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業』是什麼?
有空,將雜阿含所有八正道的內容全部找出來閱讀,會很有些收獲,因為以前下過這種功夫,直到迷惑冰消。八正道常常聽佛教徒講很重要,但什麼是八正道卻很少有人講得清楚,怎麼修習八正道也是一個問題。TrueFour1 寫:我想了再想,想很久,就是想不出來,依經說『正業』就是「不殺、不盜、不淫」,可是,「不殺、不盜、不淫」要怎麼「滅苦」?要怎麼讓「當來有的愛、喜、貪,彼彼樂著」,無於斷、吐、盡、離欲、滅、寂、沒」?
有那位學識比較好的可以告訴我?感恩!
其實,八正道以“正見“為首,而且是“正見“生起,其它七支正道也會一一生起,一直到正定成就,解脫也就成就了。正見生起的時候有所謂「明相初光」。
(七四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日出前相。謂明相初光。如是比丘正盡苦邊.究竟苦邊前相者。所謂正見。彼正見者。能起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起定正受故。聖弟子心正解脫貪欲.瞋恚.愚癡。如是心善解脫。聖弟子得正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簡單地說,其它七支正道皆是以「正見」為前導,皆是因為「正見」而生起,沒有“正見“就不會有其它七支正道的存在。
在雜阿含七八五經對於「正業」有比較詳盡的解說:
「
何等為正業。正業有二種。有正業。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有正業。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何等為正業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謂離殺.盜.婬。是名正業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何等為正業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除邪命。念身三惡行.諸餘身惡行數。無漏.心不樂著。固守.執持不犯。不度時節。不越限防。是名正業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經文的內容就是在解釋:只要有正見(四聖諦)就可離殺、盜、淫,就可以除邪命、三惡行與諸餘身惡行數。這經文顯示所謂的「正業」不單單只是持戒,而是以正見為前導知道自己為什麼不願意做惡行,這才是「正業」真正的涵意。一般人因為缺乏正見,以無明為前導,人們一直在造惡業,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造下惡業。正如雜阿含經文七四九經所言: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無明為前相。故生諸惡不善法。時。隨生無慚.無愧。無慚.無愧生已。隨生邪見。邪見生已。能起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
1)五比丘在聽法前也只是一般外道,不是阿羅漢。在聽佛陀教導四聖諦後才先後成就的。TrueFour1 寫:1、雲水兄:你提出的,我了解!不過,法友有沒有想過,一邊是剛悟道成佛的佛陀,一邊是人間除佛以外的前五位阿羅漢,累刼修行,梵行清白,何等殊勝!下面就不用我多說。另一件事,這種鬼故事,你相信嗎?「二果聖者,還有淫慾」嗎?我想反問法友:「入流」者成就「四不壞淨」:是不是「佛不壞淨」、「法不壞淨」、「僧不壞淨」、「聖戒成就」?「聖戒成就」是什麼?初果尚且如此,二果還用說嗎?鬼故事不攻自破!D版主於前面與shane的對談中不是有說「魔擾佛法」「相似法取代佛法」。聖典傳了兩千多年,中,鬼故事很多!
