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有否定業力論嗎?(二)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6-01-16, 12:50

人數的多少確實不代表什麼,但大乘的概念多是傳承的,這裡有許多相同的概念卻是各自發掘的,就這點不一樣。
尼泊爾不是南傳佛教,我說過他們的行為有點像消失的大眾部,我想說的主要問題是會議。
釋迦族有十個城,佛陀的那個城因為出過一位仙人叫喬達摩,所以姓喬達摩,但族姓還是釋迦,目前留存的釋迦族確實是黃種人,但無法完全確定是那九支城的後代,也許是貴霜王朝的人,近代釋迦族最出名的是銀匠。
我並沒有說你是宿命論,那是一種詢問的方式,重點依然在連貫與不連貫,所謂種子,我的看法是會增長的習氣。
上座部經典雖然沒有大乘部與秘密部,可是雜部依然存在,而且是第五尼科耶,某些傳承意義還是大於辨析,這點我覺得只能靠自己。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6-01-16, 16:24

pramit 寫:你的質疑是否代表是seasky的意見呢?先有了「現世的生命」就代表已經表達了承認「過去與未來」? 只要是人類那一個不是有「現世的生命」呢?難道從此來論定是否承認過去與未來?這樣的推理與質疑不覺大有問題嗎?
BBCALL 法友說法確實可代表 seasky 的意見!整個緣起法便是在說明生命流轉的歷程,我們的生命 - - - 由久遠的過去世、來到現在世、通往未來世,不曾因死亡而停止。苦隨生命而來,生命的長流若能停止,苦也就永恆止息。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6-01-16, 16:29

由佛法正知見的立場而言,業力論是違反緣起法、四聖諦的。它既不符合緣起法的法說、義說;也與四聖諦的真理相扞格,它完全無法納入正法的體系之中。

可是這麼說就要引起許多的懷疑:那麼是否沒有因果報應?是否可以為所欲為?何必當傻瓜作善事?為何有人生而聰明、健康、富裕;有人卻生來愚笨、殘障、貧賤?為何喪盡天良的惡棍事事如意,心地善良的人卻受盡磨難?生死輪迴又該如何安排?

這一切都將在〈苦集聖諦〉這得到合情合理的解說。

愛著滋長各式各樣的取:取著境界、取著見解、取著禁忌、取著自我意識。

執取之後便具備了生存的條件:環境條件、生理條件、精神條件。

條件完備,生命現象自然就會誕生。


有生必有老病死憂悲惱苦。這就是生命的由來,也是痛苦的由來。生為幼童有幼童的苦惱、生為青年有青年的苦惱、生為老人有老人的痛苦。

不必懷疑為何有人生而聰明、健康、富裕;有人卻生來愚笨、殘障、貧賤?為何喪盡天良的惡棍事事如意,心地善良的老實人卻受盡磨難?誰在主持苦樂業報?為善作惡的因果報應如何落實?

一切都是咎由自取!只要還對取法(生命)味著、顧念、心縛,就有愛;有取;有有;有生;有老病死憂悲惱苦!只要還有個生命在這世間打滾,什麼遭遇碰不著?什麼苦頭吃不到?無論是聰明、健康、富裕或愚笨、殘障、貧賤;喪盡天良或心地善良;為善或造惡,一切無非都是無常、苦、無我的歷程與現象。確實,每個眾生都等候著被審判,但審判者不是上帝而是老病死憂悲惱苦,罪名不是殺人搶劫而是愛著五陰、六入這些取法。而且只要尚有生命可繼續輪迴,就不會有「最後的審判」這項名目,審判會週而復始一再降臨的。

儘管如此,但由於每個眾生所愛、所取的對象都不盡相同,因此所獲得的結果也各不相同。「五受陰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目前所呈現的生命型態是過去的取所造成的,什麼樣的取就會得到什麼樣的有:貪杯嗜酒的人會上酒館、交酒友、會醉醺醺地耽誤正事、還會酒精中毒,這樣的欲有、色有、無色有是滴酒不沾的人無法具備的。一個宅心仁厚的人凡事容易為別人設想、寬恕別人,他的受、想、行、識肯定與善妒奸險的人大不相同,就連色(面相、脈搏、血壓)都有差別。乃至來生升天道、重生人間、或墮三惡道,也都是自己的抉擇。

當然,所有的人都不會願意來生墮入三惡道,成為地獄、餓鬼、畜生的一份子,可是不能臆測:「反正五受陰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只要我排斥、厭惡三惡道,就能不涉足三惡道。」人世的監獄同樣令人避之唯恐不及,但監獄依舊人滿為患,進監獄是人們自己的選擇: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為何要作奸犯科、鋌而走險?同理,可以慈悲喜捨、可以真善美信望愛、可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為何要貪婪、怨毒、恐畏、奸狡、殘忍而與三惡道相應?

