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友的說明真是簡潔有力! 沒有比這更容易懂的詞句了...peacecila 寫: 「無明就是不見四諦」而「無明者就是不見苦集滅道之人」。
請問為什麼四聖諦要倒裝??
- redredkiss
- 文章: 209
- 註冊時間: 2007-03-27, 08:00
你的朋友設想的這種情況,對“苦集滅道”來說是不會的。“苦、集、滅、道”是四個並列的詞,並非“苦+集”是一個複合詞、“滅+道”是一個複合詞。對于詞來說,只有複合詞才可能有倒裝的情況,“苦、集、滅、道”並不是兩個複合詞“苦集”“滅道”,所以“苦、集、滅、道”不可能是倒裝的。bigboll 寫:一位朋友說有可能本來就是『集苦道滅』,只是中文很多倒裝才把原文倒裝成『苦集滅道』,是這樣嗎?
與《雜阿含》435經對應的《相應部》56. 32經,只是說未如實現觀四聖谛,則不可能達到苦的完全結束。56. 32經並未論及四聖谛的次序。yunshui 寫:《雜阿含435經》
......
佛告長者:“若有說言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而於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此說不應。所以者何?若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而欲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無有是處。
......
《相應部》56. 32經(莊譯版):[一時,佛對比丘們說:]“比丘們!如果任何人這麼說:‘我未如實現觀苦聖諦,未如實現觀苦集聖諦,未如實現觀苦滅聖諦,未如實現觀導向苦滅之道跡聖諦,而後將得到苦的完全結束。’這是不可能的。”
potato写到:
1)《雜阿含435經》的意思是說:如果於苦聖諦未無間等,是不能說於後面的三諦無間等。既是說明如果不如實知苦,後面的三諦是不能如實知的。已經明確表示苦諦為何擺在首位的原因。
2)《相應部》56. 32經正如法友所說:未如實現觀四聖諦,則不可能達到苦的完全結束,並未論及四聖諦的次序。
3)這樣的南北經文對應只能作為參考,如果不能對應最好是不對應,分開來理解就沒有矛盾。
法友,這兩經的意思有點區別。《雜阿含435經》
......
佛告長者:“若有說言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而於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此說不應。所以者何?若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而欲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無有是處。
......
與《雜阿含》435經對應的《相應部》56. 32經,只是說未如實現觀四聖谛,則不可能達到苦的完全結束。56. 32經並未論及四聖谛的次序。
《相應部》56. 32經(莊譯版):[一時,佛對比丘們說:]“比丘們!如果任何人這麼說:‘我未如實現觀苦聖諦,未如實現觀苦集聖諦,未如實現觀苦滅聖諦,未如實現觀導向苦滅之道跡聖諦,而後將得到苦的完全結束。’這是不可能的。”
1)《雜阿含435經》的意思是說:如果於苦聖諦未無間等,是不能說於後面的三諦無間等。既是說明如果不如實知苦,後面的三諦是不能如實知的。已經明確表示苦諦為何擺在首位的原因。
2)《相應部》56. 32經正如法友所說:未如實現觀四聖諦,則不可能達到苦的完全結束,並未論及四聖諦的次序。
3)這樣的南北經文對應只能作為參考,如果不能對應最好是不對應,分開來理解就沒有矛盾。
《相應部》56. 32:一時,佛告諸比丘曰:“諸比丘!任何人若這麼說:‘吾對苦聖谛未如實現觀,對苦集聖谛未如實現觀,對苦滅聖谛未如實現觀,對導向苦滅之道跡聖諦未如實現觀,而將正確地達到苦之邊際。’這是不可能的。……
“諸比丘!任何人若這麼說:‘吾對苦聖谛如實現觀,對苦集聖谛如實現觀,對苦滅聖谛如實現觀,對導向苦滅之道跡聖諦如實現觀,而將正確地達到苦之邊際。’這是可能的。……”
如果跟別人講說佛法,像布拉姆尊者那樣講說四聖谛,或者依機緣而以各種不同的次序講說四聖谛,俺想,這都是可以的。
“諸比丘!任何人若這麼說:‘吾對苦聖谛如實現觀,對苦集聖谛如實現觀,對苦滅聖谛如實現觀,對導向苦滅之道跡聖諦如實現觀,而將正確地達到苦之邊際。’這是可能的。……”
