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淨觀的歷史事件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05-24, 11:45

這些比丘首先自己認爲自己還沒有解脫。說什麽“我未得度。汝當度我。我未得脫。汝當脫我。我未得穌息。汝當令我得穌息。我未得涅槃。汝當令我得涅槃 ”


我們知道,就是一個初果都已經可以“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諸疑惑。不由他度。於正法中得無所畏。”的,那麽這些比丘會是阿羅漢麽?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05-25, 17:26

好啊, 这个问题的讨论有助于戒禁取的消除啊.

頭像
Honesty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Honesty » 2006-05-26, 12:33

Dogbert 寫:當A認為殺害證得初果以上的比丘會有功德,B卻同意A的看法而自願讓A殺害,那麼B一定是觀念有問題。
這個推論的前提是,B要確實知道A認為殺害證得初果以上的比丘會有功德,請仔細閱讀經文,經文中無法證明這種推論,A在廣泛倡導宣說時,並沒有這樣說,因此無法確認B的確知道A認為殺害證得初果以上的比丘會有功德,可能B會認為A是單純的主動想幫忙他們捨棄這個身體。

以現代的例子來推論:基本上當癌症末期病患在自己請求醫生安樂死,或在醫生的提議下執行安樂死,都沒有理由要去知道這個醫生究竟對自己的行為是怎麼想,病患通常是急於解脫這個病苦的想法而已。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頭像
Honesty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Honesty » 2006-05-26, 12:45

shanguan 寫:這些比丘首先自己認爲自己還沒有解脫。說什麽“我未得度。汝當度我。我未得脫。汝當脫我。我未得穌息。汝當令我得穌息。我未得涅槃。汝當令我得涅槃 ”


我們知道,就是一個初果都已經可以“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諸疑惑。不由他度。於正法中得無所畏。”的,那麽這些比丘會是阿羅漢麽?
求取解脫欲界或解脫三界的束縛,連身體都可不貪,連被殺死亡都不恐懼,不就正是於正法中得無所畏嗎?不由他度的意思是不被外道的邪見左右了對佛法僧戒的信仰,這些比丘依佛陀的教導修行,最後很明顯的獲得無所畏的成果,這的確是不由他度了呀,經文中看不出來這些比丘有捨棄了佛法僧,不是說借外道之手而死,就是由他度,這樣就是明顯的曲解經文,對聖者而言怎麼死其實不重要,那就只是一個結束而已。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6-05-26, 12:59

這個問題其實很單純,舉個例子:A問B是否能殺害C,B可以"同意"嗎?
我想即使撇開佛法的角度,任何一個正常的人都不會"同意"這種事。A今天就等你一句話來決定要不要殺人,難道你要同意嗎?

現在把C換成B,難道兩者會有不同嗎?B與C都是生命,不管這個生命是自己還是他人,不管你在乎或不在乎這個生命,我們都不能"同意"A的這種行為。

更何況經中被殺的比丘很明顯觀念有問題,認為讓他人殺害自己可以得度。斷了三毒才能得度,而不是斷了命根。
最後由 Dogbert 於 2006-05-26, 13:28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頭像
Honesty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Honesty » 2006-05-26, 13:21

Dogbert 寫: 更何況經中被殺的比丘很明顯觀念有問題,認為讓他人殺害自己可以得度。斷了三毒才能得度,而不是斷了命根。
我們應該是站在行為與確實的意涵上面來看待事情,而不是站在言語的字面意思來看待事情,許多誤會就是這樣產生,這問題末學認為只是言語使用上的誤解而已,當外道說:「未度者我能令度。未脫者令脫。未穌息者令得穌息。未涅槃令得涅槃 」
很明顯它的意思就是指他要幫殺,可能只是他自己覺得這樣說,才顯示他的行為是對的是好的,總不成要他說:「我來殺人了,要被殺的出來受死。」這樣聽起來很像壞人做壞事,這可以理解。

所以想要捨棄身體與命根的比丘聽到外道這樣說,當然知道這個外道的意思,就算不知道也可以猜到,甚至他們或許知道前一個比丘就是借他之手而死,因此這些比丘只是順著這位外道的話回說:「我未得度。汝當度我。我未得脫。汝當脫我。我未得穌息。汝當令我得穌息。我未得涅槃。汝當令我得涅槃 」
當解脫三毒後,只要身體還在依然還要受身苦,解脫這個身苦,也是解脫,不能夠說這樣回答是有大問題的,當然這樣的回答明顯不太妥當,容易讓後世學人誤會,但是一個不願意慈悲住世,執意要結束身苦的聖者,可能也不會顧慮那樣多了?況且這只是經文後來的簡單紀錄,當時的情況並不一定是這樣的對話,六十個被殺比丘難道都說同樣的話嗎?不能以言語表面的意思來看待事情。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頭像
Honesty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Honesty » 2006-05-26, 13:28

Dogbert 寫:這個問題其實很單純,舉個例子:A問B是否能殺害C,B可以"同意"嗎?
我想即使撇開佛法的角度,任何一個正常的人都不會"同意"這種事。A今天就等你一句話來決定要不要殺人,難道你要同意嗎?

現在把C換成B,難道兩者會有不同嗎?B與C都是生命,不管這個生命是自己還是他人,不管你在乎或不在乎這個生命,我們都不能"同意"A的這種行為。
末學也是覺得很單純,所以才舉現代的例子,一個因心苦而對活著失去希望,又被病苦折磨的癌末的患者同意了,那個醫生也去做了。(一個因修遠離而對活著失去貪愛,又被身苦折磨的比丘同意了,那個外道也去做了),這就是事實,是很單純,法友這樣的講法反而複雜了。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6-05-26, 13:33

所以當有一個人要殺人了,問你同意否?你會同意嗎?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6-05-26, 14:23

六十個比丘不能比成癌末病患,癌末病患也許真的無法可想。
那六十個比丘絕對有機會慢慢學會止息,卻因為不淨觀引起嚴重的厭世情緒,忽略了厭世死亡並不是止息,他們只想快一點結束,這是修習不淨觀會發生的一種情形。
事實上如果佛陀早些教導安般法,這些人可以不用死,可是還沒發生過的事情誰也不會想到預防,所以這種情形確實是因有缺陷的修習法造成的失誤,而其後佛陀也教導了安般。
雖然安般這個方法引發了禪宗現象,現在看起來,佛陀在當初九十六種外道禪定很普遍的環境下,應該早就考慮到這種問題,在不淨觀發生問題後佛陀馬上教授安般法,顯見安般是早就擬定的備案教學,佛陀似乎對於止息法被外道法雜揉的問題很注意。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6-05-26, 14:56

Upavana 寫:...所以這種情形確實是因有缺陷的修習法造成的失誤,而其後佛陀也教導了安般....
因為少數人修行有問題而歸咎於方法有錯誤,這樣也是有問題的,這就像是開一台正常的子車出車禍而怪罪於車子有問題是一樣。

從念處經看不淨觀,並沒有要人對身體產生"厭惡",這裡是指負面情緒的厭惡,這屬於瞋的範圍。修不淨觀會產生這種負面情緒反應,這很明顯是禪修的人有問題。不貪愛色身而遠離貪愛色身的行為,與厭惡色身而想自殺的行為,兩這意義是有很大不同的。

在論書的解釋,不淨觀還是修禪定的方法,初禪的禪支有喜有樂,這也可以看出來不淨觀並非一般人想像的那種功能。論書的說法並非人人都能認同,不過還是提出來參考一下,對於不淨觀還是不要馬上下定論。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