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話不能完全和大乘的相比。
因爲大乘和原始佛教的經典不同,如果是對同一部經典的研究,當然可以考慮到歷來的研究者觀點。也就是說,歷來學習原始佛法的比丘、學者在語言資訊方面應該比摩訶男要深得多,因爲目前南傳比丘中就又可以全部背誦大藏經者,所以既然摩訶男也只好靠引用有限的一兩部經典來進行聯想,那麽了解那麽多經典的比丘們也不會沒有看過這些經,但爲什麽沒有人提出異議?這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爲翻譯的問題,摩訶男引用的經典和原典有很大差別,也就說,原典並沒有讓別人產生歧義的地方。另一個是就是按照現有的經典,也不能推導出摩訶男的結論來,也就是說,摩訶男的觀點沒有説服力,對經典上的説法的理解不是唯一的,既然不是唯一的,就不能說某一方就是對的,我們只要就事論事就可以了,而不能以此推斷不符合自己意見的就是迷信等等。
三結的『疑』究竟是疑些什麼?(3)
這點末學是不能完全同意的。peacecila 寫:經典的意思,應該是指「正道」顯現的時候「三結」一時俱斷,如截多羅樹根,如以經文的意思來說,在那裏擺弄三結的順序並沒有什麼多大的意義,但是,雜阿含經文講到三結時,都是以「身見」居首,甚至只解釋「身見」的釋義,對於其它二結並未解釋,這個本身就是一種提示,述說修行的入手處。只有瞭解斷結的關鍵之處,才會瞭解斷結是怎樣的狀況,「三結」是怎麼斷的。
說白了,從“觀五蘊”的角度說,三結中的“身見”和“戒取”,在觀到“無常”的時候就可以斷。而“疑結”是在觀到“滅盡”的時候斷。這中間的過程可以很短,也可能很長。
從“四預流支”的角度說,三結中的“身見”和“戒取”,在“內正思維”的時候也可能斷。而“疑結”是一定要在“行法次法向”的時候斷。這中間的過程可以很短,也可能很長。
是的(如果我沒有搞錯,你是想說“南傳長部第一經”)。末學對此有同感。但是“南傳長部第一經”只是關鍵之一。peacecila 寫:你不覺得「雜阿含第一經」的修法與「身見結」很搭嗎?
是的。但是三結中的“疑結”只是“對「身見」的懷疑與困擾”嗎?我看未必。原因末學在前面已經說的很多了,如果有興趣可以翻出來看看,才好接下來討論。這裏再補充倆點:peacecila 寫:「三結」惟一的關連性,都在「正見」或說「正觀」。所以,雜阿含經只解釋「身見結」就夠了。因為,正見的顯現,整個八正道也跟著顯現,因為正見的顯現所以「戒禁取見」的困擾不再,因為正見的顯現,對「身見」的懷疑與困擾也不再。
1)“身見”結是關鍵,但不是包括了“戒取”和“疑結”。“身見”破了,“戒取”和“疑結”也不會自動就破。要不,初果只要說一結,而不要說三結了。
當然,有很多人同時破的記載。這也就是爲什麽很多人認爲“身見”破了,“戒取”和“疑結”也就自動破了的原因。
2)“南傳長部第一經”(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並不是講:如何是三結、如何是初果?而是講外道(佛教之外的)的六十二見如何與佛所見不同。這一點一定要清楚!否則很難討論下去。
可以說,外道都沒有破“身見”,所以,佛在這裏重點說的是“身見”的問題。也就是說,所有的外道說來說去,你們還都是在“身見”中轉圈子,我(佛)還怎麽和你說別的呢?說滅盡(涅盤),你就想到“什麽都沒有了”。叫我如何和你去說?
但是我們千千萬萬不要以爲:理解了“南傳長部第一經”(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或者說有了很多的心得體會,甚至破了“身見”。這就是初果或接近初果了。
還早呢!破了“身見”,這才可以和你說滅盡(涅盤)的事,你才能真正的理解一部分。
當然!完全同意!!shanguan 寫:也就是說,歷來學習原始佛法的比丘、學者在語言資訊方面應該比摩訶男要深得多,因爲目前南傳比丘中就又可以全部背誦大藏經者,所以既然摩訶男也只好靠引用有限的一兩部經典來進行聯想,那麽了解那麽多經典的比丘們也不會沒有看過這些經,但爲什麽沒有人提出異議?
這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爲翻譯的問題,摩訶男引用的經典和原典有很大差別,也就說,原典並沒有讓別人產生歧義的地方。另一個是就是按照現有的經典,也不能推導出摩訶男的結論來,也就是說,摩訶男的觀點沒有説服力,對經典上的説法的理解不是唯一的,既然不是唯一的,就不能說某一方就是對的,我們只要就事論事就可以了,而不能以此推斷不符合自己意見的就是迷信等等。
所以,不能用"凡夫"為理由來質疑對方...
因為在某個level上來講
大家都是"凡夫".以這為訴求.那討論將無法持續.
法友你寫的這兩段話前後相違。第一段先說不好只和身見掛上鉤,第二段又說和身見掛鉤當然也沒問題。既然說「雜阿含第一經」的修法,破三結、五結、十結都沒問題,那麼到底還有什麼問題?freshman 寫:可我是在看了「雜阿含第一經」後,才猜你是想說「南傳長部第一經」。因爲「雜阿含第一經」實在不好只和“身見”挂上鈎。
「雜阿含第一經」是講的正觀“五蘊”,這說的是如何實際修行了,並且正觀“五蘊”是從凡夫到四果的一慣方法,從這裏,你可以破三結、五結、十結都沒問題,你要說它是和“身見”挂鈎當然也沒問題。
經文可從沒說過,三結可以分段破結,早期還沒有「三結」的說法時,關於「正見」講到緣起法、四聖諦、五蘊非我的課題時,那些聞法得悟的人,甚至只用「見法.得法。斷諸疑惑。不由他知。不由他度。於正法中。心得無畏。」。正法要自己領悟,說法的人只能指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