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雜阿含一經】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5-10-08, 00:31

seasky 寫:......禪修以「安那般那念住」為業處,適合所有人們,最穩定可靠!
您說了很多,但是卻沒有看到你說修觀的業處是什麼?修止的業處又是什麼?不知道你是否知道什麼是業處?譬如念身,你可以舉個例子,譬如以呼吸為業處,如何是修止,如何是修觀呢?
不淨觀是四念處的前方便,所以修不淨觀能得大果大福利。
不知你是否讀過南北傳的四念處相關經文?不淨觀、白骨觀(墓園九相)都是在四念處中,身念處的範圍,而不是獨立於四念處以外的東西,跟所謂的前方便根本沒關係,請參考南傳《大念處經》、北傳《中阿含念處經》。
放棄不淨觀的理由相當的直接了當,它意外地引發了不幸事件
當時有比丘因為厭惡自身自殺,佛陀因此又教導了安那般那念,但是佛陀並沒有因此「放棄教導」不淨觀。你這個說法是沒有根據的,這些因緣在南北傳各部律藏的四波羅夷法都有記載,並沒有你說的事實,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參閱。
無論是修不淨觀、四無量心、空入處、光明想或其他禪觀所緣的業處,皆屬世間法,只能算是出世間正道的前方便而不入道品
您這些說法也是有問題,不淨觀是屬於身念處範圍,前面已經說過不再贅述。四無量心、光明想都是克服五蓋的方法,怎麼會變成不入道品呢?提供一篇經文供參考。

《雜阿含715經》

何等為貪欲蓋不食?謂不淨觀,於彼思惟,未起貪欲蓋不起,已起貪欲蓋令斷,是名貪欲蓋不食。
何等為瞋恚蓋不食?彼慈心思惟,未生瞋恚蓋不起,已生瞋恚蓋令滅,是名瞋恚蓋不食。
何等為睡眠蓋不食?彼明照思惟(光明想),未生睡眠蓋不起,已生睡眠蓋令滅,是名睡眠蓋不食。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10-08, 01:01

止觀修行的重點,如世尊所說:專心正念於觀察思惟身心五陰、六入處、緣起、無常苦非我、貪瞋癡滅 ...,以及精勤思惟念住於道品的實踐。至於禪修的業處,詳見於北傳四阿含、南傳五部、大念處經裡的解說 ..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10-21, 00:13

Dogbert 寫:您說了很多,但是卻沒有看到你說修觀的業處是什麼?修止的業處又是什麼?不知道你是否知道什麼是業處?譬如念身,你可以舉個例子,譬如以呼吸為業處,如何是修止,如何是修觀呢?
法友,若您願意仔細地觀察思惟並深入體會以下世尊的說法 ...

佛陀說的「專心正念」、「專精思惟」、「精勤思惟」、「勤攝心住,正念、正智」...。

便能得知:修觀的業處是什麼?修止的業處又是什麼?
其實,佛陀教導「修止」與「修觀」的業處 - - - 同一業處!

修止:專心專注於 ...
修觀:觀察思惟於 ...

舉例說明 ...
有四個業處:止於「身、受、心、法」,觀於「身、受、心、法」
有八個業處:止於「八個正道」,觀於「八個正道」
有三十七個業處:止於「三十七個道品」,觀於「三十七個道品」
...... 業處繁多不及詳述,以此類推 ...

止、觀,皆於「同一業處」修習,成就正定與正慧。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5-10-21, 12:41

我當然知道業處、禪觀的對象有很多,同樣是五蘊的一部分,它可以拿來當作修止的業處,當然也可以拿來當作觀察的對象,呼吸也不例外。這是最基本的觀念,也跟這個問題無關,你這個說了等於沒說。

即使是念呼吸都還有分出、入、長、短、粗、細、冷、熱.....,同一業處到底是什麼意思?修止、修觀差別在哪裡?譬如感受,全身上下都有感受,以感受為業處,修止、修觀差別在哪裡?

而且你先前說不淨觀、白骨觀是修四念處的前方便,事實上你的說法也與經典說法不同,這實際上是四念處的一部分,雖然我有提出來,不過你好像沒注意到,你的看法是如何呢?是你錯還是經典有錯呢?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5-12-27, 14:58

seasky 寫:摩訶男法友白話語譯:

  我是這麼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那時,佛陀告訴比丘們說:「應當如實觀察色身(色蘊)是無常的!這樣的觀察就是合於正見的禪觀,能使行者生起厭離心,不再貪愛色身,使心意得到解脫。……」
  當時,比丘們聽聞佛陀這番開示,都很高興地信受奉行。

雜阿含一經原文: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見)。正觀(見)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請教seasky、摩訶男或其他法友:「喜貪盡者,心解脫。」為什麼在「心解脫」前加一個「說」字?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5-12-27, 16:03

seasky 寫:其實,佛陀教導「修止」與「修觀」的業處 - - - 同一業處!

