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流向(向初果)聖弟子會退轉嗎?
向初果分前中後段
Ccpholan:「本人記得有篇提到向初果的文章,提到預流向,分「前、中、後」段。依本人理解,後段行者:屬於世俗凡夫中的佼佼者,有些還是會退墮乃至輪迴惡道。應是Seasky所說:「一位學法者,只要他願意走入解脫道,雖然他是凡夫,剛走出一步,他便是預流向的學人。」即是在修習戒清淨、心清淨、見清淨(名色分別智)的學人(本人認為戒定慧一體,互相輾轉增上)。
中段行者:已經超越凡夫入於正性,不再墮入三惡道,還沒證初果,此生必將迅速證得初果,屬不退轉的向須陀洹,中段以上幾乎等同初果。應是已得道非道智見清淨(思惟智、三法印智、sammasana-bana)的小須陀桓。
前段行者:具「無漏智後相續智」,接著生出預流果智,為「準初果」,當下即可證得初果。應是得種姓智、道智的向初果。」
中段行者:已經超越凡夫入於正性,不再墮入三惡道,還沒證初果,此生必將迅速證得初果,屬不退轉的向須陀洹,中段以上幾乎等同初果。應是已得道非道智見清淨(思惟智、三法印智、sammasana-bana)的小須陀桓。
前段行者:具「無漏智後相續智」,接著生出預流果智,為「準初果」,當下即可證得初果。應是得種姓智、道智的向初果。」
Re: 預流向(向初果)聖弟子會退轉嗎?
搜尋時看到久遠的題目,法友好像沒有有比較正面的回答,末學來回答看看,
經典上有提到預流向已經不是凡夫,既然已經不是凡夫,就不可能再退回凡夫,
為什麼不會再退回凡夫?
末學舉個例子,以前有沒有聽過"桃花園"的故事,一個老翁不經意來到桃花園,回去之後再想去一次卻很難找到路,
預流向也是一樣,他用功到一個程度,不經意的撇見無我,他心中已經能確信原來「我」不存在,這就是隨信行、隨法行。
從預流向到預流果只是時間的問題,因為已經撇見無我,所以就不是凡夫了,
但無我的現前,並不是隨觀而現,是偶而才能撇見,不經意的現前,桃花園不是想去就去,去的路不是那麼熟悉,
但用功的路子正確,而且也吃過一次西瓜,只是想再吃沒錢買(因緣不具足),
至於授記預流向,大概也無此必要,比如還差100公尺到家,已經走了900公尺,不經意的看到山上的雲忽然散掉而看到家,之後的雲偶爾散一次,那個信心已經足夠(隨信行、隨法行),等到家佛再授記就好了。
Re: 預流向(向初果)聖弟子會退轉嗎?
三結是一起俱斷的理由,就是因為“五蘊非我”,本身就是一種“疑結”。
你跟一般正常人講“五蘊非我”,他一定會想:你講的是合理與正常的認知嗎?--只因為“五蘊非我”很違背一般人的平常生活認知,有些人甚至會覺得這種說法十分令人驚恐。但入流者對“五蘊非我”的知見無疑,甚至會很習慣性地將“五蘊非我”作為一種禪思的主題,藉以放下各種無謂的痛苦執著,進而導向解脫知見。
所以只要未達“入流者”,多多少少會對“五蘊非我”有所疑惑或不適應。所謂的“初果向”,就是因為聽聞正法後,已經對於“五蘊是我”的日常認知有所覺醒與質疑,但又不是很確定,因此他們會一直持續思考“五蘊非我”是否為真實:“若於此法以智慧思惟.觀察.分別.忍”或“若於此法增上智慧思惟.觀察.忍”,經典認為這類有所覺醒的聞法者,最終會在死前證得初果。
你跟一般正常人講“五蘊非我”,他一定會想:你講的是合理與正常的認知嗎?--只因為“五蘊非我”很違背一般人的平常生活認知,有些人甚至會覺得這種說法十分令人驚恐。但入流者對“五蘊非我”的知見無疑,甚至會很習慣性地將“五蘊非我”作為一種禪思的主題,藉以放下各種無謂的痛苦執著,進而導向解脫知見。
所以只要未達“入流者”,多多少少會對“五蘊非我”有所疑惑或不適應。所謂的“初果向”,就是因為聽聞正法後,已經對於“五蘊是我”的日常認知有所覺醒與質疑,但又不是很確定,因此他們會一直持續思考“五蘊非我”是否為真實:“若於此法以智慧思惟.觀察.分別.忍”或“若於此法增上智慧思惟.觀察.忍”,經典認為這類有所覺醒的聞法者,最終會在死前證得初果。
Re: 預流向(向初果)聖弟子會退轉嗎?
所以這個問題是一個很明顯的錯誤提問,來自於觀念上的混淆。“初果向”本來就不是“初果”,他就還沒真的確定,還在努力思考。預流向(向初果)聖弟子會退轉嗎
Re: 預流向(向初果)聖弟子會退轉嗎?
六種差異即︰(1)根異,聲聞為鈍根,緣覺是利根。(2)所依異,即聲聞依師而緣覺不依。(3)藉緣異,聲聞藉教法之緣而得道,緣覺藉事相之現緣而開解。(4)所觀異,聲聞觀察四諦之法,緣覺則觀察十二因緣。(5)向果異,聲聞 是四向四果,緣覺是一向一果。(6)通用異,聲聞以二千國土為神通境界,緣覺以三千國土為其境界
==============================================
再來就是,你可能不知道,修十二因緣的人,他只有一向一果,也就是只有初果跟四果,沒有中間二三果。
==============================================
再來就是,你可能不知道,修十二因緣的人,他只有一向一果,也就是只有初果跟四果,沒有中間二三果。
Re: 預流向(向初果)聖弟子會退轉嗎?
緣覺是自證佛法但不傳法的聖者,一樣都是自覺的覺悟者(佛陀),是智慧十分了不起的人物,用聲聞的果位來論說緣覺是很不恰當的說法,因為佛陀是果位的制定者,而且果位的劃分,只是修行者為了瞭解自身解脫的程度,才問詢佛陀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