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瀑流與四如意足(1)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7-04-20, 08:07

seasky 寫:比丘修厭離也不必對自己的五受陰恨之入骨。只要心平氣和地不感興趣、不受動搖便是。
這樣說會抓不到修法的方向,「厭離」是來自「正觀」五受陰,當「五受陰無常」的「真相」顯現時而自然發生。也只有當「修觀」時,「觀力成熟」,「無常相」真正顯現時「厭離」才會真的發生,在這之前,談不上什麼「厭離」。談到「厭離」,有必要反反覆覆解釋的時候,只能這樣解釋。

頭像
housyang
文章: 107
註冊時間: 2005-06-05, 08:00

文章 housyang » 2007-04-28, 01:38

「有四瀑流──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敘述了眾生在無盡的生死輪迴中推動的力量,「四如意足」則是成就「聖道」四種堅定的力量,「止息」四瀑流推動眾生在無盡的生死輪迴的「苦」。
佛陀的教導並沒有要我們棄捨緣起的生命現象,佛法的「止息,苦」或「滅盡」「滅苦」等,那是文字敘述與表達的一種方式,緣起現象本來就是「無常的」,生起了現象,就滅去了,「苦」是眾生「執取」於無常生滅的續,而集起的。主要是在於未來的「苦」不再「集起」,而不是緣起於現在的「苦」如何「滅盡」。以緣起的生命現象,積極的對於生命流轉所現起的「苦」,真實的認知,實踐「聖道」來「止息,苦」的相續。這才是佛陀教導我們要面對生命的真實意義。
「厭、離欲、滅盡」是屬於「正法要」的範圍,正確來說,至少應該進入「預流向」如實知見於法的緣起,才是比較真實的。對於剛開始學習於佛法的人,或是趣向於佛法的人,強調「厭、離欲、滅盡」,會阻絕很多人,趣向於佛法,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說法,個人覺得這是背離了佛陀的教導。
法義應該是融合於實修的體驗中,會比較真實,過度的引述別人的說法或是自己主觀的知識見解,有時候不見得是正確的。
後學對於,「直心法友」對生命意義的論述,與「希拉法友」對「厭、離欲、滅盡」的見解是比較正面的。
如果生命真的根本沒有意義,「欲如意足」要如何修學呢?
「厭離」如果不是來自於「正觀五受陰無常」如實知的相應,而自然的生起,那不是「聖道」的修行,而是世俗的想法與知識上的理論。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7-05-31, 09:03

peacecila 寫:
seasky 寫:比丘修厭離也不必對自己的五受陰恨之入骨。只要心平氣和地不感興趣、不受動搖便是。
這樣說會抓不到修法的方向,「厭離」是來自「正觀」五受陰,當「五受陰無常」的「真相」顯現時而自然發生。也只有當「修觀」時,「觀力成熟」,「無常相」真正顯現時「厭離」才會真的發生,在這之前,談不上什麼「厭離」。談到「厭離」,有必要反反覆覆解釋的時候,只能這樣解釋。
你們小時候有玩過沙吧?!

「佛陀說,我們的身心,就像孩子建造出的沙堡,我們對於五蘊身心的執著,正是像那些孩子一樣;雖然沙堡是虛幻的,孩子們還是執著為我的、你的、他的,還因此而打架、哭泣。好笑嗎?一般人不也是將虛幻的五蘊執著為「我」,認為有男人、女人,我的、你的?

是因為貪愛而有五蘊,如果不去除對身心的貪愛,將會一再地因執取而有五蘊,在生死之中不斷的輪迴。那什麼時候才能脫離輪迴呢?就像孩子們不再有遊戲興致時,自然對他們的沙堡不再愛惜顧念,甚至可以親手毀壞它們;何時你厭倦了輪迴,對五蘊不再有貪愛,當貪愛已連根拔除時,就摧毀了虛幻的五蘊,從此不再輪迴了。」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7-05-31, 09:29

housyang 寫:如果生命真的根本沒有意義,「欲如意足」要如何修學呢?
「厭離」如果不是來自於「正觀五受陰無常」如實知的相應,而自然的生起,那不是「聖道」的修行,而是世俗的想法與知識上的理論。
我們也是像孩子一般,執著虛假的東西,還很認真?因為我們還很熱衷於世間輪迴的遊戲,隨著我們的貪愛創造一世又一世的身心,一會哭、一會笑、一會生氣,一會兒鬧……「那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我忽然想起這首歌。

