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Dogbert
- 文章: 2782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Dogbert » 2010-12-07, 18:12
wsykm 寫:苦集圣諦是講苦的原因,但苦是抽象的、概括的,其中已包含了輪回之苦。這點再簡單不過了。
我已反復說明,我沒有說過苦=輪回,請看懂再評論。
所以你認為輪迴二字無法涵蓋苦聖諦的內容嗎?你也認為苦集聖諦不能解釋為輪迴生起的原因嗎?
如果你不認為「苦=輪回」,那麼你要不要明確表達一下你的看法或立場?到底苦聖諦、苦集聖諦的苦可不可以用輪迴來代替呢?
-
IanTsai
- 文章: 355
- 註冊時間: 2006-09-12, 08:00
- 來自: 高雄市
文章
由 IanTsai » 2010-12-07, 22:48
yunshui 寫:IanTsai法友,如果你和我討論佛法,歡迎。
請不要參與人事的評比,這樣只會造成不必要的紛爭。
你不能代表任何人,別人怎麼樣何必要猜測,這不是論壇的意義,何況你還是版主。你這樣的參與進來,怎麼不讓人理解是拉幫結派的江湖行為。你是要引導大家走向和諧,而不是激化紛爭。不然何必掛著這個標簽。
如果你的言論經過法友的指正仍不改善,掛著這標籤的作用,就是可以開始限制你的發言。
請注意板主有權不經你的同意即刪除你的發言。諸位板主非常克制自己,儘量不採用此方式,利用正反辯證,邏輯推導讓你清楚自己的盲點所在。
請自重!
-
peacecila
- 文章: 1550
-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由 peacecila » 2010-12-08, 19:35
說法簡潔的四聖諦,在實修上的確有其困難之處,但不應該受人誤解。在台灣個人鮮少遇到可以簡潔說明四聖諦要領的人,反而常見越說越複雜,甚至脫離重點者。以本論壇為例,總見新來的法友提問一些連自己都無法達到或自我困擾的問題。針對本問題「怎樣理解輪迴?」個人以自己對於四聖諦的要領理解。
四聖諦有所謂的「三轉十二行相」:
「
此是苦、應知苦、已知苦。
此是集、應斷集、已斷集。
此是滅、應證滅、已證滅。
此是道、應修道、已修道。
」
示轉:「此是苦、此是集、此是滅、此是道」
勸轉:「應知苦、應斷集、應證滅、應修道」
證轉:「已知苦、已斷集、已證滅、已修道」
所謂的「三轉十二行相」,必須落實於「苦聖諦」的示轉(此是苦)、勸轉(應知苦)、證轉(已知苦),自然會逐漸深入其它「集、滅、道」三聖諦。這就是南傳所謂的「見苦必見集、滅、道」之說的由來。
如何「見苦」?意即「如何讓苦顯現出來?」凡夫一定是不見苦之人才謂為「凡夫」,所以這裏的「見苦」並非世俗所說之苦而是另有智慧深見,但凡夫之苦(八苦,甚至輪迴之苦),卻是由於不見此「苦」而來。四聖諦所謂的「苦」,意即「不見五蘊無常」,此為眾生、凡夫之大苦、深苦。從上述可知,見到凡夫習見的八苦,甚至輪迴之苦,都是不見苦之人,必須見「五蘊無常」才是苦聖諦的「示轉」,見「五蘊苦」才是「應知苦」,見「五蘊無我」才是「已知苦」,此為「無常者是苦,苦即無我」之義的由來。
理論上與實際上,若見五蘊無常,就不會對於無常之物,生起任何喜愛之意,所以「無常者」為「不樂」,「不樂者」為苦。人們見到不樂的事物,自然就會生起「厭離」之意。
在苦集聖諦,佛陀說,貪欲為集諦之因,斷集必斷貪欲,貪欲集則苦集,因貪欲使人造作於輪迴之中(迷失於五蘊苦所集成之大苦世間)。在此,只見輪迴無法斷集,必須見到「貪欲」才能斷「貪欲」、才能斷集。
我記得以前有些法友會私下寫信來問我,如何才能見到此生的「識」移轉於來生…等等相似的問題。我總是回信說,有能力的話,等到快死的時候,我自己再好好看看。其實,佛法不是在教我們去看這些東西,這並非佛陀所想引領的方向,佛陀教導我們應該去看清貪欲,貪欲是怎麼來的?並進而可以斷盡貪欲。那如何斷盡貪欲呢?雜阿含第一經就記載得很清楚: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時。
」
-
yunshui
- 文章: 311
- 註冊時間: 2009-08-06, 08:00
文章
由 yunshui » 2010-12-09, 14:38
Dogbert 寫:你前面是說「苦(輪迴)」,意思就是苦等於輪迴,跟現在說「輪回是苦」意義不同吧?
