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導在家人修習四不壞淨嗎?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5-03-16, 21:37

seasky 寫:雜阿含 852 經,世尊已明確開示法鏡經:四不壞淨之修證法。善生優婆塞、善生優婆夷,五下分結盡,得阿那含。生於天上而般涅槃,不復還生此世。
雜阿含八五二經何處提到四不壞淨之修證法?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5-03-16, 21:42

seasky 寫:
法友之說雖不無道理,但雜阿含 852 經,世尊已明確開示法鏡經:四不壞淨之修證法。善生優婆塞、善生優婆夷,五下分結盡,得阿那含。生於天上而般涅槃,不復還生此世。

朝向四不壞淨之修證目標,以智慧觀察思惟、精進不放逸,也必能達成四不壞淨證初果。
852經沒有說修法吧?不然你說說怎麽修?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03-16, 21:42

Mahanama 寫:雜阿含八五二、八五三兩經雖提到了四不壞淨的內容,但並沒有佛陀教人修四不壞淨的記載。
佛法流布世間以後,佛、法、僧、戒都是正法律的代表,基本上可視為同一意義,學法者只要能正確的契入便能得法入法,若說沒有佛陀教人修四不壞淨,似不如理。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5-03-16, 21:47

seasky 寫:佛法流布世間以後,佛、法、僧、戒都是正法律的代表,基本上可視為同一意義,學法者只要能正確的契入便能得法入法,若說沒有佛陀教人修四不壞淨,似不如理。
佛陀勉勵弟子去成就四不壞淨,但沒有教他們修四不壞淨。
四不壞淨是初果的四個要素,而不是證初果的方法。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03-16, 21:49

Mahanama 寫:雜阿含八五二經何處提到四不壞淨之修證法?
shanguan 寫:852經沒有說修法吧?不然你說說怎麽修?
別忘了三十七道品中,五根、五力所講的信根、信力也就是四不壞淨信的修法之一。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5-03-16, 21:53

seasky 寫:別忘了三十七道品中,五根、五力所講的信根、信力也就是四不壞淨信的修法之一。
信根、信力講的當然是四不壞淨,但修法呢?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03-16, 22:10

Mahanama 寫:佛陀勉勵弟子去成就四不壞淨,但沒有教他們修四不壞淨。
四不壞淨是初果的四個要素,而不是證初果的方法。
佛陀有沒教弟子們持清淨戒?四不壞淨中的戒不壞淨信,至少是證初果的方法之一喔。即使對法的瞭解再如何的清析正確,在修戒上不能完全守住五戒不犯,於戒不壞淨信是無法成就的,四不壞淨缺一項則不可能證初果。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03-16, 22:15

Mahanama 寫:信根、信力講的當然是四不壞淨,但修法呢?
請仔細思惟曾銀湖大德的這一段話,即是修法 ...
透過正確的信仰佛法僧戒,可以依循著更具體的典範、目標和方法去深入理性的思惟,而使法義更加清晰明確,不會再懷疑猶豫,也不再為身見、戒禁取所束縛。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03-17, 01:15

shanguan 寫:...。初果的入手處是“四預流支”,這個大家都知道了。
四不壞淨(四證淨)是南傳相應部兩類四預流支之一,印順法師提到:

  經中有兩類四預流支,有屬於如實道的,正見為先的預流支,如『相應部』(五五)「預流相應」(南傳一六下‧三一四)說:

   「諸比丘!有四預流支,何等為四?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

  預流支是證入預流果的支分。先要親近善士:佛及聖弟子是善士;佛弟子而有正見、正行的,也是善士。從善士──佛及弟子聽聞正法,不外乎四諦(一切法門可統攝於四諦中)。

  經中說到另一預流支,就是四證淨catva^ro-vetya-prasa^da,如『相應部』(五五)「預流相應」(南傳一六下‧二五三──二五四)說:

  「諸比丘!汝等當勸彼等(親族、朋友)修習安住四預流支。何等為四?謂於佛證淨勸導修習安住……,於法(證淨)……,於僧(證淨)……,聖者所樂……能發三摩地之戒勸導修習安住」。

  證淨avetya-prasa^da,在『雜阿含經』中,譯為不壞淨abhedya-prasa^da [P43] ,這是脅(Pa^rs/va)尊者所傳。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5-03-17, 08:02

這兩類支分一個是從因上來講一個是從果上來講的,也就是說,一個是修成初果的四個條件,一個是初果所具有的四項素質。

兩者不是一回事。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