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諸位大德,原始佛教和上座部佛教的差異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JetChen
文章: 6
註冊時間: 2010-04-05, 08:00

請問諸位大德,原始佛教和上座部佛教的差異

文章 JetChen » 2010-09-30, 23:19

因為感覺很相近,但感覺又有些不一樣,不知道有大德可以跟我解惑嗎?
原始佛教以"阿含經"為皈依,上座部佛教以"阿毗達摩"為皈依這樣說正確嗎?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10-10-01, 10:33

以下資料,摘自 http://sss2002.51.net/books/butong.html《巴利三藏和阿含經有什麽區別?》--原始佛教和上座部是怎樣的關系,原始經典的情況如何,此文有清晰的論述:

上座部的巴利語經藏--“巴利五部”,毫無遺漏而完整地傳承下來,在日本也已譯爲日文並收錄于《巴利語三藏》中(台灣元亨寺參照日文譯本翻譯了全文爲漢語,另有英文等多國語言譯本),此外再也無其它任何部派傳下完整的原始佛經。漢譯“四部阿含”則是每一阿含經分屬不同的部派,整理後合稱爲“四阿含”。

漢譯“四部阿含”分別屬於法藏部、說一切有部等部派經典,律藏也流傳著曇無德部(法藏部)的《四分律》、彌沙塞部(化地部)的《五分律》、摩訶僧祇部(大眾部)的《摩訶僧祇律》、薩婆多部(舊說一切有部)的《十誦律》、根本有部的《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等,經由古印度的俗語改爲古梵語,再由梵文轉譯爲古漢語,在漫長曆史裏不斷流傳、轉譯、傳抄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的內容摻雜、缺失,卷數次第錯誤,乃至字句訛誤、語義不明、難解晦澀的經文的問題。由于沒有完整的傳承與合格的導師教授,學習北傳“四部阿含”的學人遇到了巨大的困惑和障礙。

南傳巴利語經、律、論三藏屬于上座部分別說系的經典,經曆了曆史上六次阿拉漢們參與的結集(佛教曆史上的六次結集),由于遵循曆代阿拉漢們禁止對原始教法做任何廢除或修改,只容許添加能令原始佛教更精確的說法的嚴格傳統,上座部佛教成了唯一成功保存古老純正佛教教法的部派。近二十多年來,大量華人修學者前往南傳上座部佛教國家參學,出家受具足戒成爲莊嚴、清淨的比庫,接受完整、傳統的上座部佛法教學和實踐止觀禅修,同時也將大量的巴利語聖典、南傳尊者的著述,以及大量的英文、日文上座部佛教學者和出家修學者的譯作翻譯爲漢語,目前逐漸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漢語上座部佛教修學體系。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10-10-01, 10:38

上帖的鏈接出錯了。再發一下,《巴利三藏和阿含經有什麽區別?》http://sss2002.51.net/books/butong.html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10-11-20, 12:31

應該說,原始佛教與上座部相差並不大,問題是這個上座部是與大眾部一次大分裂後的上座部。
由於一些理論解說上的歧異,上座部時代曾有二次大分裂。
分出來的原上座部一方後來為了抗衡分出去的分別說部,於是發展出「三世實有」說,成為了一切有部,漢傳的阿含經有可能是這個時期的稍後左近。
而分出去的分別說部繼續分裂的部派中,其中有一支就是赤銅鍱部,也就是如今號稱的南傳上座部,一說他們的經典是接近分別說部初期的。
另外根本說一切有部應該是有部分出來的癌末,這個比對義淨取回的根有律與早期有部的十誦律就能大概看出端倪。

所以事實上現在看到的上座部,實際是二次大分裂後再分裂的分別說部旁支。
至於現在的原始佛教,應該說是我們,或說更多人的理想。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0-11-20, 17:14

potato 寫:以下資料,摘自 http://sss2002.51.net/books/butong.html《巴利三藏和阿含經有什麽區別?》--原始佛教和上座部是怎樣的關系,原始經典的情況如何,此文有清晰的論述:

上座部的巴利語經藏--“巴利五部”,毫無遺漏而完整地傳承下來,
這種話還是不要輕信為好.

