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施之疑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a855697
文章: 7
註冊時間: 2006-09-26, 08:00

佈施之疑

文章 a855697 » 2006-09-26, 00:42

上次我在基隆某佛寺,與一出家人清談之餘'對方問到我是否知道,無畏佈施的涵蓋事項。我回答能夠安撫對方,擔心害怕煩惱的心'例如探護沒有家人在身旁,(或家人都已過世)的病患,即可算是無畏佈施。

但那名出家人卻說我比喻錯誤,不是這個意思,請問真是我意思弄錯了麼?
知識即是力量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0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6-09-26, 10:30

佈施的意義就是用任何可用的資源來幫助他人。

譬如用身體解救受到水、火、猛獸等等命難的人。用言語開解他人,免除他人煩惱。用金錢、食物、衣物、藥品、居所等等財物幫助他人。這些都是佈施,至於要替這些不同的佈施方式取什麼名字,我個人認為不太重要。

部分律部及大乘經典都有把佈施分門別類,有的說三種,有的說五種,有的說十種,其實真的要去分別,又何止十種,幫助他人的方式實在太多了。

不過有些大乘經典對於無畏佈施的說法很怪異,它說經過長久的輪迴以來,許多身邊的人在過去生都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親人,怎麼可以去用刀杖傷害他們呢?

照這個邏輯來看,那是不是也不能隨便結婚,一結婚就亂倫了?

不傷害他人當然是對的,但把前世的親人也扯進來就有點多此一舉了,不傷害他人是佛弟子基本的原則,還有分親疏遠近嗎?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6-09-26, 17:07

Dogbert 寫:不過有些大乘經典對於無畏佈施的說法很怪異,它說經過長久的輪迴以來,許多身邊的人在過去生都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親人,怎麼可以去用刀杖傷害他們呢?

照這個邏輯來看,那是不是也不能隨便結婚,一結婚就亂倫了?
按照大乘邏輯,也不能管教子女,否則就有可能冒犯長輩了 :lol: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6-09-26, 18:05

無畏佈施的意思就是:
「不要怕!用力給他投下去~」

頭像
leeyc2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leeyc2 » 2006-09-27, 00:24

別譯雜阿44經(雜阿含1115經SN11:9.10)

毘摩質多羅。聞諸仙讚嘆諸天。毀呰阿脩羅。甚大瞋恚。諸仙聞已。往詣阿脩羅所語言。我等聞爾甚大瞋忿。即說偈言
  我等故自來   欲乞索所願
  施我等無畏   莫復生瞋忿
  我等若有過   願教責數我

雜阿含1115: 來乞於無畏   遺之以恐怖

或許也可參考英譯相應部give (us.them..)safety的意思

頭像
kantoku
文章: 62
註冊時間: 2005-07-27, 08:00

Re: 佈施之疑

文章 kantoku » 2006-09-27, 01:20

a855697 寫:上次我在基隆某佛寺,與一出家人清談之餘'對方問到我是否知道,無畏佈施的涵蓋事項。我回答能夠安撫對方,擔心害怕煩惱的心'例如探護沒有家人在身旁,(或家人都已過世)的病患,即可算是無畏佈施。

但那名出家人卻說我比喻錯誤,不是這個意思,請問真是我意思弄錯了麼?
讀南傳相應部帝釋相應即可辨明其義,對眾生慈心不瞋即是。
無畏施之巴利原文為 abhaya-dakkhi.na 或 abhaya-dAna。abhaya(無畏)及dakkhi.na(施物) 皆為名詞,此複合詞應屬六離合釋之持業釋,無畏本身即是佈施物,而非形容佈施者之心態。

相應部 帝釋相應 第一 帝釋品
[一O] 第十 海邊聖者(參婆羅)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遠昔持戒具優美性質之甚多聖者,集海岸之木葉葺小屋而住。
  諸比丘!其時天與阿修羅又行激戰。
  諸比丘!時其持戒善性之聖者等生思念:“諸天如法阿修羅不如法。我等從阿修起恐怖亦不知。我寧可到參婆羅阿修羅王,乞無畏之施。”
  諸比丘!時彼等持戒善性聖者等,猶如力士之伸屈腕、屈伸腕,没於海邊小屋,现於參婆羅阿修羅王之前。
  諸比丘!時彼等持戒善性聖者等,以偈語參婆羅阿修羅王:
  我等聖者至   參婆羅之處
  以乞無畏施   汝等若欲者
  怖畏或無畏   何者悉可與
  [參婆羅]
  以事天帝釋   污聖無無畏
  以求乞無畏   我只與怖畏
  [聖者等]
  我等乞無畏   而汝與怖畏
  我等以還汝   汝有無盡恐
  如播植種子   如收割果實
  為善有善果   行惡有惡果
  種子時播植   汝應受果報
  諸比丘!時彼等持戒善性聖者等,詛咒參婆羅阿修羅王,猶如力士之伸屈腕,没於參婆羅阿修羅王之前,現於海岸小屋。
  諸比丘!時參婆羅阿修羅王,為其持戒善性之聖者等所詛咒,其夜三度被襲而醒。”


