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开悟者必定体悟涅槃,所謂开悟即心意识,与物质境界合一,当下刹那不生,即見十二缘起,而入於不心与境不动,即空性,初果至四果都見缘起,自然体验涅槃,分别只是初果在此境界,容易因自身動作,而不能持续而掉了出来。
Peter68
初果聖者能否體驗涅磐?
clozaril 法友說道…初果聖者是体验到涅槃,只是不穩,不能一直处在涅槃的狀态。
个人認为,行者通过禅修,在刹那見道,五蘊身心(我)与法尘境界,刹那合一,即見缘起十二支之生滅,也即是緣起十二支中之名(我)与色(我所)合一,而没有内色身,外法尘,不一不異。因吾人認为有我,有所对之外境界,而產生种种之苦因。在刹那生滅中,即见缘起支中,具足四聖諦(苦,集,滅,道)的三种行相,即知苦的集取(爰,取,有),知滅苦的方法由(六入,触,受)生起,從而知苦已滅(行,识,色),就在当下见道無明如何生起,即见緣起生滅法。要得见法,必须進入甚深禅定(超越欲,色,無色界),也即是入了滅受想定(滅盡定)。因为一般行者,把五蘊身当我,把法尘境界为对相,在定中追逐境观,错把緣起支中之名色为二(心,法),在禅定中冲出自己的身体,而要与所出现境界合一(天人合一),而墮入我与法尘的陷阱中,而續继輪迴。因四种果位都见緣起生滅,自然都体验涅槃。只是初果至三果,因没断盡十結使,而因眷属,說話与飲食不如法,而從滅盡定(涅槃)中退了出来。四果罗汉已断盡十結使,就常处在定中(定自在)。
个人認为,行者通过禅修,在刹那見道,五蘊身心(我)与法尘境界,刹那合一,即見缘起十二支之生滅,也即是緣起十二支中之名(我)与色(我所)合一,而没有内色身,外法尘,不一不異。因吾人認为有我,有所对之外境界,而產生种种之苦因。在刹那生滅中,即见缘起支中,具足四聖諦(苦,集,滅,道)的三种行相,即知苦的集取(爰,取,有),知滅苦的方法由(六入,触,受)生起,從而知苦已滅(行,识,色),就在当下见道無明如何生起,即见緣起生滅法。要得见法,必须進入甚深禅定(超越欲,色,無色界),也即是入了滅受想定(滅盡定)。因为一般行者,把五蘊身当我,把法尘境界为对相,在定中追逐境观,错把緣起支中之名色为二(心,法),在禅定中冲出自己的身体,而要与所出现境界合一(天人合一),而墮入我与法尘的陷阱中,而續继輪迴。因四种果位都见緣起生滅,自然都体验涅槃。只是初果至三果,因没断盡十結使,而因眷属,說話与飲食不如法,而從滅盡定(涅槃)中退了出来。四果罗汉已断盡十結使,就常处在定中(定自在)。
一:原始佛教里 涅槃僅僅是煩惱滅盡之意 經證如下:
1:舍利弗言: 「涅槃者,貪欲永盡、瞋恚永盡、愚癡永盡,一切諸煩惱永盡,是名涅槃。
2:云何無為法?謂:貪欲永盡,瞋恚、愚癡永盡,一切煩惱永盡,是無為法。 雜890
3:佛告比丘:「於色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正解脫,是名比丘見法涅槃。
4:相應部整篇無為相應的經文
二:無餘、有餘涅槃 應屬部派前後之產物 與原意相比 以有餘無餘說明煩惱滅盡與否雖然多餘 倒也於法不悖 經文如下:
1:「若比丘如是修習七覺分已,當得二種果:現法得漏盡無餘涅槃,或得阿那含果。」
2:持戒比丘根本具足,所依具足,心得信樂;得信樂已,心得歡喜、息、樂、寂靜三昧、如實知見、厭離、離欲、解脫;得解脫已,悉能疾得無餘涅槃。
三:南傳以覺音《清淨道論》為代表的涅槃觀 強調一“無生無死、極微細、常”的涅槃 強調其與五蘊法的迥異 以及隨之產生的 依身心有無而作區分的所謂有餘、無餘涅槃 顯然是背于原始教義 也跟部派說法不和的
綜上 涅槃觀 前者簡明且利於實修者把握 更與“我實為於色修厭、離欲、滅盡、解脫、不生故,教人修諸梵行”的一乘道天然相和 當屬正見
中間者 雖已有彎曲 尚不能說于法義背離
至於後者 已然違反原始教法 倒向了玄幻系統 依之修行 會步入何種領域也已然難料也
1:舍利弗言: 「涅槃者,貪欲永盡、瞋恚永盡、愚癡永盡,一切諸煩惱永盡,是名涅槃。
2:云何無為法?謂:貪欲永盡,瞋恚、愚癡永盡,一切煩惱永盡,是無為法。 雜890
3:佛告比丘:「於色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正解脫,是名比丘見法涅槃。
4:相應部整篇無為相應的經文
二:無餘、有餘涅槃 應屬部派前後之產物 與原意相比 以有餘無餘說明煩惱滅盡與否雖然多餘 倒也於法不悖 經文如下:
1:「若比丘如是修習七覺分已,當得二種果:現法得漏盡無餘涅槃,或得阿那含果。」
2:持戒比丘根本具足,所依具足,心得信樂;得信樂已,心得歡喜、息、樂、寂靜三昧、如實知見、厭離、離欲、解脫;得解脫已,悉能疾得無餘涅槃。
三:南傳以覺音《清淨道論》為代表的涅槃觀 強調一“無生無死、極微細、常”的涅槃 強調其與五蘊法的迥異 以及隨之產生的 依身心有無而作區分的所謂有餘、無餘涅槃 顯然是背于原始教義 也跟部派說法不和的
綜上 涅槃觀 前者簡明且利於實修者把握 更與“我實為於色修厭、離欲、滅盡、解脫、不生故,教人修諸梵行”的一乘道天然相和 當屬正見
中間者 雖已有彎曲 尚不能說于法義背離
至於後者 已然違反原始教法 倒向了玄幻系統 依之修行 會步入何種領域也已然難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