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依三寶中的佛和僧是解脫的必要條件嗎?(2)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03-14, 14:38

善觀與摩訶男兩位法友提出的論點基本上並沒錯!
歸依三寶中的佛和僧是解脫的必要條件嗎?答曰:不是。

回到世尊正法的認知,法遵比丘尼對此有精細的解說:

  尊者舍利弗說是法時,那拘羅長者得法眼淨。爾時,那拘羅長者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諸狐疑不由於他,於正法中心得無畏。從座起,整衣服,恭敬合掌,白尊者舍利弗:『我已超、已度。我今歸依佛、法、僧寶,為優婆塞,證知我!我今盡壽歸依三寶。』【契經 五陰誦】

  歸依三寶已成了佛教徒共同的標誌了,所謂的三寶就是佛陀、正法、僧伽,無論南、北、藏傳佛教,無不將三歸依作為最根本的教義與功德表徵,對在家信徒而言,三歸依是入佛門的儀式,對出家僧眾而言更是一日不可或忘的功課,所有的出家僧人的課誦本都一定會排入三歸依,絕不遺漏,若想在紛亂的佛教界中還能找出一個共同的表徵,大概只有三歸依了吧!

  可是三歸依原本並不是對出家人說的,也不是在家居士被承認、接納為佛教徒的儀式。出家人進入僧團,本來就是僧眾的一份子,佛陀是導師,是求法的對象,佛陀教修行者自依、法依、不異依而非三歸依。而在家居士在尚未見法之前,只能透過自己五受陰的鋪陳來描繪一個自己想像中的佛陀,不可能認識佛陀的真面目、明白佛陀的真實功德;尚未見法當然不知法的真實內涵是什麼,只能自憑己意地想像佛法的高深莫測;尚未見法當然也不可能真的知道僧人的正業是什麼,雖然對出家人恭敬尊重,可是卻也對出家人抱有偏頗的期許。這絕不是如法的三歸依。

  嚴格說來,只有『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諸狐疑不由於他,於正法中心得無畏』的在家居士能真正作到三歸依,就如同那拘羅長者,在見法得法眼淨之後,立即恭敬合掌,白尊者舍利弗:『我已超、已度。我今歸依佛、法、僧寶,為優婆塞,證知我!我今盡壽歸依三寶。』歸依三寶不是在宗教師的教導下執行的一種儀式,而是在如實了知佛陀的真實功德、瞭解佛法的真實內涵、瞭解僧伽的真實價值與貢獻之後,心悅誠服地請出家人為他證明歸依佛、法、僧寶,成為佛、法、僧的在家優婆塞弟子。

  佛告舍利弗:『如汝所說。流者謂八聖道。入流分者有四種,謂親近善知識、聽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入流者成就四法,謂於佛不壞淨、於法不壞淨、於僧不壞淨、聖戒成就。』【契經 道品誦】

  至於身為三寶的在家弟子有什麼好處呢?在家居士雖不修習梵行斷除欲貪,但『五受陰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的法則卻不因未出家而有更改。從世間的角度看人生百態,為何有些人就是那麼俗不可耐,滿心滿腦除了欲貪衝動和動物本能外,再沒有能夠引起興趣的!而另一些人卻有高尚的人品,深沉的思想、開闊的眼界、仁愛的胸懷及果敢的道德勇氣?當然後天環境栽培的影響很大,但各人按自己天生的性向、習氣所作的選擇更是主要關鍵。

  佛陀曾說過一個譬喻:一棵朝東、向東、傾東生長的大樹若遭砍伐,它所倒下的方向必然是東方。同理,在家居士若能不斷薰習、沉浸、好樂於佛法,雖然今生無緣出家修梵行,但來世仍能確保思惟、好樂正法的氣質與人生態度,並且懂得善加把握得以究竟離苦的良機。因此,無法踏上出家修梵行這條路的在家居士,經常親近法師聽取開示就會是件非常重要的聖賢教育。

  如法修行的出家人是居士的善知識,耳濡目染修行者的風範以修正自己的價值觀與處事態度,薰習正法以陶冶、轉化自己的習性,讓自己的性格、作風與思惟模式不斷浸淫在佛法中,成為陶賢鑄聖的憑據,終於能夠成就四不壞淨,入於聖流。

  四不壞淨是佛不壞淨、法不壞淨、僧不壞淨、聖戒成就。所謂的不壞淨是堅固、決不退轉的淨信,見法的聖弟子對於佛、法、僧的堅定信心決不退轉,清淨持守戒律的決心決不退轉,就叫作四不壞淨。

  爾時,世尊告離車難陀言:『若聖弟子成就四不壞淨者,欲求壽命即得壽命,求好色、力、樂、辯,自在即得。何等為四?謂佛不壞淨成就,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03-16, 20:55

seasky 寫:善觀與摩訶男兩位法友提出的論點基本上並沒錯!
歸依三寶中的佛和僧是解脫的必要條件嗎?答曰:不是。
回到世尊正法的認知,法遵比丘尼對此有精細的解說 ...
本題實際上,尚難斷定,結論宜暫保留 ...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