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結的『疑』究竟是疑些什麼?(3)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12-25, 07:31

peacecila 寫:法友你寫的這兩段話前後相違。第一段先說不好和身見掛上鉤,第二段又說和身見掛鉤當然也沒問題。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雜阿含第一經」中的“正觀”五蘊是破十結的通法,當然也是破“身見”的方法。 但是不僅僅是只用于破身見。:o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12-25, 07:43

peacecila 寫:既然說「雜阿含第一經」的修法,破三結、五結、十結都沒問題,那麼到底還有什麼問題?
問題就在與你拿一個破“十結”的方法來專講斷“三結”,說的太籠統,也就是太泛泛而談,沒有講到重點。相對而言,「南傳長部第一經」是專門講外道62見的,相對于“身見”來說,很挂鈎。對于破三結來說,很有針對性。

所以末學覺得,因爲你提的是破十結的經典,對于破身見來說,當然沒問題。但是。。。還不是重點。 :lol: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12-25, 08:01

末學又要說了,您說的話看起來都不錯,但是在末學看來,總有點不很妥當。

比如說:“正法要自己領悟,說法的人只能指出方向。”

1)正法當然是要自己領悟,這種領悟包括了“正觀五蘊”,也包括了“內正思維”,這“內正思維”就包括了我們在這裏探討初果的三結是什麽和如何斷?不能說“在這裏探討初果的三結是什麽和如何斷?”不重要,而只有“正觀五蘊”是關鍵。
2)“說法的人只能指出方向。”這個方向也就是趨向解脫的地圖,我們現在“在這裏探討初果的三結是什麽和如何斷?”就是要將這個地圖搞得越清楚越好。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迷路。
3)早期的經文沒有的東西,可能正好是我們所缺的,不能爲何後期又出來了呢?我想這是因爲早期的人只要簡單的地圖就可以了,而越到後來,行者是越來越需要詳細的地圖了。
:lol: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39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6-12-25, 08:19

freshman 寫: 所以末學覺得,因爲你提的是破十結的經典,對于破身見來說,當然沒問題。但是。。。還不是重點。 :lol:
入門的修行都在第一經了,這樣還不是重點,那到底還有什麼才是?基本上,就是要確認第一經的修法,才不會人云亦云,今天修這個法,明天又修那個;也才不會茫茫然,不知道何謂修行?不知道如何於佛法中立足。言盡於此。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12-25, 08:54

peacecila 寫:入門的修行都在第一經了,這樣還不是重點,那到底還有什麼才是?言盡於此。
法友不要生氣,如果末學言詞間有冒犯的地方,多多諒解! :)

入門的修行都在第一經了,這樣還不是重點,那到底還有什麼才是?”

這要看時機而定。如果您是打算要“閉關精修”了,當然可以將這些討論先放一放,那麽,潛心于“入門修行的第一經”當然是重點。

現在大家都在找“地圖”,爲“入門修行的第一經”做准備工作,怎麽好說“入門修行的第一經”是重點呢?

同時,具末學的經驗看來:磨刀不誤砍材功。只有先把“地圖”搞准確、清楚了,再去用“入門修行的第一經”,效果會更好些。您說呢?

末學再多一句嘴:這裏絕大多數法友(包括你和我)的“地圖”是有問題的,在搞清楚“地圖”這一方面,還有很多的地方要多下工夫才行。

舉個簡單的例子:
1)爲什麽經中記載,有人從凡夫直到四果?有人從凡夫直到三果?有人從凡夫到初果後又直到四果?
2)如果有一天,你用“入門修行的第一經”觀五蘊,有了一次高峰體驗後,你能知道自己證果了嗎?證的是幾果?

如果對于這倆個問題你不非常清楚(從斷十個煩惱的角度來說),那麽,我給你一個忠告:不要先忙于專心用“入門修行的第一經”觀五蘊。先用經典和內正思維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先。 :lol: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12-25, 09:01

當然,如果你自認有一位很好的老師在身邊教您,不需要這些。那也是可以的,只是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這樣的福氣啊。:(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12-25, 18:54

這幾個問題的提出,是爲了試著用現代的語言還原經中所記載的聖者們證果的幾個場景(從“十二緣起”、“四聖蹄”、“斷十結”、“觀五蘊”等方面來說)。

目的是爲了盡量找出一條清晰的道迹(解脫的地圖和坐標),使行者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在什麽位置,離終點還有多遠?分別要用什麽具體的方法?

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說:

1)“十結”分別指什麽?
2)證果(初果到四果)一定需要高峰體驗嗎?
3)體證涅磐是指什麽?
4)證果者一定清楚自己證果了嗎?
5)緣覺是怎麽回事?
6)證果者會不會退?
等等。

頭像
housyang
文章: 107
註冊時間: 2005-06-05, 08:00

文章 housyang » 2006-12-25, 19:01

1、三結都是屬於『見』的問題,理論是對的,但是他並不是只有在「理解」上的「見」就可以證得,知見上的理解是在「四預流支」的「內正思維」完整的建立「法次法向」的次第與修學的內容,在這個「內正思維」當中,是理論上瞭解的建立,而「法次法向」才是「初向」的實修過程與內容。

2、「疑」是對於「四預流支」的過程中,因為缺少了自己實際的體驗與確認的「觸證」,而無法肯定「四聖諦」是趣向「涅槃」的正確方法。

3、「身見結」的斷除,是如實知見「色身」是「四大」因緣和合所造,「色身」中並沒有「我」與「我所」,只有「四大與心」的展轉運作,這是如實的「觸證」,於「身心如實證知」,「戒取」與「疑」,是因為「身見結」的「觸證」,而引發內心的「勝解證知」,所以個人認為「三結」是「觸證」而俱斷沒有先後的問題,先後的問題那應該是「初向」的實修過程。

4、觀察「無常」的生滅,那是一般世間緣起的現象,並無法斷除「身見結」,「苦」是緣起的集滅現象,這才是佛法的特色,如實觀察「無常」緣起的集滅於「色身四大」的現象,才是以佛法特色的斷除「身見結」。

5、在「內正思維」所建立的「法次法向」,當然包含了「聖諦」的「法」、「法義」、「修行的法次第與內容」、「證果的法次第與內容」,在過程中當然是「自知自證」所以「佛陀」說,「入流者」決定正趣三菩提,極多七返人天,至於往後的修學那只是「時間」的長短而以,對於次第與內容已經『決定無疑』。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12-25, 19:34

補充一下:

末學所提,試著用現代的語言來爲凡夫到四果畫一個較清晰的地圖。首先要碰到就是初果中“三結”的定義和“知見”和“體證”的區別問題。

比如說:“三結”中的“疑結”到底是“對于身見所系的疑”,還是“對于無爲法的疑”?

我是這樣想的:我們只能盡量做到准確,不一定要強求是標准答案。換句話說:在這張地圖上,對于“初果”可以有倆個點,一個是以“對于身見所系的疑”作爲“初果A”。另一個是以“對于無爲法的疑”作爲“初果B”。

同樣的,類似問題也可以采用相同的原理來處理。這樣求同存異,才好將圖先大致地畫起來。 8)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2-26, 07:33

疑特指對三世緣起的疑惑。

初向斷疑並非靠念佛念法念僧,而是靠修四入流支特別是如理思惟——法次法向而得到。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