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意義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10-15, 23:58

dreamer008 寫: ...『眾生很難解脫視五受陰為「我」「我的」的偏執。』這句話的真正意涵呢?
長期以來,對於用『我』及『我的』來表達一直令我很困惑!因為畢竟對此兩個詞每個人在心裡的解釋與體悟不一,您的『我』和我的『我』意義可能差異頗多,甚至根本南轅北轍,但這兩個詞可以算是佛教真正入門修行的開始 ...
對『我』及『我的』理解,如世尊所說:五蘊(色身、感受、思想、意行、識覺),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

引用 youdai 師兄解釋:
(藍色部分則為 seasky 加註)

計我──當作我、認為就是我。(我:自我、永恆常住的本體 --- 我)
  異我──我以外的、屬於我的(關於我的、與我相關聯的),意為另有一個真我(意為另一個不一樣的自我),所討論的主題(五蘊)屬於那個我(即使不 "當作我"、不 "認為就是我",卻形成了 "另一個不一樣的自我")
  相在──有兩種情形,一是想像「我」如神一般是很偉大的,短暫而渺小的五蘊只是我中的一小部分,只是為我的存在作一種示現、一種證明。其二是認為「我」是相當精緻巧妙的,隱匿在五蘊之中,是整個五蘊意義、價值、靈魂之所在。不過絕大部份的人僅只是想像受、想、行、識是在色身之內運作的。

  計我、異我、相在都是「我見」的具體表現,非我、不異我、不相在自然就是「我見」斷除後的情況了。

seasky 說明:

1. 當我們誤以為色身是我、或感受是我、或思想是我、或意行是我、或知覺是我、或其中之二三四項是我、或五項全部是我,則圍繞著自我這一觀念,為維護自我的種種設想,就會生起種種的貪瞋癡(無明、愛、取、有 ..),這就是 --- 我見。

2. 也許我們不會以為 "色身" 是我,但若是對於 "色身" 產生了無明、欲貪、渴愛、執取 ...,則 "色身" 便是 "異我"。再者,雖然我們根本不會以為 "無明、欲貪、渴愛、執取 ..." 是我,但"無明、欲貪、渴愛、執取 ..." 卻是伴隨著 "我" 而生,與 "我" 相關的,所以"無明、欲貪、渴愛、執取 ..." 即是 "異我"。異我 --- 也是 "我見" 的一種。

貪瞋癡永滅無餘時,即完成了無我 ..
完成無我時,即貪瞋癡永滅無餘 ..

頭像
dreamer008
文章: 190
註冊時間: 2005-03-08, 08:00
聯繫:

文章 dreamer008 » 2005-10-16, 14:03

seasky 寫:貪瞋癡永滅無餘時,即完成了無我 ..完成無我時,即貪瞋癡永滅無餘 ..
再請教一下,關於上述兩句可是依經文而說?
因為『我見』不就僅是修行之初所當破除之妄見而已嗎?
何以說是貪瞋癡永滅無餘呢?謝謝!

頭像
dreamer008
文章: 190
註冊時間: 2005-03-08, 08:00
聯繫:

文章 dreamer008 » 2005-10-16, 14:08

另外,『無我』是真相,如同『無常』及『苦』是世間實相,
如何『完成』?
我們可以完成『無常』嗎?我們可以說我已經完成『苦』了嗎?
若不行,為何說要完成『無我』?
不是台槓,因為這樣的說詞在論壇上屢見,
很令人疑惑?個人一直以為這樣的說法顯然在語句邏輯上就說不通,
推論起來可能語意上可能也有問題。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5-10-19, 23:28

dreamer008 寫:我的意思是文字本來無意義但人們給文字意義,
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人們為了表達意義而創造了文字,恰如你所說的「人們給文字意義」,沒錯。可是說「文字本來無意義」卻說不通,先有意義要表達,然後創造文字、有了文字,所以一個文字一創造出來,就具備了意義,否則就不叫文字,而只是一些畫出來的點、線而已。
dreamer008 寫:要瞭解其代表的意義就必須實際接觸過類似或完全的情境才行,
求神通法友 不要把「不瞭解文字代表的意義」與「文字本來無意義」混為一談。文字是有意義的,而不瞭解意義則是另一個問題了:就像你在路上遇見一個陌生人,你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不瞭解他性格如何,可是那個陌生人並不因為你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不瞭解他性格如何,就沒有名字、沒有性格——「必須實際接觸過類似或完全的情境才行,」這我同意,要親自去與那個陌生人接觸、相處,才能真實地瞭解。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10-20, 14:49

dreamer008 寫:再請教一下,關於上述兩句可是依經文而說?
是依經文而說!