對緣起法則的正確理解,必須能與日常生活的脈動緊密相扣,才不致流於空談。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01-16, 17:21

seasky 寫: BBCALL 法友說法確實可代表 seasky 的意見!整個緣起法便是在說明生命流轉的歷程,我們的生命 - - - 由久遠的過去世、來到現在世、通往未來世,不曾因死亡而停止。苦隨生命而來,生命的長流若能停止,苦也就永恆止息。
爲什麽會有現在世的生命?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01-16, 17:25

集聖諦裏有沒有提到業?

請說說業力論哪裏違反緣起法、四聖諦的?

頭像
pramit
文章: 15
註冊時間: 2005-12-18, 08:00

文章 pramit » 2006-01-16, 18:31

seasky 寫:由佛法正知見的立場而言,業力論是違反緣起法、四聖諦的。它既不符合緣起法的法說、義說;也與四聖諦的真理相扞格,它完全無法納入正法的體系之中。

可是這麼說就要引起許多的懷疑:那麼是否沒有因果報應?是否可以為所欲為?何必當傻瓜作善事?為何有人生而聰明、健康、富裕;有人卻生來愚笨、殘障、貧賤?為何喪盡天良的惡棍事事如意,心地善良的人卻受盡磨難?生死輪迴又該如何安排?

這一切都將在〈苦集聖諦〉這得到合情合理的解說。

愛著滋長各式各樣的取:取著境界、取著見解、取著禁忌、取著自我意識。

執取之後便具備了生存的條件:環境條件、生理條件、精神條件。

條件完備,生命現象自然就會誕生。


有生必有老病死憂悲惱苦。這就是生命的由來,也是痛苦的由來。生為幼童有幼童的苦惱、生為青年有青年的苦惱、生為老人有老人的痛苦。

不必懷疑為何有人生而聰明、健康、富裕;有人卻生來愚笨、殘障、貧賤?為何喪盡天良的惡棍事事如意,心地善良的老實人卻受盡磨難?誰在主持苦樂業報?為善作惡的因果報應如何落實?

一切都是咎由自取!只要還對取法(生命)味著、顧念、心縛,就有愛;有取;有有;有生;有老病死憂悲惱苦!只要還有個生命在這世間打滾,什麼遭遇碰不著?什麼苦頭吃不到?無論是聰明、健康、富裕或愚笨、殘障、貧賤;喪盡天良或心地善良;為善或造惡,一切無非都是無常、苦、無我的歷程與現象。確實,每個眾生都等候著被審判,但審判者不是上帝而是老病死憂悲惱苦,罪名不是殺人搶劫而是愛著五陰、六入這些取法。而且只要尚有生命可繼續輪迴,就不會有「最後的審判」這項名目,審判會週而復始一再降臨的。

儘管如此,但由於每個眾生所愛、所取的對象都不盡相同,因此所獲得的結果也各不相同。「五受陰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目前所呈現的生命型態是過去的取所造成的,什麼樣的取就會得到什麼樣的有:貪杯嗜酒的人會上酒館、交酒友、會醉醺醺地耽誤正事、還會酒精中毒,這樣的欲有、色有、無色有是滴酒不沾的人無法具備的。一個宅心仁厚的人凡事容易為別人設想、寬恕別人,他的受、想、行、識肯定與善妒奸險的人大不相同,就連色(面相、脈搏、血壓)都有差別。乃至來生升天道、重生人間、或墮三惡道,也都是自己的抉擇。

當然,所有的人都不會願意來生墮入三惡道,成為地獄、餓鬼、畜生的一份子,可是不能臆測:「反正五受陰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只要我排斥、厭惡三惡道,就能不涉足三惡道。」人世的監獄同樣令人避之唯恐不及,但監獄依舊人滿為患,進監獄是人們自己的選擇: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為何要作奸犯科、鋌而走險?同理,可以慈悲喜捨、可以真善美信望愛、可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為何要貪婪、怨毒、恐畏、奸狡、殘忍而與三惡道相應?