2)初果、二果聖者,還有淫慾。因為他們還沒有斷貪,淫慾是貪的一種表現形式。在特定條件下,自然會生淫慾心。這就需要聖戒守護。
HI ~ 樓主你好
或許可以從實際生活的角度,去操作八正道的工作內容
可能比較有效率一點。
畢竟只有高階的證果者,能執行完美的八正道。
程序A :
我們一般人就先持戒~ 至少五戒。
意思是學習讓自己不要做那些事情,守護自己不造惡業,
也讓自己不會一直培養造惡業的習慣,培養[正業範疇]。
不該做的職業不要做 [正命]範疇。
不該說的畫盡量不要說[正語]範疇。
程序B:
日常生活中盡量用正確的努力方式[正精進] ,保持[正念]。
有時間的話,就使用正確的方式[正精進],培養禪那[正定]。
程序C :
定力穩定後,就可以進一步培養觀智。
當觀智的功課一步步達成,看了許多事物,
就要用正確的方式去解讀[正思維] 這些事物要用哪種態度去面對,
這樣就會自然而然培養起[正見]。
等經驗越豐富,緣越來越具足,[正見]就會越來越完美。
這樣也符合 [戒定慧]的程序。
一般實際操作,最花時間,最需要拼命努力的,
應該是[正念]的範疇,也就是常說的四念處。
因為四念處要花大量的時間觀察 [身受心法]
當然也是因為正念的範疇很大,
所以正念都會有連帶著有正見 ,正思維, 正定, ..等等。
也因為這樣,上面的網友們也說八正道是不可分割的,
以上是生活實際面操作。
================================
在阿毗達摩論藏的架構裡,正語、正命、正業
這三個是52心所的其中三個心所,
也被組合成[離心所]組。
意思是[遠離] ,不正語、 不正業、 不正命的身口意行為。
有兩大類情形,能生起這三種心所。
1. 89種心的 [ 8 有因大善心]系列組裡面能生起。
但在 [8有因大善心] 裡面一次只能生起其中一個。
2. 當你生起初二三四果的道心和果心的時後,
正語、正業、正命三個心所,就能同時生起。
當第二類發生的時後,就是八正道達到高階段的狀態。
當然證得四果時,就是最完美的八正道狀態。
在平常維持家計的生活狀態裡
小弟就是還在很遜的狀態...
題外話;抱歉,過去讓你們傷眼了。終於找到標點符號怎麼打了,原來是ALT +標點
或許可以從實際生活的角度,去操作八正道的工作內容
可能比較有效率一點。
畢竟只有高階的證果者,能執行完美的八正道。
程序A :
我們一般人就先持戒~ 至少五戒。
意思是學習讓自己不要做那些事情,守護自己不造惡業,
也讓自己不會一直培養造惡業的習慣,培養[正業範疇]。
不該做的職業不要做 [正命]範疇。
不該說的畫盡量不要說[正語]範疇。
程序B:
日常生活中盡量用正確的努力方式[正精進] ,保持[正念]。
有時間的話,就使用正確的方式[正精進],培養禪那[正定]。
程序C :
定力穩定後,就可以進一步培養觀智。
當觀智的功課一步步達成,看了許多事物,
就要用正確的方式去解讀[正思維] 這些事物要用哪種態度去面對,
這樣就會自然而然培養起[正見]。
等經驗越豐富,緣越來越具足,[正見]就會越來越完美。
這樣也符合 [戒定慧]的程序。
一般實際操作,最花時間,最需要拼命努力的,
應該是[正念]的範疇,也就是常說的四念處。
因為四念處要花大量的時間觀察 [身受心法]
當然也是因為正念的範疇很大,
所以正念都會有連帶著有正見 ,正思維, 正定, ..等等。
也因為這樣,上面的網友們也說八正道是不可分割的,
以上是生活實際面操作。
================================
在阿毗達摩論藏的架構裡,正語、正命、正業
這三個是52心所的其中三個心所,
也被組合成[離心所]組。
意思是[遠離] ,不正語、 不正業、 不正命的身口意行為。
有兩大類情形,能生起這三種心所。
1. 89種心的 [ 8 有因大善心]系列組裡面能生起。
但在 [8有因大善心] 裡面一次只能生起其中一個。
2. 當你生起初二三四果的道心和果心的時後,
正語、正業、正命三個心所,就能同時生起。
當第二類發生的時後,就是八正道達到高階段的狀態。
當然證得四果時,就是最完美的八正道狀態。
在平常維持家計的生活狀態裡
小弟就是還在很遜的狀態...
題外話;抱歉,過去讓你們傷眼了。終於找到標點符號怎麼打了,原來是ALT +標點
難得有更多人加入討論,這是個好的開始!
我以不殺、不盜、不淫為開頭,希拉版主也以不殺、不盜、不淫回覆,可見於法契合。
希拉版主探究「八正道」的心路歷程,很久前我也走過,不過版主停留於雜阿含785經上,甚是可惜!
「八聖道」是「流者」,卽聖者的境界,「初果」叫「預流」,也就是「須陀洹」。肇於前,你覺得還會有「世俗八正道」和「聖者八正道」嗎?
