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印究竟是哪三個?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leighanne
文章: 29
註冊時間: 2004-10-06, 08:00
來自: Taoyuan, Taiwan

Re: 三法印究竟是哪三個?

文章 leighanne » 2004-11-10, 12:39

seasky 寫:版上各位大德法友:三法印究竟是哪三個?有誰知道?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滅。

【雜阿含經‧二六二】

如是我聞。一時,有眾多上座比丘住波羅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
.........................................................................(略)
諸比丘告闡陀言:「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
闡陀語諸比丘言:「我已知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
闡陀復言:「然我不喜聞一切諸行空寂不可得,愛盡離欲,涅槃。此中云何有我?而言如是知,如是見是名見法?」
..............................................................................(略)
闡陀告尊者阿難:「尊者阿難曾供養親覲世尊,佛所讚歎。諸梵行者皆悉知識,必堪能為我說法。善哉。尊者阿難今當為我說法,令我知法、見法。」
尊者阿難語闡陀言:「闡陀,愚癡凡夫所不能解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諸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

【雜阿含經─大正二.三九下】

佛告羅陀:「色為常耶?無常耶?」。
答曰:「無常,世尊。」
復問:「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曰:「是苦,世尊。」
受想行識,亦復如此。 (無常故苦,見「四聖諦」)
復問羅陀:
「若無常苦者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色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曰:「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佛告羅陀:「若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不見是我是我所故。(色受想行識,此五蘊緣起性空,無我。見「十二因緣」)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依法修行才能證果,最終目標是'涅槃──生老病死,一切苦俱滅)
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Re: 三法印究竟是哪三個?

文章 seasky » 2004-11-10, 21:50

leighanne 寫:佛告羅陀:「若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不見是我是我所故。(色受想行識,此五蘊緣起性空,無我。見「十二因緣」)
緣起 -- 性空,僅是論師的見解,不是佛法的正見。

較精確的觀察是:
緣起性 -- 因緣生滅
緣起性 -- 無常
緣起性 -- 無我

(詳見後文分析)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Re: 三法印究竟是哪三個?

文章 seasky » 2004-11-10, 22:00

Avuso 寫:即使你承認梵摩那法友提出無我[聖法印]部分經文的那一半說法 , 但看來對於另一半[...可能是某人提出的個人想法(或歸納)]的說法是不被您採用的 !

即使你認同"歸納"了希拉及直心二位法友指出的「四聖諦」、「緣起法」是世尊法義的兩大核心 .... 但是 , 你依然認為 [除了兩大法義核心之外,還有一大法義核心隱藏在經典中。]

所以 , 你還是在暗示所謂的[三法印]是存在經典的某處 ? 是"雜阿含經犯了一處重大卻不明顯的失誤" , 導致三法印不明白彰顯 ?? 所以 , 看你的這段貼文 , 我的理解是 : 你接受有所謂[三法印] , 只不過不是小白等網友提出的那一套的說法 ! 那麼 , 你能不能把葫蘆裡的藥倒出來
謝謝各位法友大德的參與!末學總結心得如下:


(一)「無我」的教義與「四聖諦」、「緣起法」同是佛陀最重要的教導,並列為佛陀法義的三大核心!

世尊也曾明白揭示「無我」為「聖法印」,特別標明其重要性。那麼,單是講無我,便能真正達成無我嗎?實際修行上並不是簡單的一句無我便能無我,我們不可否認世間有許許多多的行相都可導引至無我的體證,行相名目繁多對修學未必是好,往往將耗費許多精力生命徘徊在理論上鑽研,但只要掌握到修證過程的關鍵點就能順著流向趨入無我。法友們若能仔細留意雜阿含 (9) (10) (11) (12) 經,世尊不斷反覆地揭示:「無常故苦,苦故非我我所」,從這當中清楚看得出無常、苦、無我三者關係非常緊密,正是內觀體證過程上三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關鍵,以「無常、苦、無我」做為真實正觀(如雜阿含 9、10、12 經)的三個法印(法印主要意義是用在於內觀體證,且次第相銜接,以 "無我" 為最高目的!),較為精確而無誤。

三法印:無常、苦、無我。
(觀察體驗五蘊的身心及身外的現象界,一切萬有都是:無常的、苦的、當中不存在任何形式主體的自我)

三種內觀印證緣起真理的正觀法(也就是三法印):
觀察體會五蘊(色、受、想、行、識):無常、苦、無我。
(世尊說:如是觀者則為正觀!)

