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師兄, 我心中有疑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fs92004
文章: 277
註冊時間: 2006-08-18, 08:00

文章 fs92004 » 2007-01-28, 12:49

身心包括了色,受,想,行,識 諸蘊
一滴水滴落在紙上會自然的暈開.
一個觸發生,也會波動到色,受,想,行,識的變化 這只是因緣法的現象
阿羅漢既已證法無我,貪嗔癡永斷.五蘊的變化也只是變化.

身受而心不受.這個心是哪個心呢?
觀心無常 既然心無常,非我非我所.於中苦樂誰受呢?
整個五蘊既然是非我非我所,來個身受而心不受.豈不是多此一舉.

頭像
Anxiety
文章: 31
註冊時間: 2007-01-05, 08:00

文章 Anxiety » 2007-01-28, 22:57

反思之後的觀點請指教:

1. 身體的本能意願和反應, 不屬於貪瞋痴的範疇. 就好像手指被灼會縮, 有刀劈來會躲, 以至求死以免痛苦.... 加以引申, 我覺得沒有人(包括阿羅漢)在被活剐的時候可以做到其心不動如山... 其實就算他心亂了也沒犯貪瞋痴, 那袛是生理反應而已....(至於臨刑的時候就亂了的話, 有沒有貪瞋痴, 我不敢肯定)

頭像
sumedha
文章: 19
註冊時間: 2007-01-27, 08:00

以正見滅邪見

文章 sumedha » 2007-01-29, 11:10

以正見滅邪見!!!

雜阿含經卷第十七 (470)

佛告諸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諸比丘。愚癡無聞凡夫身觸生諸受。增諸苦痛。乃至奪命。愁憂稱怨。啼哭號呼。心生狂亂。當於爾時。增長二受。若身受.若心受。

多聞聖弟子身觸生苦受。大苦逼迫。乃至奪命。不起憂悲稱怨.啼哭號呼.心亂發狂。當於爾時。唯生一受。所謂身受。不生心受。


(六二)中阿含王相應品頻鞞娑邏王迎佛經第五

愚癡凡夫不有所聞。見我是我而著於我。但無我.無我所。空我.空我所。法生則生。法滅則滅。皆由因緣合會生苦。若無因緣。諸苦便滅。眾生因緣會相連續則生諸法。

若此眾生成就身惡行。口.意惡行。誹謗聖人。邪見成就邪見業。彼因緣此。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

頭像
fs92004
文章: 277
註冊時間: 2006-08-18, 08:00

Re: 以正見滅邪見

文章 fs92004 » 2007-01-29, 21:38

sumedha 寫:以正見滅邪見!!!

雜阿含經卷第十七 (470)

佛告諸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諸比丘。愚癡無聞凡夫身觸生諸受。增諸苦痛。乃至奪命。愁憂稱怨。啼哭號呼。心生狂亂。當於爾時。增長二受。若身受.若心受。
多聞聖弟子身觸生苦受。大苦逼迫。乃至奪命。不起憂悲稱怨.啼哭號呼.心亂發狂。當於爾時。唯生一受。所謂身受。不生心受。
我只會回答 多聞聖弟子於一切時念住於蘊處,正念觀察.如實知苦生苦滅.
知無常變遷,非我非我所.即使大苦逼迫。乃至奪命.不忘失正念於一彈指頃.
這才是凡夫與聖弟子最大的差別.
沒有人會懷疑阿羅漢的慧與解脫.經文內容是對的,但是身受,不生心受這樣
的翻譯字句真的很怪.

感冒頭暈,頭重腳輕,發燒,....都只是身受嗎.不會影響到精神狀態.
鞭子抽打時,犯人會痛昏過去,甚至是休克死亡.這裡面只有身受嗎.
若只有身受為何失去意識甚至死亡.

頭像
boy650623
文章: 45
註冊時間: 2006-10-10, 08:00

文章 boy650623 » 2007-01-29, 21:54

fs92004 寫:身受心不受 -- 沒有第二支箭

不是這樣解釋的.身心都受.是第一箭.
就像平靜的湖面丟了一顆巨石.濺起水花巨浪.會迅速消散恢復平靜.

凡夫的話.這水花巨浪會增加數倍.會發生整個湖水倒灌淹沒丟石頭的傢伙
這是第二支箭.
你第二行我說:一個阿羅漢看到美色,會激水花巨浪,
然後會迅速消散恢復平靜.~~~這樣理解可以嗎?

