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該如何有次第的接觸原始佛教?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Nalorakk
文章: 420
註冊時間: 2017-03-03, 08:00

Re: 請問該如何有次地的接觸原始佛教?

文章 Nalorakk » 2025-09-01, 20:38

昔我去兮 寫:
2025-09-01, 11:29
「過年適宜閱讀的原始佛法書籍top 10」這個貼已經找不到了,可以再推薦一些入門書籍嗎?
感謝感謝!
過年適宜閱讀的原始佛法書籍top 10

連結已修復

昔我去兮
文章: 26
註冊時間: 2025-09-01, 04:01

Re: 請問該如何有次地的接觸原始佛教?

文章 昔我去兮 » 2025-09-02, 01:10

Nalorakk 寫:
2025-09-01, 20:38
過年適宜閱讀的原始佛法書籍top 10

連結已修復
謝謝!

tuziwang2020
文章: 112
註冊時間: 2017-05-25, 04:48

Re: 請問該如何有次第的接觸原始佛教?

文章 tuziwang2020 » 2025-09-02, 13:05

吃食的葷素, 個人看法
按照自己的修行來走, 不要在看法上執著, 想太多, 畢竟佛法是体証的系統

因為不同的修行人的感受會不同, 很多密集禪修的人有時會吃地很少, 也基本不會吃肉。

如果一定要執著看法 那麼 看看子肉經嘍
-----------相應部------
比丘們!物質食物應該怎樣被看待?
  比丘們!猶如夫婦二人取少的糧食後,走向荒野道路,他們有可愛的、合意的獨子[同行]。比丘們!那時,來到荒野的那夫婦二人的凡少量糧食,那個走到遍盡、耗盡,而還有他們剩餘未越過的荒野。比丘們!那時,那夫婦二人這麼想:『凡我們的少量糧食,那個已遍盡、已耗盡,而還有這剩餘未越過的荒野。讓我們殺這個可愛的、合意的獨子後,做肉乾與胡椒醃肉後,吃著兒子的肉,這樣我們越過那剩餘的荒野,不要我們三人全部都滅亡。』
  比丘們!那時,那夫婦二人殺那個可愛的、合意的獨子後,做肉乾與胡椒醃肉後,吃著兒子的肉,這樣越過那剩餘的荒野。他們吃兒子的肉,同時也搥胸:『在哪裡啊?獨子!在哪裡啊?獨子!』
  比丘們!你們怎麼想它:是否他們會為了享樂吃食物,或會為了陶醉吃食物,或會為了裝飾吃食物,或會為了莊嚴吃食物呢?」
  「大德!這確實不是。」
  「比丘們!他們最多為了荒野的越過目的吃食物,不是嗎?」
  「是的,大德!」
  「同樣的,比丘們!我說:『物質食物應該被這麼看待。』
  比丘們!在物質食物被遍知時,五種欲的貪被遍知;在五種欲的貪被遍知時,沒有那個結,聖弟子被該結結合會再來到這個世間。
-------------------------------雜阿含--------------------------
 云何比丘觀察摶食?
  譬如:有夫婦二人,唯有一子,愛念將養。欲度曠野嶮道難處,糧食乏盡,飢餓困極,計無濟理,作是議言:『正有一子,極所愛念,若食其肉,可得度難,莫令在此三人俱死。』
  作是計已,即殺其子,含悲垂淚,強食其肉,得度曠野。
  云何,比丘!彼人夫婦共食子肉,寧取其味,貪嗜美樂與不?」
  答曰:「不也,世尊!」
  復問比丘:
  「彼強食其肉,為度曠野嶮道與不?」
  答言:「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
  「凡食摶食,當如是觀!如是觀者,摶食斷知;摶食斷知已,於五欲功德貪愛則斷;五欲功德貪愛斷者,我不見彼多聞聖弟子於五欲功德上有一結使而不斷者;有一結繫故,則還生此世。
----雜阿含275-------
飲食知量者,難陀比丘於食繫數:不自高,不放逸,不著色,不著莊嚴,支身而已,任其所得,為止飢渴,修梵行故,故起苦覺令息滅,未起苦覺令不起故,成其崇向故,氣力、安樂、無聞獨住故。
  如人乘車,塗以膏油,不為自高……乃至莊嚴,為載運故;又如塗瘡,不貪其味,為息苦故。如是,善男子難陀知量而食,乃至無聞獨住,是名難陀知量而食。
用油脂來潤滑車軸是奢侈的, 但是是必要的。 所以可以來形容吃肉?
-------轉自莊春江工作站

昔我去兮
文章: 26
註冊時間: 2025-09-01, 04:01

Re: 請問該如何有次第的接觸原始佛教?

