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正命』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cs0426
文章: 31
註冊時間: 2006-01-15, 08:00

文章 cs0426 » 2006-04-12, 22:54

從前面看下來,有點覺得---比丘戒只是用來決定一個比丘是否可以繼續以比丘的身份留在僧團修學的積分指標,所以戒罪的判定跟因果無關,解脫與否在於八正道的實踐,更奠基於正見的建立,而這兩者的大小並不與戒罪有反比的關係,是這樣嗎?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6-04-13, 12:25

戒律跟果報如何的確是沒有關係,不過那並不代表戒律「只有」決定一個比丘是否可以繼續以比丘的身份留在僧團修學的積分指標這個功用。

透過持戒上的觀察學習,斷除種種不善的行為甚至念頭,這就是持戒的最大功用。一個人能這樣學習,自然能慢慢符合正命的原則。因為一切行為都正確了,謀生方式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6-04-13, 17:26

cs0426 寫:從前面看下來,有點覺得---比丘戒只是用來決定一個比丘是否可以繼續以比丘的身份留在僧團修學的積分指標,所以戒罪的判定跟因果無關,解脫與否在於八正道的實踐,更奠基於正見的建立,而這兩者的大小並不與戒罪有反比的關係,是這樣嗎?
不是,戒律並不是如此邊緣。
可以用來決定比丘是否有留在僧團學習資格的是戒律,因為大部分的戒律是修習止息觀察的第一步,所以依照戒律的表現就可以了解止息的學習是否良好,如果戒律偏差,表示這個成員的止息學習不良,依據戒律中同樣的學習才共處一個學習環境的原則,對於無法達到一定學習要求的成員必須驅逐,以維持學習人員與環境。
這可以說就是戒罪的意義,俗人當然沒有份,但是從戒律作止息的觀察,就算是俗人,還是必須的。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6-04-13, 22:33

cs0426 寫:從前面看下來,有點覺得---比丘戒只是用來決定一個比丘是否可以繼續以比丘的身份留在僧團修學的積分指標,所以戒罪的判定跟因果無關,解脫與否在於八正道的實踐,更奠基於正見的建立,而這兩者的大小並不與戒罪有反比的關係,是這樣嗎?
中國人被『禪』引入了五里霧,又被『戒罪』給嚇壞了。前者是因為『禪』是『禪那』的簡寫,而『禪那』(Jhana)是外來語;至於後者,則是出於誤會:既然有罪,自然就有(刑)罰。事實上,『戒罪』不是罪(Crime或Sin);犯戒不會受到國家的刑事追訴與處罰,也不會受到神的審判。華人一向使用形象化的文字,已經養成望文生義的習慣,因此在閱讀中文佛典時,要特別小心,不要在不知不覺中掉入文字障裡。 :lol:

頭像
chihyen
文章: 17
註冊時間: 2005-11-23, 08:00
來自: Nantou

文章 chihyen » 2006-04-21, 23:10

若以世間法來說.為維護生計而從業的行為.雖不符合戒條.但就修世間八正道而言.尚可接受.旦先決條件是他除了這個行業外.沒有其他技能可以維生.另就修出世間八正道而言.是不允許的.因為它修的是解脫道而非人間福報..就必須謹守戒條才符合佛陀所說修世間八正道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