對緣起法則的正確理解,必須能與日常生活的脈動緊密相扣,才不致流於空談。
你認為業力論有問題,是你對的對業力的認知有問題,而不是經中沒有業力的論說,前面諸法友引出經文,請你別視而不見,業力觀雖是古印度宗教固有的教說,但是佛陀以緣起的觀察,不墮常斷的正確的教說,不是你能否定的。

頭像
Honesty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Honesty » 2006-01-17, 11:11

shanguan 寫:他們的原始是符合他們的才對,對於不符合的,就用“那是論藏”來否定,卻不知道“論藏”並不是錯誤的代名詞,因爲大多數論藏的觀點還是有當時的阿含的根據的。而且作爲當時寫論的人,由於相當於是母語,巴利文的水平也比他們高得多,所依的經典的可靠性也比現在要高。
論書的問題不在於對與錯,基本上以部派論書來說的確都有阿含經典上的依據,以這些依據為基礎才來做出的許許多多的推論,這就叫做論書。

因此論書最大的問題就是這些推論的方向,嚴重的偏離了習法次第與法次法向,正法義遠比大多數人所想像的要來的深邃,但是論師們卻透過邏輯推論與組合,把正法義解釋成了一種平面式的方法,這才是最大的問題,說真的一個討論如果討論到用論書的觀點來說明,大概這個討論的方向就開始偏移與錯誤了,這種討論就不會有結果了,當一個沒有如實知見者,用論書的方法來論斷了法義,他對於法義的深入大概就只能到此為止了,從歷史中也可以明確看出來,部派發展出論書的結果,就是彼此間的歧見越來越分裂,論書只會使的人們對正法義的體認更膚淺,論書讓法義看起來很複雜卻很膚淺,正法義的本來面貌是不複雜(當下可以體認觀察)但是卻很深邃。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01-17, 11:19

我很少用論書,問題在於你凴什麽說中阿含也是論書?

我們討論就要運用邏輯,若都是“不可思議”,那你還說什麽?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01-17, 11:58

也就是說,在這台灣原始佛教協會討論區裏,鑑定對錯的標準是什麽?

如果你不承認中阿含甚至不承認雜阿含,那麽我們就沒有共同語言。

如果說實踐的體驗,大家都有體驗,爲什麽你的體驗就是正確的?我的實修體驗得出的觀點如前所說,和你相違就是我錯?

頭像
pramit
文章: 15
註冊時間: 2005-12-18, 08:00

文章 pramit » 2006-01-17, 14:20

Honesty 寫:論書的問題不在於對與錯,基本上以部派論書來說的確都有阿含經典上的依據,以這些依據為基礎才來做出的許許多多的推論,這就叫做論書。

因此論書最大的問題就是這些推論的方向,嚴重的偏離了習法次第與法次法向,正法義遠比大多數人所想像的要來的深邃,但是論師們卻透過邏輯推論與組合,把正法義解釋成了一種平面式的方法,這才是最大的問題,說真的一個討論如果討論到用論書的觀點來說明,大概這個討論的方向就開始偏移與錯誤了,這種討論就不會有結果了,當一個沒有如實知見者,用論書的方法來論斷了法義,他對於法義的深入大概就只能到此為止了,從歷史中也可以明確看出來,部派發展出論書的結果,就是彼此間的歧見越來越分裂,論書只會使的人們對正法義的體認更膚淺,論書讓法義看起來很複雜卻很膚淺,正法義的本來面貌是不複雜(當下可以體認觀察)但是卻很深邃。
你對論書的內容充滿主觀的認知,不否定論師的論述也許有偏離佛說的內容,但並不能以偏概全,古代的論師不乏是聖弟子,而且以他們的體証來論述佛法,目地也是利益後人的學習,你這種說法是嚴重偏失且扭曲論師們立論的本意,要說論書的解說有問題,最好是找出經說為根據,提出論書的解說那裡偏離佛法的義理,這樣的學習態度也比較中肯,否則這個網站設立,討論什麼原始佛法?還不是重覆古人對法義的討論,不也就是論師的風格?況且,也離古論師論法的水平還遠遠差一大截,又憑啥去評批論師?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