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面對的真相(二版)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3-06-21, 15:59

upasaka前輩:
謝謝您耐心的回覆!
前輩所講的「緣眼色生眼識」,我懂!
前文的文意,晚輩所疑惑的是

不管是
「眼觸生想、耳..........、意觸生想」,
還是
「眼觸生思、耳..........、意觸生思」,
又或者是
「色想、聲想、香想、味想、所觸想、意想」,
還是
「色思、聲思、香思、味思、所觸思、意思」,

其中的「想」和「思」,
是都是「意在想、意在思」?

也就是,

─眼觸生想是「意在想」?眼觸生思是「意在思」?
─耳觸生想是「意在想」?耳觸生思是「意在思」?
─鼻觸生想是「意在想」?鼻觸生思是「意在思」?
─舌觸生想是「意在想」?舌觸生思是「意在思」?
─身觸生想是「意在想」?身觸生思是「意在思」?

同樣的,

─色想是「意在想」?色思是「意在思」?
─聲想是「意在想」?聲思是「意在思」?
─香想是「意在想」?香思是「意在思」?
─味想是「意在想」?味思是「意在思」?
─所觸想是「意在想」?所觸思是「意在思」?


能不能請upasaka前輩為晚輩解答?!謝謝!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3-06-22, 03:04

aller 寫:感謝upasaka前輩的解釋!似乎多懂一些了。

但是,能不能再請教前輩:

─前輩說「光明所照是比喻能力所及的意思。念是作意(注意)。」,此「能力」定是指「內眼處、內耳處、.......」的「見、聽、嗅、嚐、觸、憶念」而言,那麼「內眼處、內耳處、.......」的「能力」是屬於五蘊中的那一蘊呢?(內眼處屬色蘊,內眼處的「能力」屬何蘊?..........)

又,內眼處的能力「見」,「見」能力所及起「作意」(注意),此「作意」(注意)是內眼處在「作意」(注意)呢?還是內意處在「作意」(注意)?

內耳處........內鼻處.........內舌處...........內身處..........內意處.........。


如果,是內眼處在「作意」(注意),內耳處在「作意」(注意),內鼻處在「作意」(注意),內舌處在「作意」(注意),內身處在「作意」(注意),內意處在「作意」(注意)。那麼,「作意」(注意)的功能,就不局限在「意處」!
─那就是「六根各有其功能,且不是以意根為前導」!

如果,不是內眼處在「作意」(注意),不是內耳處在「作意」(注意),不是內鼻處在「作意」(注意),不是內舌處在「作意」(注意),不是內身處在「作意」(注意),是內意處在「作意」(注意)。那麼,「作意」(注意)的功能,就只有局限在「意處」!
─那就是「前五根只是附屬,六根以意根為前導」!

不知何者為對?
意入處和 意行(想思),妳應該是搞混了。

能作意的是意行;不是意入處

意入處是12因緣第
意行是12因緣第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3-06-22, 15:31

aller 寫:upasaka前輩:
謝謝您耐心的回覆!
前輩所講的「緣眼色生眼識」,我懂!
前文的文意,晚輩所疑惑的是

不管是
「眼觸生想、耳..........、意觸生想」,
還是
「眼觸生思、耳..........、意觸生思」,
又或者是
「色想、聲想、香想、味想、所觸想、意想」,
還是
「色思、聲思、香思、味思、所觸思、意思」,

其中的「想」和「思」,
是都是「意在想、意在思」?

也就是,

─眼觸生想是「意在想」?眼觸生思是「意在思」?
─耳觸生想是「意在想」?耳觸生思是「意在思」?
─鼻觸生想是「意在想」?鼻觸生思是「意在思」?
─舌觸生想是「意在想」?舌觸生思是「意在思」?
─身觸生想是「意在想」?身觸生思是「意在思」?

同樣的,

─色想是「意在想」?色思是「意在思」?
─聲想是「意在想」?聲思是「意在思」?
─香想是「意在想」?香思是「意在思」?
─味想是「意在想」?味思是「意在思」?
─所觸想是「意在想」?所觸思是「意在思」?


