享修道歷程時說:「我得古仙人道、古仙人逕、古仙人道跡,古仙人從此跡去,我今隨去。……我從彼道見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滅,老病死滅道跡……我於此法自知自覺,成等正覺。」 《雜阿含第二八七經》

古仙人道,就是古來諸佛走過的修行途徑,也就是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業、正語、正命、正勤、正念、正定。八正道是走向解脫所必經的正軌,依正確的見解立定志向,透過實際的工作,完成志願,而且有合理的經濟生活,精進的身心修養,引生正定、發無漏慧。在求道的路上,佛陀教導我們的是如實「隨去」,也在每個當下自知自覺,了脫老病等生死苦惱。

何謂:了脫老病等生死苦惱?
簡單說:貪瞋癡的止息、生命的熄滅。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7-07-26, 20:48

shanguan 寫:此中的五取蘊,把它叫做生命,也沒有什麽錯。
「五取蘊」=「生命」,你喜歡這樣講,可以這樣講,不過那是你自己的講法與想法。

之前就強調過,經典一直將人解析成「五蘊」,但是人們就很喜歡將「五蘊」認成是一團「生命」,這種顛倒的做法,是人們很難改變的習慣。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7-07-26, 20:57

生命之一也可以叫做“人”、“士夫”

這類名詞佛陀常用,建議看看有關“擔”的經文。

佛陀不會人講法就說“這個五蘊怎麽怎麽的”。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7-07-26, 21:30

如果「出生」可以用「生命」取代的話,那麼「阿羅漢」的「自證詞:「我生已盡」,不就等於「我的生命已結束」嗎?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7-07-26, 21:53

peacecila 寫:如果「出生」可以用「生命」取代的話,那麼「阿羅漢」的「自證詞:「我生已盡」,不就等於「我的生命已結束」嗎?
生命是生滅不絕的滔滔長流,其間沒有自我、沒有靈魂、沒有永恆的意義與價值,若真要追究支持這生命長流延續不絕主要內容為何?答案就是佛陀形容為四瀑流的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

「阿羅漢」的自證詞:「我生已盡」,等於「我的生命已到了盡頭」
亦即:阿羅漢只剩這最後的一生一世,過完今生今世,死後再也沒有來生了。
(五受陰熄滅,世間熄滅,苦滅)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7-07-26, 22:32

(七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重擔.取擔.捨擔.擔者。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云何重擔。謂五受陰。何等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

云何取擔。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

云何捨擔。若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永斷無餘已.滅已。吐盡.離欲.滅沒

云何擔者。謂士夫是。士夫者。如是名。如是生。如是姓族。如是食。如是受苦樂。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命齊限。是名為重擔.取擔.捨擔.擔者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已捨於重擔  不復應更取
 重任為大苦  捨任為大樂
 當斷一切愛  則盡一切行
 曉了有餘境  不復轉還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既然“重擔”都可以代表苦(五受陰),爲什麽生命就不能代表苦呢?

另外注意這裡的“士夫者。如是名。如是生。如是姓族。如是食。如是受苦樂。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命齊限。”,佛陀並沒有不用世俗的語言説話。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