頭像
fs92004
文章: 277
註冊時間: 2006-08-18, 08:00

文章 fs92004 » 2007-01-29, 22:38

當然不可以.因為貪嗔癡已斷盡了.但是眼前是甚麼很清楚.
這問題其實很難答.苦受和樂受是受的兩端.
身體能夠接納較多的樂,抗斥苦似乎是色蘊的本能.
探討自己尚未達到的境界只能當作閒聊.


"不生心受" 這句話怎麼定義與解釋 才是問題點.
請教哪位法友能解釋呢?順便解釋這個心是五蘊的何蘊.謝謝.

頭像
lioust88
文章: 89
註冊時間: 2006-03-31, 08:00

文章 lioust88 » 2007-02-01, 18:44

fs92004 寫:"不生心受" 這句話怎麼定義與解釋 才是問題點.
請教哪位法友能解釋呢?順便解釋這個心是五蘊的何蘊.謝謝.
身苦與心苦,此二受,都須經由心的想蘊作用,才能覺知苦;身苦是源於色身,如身體受傷、生病、退化...等的生理因素;心苦是源於我見的貪〔欲、愛〕、嗔心理作用。
只要有色身的存在,無論常人或解脫聖者阿羅漢,皆有身苦的覺受,都必須面對身苦的考驗;心苦是源於貪、嗔的心理作用,常人因我見,故伴隨心苦的逼迫流轉,但解脫聖者阿羅漢已止息貪、嗔,故止息心苦。
常人面對身苦的第一支箭時,落入我見的想,生起貪、嗔的心理作用,引發心苦,故受第二支箭。
解脫聖者阿羅漢面對身苦的第一支箭時,正知正念,不落入我見想,不生起貪、嗔的心理作用,不引發心苦,故不受第二支箭。
生活於八正道的阿羅漢,對於色身的觸受,樂受不生貪、苦受不生嗔、保持清楚的覺受,不落入無明觸的不苦不樂受,這就是修習解脫道的行者,精進努力的目標。

頭像
Anxiety
文章: 31
註冊時間: 2007-01-05, 08:00

文章 Anxiety » 2007-02-01, 23:27

lioust88 寫: 身苦與心苦,此二受,都須經由心的想蘊作用,才能覺知苦;身苦是源於色身,如身體受傷、生病、退化...等的生理因素;心苦是源於我見的貪〔欲、愛〕、嗔心理作用。
如果被火燒的時候想退躲, 此念頭是緣於身受還是心受呢? 是貪瞋痴嗎?

頭像
lioust88
文章: 89
註冊時間: 2006-03-31, 08:00

文章 lioust88 » 2007-02-02, 01:10

Anxiety 寫:如果被火燒的時候想退躲, 此念頭是緣於身受還是心受呢? 是貪瞋痴嗎?
火既已燒身,即生灼熱感、痛感,為身根觸塵的身受,或眼見火燒身,為眼根觸色塵的眼受,此身觸、眼觸引發想的作用,常人的想,是依我見思惟,推動意志行蘊來退躲火燒,依我見就容易生起貪嗔的習性反應,再生起心的苦受;阿羅漢的想,是依正見而正思惟,推動意志行蘊來退躲火燒,不會生起貪嗔的反應,故無心的苦受。

頭像
ychlin
文章: 83
註冊時間: 2005-09-07, 08:00

文章 ychlin » 2007-02-02, 13:03

fs92004 寫:當然不可以.因為貪嗔癡已斷盡了.但是眼前是甚麼很清楚.
這問題其實很難答.苦受和樂受是受的兩端.
身體能夠接納較多的樂,抗斥苦似乎是色蘊的本能.
探討自己尚未達到的境界只能當作閒聊.


"不生心受" 這句話怎麼定義與解釋 才是問題點.
請教哪位法友能解釋呢?順便解釋這個心是五蘊的何蘊.謝謝.
引用阿姜查的比喻,
就像油與水放在同一個杯子中,誰然它們在同一個杯子中,
卻不會混在一起,水與油還是分開的。

另一個比喻是經典中的,就好像一個技術高超的屠夫把牛的皮與筋肉中間那一層薄膜仔細的切開來,而不破壞皮與筋肉,然後再把皮披回牛身上,那我們可以可以說皮還是連在牛身上嗎?當然不行。

那一層薄膜就像是貪欲(貪愛),那皮與筋肉就像六入觸覺受與心的關係,由於貪愛的滅盡,雖然心清楚覺知所有感受,兩者卻被分開來了。

油與水的比喻也是相同的意思。

不過這不是說有另一個心,而是說心有正念、正知與慧。


經勤於四念處就慢慢能在心中體驗這兩個比喻。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