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就是找死?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lkjh
文章: 649
註冊時間: 2005-06-24, 08:00

文章 lkjh » 2006-12-19, 21:32

lioust88 寫:世間有樂,世間亦有苦,學佛法是要開啟離苦的智慧,...,才能體會正念的定力,勝於世間之樂。
法友不認為樂只是苦苦或壞苦的逐漸消失嗎

壞苦:是指我們通常快樂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來看,我們所謂的快樂受並非真正的快樂,其實質也是痛苦的。如我們飢餓時想吃,吃飽了就覺得快樂,但如果繼續吃下去,還會覺得快樂嗎?身體髒了,洗澡覺得快樂,但長時間在水裡泡著覺得快樂嗎?無聊時看電視覺得快樂,但沒日沒夜的看下去覺得快樂嗎?由此可見我們的所謂快樂,是因為我們有了某種慾望之後,通過外境的刺激得到滿足心理上出現暫時的平衡,於是覺得快樂,然而吃飯的實質並非快樂,倘若吃飯的實質是快樂的話,無論吃多少都應該覺得快樂,然而事實不然,當我們帶著強烈的慾望吃饅頭時,吃一個、兩個、三個感到快樂,吃到四個、五個、六個時,你會發現此時已由原來的快樂轉變為痛苦了。吃飯是這樣,世間上一切通過慾望得到的快樂莫不如此,因為這種樂受能變壞,因此稱為壞苦。又人類的樂受,與苦受、憂受、喜受一樣,都是一種情緒,我們喜歡樂受,也喜歡喜受,但樂受過後必然是苦受,喜受隨之是憂受,苦樂憂喜都屬於動盪不安的心態,在四禪八定的修行中,初禪、二禪、三禪因為喜樂受還在的關係,未能避免水火風的災難,唯有到了四禪捨念清淨,無喜無樂,才能平安無事。 ---摘自解脫痛苦的原理

阿姜念在身念處禪觀修法一書中也清楚的說世間唯苦無樂(但輕安是有的)

個人認為關於苦樂的名詞與其涵義常有深淺不一的情況與說法,但說法不重要,只要知道樂其實是苦的消失(或恢復輕安)就好了.

頭像
lioust88
文章: 89
註冊時間: 2006-03-31, 08:00

文章 lioust88 » 2006-12-20, 10:25

快樂轉變為痛苦的論點就是佛陀所說的無常,這就是樂的無常,所以應當修佛法才能離苦;如果說,苦是苦,樂也是苦,那就為常了;佛陀講八正道有世間八正道與出世間八正道兩種,學習佛法要能將佛法落實於生活,才能真正受益,要將佛法落實於生活就不能離開智慧,如果與人共處時,喝糖水,當著眾人,說這杯糖水是苦的,這肯定就不是佛法了,非正見。

引禪宗的故事再作分析︰
《青原惟信禪師語錄》中有一段話,不斷地為美學家所引用:「老僧三十年前來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然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是常人之見。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修空可得空定,但沉迷其中會落於執空,遠離智慧。
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
智慧開啟後,正念正知,這才是真正的原始佛教。

頭像
lkjh
文章: 649
註冊時間: 2005-06-24, 08:00

文章 lkjh » 2006-12-20, 12:28

(四六七)佛告羅[目*侯]羅。有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觀於樂受而作苦想。觀於苦受作劍刺想。...

《身念處禪觀修法》
1-4-1四聖諦的特質
(1)苦諦:以不安定,無法保持相同的狀態為其特質。身心二者都是不安的,身的不安是由於苦苦,心的不安是從未找到一個快樂的所緣→會覺得快樂,事實上只是暫時息苦而已,滅苦的聖者不會再一直迫切地追求不同的事物來滿足自己的快樂,因為他們的心已經平靜而且滿足。

你認為或不認為樂只是暫時息苦我都只能尊重你的看法,意見既不同,多論也無益.

