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Dogbert
- 文章: 2782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Dogbert » 2009-02-21, 10:07
qoo123 寫:七有天人往來,在中文裏面比較容易誤解成 14次的出生,比對其他的經文,其實指的是最多七次(或人或欲界天),比對巴利文也是最多七次(或人或欲界天),不取第八之有是比較嚴密的說法,若第八之有(有支)就必然有第八生,不取第八之有,就說明或者取一次有,或者取七次有。
憑借甚麼[心不染著]?而不墮惡道? 這不是我的問題,我問的是什麼理由導致,不墮四惡道? 沒有設定是心或者其他的染著。
初果最多七次人天往生就會證四果這個是基本常識,不需要你來重複貼這些不相干的經文了,問題是「初果不取第八有」是什麼意思?經典什麼時候這樣形容初果了?
桌上只有七碗飯,老張把七碗飯都吃完了,小李卻問:「老張啊,什麼原因你不取第八碗呢?」。
當桌上明明沒有第八碗飯,哪來的「取」或「不取」第八碗的問題呢?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不是嗎?「不取第八碗」的說法很「嚴密」嗎?
而且你自己貼的經文都已經明白寫到,初果斷三結了,答案都寫出來了,還需要問什麼原因嗎?
另外,你的四聖諦有共相的問題、順觀、逆觀的說法,你貼的經文有沒有一樣跟這個有關。
-
qoo123
- 文章: 45
- 註冊時間: 2009-01-18, 08:00
文章
由 qoo123 » 2009-02-21, 10:15
Dogbert 寫:qoo123 寫:七有天人往來,在中文裏面比較容易誤解成 14次的出生,比對其他的經文,其實指的是最多七次(或人或欲界天),比對巴利文也是最多七次(或人或欲界天),不取第八之有是比較嚴密的說法,若第八之有(有支)就必然有第八生,不取第八之有,就說明或者取一次有,或者取七次有。
憑借甚麼[心不染著]?而不墮惡道? 這不是我的問題,我問的是什麼理由導致,不墮四惡道? 沒有設定是心或者其他的染著。
初果最多七次人天往生就會證四果這個是基本常識,不需要你來重複貼這些不相干的經文了,問題是「初果不取第八有」是什麼意思?經典什麼時候這樣形容初果了?
經集 小部 寶經 <-----講過啦
Dogbert 寫:
桌上只有七碗飯,老張把七碗飯都吃完了,小李卻問:「老張啊,什麼原因你不取第八碗呢?」。
當桌上明明沒有第八碗飯,哪來的「取」或「不取」第八碗的問題呢?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不是嗎?「不取第八碗」的說法很「嚴密」嗎?
而且你自己貼的經文都已經明白寫到,初果斷三結了,答案都寫出來了,還需要問什麼原因嗎?
那是你的答案阿,應該有其他學友可以答
Dogbert 寫:
另外,你的四聖諦有共相的問題、順觀、逆觀的說法,你貼的經文有沒有一樣跟這個有關。
你說沒關聯也可以,請教你認知的四諦是什麼? 你認知的緣起又是什麼?
-
qoo123
- 文章: 45
- 註冊時間: 2009-01-18, 08:00
文章
由 qoo123 » 2009-02-21, 10:23
Dogbert 寫:
桌上只有七碗飯,老張把七碗飯都吃完了,小李卻問:「老張啊,什麼原因你不取第八碗呢?」。
當桌上明明沒有第八碗飯,哪來的「取」或「不取」第八碗的問題呢?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不是嗎?「不取第八碗」的說法很「嚴密」嗎?
而且你自己貼的經文都已經明白寫到,初果斷三結了,答案都寫出來了,還需要問什麼原因嗎?
通常我不吃這麼多飯,你的例子我看不懂。
我也引雜阿含阿,同樣的問題這麼問可以嗎?