感覺有點鼻酸,一切都那麼虛假,繞來繞去,不過是兒戲,我還以為自己很認真,知道要努力追求什麼?原來不過是在堆一些不堅實的沙屋,一切都不堪一擊,還要拚命地維護,突然間,我覺得好累…

生命如同那沙堡一般,既沒有實質也沒永恆的意義,一而再的上演著:無常、苦、無我,如此緣起生滅循環的戲碼 ...

「欲如意足」:從生命中深入去體會,「欲」將那一而再的上演著:無常、苦、無我,如此緣起生滅循環的戲碼 ... 來個徹底結束、終止、永滅。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7-05-31, 11:33

「苦」有別於「生命」麼?
把「苦」與「生命」拆開,為求滅盡煩惱而擁有快樂圓滿的生命,是一般原始佛法修學者的一處盲點!

追根究底,佛陀所說的「苦」等於「生命」等於「五蘊(五陰、五取蘊、五受陰)」。

「持續不斷地練習,就能慢慢掌握你的心,你的正念愈來愈增長,就會愈來愈清楚地看到,所有的身心現象都不斷在變化,它們的本質都是無常、苦、無我;當中完全沒有任何可以執取、值得貪愛的。去除了貪愛的繫縛,也就消滅了痛苦,你就會從輪迴解脫出來。」

讚頌

透過內觀智慧的引導,佛陀證悟時,他已找到五蘊身心的製造者 ─ 那就是貪愛!他處在完全清淨、和諧、圓滿的境界中,正念正覺已能完全避免所有執著衝動,正念正覺已經摧毀所有無明黑暗的煩惱,不再貪愛,不再製造輪迴的五蘊。於是佛陀吟出以下的偈頌:

為尋找身心房子的作者,

徒勞地於累世輪迴流轉,

一再受生真是痛苦不堪。

喔!建造房子的貪愛終被尋獲,

於是將不再有任何的建構,

因為煩惱的屋椽已斷裂,

無明的樑棟已朽壞。

我的心已不再被繫縛,

我已完全摧毀了貪愛。

頭像
BUDD
文章: 81
註冊時間: 2006-11-01, 08:00

文章 BUDD » 2007-06-01, 04:05

peacecila 寫:所謂的「厭(欲)、離欲、滅盡(欲)」是看破「五蘊」的真相,放下了「五蘊」的執取而自然發生的,即又不是用力逼可以逼得出來,也不是用想說:「我要放下執著,我要滅絕欲望、我要離欲」想想就可以辦到的。某些層次的「佛法」是築基在「正觀」的前提下才會自然發生---這是一種「法次法向」的觀念。
「厭、離欲、滅盡」
「色(受、想、行、識)無常、苦、變易法,是名世間、世間法。」五受陰的無常、苦、變易就是世間、就是世間法。眾生所執取的其實是自己五受陰,給眾生造成痛苦的則是五受陰無常、苦、變易的事實。生活在娑婆世界有取色、受、想、行、識的罪過,即使往生到極樂世界去,
眾生為什麼會 執取五受陰呢?因為無明﹐而執取五受陰不見得是罪過。
只要不懂得厭離自己的五受陰,也仍逃不過取色,取受、想、行、識的罪過。有心修厭離的人,應該認清真正的罪魁禍首,不論生在娑婆世界或極樂淨土,只要還有無常、苦、無我的五受陰在攪和,就不可能指望安寧、極樂那一天的到來。
厭離只是另一種形式的無明﹐世尊只教導佛弟子要正觀五陰無常而不執取﹐可沒要佛弟子厭離五陰。
但也就因五受陰疲勞轟炸式地製造麻煩,為了應付它們實在教人疲於奔命、焦頭爛額而不勝其煩,這於是便為眾生開啟了徹底檢視、反省生命的契機,進而引生厭離的覺醒。
世尊只指出眾生因無明而執取五受陰為實為我及我所﹐而枉受輪迴之苦。
世尊更教導如何正觀五受陰的無常﹐不為五受陰所惑,自然體悟無我及無我所。
那時就算身在娑婆世界也自知不受後有。
所謂厭離,並不是咬牙切齒的深惡痛絕、嫉惡如仇,佛陀並不要人們痛恨自己的色、受、想、行、識,也不鼓勵人們折磨它、處罰它乃至殺掉它。厭離只是一種平和、安穩、不受動搖的態度,就如孩提時代嗜吃糖果,及至年長已對糖果不再產生興趣,即使送至眼前也不想吃它。厭離五受陰與成人厭離糖果的心情是相同的,成年人不會一見糖果便恨不得將其銷毀殆盡,比丘修厭離也不必對自己的五受陰恨之入骨。只要心平氣和地不感興趣、不受動搖便是。
如果眾生還處於無明中而無法正觀五蘊的無常﹐所謂的厭離也只是頭上安頭罷了。

