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你搞錯了。不是“八正道很難找到在十二因緣相對應的東西”,而是八正道的修行貫穿對應于整個“十二因緣”,八正道與緣起支的任何一支都對應!bigboll 寫:單純以滅苦的思想來說,應該並不一定要強調方法是什麼。十二因緣說沒有愛欲就沒有生老病死苦,這就是很單純的滅苦思想,並未提及到任何除去愛欲的具體方式。很顯然,若以十二因緣對照四聖諦,生老病死苦作為苦諦,愛欲作為集諦,除去愛欲就沒有生老病死苦作為滅諦,那『八聖道』就很難找到在十二因緣相對應的東西。
《相應部》12. 65(莊譯版):“……。同樣的,比丘們!我確實見到古道,被過去遍正覺者們所隨從的古路。比丘們!什麼是那古道,被過去遍正覺者們所隨從的古路呢?就是八支聖道,即:正見、……、正定。比丘們!這古道,被過去遍正覺者們所隨從的古路,我隨之而行,從隨之而行我證知老死,證知老死集,證知老死滅,證知導向老死滅之道跡。我隨之而行,從隨之而行我證知生……。證知有……。證知取……。證知渴愛……。證知受……。證知觸……。證知六處……。證知名色……。證知識……。我隨之而行,從隨之而行我證知行,證知行集,證知行滅,證知導向行滅之道跡。……”
你這些說法,不對哦。“看,我們有苦”,要如實看到苦,應當依八正道修行;“要找到苦的根源”,應當依八正道修行;要“把它滅除”,應當依八正道修行!道谛不是“其次”的,苦谛、集谛、滅谛也沒有哪個聖谛是“其次”的。bigboll 寫:可見滅苦思想裡若沒有八聖道,也許更能告訴人家『你看,我們有苦,只要找的苦的根源,並把它滅除,就能止息生死輪迴。』
這個滅苦觀念就是佛法最可貴獨特的地方,也是只有佛弟子才能成就漏盡通的原因,外道就算五神通再強也不會有漏盡通。
我認為方法是其次,滅苦觀才是第一優先,先有滅苦觀,講八聖道才有意義。若將八聖道參雜其中,會降低滅苦觀的彰顯效果,無法讓人立刻意會佛法的目的。要判斷一個修行方式正不正確,也是從觀察這個方法有沒有符合滅苦觀作為標準。這時候方法是什麼其實只是依個人或時間或地點而可以取捨的事。
《相應部》22. 101:“諸比丘!若不住于勤勉修習之比丘,雖希望‘無執取,心解脫于諸煩惱’,終不能無執取,心不能解脫于諸煩惱。所以者何?應言,不修習故。不修習于何耶?不修習四念處,不修習四正勤,不修習四神足,不修習五根,不修習五力,不修習七覺支,不修習八支聖道。諸比丘!譬如有八、十、十二之雞卵,母雞則不臥抱于此,不暖之,不孵之。母雞雖希望‘吾雛,以足爪或口嘴,破卵殼,安穩而出生’,彼雛終不能以足爪或口嘴,破卵殼,安穩而出生。所以者何?諸比丘!雖有如是八、十、十二之雞卵,母雞則不臥抱于此,不暖之,不孵故。諸比丘!如是,若不住于勤勉修習之比丘,雖希望‘無執取,心解脫于諸煩惱’,終不能無執取,心不能解脫于諸煩惱。所以者何?應言,不修習故。不修習于何耶?不修習四念處,不修習四正勤,不修習四神足,不修習五根,不修習五力,不修習七覺支,不修習八支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