為什麼初果不墮惡道
為什麼証初果最多不過七生解脫
-
wufu
- 文章: 43
- 註冊時間: 2008-12-15, 08:00
文章
由 wufu » 2009-02-21, 10:27
共相: 諸法有自相與共相二種,各別不同的相叫做自相,與他共通的相叫做共相。
-
Dogbert
- 文章: 2782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Dogbert » 2009-02-21, 10:37
qoo123 寫:經集 小部 寶經 <-----講過啦
你講過跟有沒有是兩回事,就像是你貼過的經文跟你的說明無關一樣,你若是認為寶經有說「初果不取第八有」,你可以貼出來讓大家看看。
qoo123 寫:那是你的答案阿,應該有其他學友可以答
別人答不答跟我無關,我只是對你問題的一些前提有疑問。
譬如我問你,你為什麼不去再殺一個人?這就隱含一個前提,你之前已經殺了一個人,若是你沒殺過人,你當然會問我,你說我殺人有什麼依據,不是嗎?
Dogbert 寫:你說沒關聯也可以,請教你認知的四諦是什麼? 你認知的緣起又是什麼?
同樣的,我是質疑你問題的前提,例如四聖諦有最大共相的問題。如果你對你設定的前提無法提出合理解釋,那你應該去把經典多讀一下,才會有所進步,影射版主以刪文為樂這招已經很多人用過了。
-
wufu
- 文章: 43
- 註冊時間: 2008-12-15, 08:00
文章
由 wufu » 2009-02-21, 10:53
┌無明(貪瞋癡等煩惱)─────(惑)[道]
┌過去二因─┤
│ └行 (造作諸業)───────(業)[道]
│ ┌識 (業識投胎)───────(苦)[滅]
│ │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苦)[滅]
│現在五果─┤六入(長成眼等六根人形)───(苦)[滅]
┤ │觸 (出胎與外境接觸)────(苦)[滅]
│ └受 (與外境接觸生苦樂感受)─(苦)[滅]
│ ┌愛 (對境生愛欲)──────(惑)[道]
│現在三因─┤取 (追求造作)───────(惑)[道]
│ └有 (成業因能招未來果報)──(業)[道]
└未來二果─┌生 (再受未來五蘊身)────(苦)[滅]
└老死(未來之身又漸老而死)──(苦)[滅]
這應該不難:
[集][過去二因]=>[苦]=>[現在五果]
[集][現在三因]=>[苦]=>[未來二果]
[道][過去二因]=>[滅]=>[現在五果]
[道][現在三因]=>[滅]=>[未來二果]
這就是共相之處
-
qoo123
- 文章: 45
- 註冊時間: 2009-01-18, 08:00
文章
由 qoo123 » 2009-02-21, 11:07
wufu 寫:┌無明(貪瞋癡等煩惱)─────(惑)[道]
┌過去二因─┤
│ └行 (造作諸業)───────(業)[道]
│ ┌識 (業識投胎)───────(苦)[滅]
│ │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苦)[滅]
│現在五果─┤六入(長成眼等六根人形)───(苦)[滅]
┤ │觸 (出胎與外境接觸)────(苦)[滅]
│ └受 (與外境接觸生苦樂感受)─(苦)[滅]
│ ┌愛 (對境生愛欲)──────(惑)[道]
│現在三因─┤取 (追求造作)───────(惑)[道]
│ └有 (成業因能招未來果報)──(業)[道]
└未來二果─┌生 (再受未來五蘊身)────(苦)[滅]
└老死(未來之身又漸老而死)──(苦)[滅]
這應該不難:
[集][過去二因]=>[苦]=>[現在五果]
[集][現在三因]=>[苦]=>[未來二果]
[道][過去二因]=>[滅]=>[現在五果]
[道][現在三因]=>[滅]=>[未來二果]
這就是共相之處
還有其他問題更深細的,我們說業的引發,從思到發動行為造作,初果也有過去的惡業,除了初果不造六重罪,什麼原因導致他過去種下的惡因也無法作用?