這個明顯不符合信息傳遞的客觀規律. :wink: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0-11-20, 17:29

potato 寫:以下資料,摘自 http://sss2002.51.net/books/butong.html《巴利三藏和阿含經有什麽區別?》--原始佛教和上座部是怎樣的關系,原始經典的情況如何,此文有清晰的論述:

上座部的巴利語經藏--“巴利五部”,毫無遺漏而完整地傳承下來,在日本也已譯爲日文並收錄于《巴利語三藏》中(台灣元亨寺參照日文譯本翻譯了全文爲漢語,另有英文等多國語言譯本),此外再也無其它任何部派傳下完整的原始佛經。漢譯“四部阿含”則是每一阿含經分屬不同的部派,整理後合稱爲“四阿含”。

漢譯“四部阿含”分別屬於法藏部、說一切有部等部派經典,律藏也流傳著曇無德部(法藏部)的《四分律》、彌沙塞部(化地部)的《五分律》、摩訶僧祇部(大眾部)的《摩訶僧祇律》、薩婆多部(舊說一切有部)的《十誦律》、根本有部的《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等,經由古印度的俗語改爲古梵語,再由梵文轉譯爲古漢語,在漫長曆史裏不斷流傳、轉譯、傳抄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的內容摻雜、缺失,卷數次第錯誤,乃至字句訛誤、語義不明、難解晦澀的經文的問題。由于沒有完整的傳承與合格的導師教授,學習北傳“四部阿含”的學人遇到了巨大的困惑和障礙。
俗話說,兼聽則明.

多幾個角度(不同的部派)來研究原始佛法,才能更好地避免盲區.啊啊.... :lol:

有了困惑和障礙未必是壞事,多方參訪,多方研究,就有解決的一天.

如果進入了盲區,就麻煩了....再也聽不進不同意見,一條路走到黑(死)....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10-11-20, 22:14

Upavana 寫:應該說,原始佛教與上座部相差並不大,問題是這個上座部是與大眾部一次大分裂後的上座部。
由於一些理論解說上的歧異,上座部時代曾有二次大分裂。
分出來的原上座部一方後來為了抗衡分出去的分別說部,於是發展出「三世實有」說,成為了一切有部,漢傳的阿含經有可能是這個時期的稍後左近。
而分出去的分別說部繼續分裂的部派中,其中有一支就是赤銅鍱部,也就是如今號稱的南傳上座部,一說他們的經典是接近分別說部初期的。
另外根本說一切有部應該是有部分出來的癌末,這個比對義淨取回的根有律與早期有部的十誦律就能大概看出端倪。

所以事實上現在看到的上座部,實際是二次大分裂後再分裂的分別說部旁支。
至於現在的原始佛教,應該說是我們,或說更多人的理想。
歡迎法友回來共論。 :D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10-11-23, 08:38

freshman 寫:
potato 寫:以下資料,摘自《巴利三藏和阿含經有什麽區別?》--原始佛教和上座部是怎樣的關系,原始經典的情況如何,此文有清晰的論述:

上座部的巴利語經藏--“巴利五部”,毫無遺漏而完整地傳承下來,
這種話還是不要輕信為好.

這個明顯不符合信息傳遞的客觀規律. :wink:
請注意前後文對照來理解這句話。《巴利三藏和阿含經有什麽區別?》的開頭,就列了一個表格,指明:上座部傳下了“巴利經藏五部”。法藏部傳下《長阿含》;說一切有部某派傳下《中阿含》;根本說一切有部傳下《雜阿含》;《別譯雜阿含》近似《雜阿含》,但有若幹差異;《增一阿含》所屬部派不明。除了上座部,沒有另外哪個部派“如此完整地”傳下原始經藏。所以,與其它部派相比起來,作者說“上座部的巴利文經藏--「五部」,毫無遺漏而完整地傳承下來。”

頭像
xukonghua
文章: 44
註冊時間: 2010-12-09, 08:00
來自: 山東省

文章 xukonghua » 2010-12-09, 16:16

freshman 寫:
potato 寫:以下資料,摘自 http://sss2002.51.net/books/butong.html《巴利三藏和阿含經有什麽區別?》--原始佛教和上座部是怎樣的關系,原始經典的情況如何,此文有清晰的論述:

上座部的巴利語經藏--“巴利五部”,毫無遺漏而完整地傳承下來,
這種話還是不要輕信為好.

這個明顯不符合信息傳遞的客觀規律. :wink:
賢友明智!如今在許多南傳佛教群中,已經將《阿含經》視為異端邪說了!在很多南傳佛教徒的眼中早已經將南傳部派的巴利三藏等同於純正的原始佛法了!

頭像
chaimei127
文章: 2
註冊時間: 2013-07-16, 08:00

文章 chaimei127 » 2013-07-17, 08:41

我想了解更多原始佛教的教法
尤其是實修的襌法
請問在哪裡了解?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