那為什麼會有785經呢?原因就跟現在一樣,有人質疑嘛!785經就是解套下的產物。
版主說「以正見為前導知道自己為什麼不願意做惡行,這才是「正業」真正的涵意。」─這個功課應該於初學時就要學到,不是等到「正見」出現時才知道。版主可以仔細去思考!「無明」是一般人的心智狀態,會走向「聖流」者,「明」上應該已有幾分成就。所以,這句話應該修改成「以正見為前導,他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作為,才能與正見相呼應。」,相同地,「以正見為前導,他知道自己應該如何於生活中談說,才能與正見相呼應。」,「以正見為前導,他知道自己應該如何於生活中生存活命,才能與正見相呼應。」,「以正見為前導,他知道自己應該如何於生活中作思惟,才能與正見相呼應。」,「以正見為前導,他知道自己應該如何於生活中精進,才能與正見相呼應。」,「以正見為前導,他知道自己應該如何於生活中念住,才能與正見相呼應。」,「以正見為前導,他知道自己應該如何於生活中深入禪定,才能與正見相呼應。」。
沒錯!「八正道」是以「正見」為前導,無庸置疑!但是,你不能說因為有了「正見」,所以他知道自己為什麼不會去做「殺、盜、淫、妄語、綺語、兩舌、惡口、邪命」等事,這是錯誤的,正確的應該是:他知道自己為什麼不會去做「殺、盜、淫、妄語、綺語、兩舌、惡口、邪命」等事,並已完成前述「聖戒」的功課,更進一步具足「正見」,往聖流之域前進。版主說:「正見」一生起,其它七支也會一一跟著生起。實際上,並非如此喔?你不去做,其它七支怎麼可能生起?而且,每支生起,都是經歷一翻辛苦和努力,但是,並不是經過一翻辛苦和努力後,每支都能生起!聰明的你,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
下面經文是給雲水兄的─
●SN 55-2 [二] 第二 預流
諸比丘!聖弟子如成就四法者,則為「預流」,墮法滅、決定、趣向「等覺」。何為四法耶?
諸比丘!於此有聖弟子,
於佛成就證淨,曰:「彼世尊為應供、正等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於法成就證淨,曰:「世尊之法為善說、現見、不時、來見、引導、智者應自知也。」
於僧成就證淨,曰:「世尊之聲聞眾為妙行者,世尊之聲聞眾為直行者,世尊之聲聞眾為應理行者,世尊之聲聞眾,為和敬行者,謂四雙八輩者是。世尊之聲聞眾,為應請、極應請、應供養、應合掌、世間無上福田。」
對聖者之所樂不破、不穿、不雜、不穢,離脫,智者所贊,不執取,成就能發三摩地之戒。
諸比丘!聖弟子成就此四法者,則為「預流」,墮法滅、決定、趣向等覺。」
.......................................................
1、成就「四不壞淨」(四證淨)者,則為「預流」,墮法滅、決定、趣向等覺。─初果者,墮法已滅,雲水兄說初果、二果還有「淫欲」,那,墮法有滅嗎?
2、對聖者之所樂不破、不穿、不雜、不穢,離脫,智者所贊,不執取,成就能發三摩地之戒。─既已成就能發三摩地之戒,初果、二果還有「五戒」中的「淫欲」嗎?
3、世尊於鹿野苑,剛成就佛道,孓然一身,並無僧團,五比丘(應該稱作五位侍者):(1)、憍陳如 (2)、阿說示(馬勝或額鞞) (3)、拔提(跋提) (4)、十力迦葉 (5)、俱利太子(摩男俱利)(摩男為摩訶那摩之略也),怎麼變成「外道」了呢?更何況世尊最初說法,是向五侍者說明他悟到何法,方成就佛道,而五侍者最後也依世尊所教法,精進修習,而成阿羅漢。─我們的因緣、根器、福報,能跟五聖者相提並論嗎?
4、另外舉最早成為佛陀在家弟子的耶舍,佛首先為他說「施論」、「戒論」、「生天之論」三論,之後等耶舍心變柔軟、明淨之後,再為他說「四諦法」。─由此可見,說法是循序漸進的,非一步登天!修行也是一樣!
