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預流支與八正道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0-20, 16:54

呵呵,我對佛法是不是整體把握不是你説了算的。

法次法向可以説是一種修行,由於法次法向在八正道以前所修,所以這個修行顯然還不是八正道,而修行的是什麽在經中已經説明了。

你不要轉移話題,我並沒有説法次法向不重要,而是要說的是在八正道以前該修什麽的問題,而這個修行不必包括定,如此而已。

所以希望你圍繞話題而說,不然越說越遠。

也就是:在建立初果的正見以前,沒有說必須要修四禪,而是要修四入流支。


佛告婆羅門。譬如明月淨分光明。色澤日夜增明。乃至月滿。一切圓淨。如是。善男子於如來法.律得淨信心。乃至正見真淨增明。戒增.施增.聞增.慧增。日夜增長。復於餘時親近善知識。聞說正法。內正思惟。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故。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化生天上。婆羅門。是故善男子譬如月

在以上的這一段經文裏,根本就沒有提到什麽四禪。也可以知道法次法向的具體操作就是“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是屬於十善業道的範圍。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0-20, 17:02

四入流支是四种進入八正道流的前行,所以顯然不包括八正道,不然從邏輯上都不成立,變成了八正道是進入八正道的前提了,如此就進入了無限循環的怪圈,就不會有任何人能進入八正道了。

頭像
yangyan
文章: 25
註冊時間: 2006-05-20, 08:00

文章 yangyan » 2006-10-20, 17:20

請教善觀法友:八正道又分為世間和出世間兩種。那麼,四預流分與世間八正道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0-20, 17:51

世俗八正道是有學聖人所有,出世間八正道是無學聖人所有,它們都在四入流支之後出現。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10-20, 22:45

我知道善觀法友是不屑于接受的,因爲連《法蘊足論》和《大毗婆沙論》這樣的論典他都不放在眼裏。

只是爲了讓其他更富于學習精神的法友看看吧:

英國佛教研究協會的創始人之一PETER HARVEY教授(UK Association for Buddhist Studies),小乘佛教方向的博士學位獲得者(1982)。他的<An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Teaching,history and practices>于1990年在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多年來被很多英國大學選做宗教類的教科書。

The Path has eight factors,each described as right or perfect(samma),......The eight factors exist at two basic levels, the ordinary, and the transcendent or Holy, so that there is both an ordinary,and a Holy Eightfold Path(M.III.71-8). Most Buddhists seek to practise the ordinary Path, which is perfected only in those who are appoaching the lead up to stream-entry. At stream-entry, a person gains a first glimpse of Nibbana and the "stream" which lead there, and enters this, the Holy Eightfold Path.(p68)

M.III.71-8指的是M.N(中部)(traslated by I.B.Horner),3 vols, London, PTS,1954-9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0-21, 06:44

《阿羅漢的足跡》:《三十七道品導引手冊》(Bodhipakkhiya Dipani),係譯自緬甸雷迪大師(Ledi Sayadaw 1846—1923)《佛教手冊》第八部份。雷迪大師是南傳佛教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期最具影響力的僧人,論理與修持同時具足;《阿羅漢的足跡》這本書由於論述清晰,廣引三藏典籍,又能推陳出新,自成一格,並累經國際知名的修行高僧,如耶那婆尼卡長老(Nyanaponika Mahathera)的潤筆、推薦,在歐美佛教中頗富盛名。本文中譯的緣起,則是在嘉義明法比丘的鼓勵與協助下完成的,希望藉由本書的出版,能夠達成拋磚引玉的效果,充實台灣佛教多元化的內涵。
雷迪大師在十九世紀末,已經在緬甸佛教中亨有崇高的聲譽,隨著英國佔領緬甸,西元一八八一年由英國佛教徒戴維斯(Rhys Davids)創立的「巴利聖典協會」(PTS),也開始注意緬甸佛教的巴利傳統,「巴利聖典協會」出版雷迪大師的《雙論研究》與《哲學關係》,成為緬甸僧侶在歐美學界佔一席之地的第一人,而雷迪大師除了擅長論述之外,也廣泛推廣以觀察「受念住」為入手的直觀法門,影響深遠,遍及緬甸的各種禪修道場,以及修習雷迪大師直觀法門的在家修行人。目前在緬甸北部重鎮曼德勒(Madalay)近郊有一間專屬的雷迪禪修道場,負責雷迪大師作品碑文的維修等。

