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四波羅夷,餘者是雜碎戒?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ATI
文章: 132
註冊時間: 2008-05-01, 08:00

文章 SATI » 2008-05-02, 13:20

這不正好證明說給孤獨長者証三果的經文是有問題的麽?

也就是說,四不壞淨不是三果。

頭像
fa999
文章: 87
註冊時間: 2008-04-30, 08:00

文章 fa999 » 2008-05-02, 14:10

你似乎被摩訶男影響到,經文並沒有說四不壞淨是三果,與1033經合看就可清楚知道,給孤獨長者是進一步修學六念而證阿那含。之前提出1030經只是要說明四不壞淨並非如摩訶男所說,與其他果位毫無關係,只是摩訶男沒注意或誤解,以為四不壞淨是三果而已。

頭像
sanyuwin
文章: 30
註冊時間: 2008-04-24, 08:00
來自: 台北市

文章 sanyuwin » 2008-06-09, 22:14

Mahanama 寫:大乘不是捨戒,而是沒有戒。大乘出家,雖依四分律的白四羯磨受比丘戒,但卻加受非佛制的菩薩戒,而且表示要迴小向大,然而菩薩戒卻禁止學習聲聞的經律論,否則犯輕垢罪。從這一點看來,大乘沒有戒。大乘的法師到了上座部國家,雖也受到禮遇,但不能與比丘共住,不能共做僧事。 :lol:
我雖然沒有存細研究過大乘佛法,但是我讚同您的說法.我所見過的大乘教比丘好像也沒有什麼戒可言.大乘比丘在上座部世界裡不但不能共做僧事,根本不能把他們當做是比丘,因為比丘要守佛陀親定的比丘律227戒.

頭像
sanyuwin
文章: 30
註冊時間: 2008-04-24, 08:00
來自: 台北市

文章 sanyuwin » 2008-06-09, 23:17

lxd127 寫:在五百结集时,大迦叶尊者和其他众位阿罗汉已经一致通过“不舍一戒”的决定。
因为佛陀曾向阿难尊者说过“若僧团愿意,可舍小小戒。”最后,僧团由于对小小戒的范围难以界定、为确保僧团清净等原因,不愿意舍戒。我们只能遵守佛陀当年定下的戒律,除非当代的僧团再次进行新的决议(当然,这个可能性已不太大,主要是现在的僧团没有设立核心机构,而是散布各东南亚国家)。
在出家人中,若实在无法守住戒律的,完全可以还俗,做个在家人也行,但不能因为戒律不好守,就要求废除戒律。
我相信,佛陀当年所说的舍戒并非是因为考虑到部分比丘不清净,而给予这类照顾的。
雖是小小戒只要有心還是可以尊守,我認為所有227戒沒有一戒是不合理的.緬甸有一個僧派叫" 瑞琴" 派從古至今一直保持227戒全守的優良傳統,值得肯定與尊敬.佛陀也曾經說過:"有Vinaya才有Sasana".顯見戒律的重要性.

頭像
sanyuwin
文章: 30
註冊時間: 2008-04-24, 08:00
來自: 台北市

文章 sanyuwin » 2008-06-12, 05:44

lxd127 寫:考慮到大家對簡體字閱讀存在一些困難,現在把前面的發言轉為繁體字。
戒律是佛陀在印度制定的,一些戒律是因為特殊的因緣制定的,一些是基於當地氣候條件制定的,一些是基於當地風俗習慣制定的,當佛法傳到完全不同的地域時,這就涉及舍戒的問題了,我想,佛陀所說的舍戒是在這個層次上考慮的。
如果是因為除罪很麻煩,為照顧那些不清淨的比丘,而廢除戒律是相當不妥的,這就相當於在說“佛陀當初就不該定這條戒律”。

另外,阿難尊者在參加五百結集時已證阿羅漢果,所以,我們不應當對他說的話產生懷疑,也就是說,佛陀確實在臨終時提過舍戒的問題。

有阿羅漢提議舍去阿四波羅夷以外的戒律,這可能是由於他對形勢的估計比較樂觀,認為舍去這些戒律于修行並無大礙。
但是,大迦葉尊者早在佛陀還在世時就已經發現形勢不容樂觀了,他曾問佛陀,為什麼以往制戒很少,而證果者多;而今制戒多,而證果者少。
在那次會議上,大多數阿羅漢對舍戒是相當謹慎的,最終通過了“不舍一戒”的決議。
正法的住世,也遵循無常的規律,早在佛陀健在時就已開始發生退沒了。所以,我也非常贊同對舍戒持謹慎態度。
同意這個看法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