我以不殺、不盜、不淫為開頭,希拉版主也以不殺、不盜、不淫回覆,可見於法契合。
希拉版主探究「八正道」的心路歷程,很久前我也走過,不過版主停留於雜阿含785經上,甚是可惜!
「八聖道」是「流者」,卽聖者的境界,「初果」叫「預流」,也就是「須陀洹」。肇於前,你覺得還會有「世俗八正道」和「聖者八正道」嗎?
那為什麼會有785經呢?原因就跟現在一樣,有人質疑嘛!785經就是解套下的產物。
版主說「以正見為前導知道自己為什麼不願意做惡行,這才是「正業」真正的涵意。」─這個功課應該於初學時就要學到,不是等到「正見」出現時才知道。版主可以仔細去思考!「無明」是一般人的心智狀態,會走向「聖流」者,「明」上應該已有幾分成就。所以,這句話應該修改成「以正見為前導,他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作為,才能與正見相呼應。」,相同地,「以正見為前導,他知道自己應該如何於生活中談說,才能與正見相呼應。」,「以正見為前導,他知道自己應該如何於生活中生存活命,才能與正見相呼應。」,「以正見為前導,他知道自己應該如何於生活中作思惟,才能與正見相呼應。」,「以正見為前導,他知道自己應該如何於生活中精進,才能與正見相呼應。」,「以正見為前導,他知道自己應該如何於生活中念住,才能與正見相呼應。」,「以正見為前導,他知道自己應該如何於生活中深入禪定,才能與正見相呼應。」。
沒錯!「八正道」是以「正見」為前導,無庸置疑!但是,你不能說因為有了「正見」,所以他知道自己為什麼不會去做「殺、盜、淫、妄語、綺語、兩舌、惡口、邪命」等事,這是錯誤的,正確的應該是:他知道自己為什麼不會去做「殺、盜、淫、妄語、綺語、兩舌、惡口、邪命」等事,並已完成前述「聖戒」的功課,更進一步具足「正見」,往聖流之域前進。版主說:「正見」一生起,其它七支也會一一跟著生起。實際上,並非如此喔?你不去做,其它七支怎麼可能生起?而且,每支生起,都是經歷一翻辛苦和努力,但是,並不是經過一翻辛苦和努力後,每支都能生起!聰明的你,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
下面經文是給雲水兄的─
●SN 55-2 [二] 第二 預流
諸比丘!聖弟子如成就四法者,則為「預流」,墮法滅、決定、趣向「等覺」。何為四法耶?
諸比丘!於此有聖弟子,
於佛成就證淨,曰:「彼世尊為應供、正等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於法成就證淨,曰:「世尊之法為善說、現見、不時、來見、引導、智者應自知也。」
於僧成就證淨,曰:「世尊之聲聞眾為妙行者,世尊之聲聞眾為直行者,世尊之聲聞眾為應理行者,世尊之聲聞眾,為和敬行者,謂四雙八輩者是。世尊之聲聞眾,為應請、極應請、應供養、應合掌、世間無上福田。」
對聖者之所樂不破、不穿、不雜、不穢,離脫,智者所贊,不執取,成就能發三摩地之戒。
諸比丘!聖弟子成就此四法者,則為「預流」,墮法滅、決定、趣向等覺。」
.......................................................
1、成就「四不壞淨」(四證淨)者,則為「預流」,墮法滅、決定、趣向等覺。─初果者,墮法已滅,雲水兄說初果、二果還有「淫欲」,那,墮法有滅嗎?
2、對聖者之所樂不破、不穿、不雜、不穢,離脫,智者所贊,不執取,成就能發三摩地之戒。─既已成就能發三摩地之戒,初果、二果還有「五戒」中的「淫欲」嗎?
3、世尊於鹿野苑,剛成就佛道,孓然一身,並無僧團,五比丘(應該稱作五位侍者):(1)、憍陳如 (2)、阿說示(馬勝或額鞞) (3)、拔提(跋提) (4)、十力迦葉 (5)、俱利太子(摩男俱利)(摩男為摩訶那摩之略也),怎麼變成「外道」了呢?更何況世尊最初說法,是向五侍者說明他悟到何法,方成就佛道,而五侍者最後也依世尊所教法,精進修習,而成阿羅漢。─我們的因緣、根器、福報,能跟五聖者相提並論嗎?
