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業為了吃肉者而殺生?吃素很慈悲?(2)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fs92004
文章: 277
註冊時間: 2006-08-18, 08:00

文章 fs92004 » 2007-02-23, 19:09

捨身餵虎的,在經文上記載似乎只有釋迦牟尼佛過去生.
燃身供佛的也不是這個世界的眾生.
若依照大乘經標準來看.這些至少都是幾地以上的菩薩了.
都是戒定慧俱備.能出入一切三昧...
凡人捨身餵虎,肉體上的痛苦起瞋與死亡帶來的驚怖,
沒有正念或正定.一下子就流轉到不好的境界了...
燃身供佛的情況也是一樣.

問題徵結在於這麼做有何意義?是否只是無意義的自殘行為.
因為在大乘經裡主要探討的是怎麼證佛果.不是證阿羅漢果.
是否"完成佛道"需要這樣以自身去布施?
若認為佛道或佛果是不存在的,也就沒有討論的必要了.
至於依照六度波羅蜜完成佛果的方法是偽或真.這裡先不討論.

我推測,對於走到以身布施階段的大乘行者,
應該已斷除五蘊色身的貪愛執取.如棄破鞋布衣.
或者是為了求法,不惜身命.重法的緣故.
這兩者都不是普通人或是初修習的人.
除非"有心"要求佛果,不然很難遇到善知識教導大乘法義趣.
更別說要深入證取大乘法中的總總三昧.

大迦葉尊者曾說若 釋迦牟尼佛不出世,他成獨覺(辟支佛)
但不是替代 釋迦牟尼成為佛陀.
佛果與獨覺,阿羅漢的差異是在教導他人覺醒的智慧與能力有極大差距.
要成佛果位,獨覺果位,阿羅漢果位.都是絕對自由的.
沒有人規定每個學生都非得當教授.

頭像
BUDD
文章: 81
註冊時間: 2006-11-01, 08:00

文章 BUDD » 2007-02-24, 03:25

Dogbert 寫:你都貼出律藏經文了,難道你不知道這是規定比丘的嗎?
這種僧俗不分的作法﹐並非只發生在大乘。
在這裡俗人對出家戒評頭論足﹐也並不如法。

Dogbert 寫:大乘經文要人捨身餵虎、燒身供佛,“割股療親”只能算是小兒科吧。
大乘經內當然有很多不合阿含或律部的描述。
但你們這種雞蛋挑骨頭的作法﹐也不像佛陀的追隨者。

現在的南傳大師們對佛教別的宗教﹐大都採取求同存異的精神。
使佛教各宗派能和平共處﹐使人們各取所需。
我們並不想見到如回教般的兄弟相殘。

畢竟大乘在中國己存在千年以上。
讓人們自己去比較﹐何者是真正我佛的教義。

現在這網站裡大部分的人都是先信仰大乘﹐然後轉到阿含。
你們所宣揚及希望的不正是要匡正現在佛教的缺失嗎﹖
為何要給人一種予人不留餘地的印象﹖

頭像
BUDD
文章: 81
註冊時間: 2006-11-01, 08:00

文章 BUDD » 2007-02-24, 03:40

Dogbert 寫:律藏中記載,這種吃到居士供養的人肉一事,一發生就被禁止了。大乘可沒有禁止人捨身餵虎、燒身供佛,這可是被大乘經典鼓勵的行為。

若是連這種荒謬的事都不敢去否定它,那根本不必學佛法了,我不是輕視這種經典,我認為這根本就是偽造的經典。
這種無謂的諍論己有數千年的歷史。
“大乘非佛說” “小乘自了漢”“我真你假”這種毫無意義的諍論根本遠離三法印﹐更遠離無我的宗旨。

當你沾沾自喜﹐自以為又辯羸了。
殊不知己掉入我執的漩渦而不自知。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0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7-02-24, 08:43

佛陀也會說你假我真這種話,不是只有我會說而已。碰到法義與戒律的問題,佛陀從來就沒有妥協過,那你是不是也要說佛陀也掉入我執的漩渦而不自知呢?

說理說不過就說這樣的討論沒有意義,既然如此你一開始就不必說了,何必現在理曲詞窮才放這種馬後炮?

另外,在家居士討論出家戒律並沒有什麼不如法的問題,你若是能找到佛陀這麼說的證據,那就是新聞了。居士不知道出家戒律,跟出家眾來往是會有很多問題的。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7-02-24, 23:47

現在許多大乘人在做『大乘為體,小乘(阿含)為用』的美夢,而無視於原始佛法與大乘無論在理論上或實修上,都是不同的兩套東西。 :wink: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7-02-25, 02:08

fs92004 寫:捨身餵虎的,在經文上記載似乎只有釋迦牟尼佛過去生.
燃身供佛的也不是這個世界的眾生.
若依照大乘經標準來看.這些至少都是幾地以上的菩薩了.
都是戒定慧俱備.能出入一切三昧...
凡人捨身餵虎,肉體上的痛苦起瞋與死亡帶來的驚怖,
沒有正念或正定.一下子就流轉到不好的境界了...
燃身供佛的情況也是一樣.