雜阿含經卷四十
一一○三(一一一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一聚落,有諸仙人於聚落邊空閑處住止。
  「時,有諸天、阿修羅去聚落不遠,對陣戰鬪。
  「爾時,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除去五飾,脫去天冠,却傘蓋,除劍刀,屛寶拂,脫革屣,至彼仙人住處,入於門內,周向看視,不顧眄諸仙人,亦不問訊。看已,還出。
  「時,有一仙人遙見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除去五飾入園,看已,還出。見已,語諸仙人言:『此何等人?有不調伏色,不似人形,非威儀法,似田舍兒,非長者子,除去五飾,入於園門,高視觀看,亦不顧眄問訊諸仙人。』有一仙人答言:『此是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除去五飾,觀看而去。』彼仙人言:『此非賢士,不好不善,非賢非法,除去五飾,來入園門,看已,還去,亦不顧眄問訊諸仙人。以是故,當知天眾增長,阿修羅損減。』
  「時,釋提桓因除去五飾,入仙人住處,與諸仙人面相問訊慰勞,然後還出。
  「復有仙人見天帝釋除去五飾,入於園門,周遍問訊。見已,問諸仙人:『此是何人?入於園林,有調伏色,有可適人色,有威儀色,非田舍兒,似族姓子,除去五飾,來入園門,周遍問訊,然後還出。』有仙人答言:『此是天帝釋,除去五飾,來入園門,周遍問訊,然後還去。』彼仙人言:『此是賢士,善好真實威儀法,除去五飾,來入園門,周遍問訊,然後還去。以是當知天眾增長,阿修羅眾損減。』
  「時,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聞仙人稱歎諸天,聞已,瞋恚熾盛。
  「時,彼空處仙人聞阿修羅王瞋恚熾盛,往詣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所,而說偈言:
  『仙人故來此,求乞施無畏;
   汝能施無畏,賜牟尼恩教。』
  「毘摩質多羅以偈答言:
  『於汝仙人所,無有施無畏;
   違背阿修羅,習近帝釋故;
   於此諸無畏,當遺以恐怖。』
  「仙人復說偈言:
  『隨行殖種子,隨類果報生;
   來乞於無畏,遺之以恐怖;
   當獲無盡畏,施畏種子故。』
  「時,諸仙人於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面前說呪已,凌虛而逝。
  「卽於是夜,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心驚三起,眠中聞惡聲言:『釋提桓因興四種兵,與阿修羅戰!』驚覺恐怖,慮戰必敗,退走而還阿修羅宮。
  「時,天帝釋敵退得勝已,詣彼空閑仙人住處,禮諸仙人足已,退於西面諸仙人前,東向而坐。
  「時,東風起,有異仙人卽說偈言:
  『今此諸牟尼,出家來日久;
   腋下流汗臭,莫順坐風下;
   千眼可移坐,此臭難可堪!』
  「時,天帝釋說偈答言:
  『種種眾香華,結以為華鬘;
   今之所聞香,其香復過是;
   寧久聞斯香,未曾生厭患。』」
  佛告諸比丘:「彼天帝釋於三十三天為自在王,恭敬出家人,亦常讚歎出家人,亦常讚歎恭敬之德。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常應恭敬諸梵行者,亦當讚歎恭敬之德。」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頭像
kantoku
文章: 62
註冊時間: 2005-07-27, 08:00

Re: 佈施之疑

文章 kantoku » 2006-09-27, 01:41

a855697 寫:上次我在基隆某佛寺,與一出家人清談之餘'對方問到我是否知道,無畏佈施的涵蓋事項。我回答能夠安撫對方,擔心害怕煩惱的心'例如探護沒有家人在身旁,(或家人都已過世)的病患,即可算是無畏佈施。

但那名出家人卻說我比喻錯誤,不是這個意思,請問真是我意思弄錯了麼?
所以我覺得你的解釋並沒錯。

頭像
mz411448
文章: 4
註冊時間: 2006-09-03, 08:00

文章 mz411448 » 2006-09-27, 03:02

後學讀了以上法友的文章也同樣認為,有關「長久的輪迴中身邊的人在過去生都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親人 」這種說法的確很怪異,這種說法真的是不恰當。
但是,Dogbert 「照這個邏輯來看,那是不是也不能隨便結婚,一結婚就亂倫了? 」以及 摩訶男 「 按照大乘邏輯,也不能管教子女,否則就有可能冒犯長輩了 」, 這種 跟著不恰當的說法分析後說出來的話,也還是同樣的跟著不恰當。呵呵,冒犯了,請原宥。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0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6-09-27, 09:12

舉這樣的例子就是讓人明白這種說法的不恰當,這是一種凸顯錯誤的方式,你不會以為我真的是這樣想吧? :roll: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0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6-09-27, 09:32

leeyc2 寫:施我等無畏   莫復生瞋忿
或許也可參考英譯相應部give (us.them..)safety的意思
kantoku 寫:讀南傳相應部帝釋相應即可辨明其義,對眾生慈心不瞋即是。
無畏施之巴利原文為 abhaya-dakkhi.na 或 abhaya-dAna。abhaya(無畏)及dakkhi.na(施物) 皆為名詞,此複合詞應屬六離合釋之持業釋,無畏本身即是佈施物,而非形容佈施者之心態。
謝謝兩位法友解釋,讀經若是一時不察,看到無畏施一詞,很容易又犯了望文生義的毛病。 :P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