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e 寫:
OK 我了解了~~ 很抱歉
雖然我心裡目前還是 覺得 古代人再堅持一點
或許在當時可以推翻 大乘律~~~
只讓一種經典版本延續下去.
讓錯誤的經典慢慢被淘汰..
但這也只是我個人的幻想~~
歷史已經造成 , 問題已經造成也沒辦法扭轉了~
沒辦法囉~~
對於這個議題
小弟誠心的說 : 對不起
我覺得不是古德不夠厲害,而是北傳部派的阿羅漢傳承已經中斷,失去了阿羅漢的傳承,徒留經典與論典很難去拚湊出完整的解脫道跡,更別說去實踐它。其實,以前我們這裏的論壇討論過這種類似的問題:「沒有聖者,只憑藉書本,到底能不能達到解脫?」---這是一個問題,但現實在於:「北傳的經典與論典尚存,但已經沒有人會相信北傳目前尚有阿羅漢的存在。」
譬如,講一個例子好了,雜阿含(二六五)佛陀開示內觀禪修體驗,這應該就是佛陀個人的內觀實修體驗,但卻是凡夫無法體驗與相信的身心經驗。最後,佛陀以一首偈語作結論:「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燄,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我覺得自己看得懂是因為先前看過南傳馬哈希的“內觀基礎“才瞭解到原來佛陀開示的一些經文早就已經在說明內觀禪修體驗。但如果沒有老師教導,自己看不懂又不曉得怎麼開展內觀,就按照最後的偈語去「觀想」---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燄、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如此的修法---「觀想」與「如實正觀」兩者差距何止千里。我相信如果看不懂經典教法的時候,真的就會有人這樣亂教亂修。
註:
雜阿含(二六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阿毘陀處恒河側。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恒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明目士夫諦觀分別。諦觀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無堅實故。如是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滅。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受。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受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無雲.無雨。日盛中時。野馬流動。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馬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想。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想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明目士夫求堅固材。執持利斧。入於山林。見大芭蕉樹。傭直長大。即伐其根。斬截其峰。葉葉次剝。都無堅實。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彼諸行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於四衢道頭。幻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幻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識無堅實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觀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時燄 諸行如芭蕉
諸識法如幻 日種姓尊說
周匝諦思惟 正念善觀察
無實不堅固 無有我我所
於此苦陰身 大智分別說
離於三法者 身為成棄物
壽暖及諸識 離此餘身分
永棄丘塚間 如木無識想
此身常如是 幻為誘愚夫
如殺如毒刺 無有堅固者
比丘勤修習 觀察此陰身
如殺如毒刺 無有堅固者
比丘勤修習 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 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 永得清涼處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