問題徵結在於這麼做有何意義?是否只是無意義的自殘行為.
因為在大乘經裡主要探討的是怎麼證佛果.不是證阿羅漢果.
是否"完成佛道"需要這樣以自身去布施?
若認為佛道或佛果是不存在的,也就沒有討論的必要了.
至於依照六度波羅蜜完成佛果的方法是偽或真.這裡先不討論.

我推測,對於走到以身布施階段的大乘行者,
應該已斷除五蘊色身的貪愛執取.如棄破鞋布衣.
或者是為了求法,不惜身命.重法的緣故.
這兩者都不是普通人或是初修習的人.
除非"有心"要求佛果,不然很難遇到善知識教導大乘法義趣.
更別說要深入證取大乘法中的總總三昧.

大迦葉尊者曾說若 釋迦牟尼佛不出世,他成獨覺(辟支佛)
但不是替代 釋迦牟尼成為佛陀.
佛果與獨覺,阿羅漢的差異是在教導他人覺醒的智慧與能力有極大差距.
要成佛果位,獨覺果位,阿羅漢果位.都是絕對自由的.
沒有人規定每個學生都非得當教授.
佛前世的本生故事,沒有提供佛陀的教導,例如根有律寫了大量的佛本生故事,現在卻沒有被採用,比對其他幾部律,根有律多出了為數龐大的本生,南北傳最完整的銅鍱律與四分律沒有那些記載,顯然那些資料是後人費心加上去的,大乘經卻偏好此道,由此發展出「成佛」的方法,經常大談所謂的境界,卻從沒有人有確切的把握宣稱成佛,由此可知那只是一個無止境的迴圈。

所有的阿羅漢都是「緣自覺知」,自身是明白有把握的,佛陀沒有教導過任何殘害自己能得到境界的說法,阿羅漢入滅除了生病都是好手好腳的,連著名頭陀行的大迦葉尊者晚年,佛陀也叫他回轉僧團,他沒答應的原因只是為了讓別人知道,佛陀有頭陀行的弟子,提婆達多在頭陀行外所提出的「五法」,是偏於苦行的做法,佛陀對五法就提出訶斥,足見佛陀的教導是沒有苦行這個項目的,更何況是傷害自己的身體?

所謂的「佛果」在事實上是不存在的,佛陀這個稱號,是表達出這個人在這個領域有發明創見,並且教導他人達到一樣的成果,也就是同時擁有第一導師的位置,佛陀的成就就是「阿羅漢」。
至於僻支佛,我們可以稱做「沉默的佛陀」,他與佛陀成為阿羅漢的經過一樣,卻不做教導他人,所以又稱為「獨覺者」。
在古印度,其他的領域一樣有佛陀的號稱,著名的耆那教主也號稱佛陀,同時也有大雄的號稱,在佛陀時代卻是經常被佛陀訶斥的人物。
創出阿羅漢不如佛的說法,首見大天比丘的五件事,他是為了保住自己阿羅漢的號稱,在他的戒行出現問題時,自認為是瑕疵,於是宣說降低阿羅漢門檻的五件事,想不到他的怠惰被後來偷懶的人延續了下去。

如果所謂的成佛之道,出現了八正道,像正念與正定,那些都是源自於佛陀的教導發展而成,那就沒有資格聲稱「成佛」,這也就是大乘冀望於來世的原因,即便是來世,只要宣稱那是八正道的項目,那還是源自佛陀的教導,沒有第一導師的資格,不能稱為佛陀。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7-02-25, 02:21

BUDD 寫:這種僧俗不分的作法﹐並非只發生在大乘。
在這裡俗人對出家戒評頭論足﹐也並不如法。
佛陀教導俗人要以戒律去衡量比丘是否是佛陀的教導,與大乘高僧大德禁止俗人看律完全不同,簡單的說,一個對本科目不在行的老師,你會找他學習嗎?沒當作騙子就不錯了。
BUDD 寫:大乘經內當然有很多不合阿含或律部的描述。
但你們這種雞蛋挑骨頭的作法﹐也不像佛陀的追隨者。
佛陀在律部裡非常注重同戒共住,就是說相同的學習者才能在一個環境裡學習,排除錯誤的學習是必要的,何必吸收錯誤的學習弄成四不像?
BUDD 寫:現在的南傳大師們對佛教別的宗教﹐大都採取求同存異的精神。
使佛教各宗派能和平共處﹐使人們各取所需。
我們並不想見到如回教般的兄弟相殘。
錯誤,即使是戒律在解釋上有差異的尼泊爾僧人,也非常的注重僧團的「會議」,這是建立在相同學習的基礎上,大乘佛教根本連這個最基本的僧團會議的意義都失去了,我們只能說,大乘是一個另外的宗教。
回教的最大分別點在聖戰的解釋,這本來就是他們宗教的一部分,必須由他們自行解決。
BUDD 寫:畢竟大乘在中國己存在千年以上。
讓人們自己去比較﹐何者是真正我佛的教義。