善哉,法友說的是,我的表達不嚴密。容易讓人誤解。
我的本意是說輪回是苦(苦包含輪回),不是說苦等於輪回。
-
lkjh
- 文章: 649
- 註冊時間: 2005-06-24, 08:00
文章
由 lkjh » 2010-12-09, 14:50
業決定輪迴的去處,經說口業還大過身業,所以持口戒很重要。
-
yunshui
- 文章: 311
- 註冊時間: 2009-08-06, 08:00
文章
由 yunshui » 2010-12-09, 14:55
希拉法友善說!
有時候,自己的一點體會,不會用語言表達。當看見類似的解說時,覺得很親切。
-
IanTsai
- 文章: 355
- 註冊時間: 2006-09-12, 08:00
- 來自: 高雄市
文章
由 IanTsai » 2010-12-09, 20:30
yunshui 寫:希拉法友善說!
有時候,自己的一點體會,不會用語言表達。當看見類似的解說時,覺得很親切。
明知表達能力不好,就應多看少說。
-
wsykm
- 文章: 141
- 註冊時間: 2010-04-18, 08:00
文章
由 wsykm » 2010-12-19, 18:55
peacecila 寫:說法簡潔的四聖諦,在實修上的確有其困難之處,但不應該受人誤解。在台灣個人鮮少遇到可以簡潔說明四聖諦要領的人,反而常見越說越複雜,甚至脫離重點者。以本論壇為例,總見新來的法友提問一些連自己都無法達到或自我困擾的問題。針對本問題「怎樣理解輪迴?」個人以自己對於四聖諦的要領理解。
四聖諦有所謂的「三轉十二行相」:
「
此是苦、應知苦、已知苦。
此是集、應斷集、已斷集。
此是滅、應證滅、已證滅。
此是道、應修道、已修道。
」
示轉:「此是苦、此是集、此是滅、此是道」
勸轉:「應知苦、應斷集、應證滅、應修道」
證轉:「已知苦、已斷集、已證滅、已修道」
所謂的「三轉十二行相」,必須落實於「苦聖諦」的示轉(此是苦)、勸轉(應知苦)、證轉(已知苦),自然會逐漸深入其它「集、滅、道」三聖諦。這就是南傳所謂的「見苦必見集、滅、道」之說的由來。
如何「見苦」?意即「如何讓苦顯現出來?」凡夫一定是不見苦之人才謂為「凡夫」,所以這裏的「見苦」並非世俗所說之苦而是另有智慧深見,但凡夫之苦(八苦,甚至輪迴之苦),卻是由於不見此「苦」而來。四聖諦所謂的「苦」,意即「不見五蘊無常」,此為眾生、凡夫之大苦、深苦。從上述可知,見到凡夫習見的八苦,甚至輪迴之苦,都是不見苦之人,必須見「五蘊無常」才是苦聖諦的「示轉」,見「五蘊苦」才是「應知苦」,見「五蘊無我」才是「已知苦」,此為「無常者是苦,苦即無我」之義的由來。
理論上與實際上,若見五蘊無常,就不會對於無常之物,生起任何喜愛之意,所以「無常者」為「不樂」,「不樂者」為苦。人們見到不樂的事物,自然就會生起「厭離」之意。
在苦集聖諦,佛陀說,貪欲為集諦之因,斷集必斷貪欲,貪欲集則苦集,因貪欲使人造作於輪迴之中(迷失於五蘊苦所集成之大苦世間)。在此,只見輪迴無法斷集,必須見到「貪欲」才能斷「貪欲」、才能斷集。
我記得以前有些法友會私下寫信來問我,如何才能見到此生的「識」移轉於來生…等等相似的問題。我總是回信說,有能力的話,等到快死的時候,我自己再好好看看。其實,佛法不是在教我們去看這些東西,這並非佛陀所想引領的方向,佛陀教導我們應該去看清貪欲,貪欲是怎麼來的?並進而可以斷盡貪欲。那如何斷盡貪欲呢?雜阿含第一經就記載得很清楚: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時。
」
希拉法友透過自身對佛法的理解與實修,用深沉的筆調,對苦圣諦和苦集圣諦的根本內涵作了準確、深刻的闡述,讓人對佛法、對圣諦又多了一輪新的如理思考,從而對深化理解、促進實修都助益良多,殊為可贊!