修止:專心專注於 ...
修觀:觀察思惟於 ...

止、觀,皆於「同一業處」修習,成就正定與正慧。
Dogbert 寫:……同一業處到底是什麼意思?修止、修觀差別在哪裡?譬如感受,全身上下都有感受,以感受為業處,修止、修觀差別在哪裡?
《大念處經》:
  復次。諸比丘!比丘如何安住於受。隨觀感受?
  在此。諸比丘!比丘經驗樂受時。了知:我經驗樂受。經驗苦受時。了知:我經驗苦受。經驗不苦不樂受時。了知:我經驗不苦不樂受。感受有愛染的樂受時。了知:我正經歷有愛染的樂受。感受有愛染的苦受時。了知:我正經歷有愛染的苦受。感受有愛染的不苦不樂受時。了知:我正經歷有愛染的不苦不樂受。感到無愛染的樂受時。了知:我正經歷無愛染的樂受。感到無愛染的苦受時。了知:我正經歷無愛染的苦受。感到無愛染的不苦不樂受時。了知:我正經歷無愛染的不苦不樂受。
  ……

「安住於受」,即是「專注於」受,即是「修止」。「隨觀感受」:「在此。諸比丘!比丘經驗樂受時。了知:我經驗樂受。經驗苦受時。了知:我經驗苦受。」等等,即是「觀察於」受,即是「修觀」,於「觀」中正思惟無常、苦、非我,建立正見。

頭像
yansong
文章: 113
註冊時間: 2005-12-16, 08:00

我对空的理解

文章 yansong » 2005-12-27, 16:56

我對空的理解是:變化,流動的意思。和“無常”沒有根本的區別。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5-12-27, 17:54

potato 寫:「安住於受」,即是「專注於」受,即是「修止」。「隨觀感受」:「在此。諸比丘!比丘經驗樂受時。了知:我經驗樂受。經驗苦受時。了知:我經驗苦受。」等等,即是「觀察於」受,即是「修觀」,於「觀」中正思惟無常、苦、非我,建立正見。
這個說明說了還是等於沒說,若修觀與修止同一業處,那我們循序觀察全身的感受時,難道修止的業處也是不斷改變嗎?止觀的差別到底在哪?

若「專注於」受,即是「修止」,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感受的實相是如何你會不清楚嗎?既然很清楚感受是如何?那麼這是修止還是修觀?止觀的差別到底在哪?

討論經文當然是去從字義來討論,關於禪修的實際操作部分,經文往往沒有很詳細的說明,若是用這種籠統含糊方式來解釋經文,對了解禪修恐怕不會有什麼幫助。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5-12-28, 06:39

Dogbert 寫:
這個說明說了還是等於沒說,若修觀與修止同一業處,那我們循序觀察全身的感受時,難道修止的業處也是不斷改變嗎?止觀的差別到底在哪?

若「專注於」受,即是「修止」,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感受的實相是如何你會不清楚嗎?既然很清楚感受是如何?那麼這是修止還是修觀?止觀的差別到底在哪?

討論經文當然是去從字義來討論,關於禪修的實際操作部分,經文往往沒有很詳細的說明,若是用這種籠統含糊方式來解釋經文,對了解禪修恐怕不會有什麼幫助。
前些日子寫到有關「正定」的時候,想要找的就是這個討論。其實,一個比較合理與有建設性的懷疑是:當雜阿含經在提到「止」與「觀」,這兩個名詞時,它的原義與含意到底是指什麼?跟現代人的「止」與「觀」的觀念到底差距有多大?

其實,雜阿含講解「安那般那念」時,便可一窺古代與現代的「止觀」在觀念上的差異性。現代人都將「修止」與「修觀」分成兩種不同的修行方式,但經文所說的「止」與「觀」,其實是指兩種不同的「精神狀態」:「專注」與「清明」。

頭像
Flower
文章: 14
註冊時間: 2005-11-16, 08:00

插花一下!

文章 Flower » 2005-12-28, 11:49

我也來插花一下!

「空」這一字,對本人在修行上有如下之受用:

1.它代表整個法界宇宙之謂,因而藉由修行願自己之心胸亦能「心包太虛、海涵天下」。

2.它代表無所執著和束縛、解脫、自由自在之義,因而若自己內心若有煩惱痛苦時則需要用心努力心住於法以法解脫,讓自己身心恢復「空」之自由自在之快樂,再不行只好直接去看藍天大海,再反觀自己內在解不開之心結,即可恍然大悟原來都是自己心胸狹窄在作怪,眼中容不下一粒沙的問題。

以上純是本人把「空」用在修持上之一點小感想與大家分享並請海涵哦!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