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4-10-29, 10:36
shopping 寫:無佛法住世,證果不易,
能得正法、聖僧皈依是難得法緣,
最少有僧可依,
是福是喜吧!
佛陀之前並非無師,
而是沒有法師,
沒有正法之師,
沒有證佛法之師,
佛住世時,依佛依法依僧(佛弟子須為法友和有疑有問者說法),
無佛時,
只有佛法住世時,依法證悟,
但有法有僧時,依法依僧,又何妨,
依佛、依法、依僧,得證
稱具解脫阿羅漢,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解脫與佛無異
想成佛嗎?
你可以等,等到佛法滅了再來,
當然你也可以依法不依僧,甚至於善知識都不依,
只是這樣修,會更快嗎?會不會很難?
佛無師就是指得沒有教授正法之師,佛有世間法的老師誰不知道呢?
我的主題可沒說歸依三寶不可以,而說是不是必要。
具解脫阿羅漢的定義不是你這樣的,與三歸沒有必然聯係。
你覺得孫倫長老的修行快麽?難麽?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4-10-29, 10:45
night 寫:三皈五戒
就是一切佛弟子的入門
三歸五戒是佛弟子的發心。
在經典裏,三歸五戒是佛在家弟子得法眼淨(也就是初果)后的證言,非証果前的必須。
例如:
“當其世尊說是法時。王頂聚落主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時。王頂聚落主見法.得法.知法.深入於法。度疑不由於他。於正法.律得無所畏。即從坐起。整衣服。合掌白佛。我今已度。世尊。歸佛.歸法.歸比丘僧。從今盡壽。為優婆塞”
而這些居士在聼佛説法前,大多都是不信佛的,在証初果前,並沒有經過三歸五戒的儀式,可見先三歸后証果的傳統説法是不符合原始佛法的宗旨的。
-
night
- 文章: 105
-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由 night » 2004-10-29, 14:15
某人一生都不受三皈五戒
可見某人一生都未得「法眼淨」
因為他認為自己今世就可以成佛…
註:這是個比喻
-
Honesty
- 文章: 339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Honesty » 2004-10-30, 13:30
shanguan 寫:
下面的問題是,三歸依是証初果的必要條件麽?
有幾個事例作爲參考:
1、孫倫尊者沒有通過三歸依而証三果。
2、葛因卡的内觀禪也沒有把三歸依作爲修行的必要條件。
孫倫長老與葛印卡的證果與否畢竟只是傳聞,用他們自己主張的修行方式,拿來作為原始佛法論證的證據,實在很薄弱,這樣是禁不起評論的。也就是說,你所指稱的:實質上的三皈依不是證果所需要的。並不能以此為證據來證明。
shanguan 寫:
....慧纔是解脫的必要條件,這是正確的。
這也説明了皈依並非解脫的必要條件。三皈依從修法上來講屬於六隨念,是修定的方法而非修慧的方法。從戒定慧的次第來説,六隨念不是必經的階段。
依次第成就
法次法向才是聲聞證果解脫的必要條件。
而且你這樣說是錯誤的,三皈依是
增上戒學的範圍,佛陀的聲聞弟子沒有實質上的皈依佛.法.僧,沒有正信當然就不會有淨信,增上戒學就不會成就,增上戒學不會成就的話,就沒有增上定學及增上慧學的成就,解脫及解脫知見也就不會成就。
shanguan 寫:在經典裏,三歸五戒是佛在家弟子得法眼淨(也就是初果)后的證言,非証果前的必須。
這些經典中的居士在聼佛説法前,大多都是不信佛的,在証初果前,並沒有經過三歸五戒的儀式,可見先三歸后証果的傳統説法是不符合原始佛法的宗旨的。
經典中的例子,也只是說明
形式上的三皈五戒是不必要的,實質上的三皈依,早已經居士們在聽聞正法內,正思維的過程中產生了,不然也不會脫口而出三皈依的句子出來吧,也就是說實質上的三皈依你還沒有提出證據來反駁。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4-10-30, 18:14
Honesty 寫:
孫倫長老與葛印卡的證果與否畢竟只是傳聞,用他們自己主張的修行方式,拿來作為原始佛法論證的證據,實在很薄弱,這樣是禁不起評論的。也就是說,你所指稱的:實質上的三皈依不是證果所需要的。並不能以此為證據來證明。
依次第成就法次法向才是聲聞證果解脫的必要條件。
而且你這樣說是錯誤的,三皈依是增上戒學的範圍,佛陀的聲聞弟子沒有實質上的皈依佛.法.僧,沒有正信當然就不會有淨信,增上戒學就不會成就,增上戒學不會成就的話,就沒有增上定學及增上慧學的成就,解脫及解脫知見也就不會成就。
經典中的例子,也只是說明形式上的三皈五戒是不必要的,實質上的三皈依,早已經居士們在聽聞正法內,正思維的過程中產生了,不然也不會脫口而出三皈依的句子出來吧,也就是說實質上的三皈依你還沒有提出證據來反駁。
佛陀的証果是不是傳聞?孫倫長老和葛因卡先生的修行方式並非是自己主張的,都是有經証的。佛陀是不是需要三歸依?
初果的修行的次第從“親近善士到法隨法行”哪裏提到三歸依了?三歸依是增上戒學的範圍麽?《清淨道論》中的戒學部分可以去看看有沒有你這樣的説法。沒有三歸,持戒就不能成就的説法我還是第一次聽到。
經中的意思,並非說形式上的三歸依不重要,不然証果後的誓言其實也具有一定的形勢。形式是不離本質的,實質的三歸依是在 証果后才建立的,這個可以很明顯的從經中看出來。
-
leeyc2
- 文章: 548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leeyc2 » 2004-10-30, 20:17
shanguan 寫:
......。[三皈依從修法上來講屬於六隨念,是修定的方法而非修慧的方法]。從戒定慧的次第來説,六隨念不是必經的階段。但一個聖弟子絕對不會有違背三寶的行爲。
雜阿含或相應部中的經文可有類似你在括弧中的說法呢?你可以提出經典證明嗎?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4-10-30, 22:04
leeyc2 寫:
雜阿含或相應部中的經文可有類似你在括弧中的說法呢?你可以提出經典證明嗎?
《雜阿含》和《相應部〉中沒有說到三歸依是一種修法,如果要把三寳作爲業處修行的話,那只在六隨念中提到。這在《增支部》有多處提到,也可以參看《清淨道論》只“十隨念”篇,那是屬與心學的範疇而非慧學。
-
leeyc2
- 文章: 548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leeyc2 » 2004-10-30, 22:42
shanguan 寫:
[《雜阿含》和《相應部〉中沒有說到A[三歸依是一種修法],B[{如果}要把三寳作爲業處修行的話],那只在六隨念中提到....
也就是說不能肯定A[三歸依是一種修法],對吧?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4-10-31, 08:04
leeyc2 寫:也就是說不能肯定A[三歸依是一種修法],對吧?
是的,因爲在《雜阿含》和《相應部》中並沒有說到三歸依是修行的方法,而是把三歸依當作修行的一個結果來看的。也就是說,我們在經中只看倒證了初果后的人自發的提出了三皈依,而非證果以前所必需。
所以如果有人說三歸依是解脫前修道的必要方法是沒有經典依據的,只有與之密切相關的六隨念可以算一種修行方法(因爲要修六隨念必要有三歸依),但只是也屬與心學中四十種業處中的一類選擇而不是慧學,且也不是必需的。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4-10-31, 08:10
我沒有說“三歸依就是一種修法”,我說的是“三皈依從修法上來講屬於六隨念”。
請注意兩句話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