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緣”可以解釋為“以……為條件”的意思。十二因緣是次第緣而不是即時緣的關係,這一點很容易讓人誤解。peacecila 寫:想請教一下,不知道法友們對這篇經文「緣無明有行…乃至緣生有老死」這一段中的「緣」,以現代話來講,作何解釋才會比較清楚明白也容易瞭解呢?
緣起法
因緣法: 此有故彼有。相應部的英文翻譯帶有“法則”的意味。BBCALL 寫:《雜阿含經》296 經:「云何緣生法。...。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法住.法空【定】.法如.法爾。法不離如。法不異如。...。謂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處.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是名緣生法。」
本經可參巴利 S 12,20 S.ii
緣生法: 十二緣起的現象 – 無常,緣起,有生有滅。相應部的英文翻譯帶有“現象。”的意味。
法空:實際是法定性。指法一定如此。For sure, fixed course, and stable and reliable。
法如:緣起法的真實性。
法住:緣起法的常存性。
法定:緣起法的必然性。
法爾:緣起法的普遍性。
法不離如,法不異如:緣起法的法性從不離開事情的真實相,也不會異於事情的真實相。
簡單說,緣起法:即是自然法則。法界:即是自然界。
本來,原始佛教的所謂「如實觀」,只不過是在說明如何「如實」地去觀照
五蘊的無常、苦、無我、無我所的真相,從而達到厭離解脫 的目標。當中的所謂「如」或「如實」,只不過是指五蘊的無常、苦、無我、無我所等存在真相,是如是如是地存在著;而一般的修行者,只要「如實」地去觀照這五蘊的無常、苦、非我,便可達到解脫的效果。
- woooooooolf
- 文章: 35
- 註冊時間: 2006-06-05, 08:00
我不同意這種理解。Dogbert 寫:識與名色的關係,在經中的說法其實並不是不變的,有時說識緣名色,有時說識入名色。
一般對於識緣名色的解釋都是,把識當成前一世的識,把名色當成下一世的名色,識緣名色就是一個投胎受生的過程。
譬如雜阿含360經:
世尊告諸比丘丘:「若思量、若妄想者,則有使攀緣識住。有攀緣識住故,入於名色。入名色故,有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集...」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先弄懂五蘊。
雜阿含360經裡(識入名色)的識,是指眾生的主體識;而(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識,則可以指主體識,或主體識所變異出來的(意識)。
(主體識)會隨著業力、因緣,在每次因果輪迴時,入到不同的(名色)。
當這個(主體識)入名色以後,它會與(色身)結合,分據在眼耳鼻舌身意(腦)六根上頭,這當中所代表的意義就是:(主體識)已經將這個(色身)視為(我 - 自己);這個過程就是五蘊裡的(色作用)。一旦(色)動以後,(主體識)會馬上又進入(名)部份的受、想、行、識的運作。
當(主體識)入名色以後,經過五蘊色、受、想、行的運作,它最後會變異成我們俗稱的(意識)。這個(意識),就是五蘊裡的那個(識)。
不管是主體識,或是五蘊裡的意識;這2種識,都必須與(名色)共俱。也就是識緣名色,名色緣識。
如果該世是豬,死亡時,(豬意識)會隨同(豬身)一同消滅;然後還原回(主體識)的同時又馬上入到另一個(名色)。這時(主體識)如果是入到狗的名色,它在經過五蘊色、受、想、行的影響、作用、過瀘後,會再變異成(狗意識)。
所以,(意識) 就是(主體識)每次進入不同(名色)後所變異出來的。
(主體識)則會完整記錄下它每次進入不同(名色)時的輪迴過程。
- woooooooolf
- 文章: 35
- 註冊時間: 2006-06-05, 08:00
- woooooooolf
- 文章: 35
- 註冊時間: 2006-06-05,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