能不能請upasaka前輩為晚輩解答?!謝謝!
有能力想與思的,是 意行[想思]。而不是 意入處
他們在12因緣是分屬不同的

你仍然是將意行意入處搞混了

意入處,在經文經常被簡寫為 意行 也是
因此造成很多人將這兩個[意]混為一談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upasaka » 2013-06-23, 10:07

回覆aller法友:
佛陀把行為分類為身口意三個範疇。禪修時的身心活動也適用這三個範疇,想、思歸屬於意的範疇,也就是俗稱的心理活動,就這麼簡單,不要想太多了。

「想思是意行。」出自SA568,要在經文脈絡中把握其意義,建議你把SA568及SN41.6多讀幾遍。以前有很多相關的討論,可找出來看看。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3-06-23, 19:28

謝謝serendipity及upasaka兩位前輩的回覆教導!小弟會多看看SA568及SN41.6的。
不過,話說回來,serendipity法友說「想思是意行」的「意行」是『緣起法』第二支「行」支,這裡好像有點問題!
如果「行」支是「身行」、「口行」、「意行」,那,「無明滅則行滅」的緣起法則,若依雜阿含568經經文來推演,不就變成「無明滅則身、口、意行滅」?
也就是說:當無明滅時,
「身行滅」─身體活動全都停止了!連呼吸「入出息」也都停止了!
「口行滅」─覺觀(尋伺)都停止了!連說話也都停止了!
「意行滅」─想思都停止了!不再想不再思了!

─這就是佛與阿羅漢的境界!?那不是木頭人嗎?

頭像
goofy
文章: 102
註冊時間: 2012-04-01, 08:00

文章 goofy » 2013-06-27, 07:44

upasaka 寫:法友有沒有想過這問題:

正見是知四聖諦,四聖諦包含道聖諦,而道聖諦是八正道,所以:
正見包含知八正道,而八正道包含正見,正見又包含知八正道,八正道又包含正見,.....................
The4 寫:
upasaka 寫:法友有沒有想過這問題:

正見是知四聖諦,四聖諦包含道聖諦,而道聖諦是八正道,所以:
正見包含知八正道,而八正道包含正見,正見又包含知八正道,八正道又包含正見,.....................



法友童心未泯!

聖諦的實踐是八正道,而八正道中,又以正見為首、為導!所以,實踐的第一步,是要讓正見生起!而正見的生起要素,是如實知五蘊的集滅!

一般的了知四聖諦,是從經文或大德、大師看、聽、聞而得!這是淺層的聞慧,容易受他影響而退失或改變!

正見的知四聖諦,是由正確的見及如實知五蘊的集滅而得!從這開始,才是真正進入聖流的領域。

而且,此知四聖諦的正見,是不會受他影響而改變!也不再退轉!這才是深層的修慧!也是曾銀湖老師在等待的鳳毛麟爪!

表面‧同樣的知四聖諦,但是,法轉轉深!轉轉勝!其結局是不同的。
upasaka 寫:那麼,正思是什麼?




正見很重要!有了正見,正志會隨之生起。

這些都是禪修實踐上的真功夫,絕非言談上的神祕語詞。

佛說四諦,旨在教人不要再造屋!

法句經153說:「尋求家屋的建造者,究竟不能得見,經多生流轉輪迴,
生生都是痛苦。」

五蘊‧不論是集還是滅,都是從緣起!

如果,你還沒有真正看到自己的五蘊的話,那你根本就還沒有體會到真正的苦!

再下來,更甭說五蘊的集與滅的問題,你也一樣不能體會到苦集與苦滅!

這時,身見怎麼斷?

如果,你還沒有看出如何消滅自己五蘊的方法時,苦‧是滅不了的!

茫然沒有方向,是此時最貼切的寫照!人云亦云,這個方法也好,那個方法也不錯!保險起見,全都修修看,結果呢!?‧‧‧‧‧
這不是戒取是什麼?

自己的苦,要自己滅!

如果,
於四諦上都能真正看得清清楚楚的話,你還會有什麼疑惑呢?

頭像
The4
文章: 93
註冊時間: 2012-09-19, 08:00

文章 The4 » 2013-06-30, 07:23

要觀察五蘊及其集滅,雜阿含經65~68經是說從「精進禪思,內寂其心」著手;而相應部SN22-5、6經是說從「修習三昧」及「於宴默得瑜伽」入手。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upasaka » 2013-06-30, 21:06

goofy 寫: 這些都是禪修實踐上的真功夫,絕非言談上的神祕語詞。
這樣說未免把正見、正思講得太神祕了吧!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