《三十七道品導引手冊》:
至於「定蘊道」,共有兩種實踐的方向,分別稱為「純粹直觀行」(saddha- vippasana-yanika 只修習直觀的修行人)與「止觀行」(samatha-vippasana -yanika 同時修習止觀的修行人)。在具足「戒清淨道」以及安立「身念住」之後,並沒有走向「禪定」的道路,而是遵循諸如「見清淨道」等純粹直觀的道路,這就是「純粹直觀行」。然而,如果走上「禪定」的道路,例如證入第一禪天正受等,而又據此遵循諸如「見清淨道」等的直觀道路,這就稱為「止觀行」。


你那個至少還是在家凡夫的英國人,可以和雷迪尊者相比麽?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6-10-21, 08:43

得到正定,才能從貪欲、瞋恚、愚痴解脫出來(雜748~750),而正定的定義就是指循正見...正念而證得的禪定(雜784、785),其中經文裡的『三昧』就是梵語的Samadhi,並沒有含糊之處。

既然如此,為何北傳大乘和南傳上座部都有大德主張『禪定無用論』呢?這有兩個原因:

1、誤解了『慧解脫』:禪定是一門技術,也是有為法。若不保持規律的練習,或者因為疾病體衰等其他因素,證得的禪定是會退失掉的。慧解脫的聖者沒有四禪八定,並不能據以推出他們未得正定而證果。從原始聖典的記載來看,如佛陀、大迦葉這樣的阿羅漢,不但在外道法中修苦行時即已證得禪定,即使後來證果後,也仍然保持著坐禪的習慣,但並非每一位阿羅漢都如此。因此,阿羅漢的禪定力各有不同,但三毒盡、不受後有這一點則是一樣的。佛陀曾說過,他的法只有一味,就是解脫。倘若不用三昧、寂止即能解脫,他大可不用教導正定,只要教『動中禪』即可。

2、為自己無法證得禪定辯解:在這一點上,某些南傳大德與北傳禪宗其實是五十步與一百步的差別。在道理上,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都包含了『定』,不應該視而不見,但就是有大德著書立說,提倡謬見,豈不可悲?禪定的修習需要一些主、客觀的條件,並不很容易;尤其一些細膩之處並未記載於經論中,實修就更加困難。今日佛教徒,無論出家在家,未證得禪定並不可恥,只要坦然承認自己不會就是了,不該以相似像法誤導他人。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0-21, 09:09

初果二果都還沒有解脫貪欲、瞋恚、愚痴,所以不能用某些經文來證明禪定對於初果二果的必要性。

禪定的作用是現法樂住,所以佛陀也要修禪定,目的是爲了對治身體的病痛,這也説明了禪定不是証得果位的必須。

禪定有深淺,我們不能說初果連進行定也沒有,但要反對那種明明自己達不到四禪卻自我欺騙說自己有了四禪的邪見。

在証果前可以不需要安止定,但証果後可以繼續修禪定,否認安止定對証果德必須性並不是反對禪定所具有的現法樂住的作用,這也是佛陀要說禪定的意義。

前面我已說,八正道是最大範圍的說,並非必須都要完全做到才行,只有正見和戒纔是必須的,比如正勤和正定,則不是必須,不然也沒有關於懈怠的初果需要七次輪回的説法了。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0-21, 09:16

  (七四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無明為前相。故生諸惡不善法。時。隨生無慚.無愧。無慚.無愧生已。隨生邪見。邪見生已。能起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若起明為前相。生諸善法。時。慚愧隨生。慚愧生已。能生正見。正見生已。起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次第而起。正定起已。聖弟子得正解脫貪欲.瞋恚.愚癡。如是聖弟子得正解脫已。得正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此經説明了法次法向的内容是“明為前相。生諸善法”,而正定的結果是成就阿羅漢,而不是初果二果。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6-10-21, 09:30

我的意思不是指證初果、二果需要正定,而是說解脫貪、瞋、痴需要正定。換言之,求證三果、四果,正定不可缺。 :wink: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