頭像
IanTsai
文章: 355
註冊時間: 2006-09-12, 08:00
來自: 高雄市

文章 IanTsai » 2007-06-01, 14:20

厭離只是另一種形式的無明﹐世尊只教導佛弟子要正觀五陰無常而不執取﹐可沒要佛弟子厭離五陰。
我把這第一經放在桌面,所以一看到你的回應,就覺得怪怪的,我是該信你所說還是經中所言呢?
辯明義理是對的,但是有些道理解釋比不解釋更糟糕。:)

請參閱

雜阿含經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
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
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7-06-02, 17:11

seasky 寫: 是因為貪愛而有五蘊,如果不去除對身心的貪愛,將會一再地因執取而有五蘊,在生死之中不斷的輪迴。那什麼時候才能脫離輪迴呢?就像孩子們不再有遊戲興致時,自然對他們的沙堡不再愛惜顧念,甚至可以親手毀壞它們;何時你厭倦了輪迴,對五蘊不再有貪愛,當貪愛已連根拔除時,就摧毀了虛幻的五蘊,從此不再輪迴了。」
這有點「本末倒置」,不妨仔細想想看「緣起十二支」那鎖鏈般的關係,就講得很清楚。「無明」(不正見),可以說「無處不在」。以前就有法友比喻說:「就像一個由『無明』所形成的『平面舞台』,其它緣起支是舞台上的演員」。

有必要還是得反反覆覆地解說。「第一眼」沒有「看清楚」,受「第一印象」影響,後面就跟著一直「盲目」。解決這種問題,沒有什麼特別好方法,必須有人先提醒:「先前都看錯了,現在再看仔細一點,直到看清楚真相為止」。

頭像
BUDD
文章: 81
註冊時間: 2006-11-01, 08:00

文章 BUDD » 2007-06-05, 04:00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
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
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正觀者。則生厭離
這裡的厭離依末學的暸解是厭離對五蘊的執取﹐而非五蘊本身。

就好比色身﹐凡人對自己色身的喜愛及執取是根深柢固的.
為了這色身,人們可以殘殺動物取其皮毛來裝扮自己.
可以忍受痛苦去美容自己,及一切莫明其妙的行為使這色身更美好.

眾生的憂悲苦惱大都根緣於執此色身而起的貪愛.
而這些都根緣於無明,不能了悟五蘊的無常而執取五蘊為常為我.

如果兄認為這裡的厭離是厭離五蘊本身,請問如何去厭離色蘊呢?
在外有山河大地,在內有眼耳鼻舌心肝肺腎,無一不是色法,如何厭離呢?

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佛弟子依據世尊的教導,正觀五蘊的無常,知道五蘊的無常不實,自然就不會執取五蘊, 不執取五蘊,自然就不起貪愛。

同樣的,這時五蘊的無常對佛弟子也不起妨礙,這時的心自然解脫。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7-06-05, 07:33

此經中所說厭離,其對象就是五蘊,這已經明白寫在上面了,為什麼厭離經中也有說不是嗎?對於五蘊是要正觀、厭離、無喜貪,怎麼到法友口中就少了厭離?(請自行查證原文)

法友所說的無明或是對於五蘊有貪,那是心的狀態,屬於行蘊。你的解釋只對了五分之一,而且不符合一經的原意。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