4、另外舉最早成為佛陀在家弟子的耶舍,佛首先為他說「施論」、「戒論」、「生天之論」三論,之後等耶舍心變柔軟、明淨之後,再為他說「四諦法」。─由此可見,說法是循序漸進的,非一步登天!修行也是一樣!
版主這麼聰明,望文應已知義,由雜阿含843經來看,「八正道」非是針對一般初學者所準備的,而是為卽將進入聖者之流(證果)的資深有學所準備的必修學程。就拿佛度耶舍長者子的例子來說,要入佛學領域者,先聞「施論」、「戒論」、「生天論」等三論,等其心變柔軟、明淨之後,再聞「四諦論」,而不是剛初學就學「四諦」,修八正道。Dogbert 寫:八正道是苦滅道跡聖諦,是滅苦之道,是修行的方法。不是流者,入流者是指證果之人,八正道也不是境界。TrueFour1 寫:「八聖道」是「流者」,卽聖者的境界...
方法、證果之人、境界,這三個是不同的概念,怎麼會畫上等號?四聖諦的大標題不是已經很明白了嗎?再舉個例子。
每日舉啞鈴一千次(方法),可以變成肌肉男(人),擁有一身的肌(境界)。你平常說話會把這三種不同概念的東西畫上等號嗎?正常人都不會吧?可是怎麼碰到佛法,毛病就很多呢?
另外,你前面明明把八正道分割了,問你為什麼,結果你只貼了一篇經文就沒下文,你的意思到底是如何,也該交代一下吧?
另外,聞「戒論」後,是不是要持守「戒」,慢慢等到要「入流」時,是不是「聖戒」已成就才能入流?
希拉版主,初學者當聞「戒論」時,是不是就已經教他為什麼不要犯「戒」,為什麼要持守「戒」,而不是等到「八正道」的「正見」才知,不知你同不同意?peacecila 寫:有空,將雜阿含所有八正道的內容全部找出來閱讀,會很有些收獲,因為以前下過這種功夫,直到迷惑冰消。八正道常常聽佛教徒講很重要,但什麼是八正道卻很少有人講得清楚,怎麼修習八正道也是一個問題。TrueFour1 寫:我想了再想,想很久,就是想不出來,依經說『正業』就是「不殺、不盜、不淫」,可是,「不殺、不盜、不淫」要怎麼「滅苦」?要怎麼讓「當來有的愛、喜、貪,彼彼樂著」,無於斷、吐、盡、離欲、滅、寂、沒」?
有那位學識比較好的可以告訴我?感恩!
其實,八正道以“正見“為首,而且是“正見“生起,其它七支正道也會一一生起,一直到正定成就,解脫也就成就了。正見生起的時候有所謂「明相初光」。
(七四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日出前相。謂明相初光。如是比丘正盡苦邊.究竟苦邊前相者。所謂正見。彼正見者。能起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起定正受故。聖弟子心正解脫貪欲.瞋恚.愚癡。如是心善解脫。聖弟子得正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簡單地說,其它七支正道皆是以「正見」為前導,皆是因為「正見」而生起,沒有“正見“就不會有其它七支正道的存在。
在雜阿含七八五經對於「正業」有比較詳盡的解說:
「
何等為正業。正業有二種。有正業。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有正業。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何等為正業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謂離殺.盜.婬。是名正業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何等為正業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除邪命。念身三惡行.諸餘身惡行數。無漏.心不樂著。固守.執持不犯。不度時節。不越限防。是名正業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經文的內容就是在解釋:只要有正見(四聖諦)就可離殺、盜、淫,就可以除邪命、三惡行與諸餘身惡行數。這經文顯示所謂的「正業」不單單只是持戒,而是以正見為前導知道自己為什麼不願意做惡行,這才是「正業」真正的涵意。一般人因為缺乏正見,以無明為前導,人們一直在造惡業,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造下惡業。正如雜阿含經文七四九經所言: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無明為前相。故生諸惡不善法。時。隨生無慚.無愧。無慚.無愧生已。隨生邪見。邪見生已。能起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