頭像
Honesty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Re: 學佛就是找死?

文章 Honesty » 2006-12-26, 22:04

a38515 寫: 二:學佛就是找死?
如果真的有輪回,熄滅了五受陰比五受陰的存在更殊勝嗎?這個問題一直存在,但很多人都沒有重視(討論區有個“迷失的我”就是說這個問題)。雖然生命的存在必然伴隨苦,但生活質量畢竟是往好的方面發展,和以前古印度人民困苦不堪的現狀已經有了很大的差別,.......死亡——“我慢”最大的恐懼——也不那麽可怕了。
神秘的宇宙以難以想像的時光和近乎零的幾率創造了生命,而佛法卻要千辛萬苦的將五陰熄滅。其中的殊勝,誰來判斷?
由誰來判斷的問題,當然是自己體驗判斷,九個果實依次序哪個好吃那個劇苦中微甜?哪個甜中最甜?這當然是自己親口吃親口判斷,不然只聽別人說,而自己都只吃過最苦微甜的那第一個,當然無法相信,無法判斷。如果有人吃過第一與第二個後,就會開始相信,之前全吃過的人所說的這個次序應該沒錯,相信第三個應該會比第二個更甜更不苦,尤其九個果實都有明顯的種植品種道理與種植次第可以去明確觀察,不用吃到最後其實就已經完全清楚苦甜之道。

因此這個問題其實不算問題,當體會到漸次止息,就能完全明白為什麼最高程度的止息---涅盤會無比殊勝,法友會有這樣的疑惑,其實原因就是在於----法義都是用讀的,看的,唸的,而不是真的有修進去,四聖諦苦集滅道就是在展現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是大多數人連苦是什麼都還很模糊,五陰無常苦,這只是一句話,看懂聽懂這句話,與體驗到這句話是天差地遠的。

說到死亡的苦,其實大多數的法友知道的都還很平淺,末學說稍微深入一點好了,死亡的真正威力在於失落與空無,要等到去面對死亡時,你的心發覺自己所憑依的擁有與依靠大都或全部失落了,這時候才能真正明白死亡的可怕之處,所以不要把話說的太滿。凡夫少有人能夠清楚知道自己一生所建立所憑依的諸多現象與業行,在你的心正對死亡之時,還有多少能夠被拿來依靠。

知苦真的很不容易,很多人都把正法義看的太複雜,也看的太淺了。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頭像
fs92004
文章: 277
註冊時間: 2006-08-18, 08:00

文章 fs92004 » 2006-12-26, 23:17

知苦還不算難.勇於拔出這苦刺的才難.
習慣安於現狀會是最大的敵人

頭像
butterfly
文章: 91
註冊時間: 2005-04-26, 08:00

Re: 學佛就是找死?

文章 butterfly » 2006-12-27, 14:22

a38515 寫:學了很久的佛法,心中尚有不少疑惑(也許就是未能三不壞淨吧),但想想承認也未必是壞事.總結起來有兩點:.....
現代科技說明人只有一世,但它卻無法証實人沒有前世,用否定的說法是一種保守的推論,萬一有輪迴,誰能負責?萬一世界真如佛法所說,我們卻不去利用這個法門,不是很可惜?而且很多科學無法証實的說法,但確實有千千萬萬人經歷過,我們可以認為那些都是迷信無知嗎?如果這樣就否定它,也是非常不科學的。
人不認為有下一世,是否他就能如自己所想的不必輪迴而入滅?阿羅漢花了這麼多的心血努力才能達到不受後有,不是一個普通人單靠沒有輪迴之想就可以出離的。
多少鬼道眾生一直留著前世為人的印象,身體死了許多年了還一直記得死時的痛苦跟經過,它們的思想留著臨終那一念,就這樣在鬼道中生存受苦著,直到有人叫醒它。不覺得有來生的,迷迷糊糊,痴痴呆呆,覺得有來世的努力找投胎的管道。你相信嗎?那些在嬰兒時就死掉的,只有一念,哭著一直在找著媽媽,它們完全不懂何謂生死,是否就成了阿羅漢?你認為可能嗎?它會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嗎?