然僅就本議題而言,本人認為法友的回文還有有待商榷的地方。
本議題,大家都知道是「如何理解輪回」,雖然法友在回覆中詳細地講述了何謂苦,何為苦因,也談到了滅苦的途徑與方法,但對「如何理解輪回」卻隻字未提。這,是否欠妥呢?
誠然,法友的論述中已透徹講明什麽是苦,什麽是苦因,以及如何滅苦。有人會認為知道這些就足以,根本無需去考慮「如何理解輪回」。文中,法友的『在此,只見輪迴無法斷集,必須見到「貪欲」才能斷「貪欲」、才能斷集。』也或多或少地表達了這樣的意思,儘管,這句話並未講明:是否一定要理解輪回才能徹證圣諦、徹見緣起。
真的如此嗎?至少,我并不是這樣看的。要講原因的話,當然離不開說明體證或理解輪回的重要性,鑒於前面討論中已就此做過很多表述,這裡就無需多論了,今僅說兩點。
1:由佛法可知,輪回,亦即死後投生,說白了也就是五蘊的流變現象,和我們今生的五蘊變易是一回事,所謂「余陰相續」是也。佛法的實修要觀五蘊無常而體證苦,那我們爲什麽對輪回這個「五蘊無常變易」忽略不管呢?希拉法友說『見「五蘊苦」才是「應知苦」,見「五蘊無我」才是「已知苦」…』,請問,我們根本未見輪回,甚至連理解都不能、不去理解,憑什麼說輪回是苦,憑什麼去徹見苦呢?更遑論勸旁人相信輪回了。
2:希拉法友說過自己相信輪回,并想過來生求生天界。我們知道所謂正信而非迷信一定要具相對條件的,要么自身體證,要么查有實據,要么憑理智理解,那麼請問法友,你對輪回的〖信〗是建立在什麽基礎上的呢?
-
peacecila
- 文章: 1550
-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由 peacecila » 2010-12-19, 20:46
wsykm 寫:
1:由佛法可知,輪回,亦即死後投生,說白了也就是五蘊的流變現象,和我們今生的五蘊變易是一回事,所謂「余陰相續」是也。佛法的實修要觀五蘊無常而體證苦,那我們爲什麽對輪回這個「五蘊無常變易」忽略不管呢?希拉法友說『見「五蘊苦」才是「應知苦」,見「五蘊無我」才是「已知苦」…』,請問,我們根本未見輪回,甚至連理解都不能、不去理解,憑什麼說輪回是苦,憑什麼去徹見苦呢?更遑論勸旁人相信輪回了。
2:希拉法友說過自己相信輪回,并想過來生求生天界。我們知道所謂正信而非迷信一定要具相對條件的,要么自身體證,要么查有實據,要么憑理智理解,那麼請問法友,你對輪回的〖信〗是建立在什麽基礎上的呢?
1、我沒打算要勸旁人相信輪迴。我於文章中說過,修行解脫的重點是在「見苦」,不是「見輪迴」。使解脫者趨向解脫的是「苦」而不是「輪迴」。如果輪迴中無苦,沒有人會想解脫於輪迴。
2、因為相信業報,業報此生可見、可證,有時業報實現之速常常不待來生,奇怪,你們都沒有被業報整過嗎?有業報,輪迴才有意義。因為信證業報之實,所以有時面對不平之事,我願意選擇「不取惡報」方式去反擊。
我在文章中也曾寫過:
「引述了很多有關於業報與輪迴的經文資料,因為經文說的雖然是業報故事,但顯現的卻是輪迴的事實,業報常常跨越多世,有時候時間跨度還長到兩佛出世之久。我引用過多這類的資料,多到甚至引起別的法友質疑我是否有「常見」方面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