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證初果?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0-04-29, 16:37

Dogbert,你說的方法,對於未證果的弟子是有用的.

但是,對於證了果的聖弟子來說,完全沒有必要----盡其形壽。常念這個地點.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upasaka » 2010-04-29, 16:38

Dogbert 寫:我的看法是,佛陀要弟子記住當時成功的經驗,如當時的禪修方式(坐禪、行禪)、業處、時間、客觀環境等等,好讓自己禪修時可以複製更多的成功經驗,倒也不是特別指時間點這一樣。
法友說得好!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0-04-29, 16:49

freshman 寫:Dogbert,你說的方法,對於未證果的弟子是有用的.

但是,對於證了果的聖弟子來說,完全沒有必要----盡其形壽。常念這個地點.
對於見了法的弟子,真是"時時刻刻,想見就見".不需要那些鋪墊....更不用 盡其形壽。 常念之.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0-04-29, 17:03

阿羅漢梵行已立,自然不用刻意憶念這個情形才能禪修。我認為這個念的意義還有時時刻刻精進不懈的意思。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10-04-29, 17:34

fatsiba 寫:梵行如食物,於饑餓人而言若不食,則不能止飢。既食之後,
無食物亦無饑餓。阿羅漢亦如是,未證之前有煩惱、有梵行,
既證之後,還有煩惱嗎?若無煩惱,又何來梵行?
就按你說的吧,“梵行如食物,於饑餓人而言若不食,則不能止飢。”既食之後,應該是自知已食,故已止饑。阿邏漢能夠自知“梵行已立”;若說“俺已無煩惱,又何來梵行”,此是像法玄論 :P
Mahanama 寫:
fatsiba 寫:既然一切是因緣和合相,無我,當然也無煩惱,既無煩惱,不必梵行!
既無煩惱,不是不必梵行,而是梵行已立。 :lol:
法友正說。而fatsiba所說,是像法玄論的概念遊戲,反正是要往玄裏說,不唬得你一愣一愣的不罷休,哈。

譬如,張三餓了,說“媽,俺餓了!”老媽當然燒飯給他吃。吃過飯,不餓了。張三對老媽說:“媽,俺不餓了,又何來妳燒的飯!”老媽要麽暈過去,要麽拿起飯勺來敲張三的腦袋。 :twisted: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10-04-29, 17:55

freshman 寫: 對於他見法時的地點,他可能會偶爾想起,但是每次想起都會被行者認為是雜念而將念住拉回到他所致力於的禪修之處(法或八正道上來)
若回憶知其為回憶,此是念住之象徵,並非雜念,否則佛陀如何說法教導眾生,如何回憶敘述他自己過去的修行經驗與成就正覺的過程?若不知回憶為回憶則是散亂、非正念。
最後由 peacecila 於 2010-04-29, 18:13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10-04-29, 18:02

upasaka 寫:
Dogbert 寫:我的看法是,佛陀要弟子記住當時成功的經驗,如當時的禪修方式(坐禪、行禪)、業處、時間、客觀環境等等,好讓自己禪修時可以複製更多的成功經驗,倒也不是特別指時間點這一樣。
法友說得好!
應該是如師兄所解讀為:「終身記得」,是比較偏向於「記憶、記得」,阿姜布拉姆一系就這麼解讀,應該也有他們自己師承一系的經驗傳授,畢竟,他們的老師阿姜查本身就是很明顯的果證者。佛陀也記得他自己成就正覺的時刻,也在經文中描述過,大概以此類推其他得果證者,因為是非常特殊的心靈轉變,所以,時地不可能忘記,也很容易回憶。像「初果」,經文也有「明相初光」的描述,意指原本被無明覆蓋的心靈漸漸如黎明破曉漸漸明亮,意思是這樣,實際發生時,也是如此,如其描述。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10-04-29, 18:36

趁這個討論的時候,花點時間對「四念住」有個比較正確與深刻的認識:「各種身、各種感受、各種心念、各種與法相應的領悟」一一念住且知其本來如是,但以正見為前導,仔細擇法,依正精進,滅惡增善。免得又有人亂說:「做壞事記得正在做壞事也算念住」。有正見、擇法、精進作支撐形成正業,這樣的正念才算正念,因正念純淨滿善,得輕安、心意穩固便得「正定」,如此才顯現出「八正道」互相支持合為一體的觀念。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0-04-29, 18:52

upasaka 寫:我的看法是:
1130經的「盡其形壽,常念彼處」的意思是「終身記得」,如同AN3.12的意思。此處的念是記得的意思,不是禪思。

對於此生重大事件發生的地點終生記得應該很平常。
分歧很明顯了,總結一下:

法友認為「盡其形壽,常念彼處」當中的念是記得的意思;「彼處」的處主要是地點的意思.

我認為:這裏的念是"念住"的意思;「彼處」的處主要是"法"的意思.

頭像
yunshui
文章: 311
註冊時間: 2009-08-06, 08:00

文章 yunshui » 2010-04-29, 20:20

peacecila寫到:

“免得又有人亂說:「做壞事記得正在做壞事也算念住」”


這個道理是說的通的,念住即是清楚了知自己正在做什麼,不管是做好事或者做壞事。但是正念卻不是這樣,需要有正知協助念住才可以,正念即是清楚的知道自己正在做正确的事情。
以前曾經因爲這些概念讨論過,有人提出清楚知道正在做愛就是正念,那可以說是一種念住,但卻不是正念,因爲做愛只能是滿足感官的欲望,和解脫不相應。當然,做愛是中性的,只要不邪淫,是凡人正常的生理需求。
看法友的文意,好象是把正念說成念住了,是否。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