身見結斷疑也應該會斷,至此他不必再依靠佛陀留下的的教導,才有可能至多七生就解脫,雖流轉人天,也不見得接觸得到佛法,這裡頭也有一些沒法理解的。
還有351經也有現觀緣起是有學無學共有,現觀緣起卻不見得是漏進阿羅漢。
你舉的三世兩重因果的說法外還有另一層意思,這裡頭也有一些沒法理解的。
這邊人多看有沒辦法得到答案
-
qoo123
- 文章: 45
- 註冊時間: 2009-01-18, 08:00
文章
由 qoo123 » 2009-02-21, 11:15
Dogbert 寫:qoo123 寫:經集 小部 寶經 <-----講過啦
你講過跟有沒有是兩回事,就像是你貼過的經文跟你的說明無關一樣,你若是認為寶經有說「初果不取第八有」,你可以貼出來讓大家看看。
qoo123 寫:那是你的答案阿,應該有其他學友可以答
別人答不答跟我無關,我只是對你問題的一些前提有疑問。
譬如我問你,你為什麼不去再殺一個人?這就隱含一個前提,你之前已經殺了一個人,若是你沒殺過人,你當然會問我,你說我殺人有什麼依據,不是嗎?
Dogbert 寫:你說沒關聯也可以,請教你認知的四諦是什麼? 你認知的緣起又是什麼?
同樣的,我是質疑你問題的前提,例如四聖諦有最大共相的問題。如果你對你設定的前提無法提出合理解釋,那你應該去把經典多讀一下,才會有所進步,影射版主以刪文為樂這招已經很多人用過了。
bhavam atthama 第八之有 ,這可以嗎
我是真的該多讀書
-
wufu
- 文章: 43
- 註冊時間: 2008-12-15, 08:00
文章
由 wufu » 2009-02-21, 11:39
我個人認為,十二因緣,最難理解的地方,於識緣名色中,所產生的中陰現象
根據大毗婆娑論所說的,人死之後七七日間為中陰
根據《俱舍論》第十卷,中陰身有五個名字,
分別是︰意生身、求生、食香、中有、起,
這是依據其性質分的。如︰依意求生得化身,
因而稱「意生身」;又因其經常喜好尋察當生之處,
而名「求生」
-
qoo123
- 文章: 45
- 註冊時間: 2009-01-18, 08:00
文章
由 qoo123 » 2009-02-21, 13:37
wufu 寫:我個人認為,十二因緣,最難理解的地方,於識緣名色中,所產生的中陰現象
根據大毗婆娑論所說的,人死之後七七日間為中陰
根據《俱舍論》第十卷,中陰身有五個名字,
分別是︰意生身、求生、食香、中有、起,
這是依據其性質分的。如︰依意求生得化身,
因而稱「意生身」;又因其經常喜好尋察當生之處,
而名「求生」
論師出於慈悲心都在討論這個問題,他們討論這個問題在連貫起輪迴之說,我也曾經一直綁在這個問題,總是有人問有沒有輪迴的問題,不解說對方不信受。
經中有提到識入母胎,沒有詳述死的過程,從其他更多的經文來看中陰身到底是一剎那,還是能維持很久的時間是可疑的,識只能依名色住,中陰身是論師依神通見到還是是論師依經教見到? 這裡頭還有很多問題,那他所依的神通是可以見很多劫還是幾世? 如果是依阿含經他怎麼可以僅透過轉生的描述來論中陰身?,因為那只有描述生沒有描述死亡的部份。有時候論師ㄧ家之言參考參考,中陰身的說法我是怎麼看都兜不攏。
識只依著其他四蘊,如果中陰身是一剎那,說有說無是沒意義的,有只是說明上方便,你認為還有什麼其他的意義,如果識是可以獨存佛教則無異其他宗教。
wufu 在上次你問的問題中,你要仔細想想,哪一個講的是正確無誤的,那一個問題你沒仔細想通,你會滑出佛教。
有因有緣世間集 = 生死輪迴 不是生
有因有緣世間滅 = 解脫生死 不是死
(佛教的無我)是真理,也有對治的意義,要體認現生的我太容易了,那個凡夫不是這樣?? 這種話是無聊人等說廢話,還不清楚面子是最廉價的。
有沒有輪迴可以擺一邊,或是賭賭看,我是死到臨頭就會拋掉這個問題。緣起、五陰、六入、四諦、三法印整個是縝密相通,如果佛陀編出這樣縝密的謊言我也認了,不必再想有沒輪迴,應該希望在死前能證初果。