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瀑流與四如意足(1)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fs92004
文章: 277
註冊時間: 2006-08-18, 08:00

文章 fs92004 » 2007-04-15, 18:59

chkao59 寫:今生涅槃已然無望.
只求生天界
但是好像至少要證"初果"哩...
得具備七清淨十六階智
也是難中之難!! :cry:
一直忍住不找其他神神佛佛來罩我,保佑我
但是
惶恐之至!
我應該有淨信佛法僧
只是不相信自己啊~~ :cry:
個人認為求生天界並不需要初果.初果或二果等果位是慧的成就
不是每個天人都具備初果的心智.
只需要量力而為的去佈施修福.不違背五戒.
看是要到忉利天或其他天界.只是上去了還是有煩惱的.
因為福報的差異,受用境界也不同.人世間這點特別明顯.
不過比起人間輕鬆逍遙多了.

頭像
fs92004
文章: 277
註冊時間: 2006-08-18, 08:00

文章 fs92004 » 2007-04-15, 20:02

「厭(欲)、離欲、滅盡(欲)」 並不等於厭世,或否定欲望.

只有在以證得諸法無我的前提下,才可「厭(欲)、離欲、滅盡(欲)」
而要到達諸法無我的方法.就是觀察五蘊身心.

若不知"諸法無我"之究極奧義,而要「厭(欲)、離欲、滅盡(欲)」
最後多會淪為苦行外道.縱使心志鍛鍊如木石般無情無欲.
都不得解脫.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39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7-04-16, 08:29

seasky 寫: 「厭(欲)、離欲、滅盡(欲)」

對佛法領悟愈高的行者,就愈有厭、離欲、滅盡的傾向與涵養。現世卻有另類的行者,宣稱能同時擁抱慾望又能修行解脫,這是許多在家人夢寐以求的修行方式,但他們探究慾望的問題,必然呈現混淆、自圓其說,顯現非法。
「厭(欲)、離欲、滅盡(欲)」

所謂的「厭(欲)、離欲、滅盡(欲)」是看破「五蘊」的真相,放下了「五蘊」的執取而自然發生的,即又不是用力逼可以逼得出來,也不是用想說:「我要放下執著,我要滅絕欲望、我要離欲」想想就可以辦到的。某些層次的「佛法」是築基在「正觀」的前提下才會自然發生---這是一種「法次法向」的觀念。

最好,照著「法次法向」的次第而修行,先從「布施持戒」得「生天樂」、再從「禪定」得「禪樂」,再來是「見法」破除「五蘊的執著」而得「離欲之樂」,層層疊疊「福樂無窮」。我記得好像有一句話是從「英文版」的巴利經典所看到,依稀記得那句話的意思好像是說:「掌握四聖諦的過程一直都走在快樂的道上。」(如果有網友記得看過這樣類似的巴利經典,麻煩幫忙引出)。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39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7-04-16, 08:53

巴利語因為是屬於「印歐體系」,也跟英文一樣,具有「一字多義」的特性,中文翻譯上的困難度頗高,目前的中文譯本都不是很理想的版本,有時候近代的英譯版本因為「語系」接近的緣故,還比較貼近「原義」。這種語系不同而造成翻譯的問題,有時候很容易讓讀者誤解其「原義」。光「苦」一字的翻譯,在不同的經文篇章中,就讓近代的中國讀者產生了很多的誤解。

原始佛法在觀念上的掌握也頗為不易,但原始佛法絕對不是「厭世法」,它沒有這種「厭世」的意思,嚴格上來說,它是一種「自在輕鬆之法」。覺得「不輕鬆」、「不快樂」,那麼就來學「原始佛法」吧!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upasaka » 2007-04-16, 14:30

seasky 寫:有一對夫婦來見帕奧禪師,問道: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禪師答道:生命根本就沒有意義。生命只是無常、苦、無我的五蘊,這有什麼意義?這個答案否定了生命有任何精彩的事,多數人都不喜歡聽,更不願意討論,但卻是一針見血、完全正確。真正的佛法毫不精彩;深奧的佛法,對於耽樂世俗的人來說是很沉悶、枯燥無味的。佛法向世人揭露了生死輪迴的真面目:沒有迷人的戀情、沒有可愛的子女、沒有驕人的虛名等等,只有無常、苦、無我的五蘊。(淡然)
法友:你可不可以解釋「意義」這一個辭?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7-04-16, 15:50

upasaka 寫:法友:你可不可以解釋「意義」這一個辭?
問得好。

如果有人拿這一類的問題來問我:人生有沒有意義?有沒有價值?有沒有希望?

那我是要先問一問對方:您所謂的人生意義、價值、希望指的是什麽?如果對方也不是很清楚,那麽這就是典型的戲論了--但有言說,問己不知。

對于這樣的戲論,佛的回答是:過去和現在,我只講一件事--苦和苦的止熄。

頭像
leeyc2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leeyc2 » 2007-04-16, 19:02

peacecila 寫:。我記得好像有一句話是從「英文版」的巴利經典所看到,依稀記得那句話的意思好像是說:「掌握四聖諦的過程一直都走在快樂的道上。」(如果有網友記得看過這樣類似的巴利經典,麻煩幫忙引出)。
菩提尊者[the connected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p1860
SN56.35: I do not say that the breakthrough to the Four Noble Truths is accompanied by suffering or displeasure.Rather, the breakthrough to the Four Noble Truths is accompanied only by joy and happiness.
印順老法師[雜阿含經論會邊](中)冊 p125引[瑜伽論]
:又諸諦智,與喜樂俱,覺真義故,能令身心極輕安故,名諦現觀。..