或說:
三法印:觀五蘊無常、觀五蘊苦、觀五蘊無我。

或說:
三法印:觀五蘊無常、苦、無我。

三法印之說是從雜阿含經中精確釐清出來的,加上緣起法、四聖諦,可以照見一切非法、邪見,請大家記得善加運用!

如何辨別是否正信佛法?
符合「四聖諦 (三十七道品)」、「緣起法 (此有故彼有、十二因緣法)」、「三法印 (無常、苦、無我)」者為正信佛法,不符合者為相似佛法 (外道說法)。


(二)以雜阿含經校正雜阿含經

雜阿含經的一處重大卻不明顯的失誤就在「無常、苦、空、非我」這種句型裡面!「空」如果真的是世尊重要的教導,在世尊進一步反覆地說明:「無常故苦,苦故非我我所」時,為什麼不完整說成「無常即苦,苦故 (空),(空) 故非我我所」??世尊既已標明「無常、苦、非我」,何以獨獨漏掉「空」不談?觀察千百年來的佛教歷史,不知有多少的學佛人走入空理勤奮鑽研,談論一切法皆空、空即是涅槃、空為第一義諦,將空理置於無我法義之上,偏離了四聖諦及緣起正法,走錯了修行方向,空之一字誤人深!

法友們,請再多仔細留意雜阿含 (9) (10) (11) (12) 經,這些經文都是世尊所宣說的究竟解脫法,看看是否能從中找出「空」在哪裡?


雜阿含經(完整經文):

(9)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如是受想行識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聖弟子。如是觀者。厭於色。厭受想行識。厭故不樂。不樂故得解脫。解脫者真實智生。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0)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即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如是受想行識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即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聖弟子。如是觀者。於色解脫。於受想行識解脫。我說是等解脫於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色者。彼亦無常。無常因無常緣。所生諸色。云何有常。如是受想行識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識者。彼亦無常。無常因無常緣。所生諸識。云何有常。如是諸比丘。(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苦者則非我。非我者則非我所。)聖弟子。如是觀者。厭於色。厭於受想行識。厭者不樂。不樂則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2)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色者。彼亦無常。無常因無常緣。所生諸色。云何有常。受想行識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識者。彼亦無常。無常因無常緣。所生諸識。云何有常。如是比丘。(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苦者則非我。非我者則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聖弟子。如是觀者。於色解脫。於受想行識解脫。我說是等為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對 "空" 有興趣探討的法友,請另闢專題,本題點到為止。)

頭像
leeyc2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leeyc2 » 2004-11-21, 03:15

雜阿含262經[..闡陀語諸比丘言:「我已知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闡陀復言:「然我不喜聞一切諸行空,寂,不可得,愛盡,離欲,涅槃。..]

一直懷疑經文中[涅槃寂滅]是否是多餘的語句?因為色等無常.非我(苦聖諦)和涅槃寂滅明顯的不能畫上等號,而且在苦集聖諦還不明白前如何說[已知]苦滅聖諦呢?...把這三句話不經辨認的連在一起,很容易被誤導而走上歧路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4-11-26, 21:08

leeyc2 寫:一直懷疑經文中[涅槃寂滅]是否是多餘的語句?因為色等無常.非我(苦聖諦)和涅槃寂滅明顯的不能畫上等號,而且在苦集聖諦還不明白前如何說[已知]苦滅聖諦呢?...把這三句話不經辨認的連在一起,很容易被誤導而走上歧路
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
[涅槃寂滅]是否是多餘的語句?

1. 這一句是闡陀比丘說的,非世尊所說。
2. 當世尊說到無我時,後面不再串接其它項目。
3. 無我是體驗五陰因緣生滅法的最高階了,後面串接的任何項目皆可視為多餘的。

[涅槃寂滅],的確是多餘的語句!混亂學習的次第,宜避開。

另外這一句也有問題,留待大家探討:
闡陀復言:「然我不喜聞一切諸行空,寂,不可得,..]