文章 昔我去兮 » 2025-09-03, 00:42

tuziwang2020 寫:
2025-09-02, 13:05
吃食的葷素, 個人看法
按照自己的修行來走, 不要在看法上執著, 想太多, 畢竟佛法是体証的系統

因為不同的修行人的感受會不同, 很多密集禪修的人有時會吃地很少, 也基本不會吃肉。

如果一定要執著看法 那麼 看看子肉經嘍
-----------相應部------
比丘們!物質食物應該怎樣被看待?
  比丘們!猶如夫婦二人取少的糧食後,走向荒野道路,他們有可愛的、合意的獨子[同行]。比丘們!那時,來到荒野的那夫婦二人的凡少量糧食,那個走到遍盡、耗盡,而還有他們剩餘未越過的荒野。比丘們!那時,那夫婦二人這麼想:『凡我們的少量糧食,那個已遍盡、已耗盡,而還有這剩餘未越過的荒野。讓我們殺這個可愛的、合意的獨子後,做肉乾與胡椒醃肉後,吃著兒子的肉,這樣我們越過那剩餘的荒野,不要我們三人全部都滅亡。』
  比丘們!那時,那夫婦二人殺那個可愛的、合意的獨子後,做肉乾與胡椒醃肉後,吃著兒子的肉,這樣越過那剩餘的荒野。他們吃兒子的肉,同時也搥胸:『在哪裡啊?獨子!在哪裡啊?獨子!』
  比丘們!你們怎麼想它:是否他們會為了享樂吃食物,或會為了陶醉吃食物,或會為了裝飾吃食物,或會為了莊嚴吃食物呢?」
  「大德!這確實不是。」
  「比丘們!他們最多為了荒野的越過目的吃食物,不是嗎?」
  「是的,大德!」
  「同樣的,比丘們!我說:『物質食物應該被這麼看待。』
  比丘們!在物質食物被遍知時,五種欲的貪被遍知;在五種欲的貪被遍知時,沒有那個結,聖弟子被該結結合會再來到這個世間。
-------------------------------雜阿含--------------------------
 云何比丘觀察摶食?
  譬如:有夫婦二人,唯有一子,愛念將養。欲度曠野嶮道難處,糧食乏盡,飢餓困極,計無濟理,作是議言:『正有一子,極所愛念,若食其肉,可得度難,莫令在此三人俱死。』
  作是計已,即殺其子,含悲垂淚,強食其肉,得度曠野。
  云何,比丘!彼人夫婦共食子肉,寧取其味,貪嗜美樂與不?」
  答曰:「不也,世尊!」
  復問比丘:
  「彼強食其肉,為度曠野嶮道與不?」
  答言:「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
  「凡食摶食,當如是觀!如是觀者,摶食斷知;摶食斷知已,於五欲功德貪愛則斷;五欲功德貪愛斷者,我不見彼多聞聖弟子於五欲功德上有一結使而不斷者;有一結繫故,則還生此世。
----雜阿含275-------
飲食知量者,難陀比丘於食繫數:不自高,不放逸,不著色,不著莊嚴,支身而已,任其所得,為止飢渴,修梵行故,故起苦覺令息滅,未起苦覺令不起故,成其崇向故,氣力、安樂、無聞獨住故。
  如人乘車,塗以膏油,不為自高……乃至莊嚴,為載運故;又如塗瘡,不貪其味,為息苦故。如是,善男子難陀知量而食,乃至無聞獨住,是名難陀知量而食。
用油脂來潤滑車軸是奢侈的, 但是是必要的。 所以可以來形容吃肉?
-------轉自莊春江工作站
謝謝分享!
所以應該是不用執著於葷素,但是對美味不要有欲貪之心
我吃頓好吃的下次好像還是會惦記着,看來有很長的修行之路要走

tuziwang2020
文章: 112
註冊時間: 2017-05-25, 04:48

Re: 請問該如何有次第的接觸原始佛教?

