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有否定業力論嗎?(一)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6-01-07, 10:19

佛陀不但有頭疼,還有背痛的痼疾,我想有可能是六年苦行造成的身體損傷,當時印度的醫療條件無法根治,也只能用些塗油以溫水洗滌外加飲用酥調蜜來緩和症狀,這些問題不需要牽扯到前世今生吧。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01-07, 10:53

但是阿含經中說了那是過去世的因緣,關於這類因緣,阿含經中說到的不只是一次。我想我們應該相信阿含經的理由而不是你的認爲。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01-07, 11:00

  (五○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尊者大目犍連與尊者勒叉那比丘共在耆闍崛山中

尊者勒叉那晨朝詣尊者大目犍連所。語尊者大目犍連。共出耆闍崛山。入王舍城乞食。時。尊者大目犍連默然而許。即共出耆闍崛山。入王舍城乞食。行至一處。尊者大目犍連心有所念。欣然微笑

尊者勒叉那見微笑已。即問尊者大目犍連言。若佛及佛弟子欣然微笑。非無因緣。尊者今日何因何緣而發微笑

尊者大目犍連言。所問非時。且入王舍城乞食。還於世尊前。當問是事。是應時問。當為汝說

時。尊者大目揵連與尊者勒叉那入王舍城乞食而還。洗足。舉衣缽。俱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尊者勒叉那問尊者大目揵連。我今晨朝與汝共出耆闍崛山乞食。汝於一處欣然微笑。我即問汝微笑因緣。汝答我言所問非時。今復問汝何因何緣欣然微笑

尊者大目犍連語尊者勒叉那。我路中見一眾生。身如樓閣。啼哭號呼。憂悲苦痛。乘虛而行。我見是已。作是思惟。如是眾生受如此身。而有如是憂悲大苦。故發微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善哉。善哉。我聲聞中。住實眼.實智.實義.實法。決定通達。見是眾生。我亦見此眾生。而不說者。恐人不信。所以者何。如來所說。有不信者。是愚癡人長夜受苦

佛告諸比丘。過去世時。彼大身眾生在此王舍城。為屠牛兒。以屠牛因緣故。於百千歲墮地獄中。從地獄出。有屠牛餘罪。得如是身。常受如是憂悲惱苦。如是。諸比丘。如尊者大目犍連所見不異。汝等受持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頭像
kantoku
文章: 62
註冊時間: 2005-07-27, 08:00

文章 kantoku » 2006-01-07, 13:08

Upavana 寫: 佛陀所謂的解脫是止息,讓五陰死滅後不產生結生識,也就不再有新的五陰,如果有必須還完的業債,佛陀的止息法就不會說「不待時節」了。
此問題鹽喻經即已合理解釋,問題不過是你不承認該經罷了.

「不待時節」與「有業報」兩者並無衝突,茲引
雜阿含五六三經:

尊者阿難語離車言。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說三種離熾然清淨超出道。以一乘道淨眾生.離憂悲.越苦惱。得真如法。何等為三。如是。聖弟子住於淨戒。受波羅提木叉。威儀具足。信於諸罪過。生怖畏想。受持如是具足淨戒。宿業漸吐。得現法。離熾然。不待時節。能得正法。通達現見觀察。智慧自覺。離車長者。是名如來.應.等正覺說所知所見說離熾然。清淨超出。以一乘道淨眾生.滅苦惱.越憂悲。得真如法
復次。離車。如是淨戒具足。離欲.惡不善法。乃至第四禪具足住。是名如來.應.等正覺說離熾然。乃至得如實法。
復有三昧正受。於此苦聖諦如實知。此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具足如是智慧心。業更不造。宿業漸已斷。得現正法。離諸熾然。不待時節。通達現見。生自覺智。離車。是名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說第第三離熾然。清淨超出。以一乘道淨眾生.離苦惱.滅憂悲。得如實法。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6-01-07, 13:16

撇開地獄的爭議,五O八經呈現的,是一個結生結果的例子,這個眾生一般人看不見,身體非常的巨大,悲傷啼哭的在空中行走,經中並沒有說明他為什麼哭,僅僅說明他屠牛的行業造成他結生的不幸結果,與一些生天生地獄的短篇經文意思差不多。
這與發生疾病的情形似乎關聯不大,如果說佛陀頭疼背痛的毛病是與生具來的,那麼才與上面的例子較有相當的關係。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01-07, 13:22

你可能沒有仔細看經文:

“以屠牛因緣故。於百千歲墮地獄中。從地獄出。有屠牛餘罪。得如是身。常受如是憂悲惱苦。”

這明顯説明了一個屠牛的惡業可以讓人結生不只一次。

至於佛頭痛的因緣,在這裡:

“諸比丘白世尊言。今此諸釋昔日作何因緣。今為流離王所害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昔日之時。此羅閱城中有捕魚村。時世極饑儉。人食草根。一升金貿一升米。時。彼村中有大池水。又復饒魚。時。羅閱城中人民之類。往至池中而捕魚食之。當於爾時。水中有二種魚。一名拘璅。二名兩舌。是時。二魚各相謂言。我等於此眾人。先無過失。我是水性之蟲。不處平地。此人民之類。皆來食啖我等。設前世時。少多有福德者。其當用報怨

爾時。村中有小兒年向八歲。亦不捕魚。復非害命。然復彼魚在岸上者。皆悉命終。小兒見已。極懷歡喜

比丘當知。汝等莫作是觀。爾時羅閱城中人民之類。豈異人乎。今釋種是也。爾時拘璅魚者。今流離王是也。爾時兩舌魚者。今好苦梵志是也。爾時小兒見魚在堓上而笑者。今我身是也。爾時。釋種坐取魚食。由此因緣。無數劫中入地獄中。今受此對。我爾時。坐見而笑之。今患頭痛。如似石押。猶如以頭戴須彌山。所以然者。如來更不受形。以捨眾行。度諸厄難。是謂。比丘。由此因緣今受此報。諸比丘當護身.口.意行。當念恭敬.承事梵行人。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頭像
kantoku
文章: 62
註冊時間: 2005-07-27, 08:00