實際修行上,佛陀明白指出即使達到空三昧(正觀無常厭離欲貪)、無相三眛(正觀六入處斷除愛取有)、無所有三昧(正觀貪瞋癡斷除),仍不可掉以輕心草率地自認為已達到究竟!因為還必須依緣起法繼續正觀思惟種種細微的「我」,直到我見徹底清除乾淨,才是聖法印知見清淨。(雜阿含 80 經)

請再看一則「佛陀的啟示 第六章 - 無我論」,更能明瞭:
http://ybamswk.cdc.net.my/ebook/qishi/Chap6.htm

有些人以為「我」就是一般所謂的「心」或知覺(識)。但是佛說,與其認心、思想(意)或知覺(識)為我,毋寧認色身為我,反倒好一點。因為色身比心識似乎較為堅實。心、意、識日夜遷流,遠比色身的變化為速。

造成「我」的觀念,是一種模模糊糊的「我存在」的感覺。這「我」的觀念,並沒有可以與之相應的實體。但能見到這一點,就是證入涅槃。這可不是一樁容易的事。在《雜部經》中,有一段差摩迦比丘與一群比丘談論這一問題的會話,深能發人猛省。

這群比丘問差摩迦,他在五蘊中是否見到有「我」或任何與「我」有關的事物(我所)。差摩迦回說:「沒有。」於是,那群比丘們就說,假如這樣,他應當已經是一位離塵絕垢的阿羅漢了。可是,差摩迦自承雖然他在五蘊中求「我」與「我所」不可得,「但是我尚不是一位離塵絕垢的阿羅漢。同修們啊!關於五取蘊,我有一種『我存在』的感覺,但我並不能了了分明的見到『這就是我存在』。」接下去,差摩迦解釋他所稱為「我存在」的東西,是非色、非受、非想、非行、非識,亦非在五蘊之外的任何一物。但他對五蘊有一種「我存在」的感覺,卻無法了了分明的見到「這就是『我存在』。」

他說那就像是一朵花的香氣,既不是花瓣香,也不是顏色香,也不是花粉香,而是花的香。

差摩迦進一步解釋說,甚至已證初階聖果的人,仍然保有「我存在」的感覺。但是後來他向前進步的時候,這種「我存在」的感覺就完全消失了。就像一件新洗的衣服上的化學藥品氣味,在箱子裡放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消失一樣。

這段議論對那群比丘們的作用之大、啟發力之強,根據原典記載,他們所有的人,包括差摩迦自己在內,在議論完結之時,都成了離塵絕垢的阿羅漢,終於將「我存在」剷除了。
dreamer008 寫:因為『我見』不就僅是修行之初所當破除之妄見而已嗎?
何以說是貪瞋癡永滅無餘呢?
解脫道由初果到四果依次斷「十結」其中的每一結都是我見,十二因緣法中的「無明、愛、取、有」也是我見,貪瞋癡三毒也一樣是我見,只要有「無明錯誤的觀念或習氣」便有「我見」的存在。

修行之初所當破除之妄見是指「破除身見」或「破除我見」,這僅是「觀念見解」上的破除,僅是修行的開始而已(破除解脫道的第一結,後面還有九結待完成)。

粗顯的貪瞋癡叫五下分結(身見、戒禁取、疑、貪、瞋),細微的貪瞋癡叫五上分結(色愛、無色愛、掉舉、(我)慢、無明)。「我見」的徹底除盡亦即貪瞋癡永滅無餘。
dreamer008 寫:另外,『無我』是真相,如同『無常』及『苦』是世間實相,
如何『完成』?
我們可以完成『無常』嗎?我們可以說我已經完成『苦』了嗎?
若不行,為何說要完成『無我』?
不是台槓,因為這樣的說詞在論壇上屢見,
很令人疑惑?個人一直以為這樣的說法顯然在語句邏輯上就說不通,
推論起來可能語意上可能也有問題。
瞭解『無常』的真相是為了進一步瞭解『苦』的真相及『無我』的真相。
瞭解『苦』的真相也是為了進一步瞭解『無我』的真相。
領悟到『無我』的真相,拔除我見,完成『無我』即可。

然而,「知道」並不等於「做到」。
『完成』的意思是指「知道」而且「做到」。
雖然我們知道五陰非我,可是過去久遠以來的無明觀念習氣仍不斷地支使著我們,使我們繼續成為無明欲貪的奴隸,完成『無我』即為解脫。

正觀思惟『五陰一切世間的無常』,可以體會領悟『生命是苦』,更進而認識體會領悟『生命非我』。更由『生命的無常、苦、非我』,深刻領悟到何必為了追求一個不實的『我』而生生世世流轉受盡苦的折磨迫害?唯有去除以我為中心的自我觀念(自我意識),重新看待自我的生命,不再被無明欲貪給束縛影響,從此熄滅我見、熄滅貪瞋癡、熄滅五受陰、熄滅生命、熄滅苦。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5-10-20, 21:18

Mahanama 寫:
dreamer008 寫:請問法友『刓牿』是何意義?其他就恕不回應了!
我不懂它的意思,但我不認為它沒有意義,除非它是你臨時編出來的東西。
呵呵:刓音wan2,意思是削、剜。牿音gu4,縛在牛角上使牛不能觸人的橫木。那麼「刓牿」的意思是:削木頭,用作縛在牛角上的橫木。刓還有一個意思是磨損,那麼「刓牿」的意思是:磨損了的縛在牛角上的橫木。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