頭像
Honesty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Honesty » 2004-12-05, 15:00

seasky 寫:(一)「無我」的教義與「四聖諦」、「緣起法」同是佛陀最重要的教導,並列為佛陀法義的三大核心!
這就又犯了,把「無我」過分高舉的過失了,四聖諦是以苦而起涵蓋所有法次法向,緣起法由老病死憂悲惱純大苦聚逆推來貫穿,以此「經緯」來將所有的正法涵蓋,這是解脫離苦的最重要的依據,因此當然可以說「四聖諦」、「緣起法」涵蓋了佛陀所有的教導,但是這個主題中雜阿含(80)經中所說的能獲得聖法印知見清淨無我修法則是修行慧學到最後在滅除慢知見所要修的法,已經說過了,這樣過份的去強調單一部分,只是造成問題而已。
seasky 寫: 雜阿含 80 經講到了「聖法印」,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無我」法印是佛說,且是修行法義的核心之一,相當重要。

站在法理的角度來看,沒有哪個個別的法義是相當重要的,既然是法次法向,自然就沒有某個階段的某個法特別重要,就好比說階梯,沒有哪一個特別的階梯比較重要,因此如果有人主張,一整個樓梯中,某個特定階梯比其他階梯來的重要,那就是錯誤的知見了。
另外站在實修的角度來看,是你正要踏上的那個階梯才顯的相當重要。

再來說聖法印的意思指的是什麼呢?為什麼可以斷定說聖法印就是指很重要呢?這可能需要對巴利文聖典的考據才能弄得清晰,不過聖法印出現的次數很少,又是對應到三三昧之上,又是指離慢知見清靜,我們幾乎可以推論出,聖法印這個名詞大概是指:聖者的心與法互相印可,獲得離開我慢的清淨知見。這樣來看也沒什麼特別重要的,就僅僅只是形容修行到這個程度所代表的證量罷了。

基本上法的印可,與當然有直接關係,但是佛滅度後,有一部分的弟子因為沒有聖賢善知識的指導,心意無法獲得增上,修行因此遇到障礙,於是就在法義的思維論辯上動腦筋,想要獲得某個可以決定性的法義,一下子就能超升離生,獲取果位,因此也才來扭曲聖法印這樣的名詞,這種扭曲的情況,在法義的傳衍過程中其實很常見,沒什麼特殊的。
seasky 寫: 法友們若能仔細留意雜阿含 (9) (10) (11) (12) 經,世尊不斷反覆地揭示:「無常故苦,苦故非我我所」,從這當中清楚看得出無常、苦、無我三者關係非常緊密,正是內觀體證過程上三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關鍵,以「無常、苦、無我」做為真實正觀(如雜阿含 9、10、12 經)的三個法印(法印主要意義是用在於內觀體證,且次第相銜接,以 "無我" 為最高目的!),較為精確而無誤。
因此不能夠只要是說到無我就把聖法印給套進去,正觀到最後聖者的心當然會與法相印可,但是並不是代表這樣的法義就叫做聖法印法義,因為這種觀念的錯誤,也造成在論說的過程中,出現了以無我為最高目的說辭,這樣說雖然不能夠說是錯誤的,但是容易造成法義上的誤會,以及初學者的畏懼,應該要說:是以滅苦為最高目的,以正覺來滅除無常.苦.我.我所等等的患法.有漏法為最高目的,以貪嗔痴永滅的涅盤為最高目的。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頭像
Avuso
文章: 40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Avuso » 2004-12-08, 00:04

Honesty 寫: 因此不能夠只要是說到無我就把聖法印給套進去,正觀到最後聖者的心當然會與法相印可,但是並不是代表這樣的法義就叫做聖法印法義,因為這種觀念的錯誤,也造成在論說的過程中,出現了以無我為最高目的說辭,這樣說雖然不能夠說是錯誤的,但是容易造成法義上的誤會,以及初學者的畏懼,應該要說:是以滅苦為最高目的,以正覺來滅除無常.苦.我.我所等等的患法.有漏法為最高目的,以貪嗔痴永滅的涅盤為最高目的。
好多目的呀!應該說:「盡苦邊」、「苦盡」、「苦的止息」是世尊教法的唯一目的 。世尊教說[無常、苦、非我]是五蘊之實相,於五蘊之各蘊正觀、正思維此實相,於五蘊之各蘊而知、而、而斷欲貪、而離欲貪、而不愛喜;依緣起法而純大苦聚集或滅的修習,都是用以導入這個目的。 唯證得阿羅漢聖者的宣告:『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受後有』才能道盡涅槃之意!
涅槃是巴利語nibbana的音譯
日譯:寂滅
英譯:extinction(of existence),liberating(of existence)
依英譯而中譯:熄滅、滅除(於存在或生存),使自由解除(於存在或生存)

