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非人說居多, 原始佛教是人說的居多, 我個人感覺上是這麼樣子的...Mahanama 寫:根據我的經驗,和一般人(甚至是基督徒)談原始佛教比較輕鬆,反而是面對佛教徒時往往有一種無力感。倘若對方是你的朋友,更要格外小心。直言不諱,告訴他大乘非佛說,也非佛法,他當場可能笑一笑,故作不在意的樣子,但你們的友情往往會漸漸成為過去式。

到底有沒有非人說法,或是佛陀說法給非人聽,這部份沒有討論的必要,因為無法驗證,既無法驗證有,也無法驗證沒有。這樣的東西只能擱置不討論。"德性"不是解脫的必要條件,德性的高低有無都無法影響這個人是否解脫。...漢文化的毛病就是凡是都要講到''德性''。俗事上來說我覺得''實事求是''才是做人最重要的態度。華人這種凡是都要做好人有德性的思維有時候真的會影響進步。fall 寫:不過非人說的居多, 似乎也不能說就一定有問題, 有人透過這些修法所展現的德性也相當令人感佩, 對很多人而言, 視大乘修有德性的人為佛, 應該是蠻合理的, 就像佛陀, 若不開展其個人德性特質於世人面前, 想必也沒多少人稱他為佛吧...fall 寫:
應該是非人說居多, 原始佛教是人說的居多, 我個人感覺上是這麼樣子的...
那麼你覺得耶穌有沒有解脫呢?richard 寫: 到底有沒有非人說法,或是佛陀說法給非人聽,這部份沒有討論的必要,因為無法驗證,既無法驗證有,也無法驗證沒有。這樣的東西只能擱置不討論。"德性"不是解脫的必要條件,德性的高低有無都無法影響這個人是否解脫。...漢文化的毛病就是凡是都要講到''德性''。俗事上來說我覺得''實事求是''才是做人最重要的態度。華人這種凡是都要做好人有德性的思維有時候真的會影響進步。
實事求是有這麼難嗎?我對你沒有惡意,我也了解你一再強調德性的善念,但是這裡是原始佛教的討論區,實事求是就是討論原始佛教,談耶穌就不對了,就像是在冷氣機討論區,你硬要談手機,這樣怎麼會算是有德性,世俗的規則就很明顯。你前面有說你寧願歸向神的懷抱,哪是你的選擇,我們都尊重,但那不是原始佛教。你很重視德性,道德,善,我們也很敬重,但是那不是原始佛教的核心,你可以自己弄一個德性,倫理道德,善的討論區,請不要在原始佛教討論區硬談這些,不是說這些不好,而是文不對題!!!就像不要再冷氣機討論區,談論手機,你這樣是嚴重的文不對題,也就是你說的沒有公德心。fall 寫:你認識耶穌? 不然你怎下這種論斷?wuih 寫:依雜阿含經的標準,耶穌顯然還沒解脫。fall 寫: 那麼你覺得耶穌有沒有解脫呢?
另外, 你也認識佛陀? 他授權給你了? 不然你怎當起他的代言人?
個人信仰的趣向, 就代表鐵票真理?
不過真理並不管任何人是怎麼信仰的, 或是信仰對象為何, 它始終都走它的路, 從不理會這些的...
小弟與你有相同深刻的心得,....這也是後期相似佛教最大的差異,對後期相似佛教的信徒來說,開悟,涅槃,證果就像是他們手指上的大鑽石戒指,或是手上的18k金勞力士錶,或是他們的高級轎車一樣,佛法只是他們加深自我的存在感的''榮譽勳章'',所以好還要更好,多還要更多!peacecila 寫:一般人的成長過程,說穿了就是一個“證實自我存在與價值的奮鬥歷程“,人們會想盡一切辦法證明自我的存在,加深自我的存在感並取著一切的欲樂,但佛陀在古典的經文中,一直反覆強調,凡夫執著自我與欲樂的習性是一切痛苦的來源,但凡夫不知如此,那更是苦上加苦。peacecila 寫:
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若尚處於無法分辨真實佛法的時候,不妨,捫心自問:這一切的學習到底是在增加痛苦煩惱,還是減少痛苦煩惱?如果答案是:“增加痛苦煩惱!“---那不妨放下,不要學,不會有什麼損失。畢竟,學習佛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滅苦“。
你覺得經典文字上的東西可不可以更動呢?richard 寫: 實事求是有這麼難嗎?我對你沒有惡意,我也了解你一再強調德性的善念,但是這裡是原始佛教的討論區,實事求是就是討論原始佛教,談耶穌就不對了,就像是在冷氣機討論區,你硬要談手機,這樣怎麼會算是有德性,世俗的規則就很明顯。你前面有說你寧願歸向神的懷抱,哪是你的選擇,我們都尊重,但那不是原始佛教。你很重視德性,道德,善,我們也很敬重,但是那不是原始佛教的核心,你可以自己弄一個德性,倫理道德,善的討論區,請不要在原始佛教討論區硬談這些,不是說這些不好,而是文不對題!!!就像不要再冷氣機討論區,談論手機,你這樣是嚴重的文不對題,也就是你說的沒有公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