文章 kantoku » 2006-01-07, 13:53

Upavana 寫:如果是異陰相續,那麼業力算是自作還是他作?如果沒辦法成立自作或他作,那不就推翻一般的業力論,回到佛陀的生滅說了麼?
「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
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
又復,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
乃至純大苦聚滅。」(三三五)
佛陀的說法,是所作所為會影響結生的去向,而不是殺人者必償命的業力說。
既然你自引第一義空經,應表示你尚承認此經.經中明言「有業報而無作者」,有就是有,已甚清楚.何必定要將業報與主體掛勾?佛陀說「無我」,未曾說「無業報」.有無主體乃有我無我之辨,與業報何干?世人多認為五陰有我,難道也要因此避談五陰?緣起也常被大乘亂解,難道吾人從此避談緣起?

與其老是懷疑別人懷抱常見我見,不如擔心若全面忌談業報,因果,輪迴,三世等等可能會讓人誤會為斷見.有就是有,無有之物為「我」,幸勿攻擊錯對象.

某法友曾言: 言語達意自有其侷限,與其要求別人「講對」,不如自己把它「想對」.

否則連「如是我聞」都會變成有毛病.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6-01-07, 15:42

shanguan 寫:你可能沒有仔細看經文:

“以屠牛因緣故。於百千歲墮地獄中。從地獄出。有屠牛餘罪。得如是身。常受如是憂悲惱苦。”

這明顯説明了一個屠牛的惡業可以讓人結生不只一次。

至於佛頭痛的因緣,在這裡:................
比丘當知。汝等莫作是觀。爾時羅閱城中人民之類。豈異人乎。今釋種是也。爾時拘璅魚者。今流離王是也。爾時兩舌魚者。今好苦梵志是也。爾時小兒見魚在堓上而笑者。今我身是也。爾時。釋種坐取魚食。由此因緣。無數劫中入地獄中。今受此對。我爾時。坐見而笑之。今患頭痛。如似石押。猶如以頭戴須彌山。所以然者。如來更不受形。以捨眾行。度諸厄難。是謂。比丘。由此因緣今受此報。諸比丘當護身.口.意行。當念恭敬.承事梵行人。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既然屠牛餘罪導致這個眾生再次不幸的結生,如果他具有可學習正法的條件,是否要等待所有的罪業還清?那麼如何實現「不待時節」?
也許我們可以說這個眾生在累次結生沒有聽到正法的條件,或者沒有足夠學習的條件。
換一個問題來看,如果原因是「餘罪」,那麼死去的五陰產生的結生識可能需要「紀錄」的條件,這麼一來,勢必有一部分是承襲的關係,整體看來具有消費性質,相反的,功德論也不也就這麼一回事嗎?
大概對照 S. 19. 1. Atthipesi 經會保險一點,可惜我現在手上正缺。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01-07, 15:53

Upavana 寫:既然屠牛餘罪導致這個眾生再次不幸的結生,如果他具有可學習正法的條件,是否要等待所有的罪業還清?那麼如何實現「不待時節」?
也許我們可以說這個眾生在累次結生沒有聽到正法的條件,或者沒有足夠學習的條件。
換一個問題來看,如果原因是「餘罪」,那麼死去的五陰產生的結生識可能需要「紀錄」的條件,這麼一來,勢必有一部分是承襲的關係,整體看來具有消費性質,相反的,功德論也不也就這麼一回事嗎?
大概對照 S. 19. 1. Atthipesi 經會保險一點,可惜我現在手上正缺。
三惡道衆生沒有學習正法的條件,所以你的假設不成立。

結生識的確“紀錄”了過去的業。我不知道什麽是“功德論”,但既然業有善惡,所帶來的果報必然也有苦樂。

“不待時節”是指見法,和業報沒有矛盾。佛陀見法確實不待時節,但他所受的過去業所帶來的果報卻依然逃脫不了。

我不知道你老用“不待時節”來否定業報的邏輯性在哪裏?你知道“不待時節”是針對什麽而說的麽?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6-01-07, 16:12

kantoku 寫:「不待時節」與「有業報」兩者並無衝突,茲引 雜阿含五六三經:
五六三的「宿業」是和外道尼犍子一樣的「宿命之業」,還是解作「舊的累積的行業」比較妥當?
kantoku 寫:既然你自引第一義空經,應表示你尚承認此經.經中明言「有業報而無作者」,有就是有,已甚清楚.何必定要將業報與主體掛勾?佛陀說「無我」,未曾說「無業報」.有無主體乃有我無我之辨,與業報何干?世人多認為五陰有我,難道也要因此避談五陰?緣起也常被大乘亂解,難道吾人從此避談緣起?

與其老是懷疑別人懷抱常見我見,不如擔心若全面忌談業報,因果,輪迴,三世等等可能會讓人誤會為斷見.有就是有,無有之物為「我」,幸勿攻擊錯對象.

某法友曾言: 言語達意自有其侷限,與其要求別人「講對」,不如自己把它「想對」. 否則連「如是我聞」都會變成有毛病.
問題就在於精確解釋的意義,「業報」一詞在語句當中,已經不只是一個生滅的行業影響,而是具有連續性與消費性的意思,很容易就混淆,這就是當初怕雜揉外道語的情形,所以不如大白話的說清楚細節。
如果是一般的業報論,那這個連續性的業報要「刻劃」或者說紀錄在哪裡呢?在沒有他人主宰的狀況下。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