“三法印”純粹是後人自行歸納而創之”名相”,在阿含經文中從沒出現過這個名詞 ;說是”法印”,或者只是首創作者為了強調它的重要,就像seasky 就歸納出”三大核心教法”…云云。個人認為,傳達世尊教法應如實,多一字或少一字都可能改變其原意。 自創就說是自創,引用就說是引用,經文中出現的是[無常、苦、非我]就別以”三法印”套用簡略之,或硬ㄠ是佛說或經出!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03-14, 15:53

Honesty 寫:這就又犯了,把「無我」過分高舉的過失了,四聖諦是以苦而起涵蓋所有法次法向,緣起法由老病死憂悲惱純大苦聚逆推來貫穿,以此「經緯」來將所有的正法涵蓋,這是解脫離苦的最重要的依據,因此當然可以說「四聖諦」、「緣起法」涵蓋了佛陀所有的教導,但是這個主題中雜阿含(80)經中所說的能獲得聖法印知見清淨無我修法則是修行慧學到最後在滅除慢知見所要修的法,已經說過了,這樣過份的去強調單一部分,只是造成問題而已。
- - -
再來說聖法印的意思指的是什麼呢?為什麼可以斷定說聖法印就是指很重要呢?這可能需要對巴利文聖典的考據才能弄得清晰,不過聖法印出現的次數很少,又是對應到三三昧之上,又是指離慢知見清靜,我們幾乎可以推論出,聖法印這個名詞大概是指:聖者的心與法互相印可,獲得離開我慢的清淨知見。這樣來看也沒什麼特別重要的,就僅僅只是形容修行到這個程度所代表的證量罷了。
- - -
因此不能夠只要是說到無我就把聖法印給套進去,正觀到最後聖者的心當然會與法相印可,但是並不是代表這樣的法義就叫做聖法印法義,因為這種觀念的錯誤,也造成在論說的過程中,出現了以無我為最高目的說辭,這樣說雖然不能夠說是錯誤的,但是容易造成法義上的誤會,以及初學者的畏懼,應該要說:是以滅苦為最高目的,以正覺來滅除無常.苦.我.我所等等的患法.有漏法為最高目的,以貪嗔痴永滅的涅盤為最高目的。
無常.苦.無我三項,正是世尊經常講的:無常故苦,苦故非我。
將它們稱之為三法印只是為了方便憶念修持,所謂的法印,是指生命緣起的本質或真相。三法印也就是三項生命緣起的本質或真相,清楚明白後,修行的方向才能正向於滅苦,不再走偏了。

雜阿含(80)經是非常重要的一經,它以各個不同的層面來校正修行體認上的偏差。中所說的聖法印知見清淨,也就是自知自證的解脫知見:我生已盡 ... 不受後有。

最近看到法遵比丘尼的說法,法友們可以從中瞭解四聖諦與三法印的關係:

  雖然三十七道品的修習是趣向漏盡解脫的唯一方法,但觀五受陰集、五受陰滅的正知見卻是整個道品修習中時時刻刻不可或忘的指標與方針;雖然正知見是得諸漏盡的第一要件,但接下來不勤勤懇懇地實踐三十七道品,也一樣不可能達成漏盡解脫的理想。

  婆羅門問:『尊者阿難!何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
  阿難答言:『婆羅門!為正盡苦故。』【契經 道品誦】


  佛陀不厭其詳地教弟子觀五受陰集、五受陰滅的正知見與三十七道品的修習,最深刻、最基本的理由在於『無常故苦』的現實以及『為正盡苦』的實踐。

  人類之所以有修行、出世、解脫、涅槃的需求,原因無他,純粹就為這『苦』之一字。佛陀就是認識到苦的不可迴避而出家修道,就是因為發現苦的正因與滅苦的正道而成等正覺,就是為了保留眾生滅苦的機會而講說佛法、建立僧團。然而現今的佛教徒卻早已忘失了佛陀出家、正覺、說法的理由。

  無論大小乘佛教都講三法印,法印是佛弟子用以印證所聽聞的法是否符於正法的準繩。為了世世常行菩薩道的高遠理想,大乘行者總是不願多提滅苦,他們反而要以各式各樣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崇高德行來令眾生心動、感化眾生,以期達成廣度眾生的偉大抱負,所以大乘佛教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中,關於苦的法印被抽掉,另以影射空性或佛性的涅槃作為替代所幸南傳佛教還保留了與正法較為相應的法印----無常、苦、無我。

