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原始佛教與大乘信仰的差異[/b]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3-06-21, 15:05

serendipity 寫:大乘的八識論不是無的放矢
將阿含與大乘經典對照,第七識和第八識也不過是俗稱的
意行

《成唯識論 卷第一》思量第七識。恒審思量故
《成唯識論 卷第三》第八識雖諸有情皆悉成就。而隨義別立種種名。謂或名....
《成唯識論 卷第一》第七識緣第八識 起自心相執為實我

《雜阿含經 卷第二十一(568)》
想思是意行。依於。屬於心。依心轉。是故想思是意行。

可以請教一下嗎?
原始佛教講「五蘊」─色、受、想、行、識蘊。
可是,
serendipity法友認為「想、思是意行」是屬於「第七識」,那「大乘」是講「色、受、識」三蘊囉?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3-06-21, 21:14

接著證明大乘的【自性‧佛性】思想,也是阿含所有

自性‧佛性】是較通俗的說法。實際上是指【如來藏】
一般學大乘的人 所稱的 眾生身上的「常我‧真我」就是指祂
而經典對於【如來藏】的真正說法則是: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如來藏智。是如來智。
《大方廣如來藏經》一一有情有如來界具如來藏是彼有情不覺不知。

所以「如來藏」的真正意思是指 如來「空」智
大乘認為一切眾生皆隱藏與佛一樣的空智,只因為著於五陰煩惱而佛智不開。


這樣的【自性】說,阿含也有

《雜阿含經 卷第九(232)》
云何名為世間空。佛告三彌離提。眼空常恆不變易法空我所空。
所以者何
此性自爾
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
彼亦空常恆不變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
此性自爾
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此自爾」意思就是說,五陰外的那個「自性」,其性本來就是「空」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3-06-21, 21:38

aller 寫:
serendipity 寫:大乘的八識論不是無的放矢
將阿含與大乘經典對照,第七識和第八識也不過是俗稱的
意行

《成唯識論 卷第一》思量第七識。恒審思量故
《成唯識論 卷第三》第八識雖諸有情皆悉成就。而隨義別立種種名。謂或名....
《成唯識論 卷第一》第七識緣第八識 起自心相執為實我

《雜阿含經 卷第二十一(568)》
想思是意行。依於。屬於心。依心轉。是故想思是意行。
原始佛教講「五蘊」─色、受、想、行、識蘊。
可是,
serendipity法友認為「想、思是意行」是屬於「第七識」,那「大乘」是講「色、受、識」三蘊囉?
第七識只是對【想思‧意行】的另一種稱呼。

只是稱呼不同。和五蘊無關。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3-06-21, 21:52

serendipity 寫:這樣的【自性】說,阿含也有

《雜阿含經 卷第九(232)》
云何名為世間空。佛告三彌離提。眼空常恆不變易法空我所空。
所以者何
此性自爾
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
彼亦空常恆不變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
此性自爾
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此自爾」意思就是說,五陰外的那個「自性」,其性本來就是「空」
我講錯了。更正如下:

「自自爾」意思是說:
眼耳鼻舌身意五陰本來俱有的那個本性,其性本來就是「空」

這種【空性】思想在大乘很普遍。
在阿含則只是蜻蜓點水帶過。但絕非完全不提(上文已證明)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切法自性本空無 生無滅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3-06-21, 22:39

我讀阿含,也讀大乘。我的心得是:
阿含的重點在述說,五陰六入十二處的無常虛妄顛倒
大乘的重點在述說,斷五陰後【空】的境界

所以只學阿含,就是佛法只學半套
只學大乘,則很容易陷於空談,一事無成。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7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13-06-21, 22:41

serendipity 寫:
serendipity 寫:這樣的【自性】說,阿含也有

《雜阿含經 卷第九(232)》
云何名為世間空。佛告三彌離提。眼空常恆不變易法空我所空。
所以者何
此性自爾
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
彼亦空常恆不變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
此性自爾
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此自爾」意思就是說,五陰外的那個「自性」,其性本來就是「空」
我講錯了。更正如下:

「自自爾」意思是說:
眼耳鼻舌身意五陰本來俱有的那個本性,其性本來就是「空」

這種【空性】思想在大乘很普遍。
在阿含則只是蜻蜓點水帶過。但絕非完全不提(上文已證明)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切法自性本空無 生無滅
如眾生的常我、真我,本性即是空,那也沒什麼好修行的了。因為,眾生就是那個樣子,成佛還是一場空,更沒修行的必要。大乘的一切空,空得很徹底,連修行都省了。

這次的討論串也還可以,證明大乘真的污染了部派佛法。現在的原始佛法都是部派佛教留傳下來,本來就稱不上“原始“二字。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3-06-21, 23:18

serendipity 寫:我讀阿含,也讀大乘。我的心得是:
阿含的重點在述說,五陰六入十二處的無常虛妄顛倒
大乘的重點在述說,斷五陰後【空】的境界

所以只學阿含,就是佛法只學半套
只學大乘,則很容易陷於空談,一事無成。
所以,大樓蓋了十一層了,你什麼時候要告訴大家,阿含經什麼時候說眾生有「常住不變的我」,陪著眾生直到涅槃呢?

岔開話題轉移焦點來迴避問題這招在這是沒用的,真有根據就拿出來,不然就還被你批評的人一個清白,在這說話是要負責任的。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3-06-22, 00:02

內容刪除

理由:發言品質過低。

說明:引用的經文若與立論顯然無關或望文生義者,視同鬧版。再有類似情況,帳號停權。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3-06-22, 01:09

內容刪除

理由:人身攻擊。

說明:討論請勿涉及對方的性別、身分、職業、家庭。

頭像
lkc368
文章: 5
註冊時間: 2013-05-28, 08:00

文章 lkc368 » 2013-06-22, 08:04

serendipity 寫: 這樣的【自性】說,阿含也有

《雜阿含經 卷第九(232)》
云何名為世間空。佛告三彌離提。眼空常恆不變易法空我所空。
所以者何
此性自爾
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
彼亦空常恆不變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
此性自爾
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此自爾」意思就是說,五陰外的那個「自性」,其性本來就是「空」
这是曲解这篇杂阿含经文。我所空不等于自性是空,也不等于大乘的空性定义。‘空’、‘自性’、‘空性’是不同的概念。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