現在這網站裡大部分的人都是先信仰大乘﹐然後轉到阿含。
你們所宣揚及希望的不正是要匡正現在佛教的缺失嗎﹖
為何要給人一種予人不留餘地的印象﹖
一千兩百多年的時間裡,中國幾乎沒有人學習阿含與正確的律部,正法僧團也不曾在中國建立,那麼大乘存在千年的意義對原始佛教來說是什麼?
希望匡正現在佛教的缺失並不包括大乘,大乘在基本理論學習上與佛陀的教導相反,這裡的法友都是經過掙扎完全放棄掉大乘的信仰,轉而從新學習真實的佛陀在世時遺留的教導,依照佛陀的教導,我們幫助願意接受事實的人學習。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7-02-25, 10:37

Upavana 寫:連著名頭陀行的大迦葉尊者晚年,佛陀也叫他回轉僧團,他沒答應的原因只是為了讓別人知道,佛陀有頭陀行的弟子,提婆達多在頭陀行外所提出的「五法」,是偏於苦行的做法,佛陀對五法就提出訶斥,足見佛陀的教導是沒有苦行這個項目的,更何況是傷害自己的身體?
我認為,佛法中存在著頭陀行,或可說是佛陀對大迦葉尊者的維護。原始聖典中記載著,佛陀說不可毀呰頭陀行,否則即等同毀呰佛云云。這不免令人好奇,誰會毀呰頭陀行?在印度那種沙門文化的背景下,會去毀呰頭陀行的多半不會是崇尚苦行的外道行者,而會是僧團內部的成員。因為佛陀出家之初,雖也曾修過苦行,後來卻捨棄了它,從而大迦葉尊者堅持頭陀行之舉就難免令人質疑其動機。大迦葉尊者曾被某比丘尼辱罵為外道出身,可能就與其不捨頭陀行有關。佛陀對此的態度是只要不砥觸戒律,頭陀行可以作為一種比丘個人的生活方式。這是基於『同戒共住』的原則。

頭像
fs92004
文章: 277
註冊時間: 2006-08-18, 08:00

文章 fs92004 » 2007-02-25, 10:57

Upavana 寫:
所謂的「佛果」在事實上是不存在的,佛陀這個稱號,是表達出這個人在這個領域有發明創見,並且教導他人達到一樣的成果,也就是同時擁有第一導師的位置,佛陀的成就就是「阿羅漢」。
至於僻支佛,我們可以稱做「沉默的佛陀」,他與佛陀成為阿羅漢的經過一樣,卻不做教導他人,所以又稱為「獨覺者」。
在古印度,其他的領域一樣有佛陀的號稱,著名的耆那教主也號稱佛陀,同時也有大雄的號稱,在佛陀時代卻是經常被佛陀訶斥的人物。
創出阿羅漢不如佛的說法,首見大天比丘的五件事,他是為了保住自己阿羅漢的號稱,在他的戒行出現問題時,自認為是瑕疵,於是宣說降低阿羅漢門檻的五件事,想不到他的怠惰被後來偷懶的人延續了下去。

如果所謂的成佛之道,出現了八正道,像正念與正定,那些都是源自於佛陀的教導發展而成,那就沒有資格聲稱「成佛」,這也就是大乘冀望於來世的原因,即便是來世,只要宣稱那是八正道的項目,那還是源自佛陀的教導,沒有第一導師的資格,不能稱為佛陀。
佛陀的成就就是阿羅漢. 這樣的說法是有問題的.
佛陀具足十號,天人師,世尊,....
沒有一個阿羅漢會自謂為天人師.世尊.
阿羅漢是煩惱盡之意.這只是佛陀的特質之一.不是全部.
否認了佛果猶如否定了佛陀的十個名號.
如果阿羅漢果與佛果的智慧福德平等無二,
那為何六念法中僅存在念佛功德.但是沒有增加以念阿羅漢為法的七念法.
或是把念佛改為念阿羅漢.
佛陀這詞,不是不是誰先誰後覺悟的問題.或源於聽受誰的教導就沒有資格
而是智慧福德是否已達究竟的問題.

大乘是以成佛果為主,不是要證獨覺果,阿羅漢果.體系是不同的.
若三心兩意的話.甚麼果都吃不到.
會掙扎是意志不堅吧.別把自己的問題怪到佛陀身上.
有修有證的大乘行者一堆.只是您沒有遇上罷了.
我只是忠於自己要走的路.可沒有掙扎過甚麼.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0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7-02-25, 11:17

fs92004 寫:佛陀這詞,不是不是誰先誰後覺悟的問題.或源於聽受誰的教導就沒有資格
佛的一個特質就是沒有聽聞佛法而靠自己的力量覺悟,喬達摩佛陀也不是第一位佛陀。

這的確不是誰先誰後的問題,而是誰能自覺而覺他的問題。法友不要曲解別人的話了,沒人在比誰先誰後,而是看誰能獨自發現四聖諦。

另外,佛陀也會說你假我真這種話,不是只有我會說而已。碰到法義與戒律的問題,佛陀從來就沒有妥協過,那你是不是也要說佛陀也掉入我執的漩渦而不自知呢?法友怎麼不回答這個問題呢?這問題很難回答嗎?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