  雖然如此,但只要是眾生、是人就有背苦趣樂的本能,修行若是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毛皮,那就和芸芸眾生、泛泛之輩沒兩樣了。如果實際修行中所要對治的只是偏重在眾生升起執著、升起煩惱時所引發的苦,還是會使得修行目標變得膚淺且失去了與四聖諦的深刻關聯。的確,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的除滅是導致佛陀發心出家修行的正因,不過佛陀之所以能探究出滅苦的正確方法,還是由於找出了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的根源,那就是五受陰無常故苦的生命真相。如果生命本身不是無常、無我的變易法,也就不會衍生出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這麼多的麻煩了。

  無常、苦、無我是法印、是生命的真相但為什麼四聖諦不是無常聖諦、無常集聖諦、無常滅聖諦、無常滅道跡聖諦?或是無我聖諦、無我集聖諦、無我滅聖諦、無我滅道跡聖諦?原因就在於『苦』才是眾生最直接、最不能隱忍、最耿耿於懷的眼中釘、肉中刺。無論是世間法或出世法,苦,硬是眾生需要拚命努力的唯一鞭策;硬是修行者出家求解脫的唯一推動力。

  畢竟無常故苦的真理是幽微難見的,哲學家休姆能靠自己敏銳的觀察與細密的思惟發覺生命無常、無我的真相,可是卻無能更深入地體驗到無常、無我的生命現象本身就是苦的重大意義。佛陀與諸聖弟子相繼入滅之後,苦的探討變得僅止於浮泛的表面意思,而無能深刻地透視到苦根本就是整個四聖諦的核心、根本就是生命現象的必然配備、根本就是引發修行動機與修行所要解決的唯一對象。

  四聖諦可不是四個無甚關聯的獨立單元,它是正法實踐的四個步驟,不但缺一不可甚至不能躐等。苦聖諦講五受陰無常是苦;四念處、八正道等道品是『苦滅』道跡聖諦,它們所要滅的是五受陰無常所帶來的苦。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是一系列縝密而完整的詳盡修行規劃,非此不足以滅苦。如果佛弟子修四念處、八正道卻不將目標放在五受陰無常、苦、無我的永滅,那麼無論修到什麼境界,成就何等精妙的止觀,帶領多少徒眾修行,也都還是名副其實的愚癡無聞凡夫。

  可是現今有許多佛教徒為方便起見,將四聖諦略稱為苦、集、滅、道。漠視苦聖諦直接告知世人生命現象的存在就是苦;輕忽集聖諦所說明的是生命現象的集起;不理會滅聖諦所交代的是生命現象的永滅;不肯面對道聖諦是為了指導生命現象永滅的實踐。於是苦成了一個聖諦,集、滅、道則是另外三個:苦是八苦、集是業因、滅是涅槃、道是八正道。這樣的解說簡直就是把四聖諦活生生拆解成四個獨立不相干的各別單元,以致許多向道心切的修行人誤以為『既然已選擇作為修行僧而非學問僧,那就只要全心投入修行,其他知見上的論辯全都是打閒岔。』

  有心追隨佛陀踏上古仙人道跡的善男子、善女人們,且擱下諸大論師所著論書中的觀點或歷代祖師的個人修行心得,回歸至尊佛陀講說四聖諦的真正本懷----滅苦之道。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03-14, 19:14

seasky 寫:最近看到法遵比丘尼的說法,法友們可以從中瞭解四聖諦與三法印的關係:
... ... ...
  四聖諦可不是四個無甚關聯的獨立單元,它是正法實踐的四個步驟,不但缺一不可甚至不能躐等。苦聖諦講五受陰無常是苦;四念處、八正道等道品是『苦滅』道跡聖諦,它們所要滅的是五受陰無常所帶來的苦。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是一系列縝密而完整的詳盡修行規劃,非此不足以滅苦。如果佛弟子修四念處、八正道卻不將目標放在五受陰無常、苦、無我的永滅,那麼無論修到什麼境界,成就何等精妙的止觀,帶領多少徒眾修行,也都還是名副其實的愚癡無聞凡夫。
法友們,請務必特別留意這一段話:

如果佛弟子修四念處、八正道卻不將目標放在五受陰無常、苦、無我的永滅那麼無論修到什麼境界,成就何等精妙的止觀,帶領多少徒眾修行,也都還是名副其實的愚癡無聞凡夫。

三法印的項目弄錯了或變成了四法印,只會讓佛法修習者白白浪費生命精力,甚且偏離了正法,有害而無益。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