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runsun
- 文章: 155
- 註冊時間: 2010-06-03, 08:00
文章
由 runsun » 2010-07-26, 18:51
runsun 寫:
我前文已經說得非常清楚明確,認識清楚阿羅漢死後是五蘊滅盡不起是正見的內容之一,而不是唯一。其他還有無常,無我,苦,緣起等正見。
因為五蘊滅盡不起是對涅槃的認識,如果不承認這點,幾乎等於不清楚涅槃,不清楚滅諦,更對緣起法缺乏深入理解。
緣起法已經說得非常清楚,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
而且五蘊很顯然是苦的,而解脫是滅苦,五蘊涅槃怎麼可能有代表苦的五蘊呢?這根本就不是個無記的問題,而是一個必須要清楚的問題,佛陀在經典裏面也講過太多。
如果有人自認為學習原始佛法,但是對於涅槃是五蘊滅盡不起這種觀點報持一種模棱兩可,包括認為是無記,我本人相當吃驚。
經典有說不討論阿羅漢死後如何,那麼請問無余涅槃是永樂是不是無記,請問優陀夷尊者問舍利佛,爲什麽涅槃沒有受,但是涅槃卻是楽,這是在問無記的問題嗎?爲什麽舍利弗還回答呢?
糾正:”五蘊涅槃怎麼可能有代表苦的五蘊呢?“,應該是無余涅槃,不是五蘊涅槃。
此處沒有編輯帖子的功能,不太方便,不知道是否可以開放這個功能,謝謝。
-
runsun
- 文章: 155
- 註冊時間: 2010-06-03, 08:00
文章
由 runsun » 2010-07-26, 19:00
yunshui 寫:涅槃是出世間法,但仍然是一種究竟存在的法,並能成爲心的所緣。
涅槃能成爲心的所緣?
雖然個人還沒有證得涅槃,不能體驗真實狀況。只是從理論上推測,這樣的涅槃還沒有解脫。
心的所緣對象不管是什麼内容,只能在有爲法的世界分析。涅槃是無爲法,超越了緣起。
法友的見解是個人的經驗還是經典的說法,可以進一步說明白些不。
我認為涅槃可以成為所緣,但不能說成為心的所緣,因為只要是涅槃,心識心所一定滅盡的,不可能還有"心"。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10-07-26, 20:19
runsun 寫:我前文已經說得非常清楚明確,認識清楚阿羅漢死後是五蘊滅盡不起是正見的內容之一,而不是唯一。其他還有無常,無我,苦,緣起等正見。
因為五蘊滅盡不起是對涅槃的認識,如果不承認這點,幾乎等於不清楚涅槃,不清楚滅諦,更對緣起法缺乏深入理解。
緣起法已經說得非常清楚,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
而且五蘊很顯然是苦的,而解脫是滅苦,五蘊涅槃怎麼可能有代表苦的五蘊呢?這根本就不是個無記的
如果有人自認為學習原始佛法,但是對於涅槃是五蘊滅盡不起這種觀點報持一種模棱兩可,包括認為是無記,我本人相當吃驚。
經典有說不討論阿羅漢死後如何,那麼請問無余涅槃是永樂是不是無記,請問優陀夷尊者問舍利佛,爲什麽涅槃沒有受,但是涅槃卻是楽,這是在問無記的問題嗎?爲什麽舍利弗還回答呢?
法友的意思無非是說:
阿羅漢證道的時候滅的是"五取蘊",死的時候,滅的是"五蘊". 是嗎?
-
runsun
- 文章: 155
- 註冊時間: 2010-06-03, 08:00
文章
由 runsun » 2010-07-26, 20:51
freshman 寫:
法友的意思無非是說:
阿羅漢證道的時候滅的是"五取蘊",死的時候,滅的是"五蘊". 是嗎?
以上有歧義。
阿羅漢滅的是貪嗔癡的煩惱,是貪愛執取。因為滅了貪愛執取,所以生起的是五蘊,而不再是五取蘊。當色身滅后,由於導致五蘊生起的緣已經徹底滅盡,所以五蘊滅盡不起,無余涅槃。
從凡夫聖者的角度,我認為區分五取蘊和五蘊是有意義的。五取蘊的取字,強調了貪愛執取,是修行很重要的。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10-07-26, 21:13
不用說的這樣復雜.我就問你:
阿羅漢證道後,還有"五取蘊"嗎?有還是沒有?
-
sunrise
- 文章: 130
- 註冊時間: 2005-02-22, 08:00
文章
由 sunrise » 2010-07-26, 21:13
有些討論程式,可以設定發表後多少時間內可編輯,不知這裡的討論程式有沒有這種功能?
-
runsun
- 文章: 155
- 註冊時間: 2010-06-03, 08:00
文章
由 runsun » 2010-07-26, 21:14
Dogbert 寫:換個角度想,四念處的禪修業處,什麼都有,就是不會有什麼山河大地這些東西。屬於四大的部分,除了色身,還有有其他嗎?
看經文要看清楚文章的上下文,有些名詞的定義範圍是隨著主題在改變的,抓著一個解釋要套用到所有經文,一定會出錯。
在大念處經裏面,有提到外觀的問題,不知您如何理解。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亦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而住。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註釋書大都解釋外觀是指觀察他人的身心名色,在大毗婆沙論,瑜伽師地論裏面,也將“外身”解釋為非有情色,即已經包括了山河大地。
緬甸帕奧尊者還認為如果不進行外觀,是不可能解脫的。
我們顯然不可能把他人的名色,把山河大地當成是我,我所,那麼爲什麽還要外觀呢?
我個人認為,要破斥常見,破除貪愛,是可以觀察外色的。只要也要明白除了色身之外,一切外色,包括山河大地,都是無常,苦,無我的。
桌子上有個大紅蘋果,當我執著它為恒常的,是真實的,我就會生起貪愛,以為可以吃到它,而且可以享受它的美味,而不知道實際它也是無常的,是生起寂滅的。
-
runsun
- 文章: 155
- 註冊時間: 2010-06-03, 08:00
文章
由 runsun » 2010-07-26, 21:19
runsun 寫:
桌子上有個大紅蘋果,當我執著它為恒常的,是真實的,我就會生起貪愛,以為可以吃到它,而且可以享受它的美味,而不知道實際它也是無常的,是生起寂滅的。
是生起即滅的,又打錯了,不好意思。
不知道是否有針對特定的會員開放編輯功能,我因為用拼音輸入法,打字速度又快,所以經常會打錯字。有些bbs是有這個功能的。
-
runsun
- 文章: 155
- 註冊時間: 2010-06-03, 08:00
文章
由 runsun » 2010-07-26, 21:24
runsun 寫:
我個人認為,要破斥常見,破除貪愛,是可以觀察外色的。只要也要明白除了色身之外,一切外色,包括山河大地,都是無常,苦,無我的。
”只要也要明白除了色身之外“,應該是”至少也要明白除了色身之外“,唉,太糟糕了。。。
開放這個編輯功能吧,像我這種,經常要檢查自己帖子好幾遍才能排除一些錯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