至於學佛就是找死?這句話很吊詭,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人生出來就是在找死吧,不管你要不要學佛。人們總以為靠人類的力量,這世界就可以變成樂土,一個地球在還未成就一堆像細菌一般的人類,創造出一段閃光般的歷史前,就註定它要滅亡了。

頭像
butterfly
文章: 91
註冊時間: 2005-04-26, 08:00

文章 butterfly » 2006-12-27, 14:51

生命存在著美好,這只是每一個單一個體的感受,有的人一生從來沒有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如果那些感到生活美好的人,發覺自己的美好是來自其他眾生的不美好,我想沒有一個人能安於美好。人類存在於生物鏈的頂端,所有的美好都來自於掠奪,每一個進步都在損耗地球的資源,一切有意義的事,到頭都是一場空,生命真的如想像的美好嗎?

感受上的美好不過是來自於感官,感官的感受不過是來自基因設定,不同的基因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我們真的可以確定它是珍貴的,值得永傳後世嗎?

頭像
Honesty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Honesty » 2006-12-29, 11:24

fs92004 寫:知苦還不算難.勇於拔出這苦刺的才難.
習慣安於現狀會是最大的敵人
知苦最難,因為不知苦,才會不勇於去拔出苦刺。

不會有個正常人不愚不癡,明明知道苦,卻還安於現狀的,反過來說會安於現狀的其實根本還不知道何謂苦,只是自以為知道,只是從經典中讀到聽到正法,而不是真正的體認到正法,知道的苦都只是很淺的而已,與切身無關的,那不是真的知道與體認到苦。

例如:你會看到知道你的頭被火燒起來了,還安於現狀嗎?當然不會,只要正常人看到或知道自己的頭燒起來了,就會非常非常勇於滅火,通常是沒看到不知道或看不清楚,才會安於現狀,不是嗎?

真正知苦的人,接著就一定會看到苦的原因,接著也就一定會看到苦的滅除,也就一定會走上滅苦之道,這就是四聖諦。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頭像
Honesty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Honesty » 2006-12-29, 11:40

butterfly 寫:生命存在著美好,這只是每一個單一個體的感受,.....................,發覺自己的美好是來自其他眾生的不美好,我想沒有一個人能安於美好。..........................生命真的如想像的美好嗎?

感受上的美好不過是來自於感官,感官的感受不過是來自基因設定,不同的基因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我們真的可以確定它是珍貴的,值得永傳後世嗎?
不能這樣去看世界,這樣去看不是正法義的教導,當體驗到美好,就要實際去觀察此美好的因緣,你會發現美好跟其他眾生,其實沒什麼多大關係,欲的滿足與不滿足才是跟其他眾生有關係,美好自是有其因緣的,憂愁也是有因有緣的,但是也不要很急著就把緣起法拿來套用,因為緣起法甚深甚深,這樣去套還是看不清楚的,要修念處,要善知識教導,才會慢慢看清楚。

感受上的美好不只來自於感官,同樣的五欲樂受因為心業運作的不同,同樣的感官個體就會產生美好與不美好的極大差異,同樣的當面對苦受時也是如此,因此怎麼能說感受的美好全部來自於感官的左右,感受是感官所生起,但是美好的感受就不僅限於被感官左右了,要更深入的觀察歐。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6-12-29, 14:51

從終極的目標來看,學佛就是找死。
(生命是滔滔不絕的長流,凡人不因今生的死亡而停止,只要欲貪不永斷則死不是永恆的死,死而復生還有來生要延續,有生則有老病死苦。如何將生命長流給澈底截斷,讓生命與苦不再延續,學佛就是找永恆的死,即我生已盡,不受後有。)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