頭像
Honesty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Honesty » 2007-04-16, 20:20

seasky 寫: ...........現世卻有另類的行者,宣稱能同時擁抱慾望又能修行解脫,這是許多在家人夢寐以求的修行方式,但他們探究慾望的問題,必然呈現混淆、自圓其說,顯現非法。

先看看佛陀到底有沒有教導另類的修行者(居士)那個夢寐以求的修行方式。

詳細經文內容請參閱初果一書

A.證得初果的次第和方向03 聖典編譯2.鞞紐多羅

http://www.infs.tw/02_books/f_precepts/f.htm

鞞紐多羅【S55:7+雜1044】
如是我聞..............
坐在一邊的某個鞞紐多羅婆羅門居士就稟告世尊說:「勾達摩世尊!我們有這麼一個願望、志向、意趣,希望在兒女成群、嬉笑憒鬧的家庭生活中,穿著輕軟細緻、光鮮亮麗的迦尸衣,受用著旃檀的薰香,配戴著花縵、香料、香水等裝飾品,享用著金銀錢財的樂趣,命終死後仍然能夠往生到善趣天上。世尊!請為有這麼一個願望、志向、意趣的我們,開示法要,讓我們能在兒女成群、嬉笑憒鬧的家庭生活中,穿著輕軟細緻、光鮮亮麗的迦尸衣,受用著旃檀的薰香,配戴著花縵、香料、香水等裝飾品,享用著金銀錢財的樂趣,命終死後仍然能夠往生到善趣天上。」
那時,世尊告訴婆羅門居士們:「我將為你們解說自行通達的法門,仔細聽,善加思量。我即當解說!
..........................
*********************************
這真的是居士們夢寐以求的法義,佛陀也如實解說了,雖然佛陀不在世間了,已無法回答有關法友提問的慾望的問題,不過末學絕對相信佛陀不會呈現混淆、自圓其說,顯現非法。也相當歡迎各位法友跟末學探究有關慾望的問題,試看看末學會不會混淆,是否能如實顯現正法呀。不問也沒關係,末學不被信任是正常的,但末學就不懂身為居士,又認為這是自己夢寐以求的法義,為什麼不聽佛陀的呢?

明明不是比丘的資質更沒有比丘的身分,又去強迫自己接受離欲梵行的生活觀念,如此法義上的觀念不清楚,也弄不清楚自己的身分與願望所需要走的路是哪條,如果這樣還不聽善知識的善意提醒,心意不柔軟不正直,那怎麼可能證果,要如何自行通達呢?
最後由 Honesty 於 2007-04-18, 19:51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7-04-18, 16:37

peacecila 寫:所謂的「厭(欲)、離欲、滅盡(欲)」是看破「五蘊」的真相,放下了「五蘊」的執取而自然發生的,即又不是用力逼可以逼得出來,也不是用想說:「我要放下執著,我要滅絕欲望、我要離欲」想想就可以辦到的。某些層次的「佛法」是築基在「正觀」的前提下才會自然發生---這是一種「法次法向」的觀念。
「厭、離欲、滅盡」

「色(受、想、行、識)無常、苦、變易法,是名世間、世間法。」五受陰的無常、苦、變易就是世間、就是世間法。眾生所執取的其實是自己五受陰,給眾生造成痛苦的則是五受陰無常、苦、變易的事實。生活在娑婆世界有取色、受、想、行、識的罪過,即使往生到極樂世界去,只要不懂得厭離自己的五受陰,也仍逃不過取色,取受、想、行、識的罪過。有心修厭離的人,應該認清真正的罪魁禍首,不論生在娑婆世界或極樂淨土,只要還有無常、苦、無我的五受陰在攪和,就不可能指望安寧、極樂那一天的到來。

但也就因五受陰疲勞轟炸式地製造麻煩,為了應付它們實在教人疲於奔命、焦頭爛額而不勝其煩,這於是便為眾生開啟了徹底檢視、反省生命的契機,進而引生厭離的覺醒。

所謂厭離,並不是咬牙切齒的深惡痛絕、嫉惡如仇,佛陀並不要人們痛恨自己的色、受、想、行、識,也不鼓勵人們折磨它、處罰它乃至殺掉它。厭離只是一種平和、安穩、不受動搖的態度,就如孩提時代嗜吃糖果,及至年長已對糖果不再產生興趣,即使送至眼前也不想吃它。厭離五受陰與成人厭離糖果的心情是相同的,成年人不會一見糖果便恨不得將其銷毀殆盡,比丘修厭離也不必對自己的五受陰恨之入骨。只要心平氣和地不感興趣、不受動搖便是。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7-04-18, 16:43

upasaka 寫:法友:你可不可以解釋「意義」這一個辭?
法,對心靈的成長或生命的意義有何啟發?

如果真要定義心靈的成長,個人以為『單純』是最大的智慧。單純就是想到什麼就認真地去做,只要避開傷害與衝突,不需在還沒有行動之前就煩惱一堆。知識觀念增長頭腦分別事物的能力,有助於事業的經營與生活的便利,對於心靈的成長似乎沒有什麼作用。一個不帶著預設立場去勉強自己或去面對他人的人是輕鬆自由的。於是,生命的意義隨著每一個人內在的呈現而有著不同的面貌。更或許,生命根本沒有意義也說不定,意義只是不滿足的頭腦永遠不願停止的尋找。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