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清淨,為何有無明?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Re: 無我,誰在修行?

文章 Mahanama » 2006-01-26, 10:04

seasky 寫:漢譯經文的『我』,其實翻譯相當精準而傳神!回歸到法義的瞭解便能看見世尊教法的原意。
漢譯經文用『我』,乃是因為漢文的詞彙貧乏,當然也談不上精準。事實上,不用巴利語,即使是英語,也能輕易將無我的『我』與代名詞的『我』區別開來。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upasaka » 2006-01-26, 13:27

peacecila 寫: 其中的「意生身」,探查巴利經典,其用法是指運用神通所生起之「化身」,俗人死後神識遷移,實在不該用「意生身」,這類用法。真不知道這些譯文的原文,又是如何?
《雜阿含》原典已佚失,原文已不可得。
《相應部51.22》的「意生身」,菩提尊者譯本英譯為「mind-made body」。尊者特別為此詞語作註解。註解如下:
The mind-made body(manomayakaya)is a subtle body created from the physical body by a meditator who has mastered the fourth jhana. It is described as 〃consisting of form, mind-made, complete in all its parts, not lacking faculies(rupim manomayam sabbangapaccaangim ahinddriyam).〃

提供參考!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Re: 無我,誰在修行?

文章 seasky » 2006-01-26, 18:17

Mahanama 寫:漢譯經文用『我』,乃是因為漢文的詞彙貧乏,當然也談不上精準。事實上,不用巴利語,即使是英語,也能輕易將無我的『我』與代名詞的『我』區別開來。
的確,在過去的討論中我也曾指出無我的『我』與代名詞的『我』是不一樣的意思,因為漢文的詞彙貧乏,在詞性上無法明顯區分,古漢文精簡的侷限也無須多加以苛責。是故,閱讀漢譯經文宜從整篇上下文意來思索,以及各經文意交互對照來理解。雜阿含經雖存在翻譯上的某些缺失,但整體法義來看,並不亞於巴利相應部,學法者從兩部聖典對讀或任選一部,只要掌握住法義真正義涵,皆能完成究竟滅苦涅槃。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Re: 無我,誰在修行?

文章 seasky » 2006-01-26, 18:35

Dogbert 寫:你認為傳神的翻譯,事實上就造成許多人的誤會。當別人努力澄清這些法義問題時,你若是無法提出更好的解釋,那麼靜靜在一旁看會是比較好的方式。光是喊喊「深入於....」、「回歸到....」這些口號,是無法讓人明白無我的我跟代名詞的我有什麼區別的。

在這釐清法義就是「回歸到法義的瞭解」,也就是讓人「回到世尊教法的原意」,別人做到了,那你呢?
觀點並不正確!你並未看懂經典,即使讀了巴利相應部又如何?

「世尊!誰食此識?」

「為誰觸?」「為誰受?」「為誰愛?」

「無我,誰在修行?」

早在佛陀時代,就已出現這一類問題:「到底是誰???」
並非等到漢譯之後才有的!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Re: 無我,誰在修行?

文章 Dogbert » 2006-01-26, 18:48

seasky 寫:因為漢文的詞彙貧乏,在詞性上無法明顯區分
你之前說漢譯經文翻譯成「我」是相當精準,現在又變成在詞性上無法明顯區分,變得還真快。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6-01-26, 19:28

seasky 寫:觀點並不正確!你並未看懂經典,即使讀了巴利相應部又如何?.....
頗求那比丘是有問佛陀「誰食此識?為誰觸?為誰受?為誰愛?為誰取?為誰有?」 ,但是卻沒有問「無我,誰在修行?」,這句是你自己加上去的,移花接木這種手法能唬得了人嗎?

而且頗求那比丘不是問「無我,誰食此識?....」,而是問佛陀「誰食此識?....」,而然後佛陀才說:「我不言有食識者。」

我建議你不要為了替自己解釋就把經文隨意扭曲,經典又不是只有你有,難道別人就不會去查嗎?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去閱讀雜阿含(372)經,看看我說的是不是事實。

頭像
leeyc2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leeyc2 » 2006-01-27, 08:46

peacecila 寫:這裏的「行」,與「五蘊」的「行蘊」,意思一樣嗎?還是對於「行蘊」的附帶解釋呢?
巴利字或許是同一個字sankhara,但同一經文菩提尊者.緬宗部都用了兩種不同英譯,談尼沙羅尊者則用了一樣的字fabrication;我覺得這裡的[行]正突顯了凡夫何以不能見法進而解脫的關鍵,而進一步深入的探究非我之所能,也想聽聽兩位師兄.或其他法友的說明

頭像
leeyc2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leeyc2 » 2006-01-27, 09:01

雜阿含372經:「世尊!誰食此識」?佛告頗求那:「我不言有食識者..

SN12:12 英譯Not a valid question..
>>這裡應該不只是所謂[是非對錯]的問題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6-01-27, 16:04

大白話有時候很累贅,重點是能搞懂才重要,寧願多花一些形容詞,總比美麗的詞藻卻雲裡霧裡得好。

頭像
shopping
文章: 174
註冊時間: 2004-09-24, 08:00

文章 shopping » 2006-01-29, 11:02

(一三)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眾生於色不味者。則不染於色。以眾生於色味故。則有染著。如是眾生於受.想.行.識不味者。彼眾生則不染於識。以眾生味受.想.行.識故。彼眾生染著於識。諸比丘。若色於眾生不為患者。彼諸眾生不應厭色。以色為眾生患故。彼諸眾生則厭於色。如是受.想.行.識不為患者。彼諸眾生不應厭識。以受.想.行.識為眾生患故。彼諸眾生則厭於識。諸比丘。若色於眾生無出離者。彼諸眾生不應出離於色。以色於眾生有出離故。彼諸眾生出離於色。如是受.想.行.識於眾生無出離者。彼諸眾生不應出離於識。以受.想.行.識於眾生有出離故。彼諸眾生出離於識。諸比丘。若我於此五受陰不如實知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者。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不脫.不出.不離。永住顛倒。亦不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比丘。我以如實知此五受陰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故。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自證得脫.得出.得離.得解脫結縛。永不住顛倒。亦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研究阿含經不以此經為基礎,任你讀過千百遍阿含經,依然無法一窺阿含經之堂奧的!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