俺比較同意 yunshui法友的這個見解。各人的因緣不同,初聽聞佛法時,對四聖谛的接受程度可能有所差異。俺接觸佛法的因緣,是爲了探求“死亡,以及生命意義的解釋”、“對于道理、知識的完全掌握”。起初,俺對死亡持的是斷滅見,所以覺得生命意義的“虛無”,但是又害怕這個“虛無”。然後,接觸的是像法,按像法的方法一邊修習一邊體驗,然後漸漸找到了原始佛法。現在回想,很難說是先接受、後接受哪個聖谛,俺只是覺得,可能對“苦滅道跡”比較偏重一點吧,現在當然也要有“苦”“苦集”“苦滅”的配合,否則學習的就不是佛法了,呵。yunshui 寫:這樣解說四聖諦有時是一個方便。比如布拉姆尊者在《禪悅》中提到,因為眾生都怕苦,如果從苦開始說,聽眾就越來越少。所以他解說四聖諦是把苦滅放在第一位,順序是苦滅--苦滅道跡--苦--苦集。bigboll 寫:不論如何滅苦思想也充斥在其他東西上,譬如十二支緣。我也寧願相信自己一開始認為的意思並以此獲得法喜,不過就我觀察像那位老師這樣解四聖諦的人也絕對不在少數。只能說這也許是歷史開的一個大玩笑。
這樣的思路也很好(目標導向),我個人就這樣學習,因為有苦可以滅,所以精進努力學習佛法。
這樣的方法,就如尋寶,到頭來卻發現不用到處尋找,身即是苦,身滅即苦滅。
如果跟別人講說佛法,像布拉姆尊者那樣講說四聖谛,或者依機緣而以各種不同的次序講說四聖谛,俺想,這都是可以的。
四聖諦沒有「順序」的問題,因為不管你怎麼排順序,都無法改變這四個事實。只是用苦、苦集、苦滅、苦滅之道的順序來解釋,讓人比較容易懂而已。
舉例來說,房子有很多蟑螂,蟑螂多的原因是因為蟑螂有食物,蟑螂絕跡的原因是因為蟑螂沒食物,所以滅除蟑螂的方法就是吃剩的食物要妥善處理,不要讓蟑螂有辦法吃到。
即使是我們平常跟人解釋、說明如何處理問題,也是用同樣的方式,原因是這樣解釋容易懂。
而四聖諦只是揭露苦的事實、苦集起的原因、苦滅去的原因、導致苦滅的方法,而方法就是八正道。
37道品扣掉八正道剩29項,還是不脫八正道的內容,只是用不同方式來談而已。而八正道也不是指「八條」正道,而是「一條」具有八種特質(正見乃至正定)的道。
舉例來說,房子有很多蟑螂,蟑螂多的原因是因為蟑螂有食物,蟑螂絕跡的原因是因為蟑螂沒食物,所以滅除蟑螂的方法就是吃剩的食物要妥善處理,不要讓蟑螂有辦法吃到。
即使是我們平常跟人解釋、說明如何處理問題,也是用同樣的方式,原因是這樣解釋容易懂。
而四聖諦只是揭露苦的事實、苦集起的原因、苦滅去的原因、導致苦滅的方法,而方法就是八正道。
37道品扣掉八正道剩29項,還是不脫八正道的內容,只是用不同方式來談而已。而八正道也不是指「八條」正道,而是「一條」具有八種特質(正見乃至正定)的道。
到底是八正道的內容包含滅苦的方法,還是滅苦的方法裡包含八正道???
若八正道是方法而不是結果,為何雜阿含經總是把道諦擺最後面???若八正道是結果,那把八正道當作是三十七道品的其中之一的法門,也會是個謬誤,因為 『涅槃』 或『寂滅』,這種描述某種狀態或程度的名詞,到後來也沒被歸在三十七道品裡。
若道諦的意思就是滅苦的種種方法,那滅諦就不得不解釋成『苦的滅除』了,因為滅諦若再解釋成 『用種種方式來滅除苦』,就跟道諦重複了。
所以Dogbert法友所解釋的『苦滅去的原因』,『導致苦滅的方法』兩者是重複的。
而『苦的滅除』也就是『苦諦』變成只能是一種狀態的描述,一種對於苦已經滅除的『狀態』,既然如此,『苦集道滅』這種倒裝語的出現就是一種必然。因為不經過『道諦』就無法達成那種狀態(滅諦)。
如此就變成『苦集道滅』了。
所以把道諦當做是八正道就是『道滅』倒裝的主因。
可是翻遍阿含經,應該是找不到『苦集道滅』這種順序的,且依照雜阿含389經,就不是把道諦解釋成『方法』,反而當做一種狀態的描述,一種五已經滅除的『狀態』。
所以,如此看來把道諦解釋成八正道,是有機會是歷史的玩笑的,是有這個可能的。
若八正道是方法而不是結果,為何雜阿含經總是把道諦擺最後面???若八正道是結果,那把八正道當作是三十七道品的其中之一的法門,也會是個謬誤,因為 『涅槃』 或『寂滅』,這種描述某種狀態或程度的名詞,到後來也沒被歸在三十七道品裡。
若道諦的意思就是滅苦的種種方法,那滅諦就不得不解釋成『苦的滅除』了,因為滅諦若再解釋成 『用種種方式來滅除苦』,就跟道諦重複了。
所以Dogbert法友所解釋的『苦滅去的原因』,『導致苦滅的方法』兩者是重複的。
而『苦的滅除』也就是『苦諦』變成只能是一種狀態的描述,一種對於苦已經滅除的『狀態』,既然如此,『苦集道滅』這種倒裝語的出現就是一種必然。因為不經過『道諦』就無法達成那種狀態(滅諦)。
如此就變成『苦集道滅』了。
所以把道諦當做是八正道就是『道滅』倒裝的主因。
可是翻遍阿含經,應該是找不到『苦集道滅』這種順序的,且依照雜阿含389經,就不是把道諦解釋成『方法』,反而當做一種狀態的描述,一種五已經滅除的『狀態』。
所以,如此看來把道諦解釋成八正道,是有機會是歷史的玩笑的,是有這個可能的。
- redredkiss
- 文章: 209
- 註冊時間: 2007-03-27,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