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業相應品度經第三世尊說到:
「比丘。若有覺者便知苦如真。知苦習.知苦滅.知苦滅道如真。云何知苦如真。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陰苦。是謂知苦如真。云何知苦習如真。謂此愛受當來有樂欲。共俱求彼彼有。是謂知苦習如真。云何知苦滅如真。謂此愛受當來有樂欲。共俱求彼彼有斷無餘。捨.吐盡.無欲.滅.止.沒。是謂知苦滅如真。云何知苦滅道如真。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是為八。是謂知苦滅道如真。比丘。當知苦如真。當斷苦習。當苦滅作證。當修苦滅道。若比丘知苦如真。斷苦習。苦滅作證。修苦滅道者。是謂比丘一切漏盡。諸結已解。能以正智而得苦際」
緣起主要是在說明流轉,四聖諦則是說明流轉與還滅,是世尊實證及破除緣起的方法,不過,在這短短的一句話中,世尊為了破除緣起,竟然用到二十九個苦字之多,難不成世尊對這世間一切是那麼悲觀的嗎?實則不然,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在這句話一開頭就提到:「覺者便知苦如真」,是含有很深的意思,這句話並不是只有:「覺悟的人就能知道苦的真實性」的意思,而應該是說是:「覺悟的人能知道世間無常所造成的不好感官」,這個不好的感官或是煩惱,如實際觀察的話,一共有八種,哪八種呢?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苦及略五盛陰苦,這八種現象,都是含有不如意而煩惱的意思,但是「苦」這一字,既然是作為第一聖諦,其意義就不是單純的說是「痛苦」,而應該是含有「無常」、「敗壞」或「缺陷」的意思,就是說,一切有為法的無常遷動所造成感官上的不如意,而這無常,更是含有樂境變壞及錯誤的感官認知之意思。
從世俗的觀點來看,生、老、病、死、怨憎、愛別離、所求不得及略五盛陰,是的確會造成痛苦,可是從第一聖諦的觀點來看,無論是痛苦或是快樂,世間一切的有為法皆是由因緣而生,並且是時時刻刻的變化而無法長久,但是,眾生不明這個道理,以假為真,而產生出種種的錯誤感官。所以說,「苦」不應僅理解成痛苦,而應該理解為「錯誤的認知」及「無常」之意。因此,世尊這句話的理解應該是:
比丘,如果有覺悟的人,就會知道世間無常所造成的不好感官,這個不好的感官,是因為錯誤的認知及習性所造成的,因此,有覺悟的人便會知道這個道理,而會對往昔的錯誤習慣性行為予以修正,並將不是實有的痛苦予以熄滅,如此一來便能知道真理。什麼叫做知道錯誤的感官認知所產生不實在的不好現象?就是生、老、病、死、怨憎、愛別離、所求不得及略五盛陰的無常煩惱。什麼叫做知道錯誤的感官認知所產生的習性?就是由於無明而去渴愛一切有為法的樂趣慾望,並且錯誤的認為這個樂趣是實有的而去貪求。什麼叫做知道將不實有的無常煩惱予以熄滅?就是知道渴愛一切有為法的不實樂趣是由無明所產生的,因此,就會去斷除這個錯誤的認知,將所攀緣的渴愛感官予以捨去、完全乾淨的吐出、無此慾望、熄滅、停止及不再有這個錯誤認知。什麼叫做知道將不實有的無常煩惱予以熄滅?就是應行八正道,及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些就是知道將不實有的無常煩惱予以熄滅。比丘,應當要知道世間無常所造成不好的感官現象,比丘,應當要去斷除由渴愛所產生的習性,比丘,應當要證得熄滅無常煩惱,比丘,應當要依八正道來予以修行。如果說有比丘能依據上述四個應當要知道的方法來修行及悟道的話,那麼,可以說此比丘是以聖智來斷除一切的煩惱,也可以說是,以真正的智慧將產生煩惱的原因完全解除。
短短一段話,看似簡單,實則不然,從「若有覺者便知苦如真........略五盛陰苦。」是說「苦諦」,「云何知苦習如真........共俱求彼彼有。」是說「集諦」,「是謂知苦習如真.......是為八。」是說「道諦」,而「是謂知苦滅道如真.......能以正智而得苦際」是說「滅諦」,這苦、集、滅及道,就是稱為「四聖諦」,簡說如下:
苦諦 :一切有為法依因緣和合而生,所展現的無常生滅現象,會造成感官的錯誤認知而造成煩惱,簡單的說,無常是煩惱。
集諦 :造成煩惱的根源,就是渴愛因緣和合的世間假象為真。
道諦 :就是修行的途徑,建立正確的緣起觀,行八正道。
滅諦 :得到智慧,熄滅一切煩惱,證得涅槃真理。
知苦如真,則能法次法向而熄苦滅苦,如此,則可為真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