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學發現與您及其他賢友在交流中存在一定的語言障礙,也許是因為大陸與台灣在國語教學上的差異!potato 寫:xukonghua法友請讀《增支部》四集123經:“世間有一類之補特伽羅,……”,“補特伽羅”並不專指無聞異生。再來對照124經:“世間有一類之補特伽羅,離欲……乃至……具足初靜慮而住。彼于彼住,色、受、想、行、識,所有法皆認爲是無常、是苦、是病、是癰、是箭、是痛、是惱、是敵、是壞、是空、是無我,等隨觀見。”很明顯,“補特伽羅”並不專指無聞異生。xukonghua 寫:賢友如此理解“信解于此”是不合經義的!
請賢友思維:無聞異生“嗜于此,希于此,又由此得滿足,住于此,信解于此,多住于此”中的“信解於此”如何解釋?不是信解于初禪又是信解于什麽呢?
相應部經文中“諸比丘!若信、信解如是此等諸法者,此名爲随信行者,入正性決定”的“此等諸法”確實是指內、外六入處!
不同的是:123經中講的“彼嗜于此,希于此,又由此得滿足,住于此,信解于此,多住于此”的“此”很明顯是指初禪,而非內外六入處!
賢友注意:此“此”非彼“此”也!
俺對123經的“信解于此”已作出解釋,你認爲“是不合經義的”,隨你便吧。
覺得你的討論有一個特點:機械地依文解義 + 牽強地非類比附。這樣的討論,陷于言語的多辯,對于“法義”仍然是隔靴搔癢。
請賢友再認真讀一遍末學的回覆!末學哪裡講過:“補特伽羅”就是專指無聞異生?? 不知您為何會做出這樣的解讀?
末學的意思不是很明白嗎?
您前面解釋【信解于此”的意思是:依初禅成就,而“信解”內入處、外入處、六觸等是無常而變易、變異。 】
那末學就是請您思考:假如經文中“信解於此”的含義真如您的理解,那“補特伽羅”還包括無聞異生啊!無聞異生也是“信解內入處、外入處、六觸等是無常而變易、變異”嗎?
請賢友原諒末學在前面回覆中的講話直率,末學以後不會再下類似不合經義這樣的結論性判斷!末學絕沒有與賢友爭個人勝負得失之意,只是爲了求如實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