文章 tuziwang2020 » 2025-09-03, 12:53

昔我去兮 寫:
2025-09-03, 00:42
謝謝分享!
所以應該是不用執著於葷素,但是對美味不要有欲貪之心
我吃頓好吃的下次好像還是會惦記着,看來有很長的修行之路要走
不用謝。
個人的想法
不執著 和不要有都是境界或者自我審視的標準,
而不是修行手段, 你沒有辦法給自己下一個指令, 不執著, 或者不要有貪欲之心, 那衹是用一個念頭替代了另一個念頭。
且不應該否認慾樂而是要認識到填滿慾望溝壑的努力並不是那么有性價比。
粗大的層面, 比方說喜歡看電影, 大電視還不過, 要5.1 甚至7.1 立體聲, 家庭影院要有好的播放机, HI-FI 等等, 會化很多時間和精力。 看完 百無聊賴,要繼續找好的電影電視來看。。。
或者心理總是惦記著滿漢全席, 哈哈

應該做的可能是通過內觀來訓練潛意識和下意識對貪欲脫敏。
所以相應部説的是 “便知”

在物質食物被遍知時,五種欲的貪被遍知;在五種欲的貪被遍知時,沒有那個結,聖弟子被該結結合會再來到這個世間。

雜阿含說的是 斷知
如是觀者,摶食斷知;摶食斷知已,於五欲功德貪愛則斷;

昔我去兮
文章: 26
註冊時間: 2025-09-01, 04:01

Re: 請問該如何有次第的接觸原始佛教?

文章 昔我去兮 » 2025-09-04, 07:55

tuziwang2020 寫:
2025-09-03, 12:53
不用謝。
個人的想法
不執著 和不要有都是境界或者自我審視的標準,
而不是修行手段, 你沒有辦法給自己下一個指令, 不執著, 或者不要有貪欲之心, 那衹是用一個念頭替代了另一個念頭。
且不應該否認慾樂而是要認識到填滿慾望溝壑的努力並不是那么有性價比。
粗大的層面, 比方說喜歡看電影, 大電視還不過, 要5.1 甚至7.1 立體聲, 家庭影院要有好的播放机, HI-FI 等等, 會化很多時間和精力。 看完 百無聊賴,要繼續找好的電影電視來看。。。
或者心理總是惦記著滿漢全席, 哈哈

應該做的可能是通過內觀來訓練潛意識和下意識對貪欲脫敏。
所以相應部説的是 “便知”

在物質食物被遍知時,五種欲的貪被遍知;在五種欲的貪被遍知時,沒有那個結,聖弟子被該結結合會再來到這個世間。

雜阿含說的是 斷知
如是觀者,摶食斷知;摶食斷知已,於五欲功德貪愛則斷;
嗯,你說的應該就是鍛鍊覺知力吧
欲貪一生起,就可以覺知到,就算一開始不一定能馬上壓抑欲貪,長期以往欲貪應該會慢慢淡薄

欲樂升級應該就像吸毒,如果addicted,吸的劑量會越來越大,越來越難以滿足
如果不addicted,只是單純欣賞/享受,也許就不會欲樂升級
但不管怎樣,只要惦記著,說明心里還在打結,也是需要克服的吧

tuziwang2020
文章: 112
註冊時間: 2017-05-25, 04:48

Re: 請問該如何有次第的接觸原始佛教?

文章 tuziwang2020 » 2025-09-04, 11:58

昔我去兮 寫:
2025-09-04, 07:55
嗯,你說的應該就是鍛鍊覺知力吧
欲貪一生起,就可以覺知到,就算一開始不一定能馬上壓抑欲貪,長期以往欲貪應該會慢慢淡薄

欲樂升級應該就像吸毒,如果addicted,吸的劑量會越來越大,越來越難以滿足
如果不addicted,只是單純欣賞/享受,也許就不會欲樂升級
但不管怎樣,只要惦記著,說明心里還在打結,也是需要克服的吧
對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不過我覺得升級這個東西是和業力相關的,慾望就是種子, 本性就是要升級的, 祇不過外界條件不允許的時候, 比較難以發芽, 但是如果條件允許, 那就不一樣了,
打一個可能不是很恰當例子

在《聖經》馬太福音19章23、24節,耶穌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天國是難的。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

所以或許樂善好施也是非常重要對抗業力的手段之一, 尤其是初期。
-------
或許慾望的本質來自于自我的不滿足感, 不僅僅是一般的認知的不滿足感, 不安定的生活帶來的焦慮也是一種不滿足感,那麼出家就是一條對抗的出路。
所以可能要多和善知識接觸, 然後修行 , 改善內心的匱乏感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